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三后,时间越发宝贵,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耗时耗力,却往往收效甚微。那么怎么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呢?笔者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要明确的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一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而不是为了让教师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或是流于形式的所谓“改革”。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明白这一点之后,要适时引导他们在心理角色上向许多文学大师看齐,比如杂文推鲁迅,散文属冰心,古文有史记,诗歌看李杜。当一切思想准备都齐备之后,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坚实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学生的批改方式主要有自改和互改两种。我发现学生互改的兴趣大于自改,问其原因,回答说自己的文章看着没劲,看别人的文章才有趣。学生喜欢揣摩同学的想法,有时还会因为某个不恰当的词语或句子而乐不可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身边熟悉的同学的作文入手,学生兴致盎然。因此我决定应用“互改”这块跳板,最终使学生达到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首先,我把自己定位为“评委会主任”,先向各位“评委”分发评分细则,进行讲解之后提出要求,在公正公平、认真对待的前提下认真阅读评改,学生在互改作文中发挥了很大的主动性,提高了写作的责任感,克服了只完成任务、马虎了事的不良现象。他们在评改过程中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十分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反复阅读,查阅工具书,小组讨论,或是持着自己的观点来向我质疑。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写好作文后查一查、改一改的习惯以及写作后跟他人交流、再修改、最后誊写的习惯,字典、词典几乎人手一册,应用十分广泛。而这都是修改的过程所带来的好影响。
其次,作文教学若只让学生写、评而不讲、为写而写、为评而评,收效显然不大。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时刻都是课堂的主人。以我班为例:先以组为单位推选出较好的文章,然后打印出来全班人手一份,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参加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有时也挑选一些中等水平的文章进行修改,主要是在修改中让学生明确评改标准,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方法都规范了许多。
最后,在评改完成之后,每个学生自己的作文上面已经不只有自己的汗水,还有一些学生的评语和给出的分数,更有同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全班同学的智慧,因此他们会非常重视,认真体会,仔细修改。之后我又加了一节修改后的赏评课,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不但积极展示自己的作文,同时也十分认真地去听取和评价别人的作品,他们十分投入,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最后我们还出了一期《语文报》,将作文评改的感受和收获分条别类地列了出来,这样既做了总结,又强化了知识。短短的几节课给学生们带来了作文教学上的新气象,提到作文,他们再也不会头疼,而是踌躇满志。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相信他们,他们不会让你失望。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在看出同学作文中的错误后,会很有满足感,而后会很认真地提出评改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批改写作较好的学生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始时他们的评语很少,几乎无字可改,随着大家敞开心胸畅所欲言,写作较差的同学也敢于下笔了。久而久之,他们就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了,写出的文章也有了进步,欣喜之余,对作文自评课积极性更高了。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变着花样批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吊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后我又尝试了“换班互评法”,即把我教的两个教学班的作文互换,这样,原来每个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扩大了一倍,也为两班友好交流搭建了桥梁,从而把互相学习的范围也扩大了一倍。
总之,作文批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行动起来,才能使作文批改成为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不断地变着方法改作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学生们会在“自批作文”中健康成长,写作和阅读能力也会有十足的进步。
首先,要明确的是: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是一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方法,而不是为了让教师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或是流于形式的所谓“改革”。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中,多写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重视多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明白这一点之后,要适时引导他们在心理角色上向许多文学大师看齐,比如杂文推鲁迅,散文属冰心,古文有史记,诗歌看李杜。当一切思想准备都齐备之后,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坚实的第一步已经迈出。
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学生的批改方式主要有自改和互改两种。我发现学生互改的兴趣大于自改,问其原因,回答说自己的文章看着没劲,看别人的文章才有趣。学生喜欢揣摩同学的想法,有时还会因为某个不恰当的词语或句子而乐不可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从身边熟悉的同学的作文入手,学生兴致盎然。因此我决定应用“互改”这块跳板,最终使学生达到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
首先,我把自己定位为“评委会主任”,先向各位“评委”分发评分细则,进行讲解之后提出要求,在公正公平、认真对待的前提下认真阅读评改,学生在互改作文中发挥了很大的主动性,提高了写作的责任感,克服了只完成任务、马虎了事的不良现象。他们在评改过程中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十分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每一句话,反复阅读,查阅工具书,小组讨论,或是持着自己的观点来向我质疑。时间一长,大部分学生都养成了写好作文后查一查、改一改的习惯以及写作后跟他人交流、再修改、最后誊写的习惯,字典、词典几乎人手一册,应用十分广泛。而这都是修改的过程所带来的好影响。
其次,作文教学若只让学生写、评而不讲、为写而写、为评而评,收效显然不大。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时刻都是课堂的主人。以我班为例:先以组为单位推选出较好的文章,然后打印出来全班人手一份,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要求参加评论,提出修改意见,并让学生讲述为什么要这样改。有时也挑选一些中等水平的文章进行修改,主要是在修改中让学生明确评改标准,这样学生的写作思路和方法都规范了许多。
最后,在评改完成之后,每个学生自己的作文上面已经不只有自己的汗水,还有一些学生的评语和给出的分数,更有同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全班同学的智慧,因此他们会非常重视,认真体会,仔细修改。之后我又加了一节修改后的赏评课,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同学们不但积极展示自己的作文,同时也十分认真地去听取和评价别人的作品,他们十分投入,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最后我们还出了一期《语文报》,将作文评改的感受和收获分条别类地列了出来,这样既做了总结,又强化了知识。短短的几节课给学生们带来了作文教学上的新气象,提到作文,他们再也不会头疼,而是踌躇满志。
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你相信他们,他们不会让你失望。他们自己写作时常有粗心大意的毛病,看别人的作文却相当认真仔细,在看出同学作文中的错误后,会很有满足感,而后会很认真地提出评改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或多或少都能从这种互相批阅、讨论、修改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我特别注意让那些平时写作较差的学生批改写作较好的学生的作文,使之在批阅的过程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始时他们的评语很少,几乎无字可改,随着大家敞开心胸畅所欲言,写作较差的同学也敢于下笔了。久而久之,他们就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了,写出的文章也有了进步,欣喜之余,对作文自评课积极性更高了。
现代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变着花样批改作文,既换了教师的“口味”,又吊了学生的“胃口”,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之后我又尝试了“换班互评法”,即把我教的两个教学班的作文互换,这样,原来每个班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扩大了一倍,也为两班友好交流搭建了桥梁,从而把互相学习的范围也扩大了一倍。
总之,作文批改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让教师和学生一起行动起来,才能使作文批改成为师生沟通的有效途径;不断地变着方法改作文,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种被感知、被接受和被欣赏的感受,而这种受到认同和赞赏的感受将会转化成一种自我改善、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学生们会在“自批作文”中健康成长,写作和阅读能力也会有十足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