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声的语言刻入到无声的世界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anie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提高聋生作文能力一直是聋校语文教师苦苦思索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首先应该找准着眼点,也就是明确聋校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聋生能较为准确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不是写文学作品。要提高聋生准确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应该关注语言输入存储的量和语言的输出方式。
  【关键词】 聋生 作文教学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Carve audio language into silent world
   ——How to improve composition ability of deaf students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composition ability of deaf students has been deaf language teachers have been thinking very hard and study the issue a priority. Should first identify focus, which is clearly teaching deaf fundamental purpose of composition is to enable deaf students to use more accurate language proficiency to carry out the exchange, rather than written literary works. Deaf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skilled use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bility,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amount of storage input and output languages.
  【Key words】 Deaf studentsComposition teachingLanguage inputLanguage output
  
  普校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作为重点和难点来研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听不到一点语言信息的听障学生,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因此聋生作文能力的普遍低下是聋校语文教学的尴尬之一,而这一尴尬又同时伴随着聋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普遍偏低,面对聋生语句颠倒,词不达意,空洞无物的作文、日记,聋校语文教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认真批改,在聋生的作文、日记本上往往是满满一篇红笔批改的痕迹甚至找不到多少原文,这“万里江山一片红”的批改,包涵着老师们在作文批改中所下的工夫,他们想通过教师的批改让学生悟出如何写通顺的方法,可事实是却并不见学生作文峰回路转,这篇作文改过的病句依然出现在下一篇,再下一篇。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语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教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徒劳无功但是大家还在干,还要继续干下去,不是很值得想一想吗?”面对如此难题怎样去解决呢?
  
  1着眼点的问题
  
  着眼点的问题也就是聋校作文教学的目标。聋校作文教学属于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准确地说,阅读和写作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所以是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什么是阅读和写作,如果说普通教育的语言教育还在培养应用能力和艺术能力之间摆动的话,聋校基于教育对象的困难,只能有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语言交流工具的运用。阅读是为了理解,为了自己能读懂必要的文字和文章,写作则是为了表达,为了使别人能理解自己。所以,聋校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聋生能较为准确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不是写文学作品。
  如果从交流的目的出发,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对文章篇章结构和文学特色的分析和追求上,无疑是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最终导致的就是高的目标够不着,基本功也难以达到。为什么语文教学的课时量最大,用时最多,而效果反而和数学、美术等课程的效果相差很多,除了语言本身的因素,语言教育的着眼点,也就是目标问题,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否则会陷入具体的材料之中,一叶障目而无法高瞻远瞩。
  因为着眼点不对而暴露出围绕作文教学的误区,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忽视量的积累。阅读量很有限,难以帮助学生突破课本内的文章,既然课本是精品,就集中所有的教学时间,用在对这些精品的阅读、分析、仿写上,一学期学生涉猎的文章基本就一本薄书,写作量更有限,一周一篇甚至还做不到。虽然认认真真的布置,认认真真的辅导,交上来还需要一字一字认认真真的修改,改完了再抄。一学期作文教学的成绩就是一本整整齐齐的、内有几篇短短作文的作文本。所以在量上,大部分聋生阅读和写作的范围都是一目了然的,隐形的区别并不是很大。二是偏重质的要求。从表面看,教师对每一篇课文和作文都费了很大的功夫。课文从生词难句到篇章分析、问题解疑,为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形象和直接,认真的老师对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对其中的难点更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非常复杂的课件。作文教学依然,教师对作文的结构、范围甚至语言的模式往往都会给予很具体的指导,学生写出来之后更是要花几倍的精力来修改错字乱句,要经历很繁琐的过程才能形成一篇篇较为流畅和通顺的作文,但是这种对质的追求并没有形成学生的能力,一般而言,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指导应该是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粗放,其中伴随的是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逐渐飞跃。而传统的教学理念导致的却是学生语言感觉和创作能力的逐渐减弱和丧失,作文最后便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对质的过分关注,表面上和自然科学教学的方法途径一样,但是因为针对的是截然不同的内容,所以收效便完全不同。那么究竟应该关注哪些方面,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2注重输入和存储的量
  
  聋生学习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的习得。对于语言的习得过程和结果,无非就是通过两个途径来贯彻和考察。一是输入。阅读和吸收量的问题;二是输出,写话和作文的问题。谈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些著名的语言学理论。
  克拉申“i+1”输入假设理论。该理论强调输入对语言形成的重要作用。克拉申认为,如果人们的语言水平为i,他们接触到大量含有“i+1”的语言输入后,他们的水平就会从i向i+1提高。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其接受性语言能力,要远远高于其表达能力。因此,首先要发展输入能力,即听和读。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有说和写的“输出”。因此发展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可理解性输入”,输入越多越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形成。所谓“可理解性输入”就是语言输入的材料以人们能够理解为度,过深过浅都不适宜。
  根据克拉申“i+1”输入假设理论,阅读量无疑是制约语言发展的一大瓶颈。聋校老师也都有体会,凡作文好的、语文好的、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有很强的阅读欲望和更丰富的课外阅读积累。掌握一种语言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靠区区几本课本的语言信息量完全不足以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很多语文老师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将学生作文能力的低下归咎于学生的课堂理解和知识感悟能力的低下,甚至归咎于学生手势语言的影响,这是对聋孩子能力发展的最大曲解。我们可以比较一个正常孩子的语言输入量,从婴儿期到学校、家人、朋友、媒体、书刊、语言接触的渠道无所不在,他们中往往有很多孩子将作文视为难事,相比之下,聋学生做的可能还更好一些。因此聋校作文教学和语言能力提高的根源之一还在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聋生阅读的贫乏状态有一种紧迫的认识,之后要想尽各种办法、探索各种渠道来改变这种状况。2000年笔者当教导主任时,曾经提出一项阅读计划,该计划包括了对各班订阅书报、给家长布置买书任务、给学生布置阅读、背诵和写阅读笔记的任务等具体内容。该计划引起了很多老师的兴趣,其中一些班级进行了认真的实验,比如订阅书报、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很多老师一直坚持下来了,尤其是高年级,经过几年的努力,学生的语文和作文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不过因为这样的计划和实验要很长周期。检查和评比措施往往不能到位,所以越是大面积铺开,过程和结果就越是难以控制。因此,语文老师的观念更新和教改主动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3注重输出的量和输出的方式
  
  阅读不是解决作文能力低下的唯一渠道。对很多学生而言,如果没有好的写作训练方法,阅读的积累不一定就促使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还必须同时注重输出的问题。
  和输入假设相辅相成,是斯温纳的“输出假设”理论。该理论认为输出在第二种语言习得中有显著作用,斯温纳的假设基于她所做的“浸泡式”的教学实验。实验表明,尽管她的学生经过几年浸泡,他们并没有获得如本族者的那种产生能力,斯温纳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不是学生获得的语言输入有限,而是他们的语言输出活动不足。她认为她的学生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在课堂坏境中使用语言。
  因此在输出这一环节上,要强调的是输出机会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表达机会,包括口语和书面语的实践机会,途径很多,包括写摘录、读书笔记、写日记、周记,还有提供尽可能多的笔谈机会,这些都是作文课之外的内容。教师要有针对学生个体的写作计划和检查指导。这些任务很好安排,但是要让学生形成兴趣和主动,教师的方法很重要。一是要从“粗放式”评阅到精细要求,开始对学生作文要着眼于量上的把握,避免对质的过分要求。如果将学生的作文过程变成文字出错和改错的过程,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就会逐渐丧失,后果得不偿失;二是要发现闪光点,提供展示台,给学生及时的鼓励。笔者曾经以本班学生为主,办过作文报,从编辑、印刷到分发都交给学生去办,教师只在幕后指导,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把关,同时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的机会,有的是长篇作文,有的是日记,有的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或摘录,还有的是好的美术作业,全班学生都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来做这件看似业余的任务,笔者每晚都有改不完的日记,当然有的一看都是抄来的,开始全当不知,再次悄悄点几句,很快就改了,文章短了,一看却是自己的,而且通过办报纸和日记批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空前加强,这又是作文教学之外的特别收获。
  在引导作文方面,同时要强调的是教师的创造性问题。语言学上有一种图式理论,认为人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它们是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指的是词汇量和语言结构;内容图式指的是学生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形式图式指文章的文体。对这三中图式的共同把握能力构成语言的基本能力。事实上很多语文老师在布置作文任务时,更注重对形式图式的指导。固然聋生在形式图式方面非常欠缺,但是聋生作文的矛盾焦点仍然是写不出更甚于写不好,内容图式的欠缺更严重一些。因此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范围和思维兴趣,灵活处理课本内容,尽可能布置一些学生有欲望去写、有内容可写的题目,这样才可能求得作文的量,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促进作文的写作质量,教师准确的把握着眼点,也才能真正意义上把有声的语言刻入到他们无声的世界,使之学生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语文,1978(2)
  2聋教育.中国盲人出版社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门自然基础学科。它凝聚着人类探索生物世界奥秘所获得的科学精华和研究生物世界的科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怎样把人类宝贵财富——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更好地传授给下一代,已成为当前教学研究的迫切任务,当务之急就是要优化生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期刊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可见,德育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应该是整个教育的灵魂。那么学校教育中的德育该由谁来落实,又如何展开呢?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尝试。    1氛围营造    美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品德养成具有陶冶的功能。当学生触目能及一些教人为善、激人上进的场景时,德育就有了其生存的土壤。 
期刊
重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此,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为指导原则,努力创设素质教育的课堂氛围。    1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1.1重视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创设一种轻松的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课堂环境。心理学资料证明,人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下思想活跃,会自在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为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
期刊
实施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的英语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树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翁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耳听、眼看、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培养自辨、自治、自理、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发展智力、情意,从而达到德、智、体、美、劳和个性等全面发展的目的。那如何实施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呢?    1理论基础的掌握    被动学习出自桑代克根据其动物实验建立的S-R(刺激-反应
期刊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这已是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的共识。俗语云:赐人以面包,不如教会种庄稼的本领,在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完成由学会到会学这一质的飞跃,更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探索和重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呢?  语文教师本身渊博而超前的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善学的必备条件,所谓“
期刊
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即可。因此,语文教师在评判学生的习作时不必过高要求,尽可能地做到在平凡的文字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写作基础不好或对写作缺少兴趣的学生更应该常常采取积极的形式多样的鼓励,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激发创作欲望。    1积极的诱导——引起写作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因此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成绩,并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可亲的教态、个人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期刊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吸收以往教学上的一些优点,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加以思考应用,推动学生在学习上的良性循环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以此为起点,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地探索,富有启迪性地进行总结,再反馈到实际的教学中。    1创设良好情境
期刊
解决几何组合问题时,应准确灵活使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要分类分步进行,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1 直接求解法  例1: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有多少种?  分析:正面考虑本题各步骤的方法比较复杂,计算困难,应运用逆向思维,即先考虑从10个点任意取出4个点的方法,再减去从10个点中取出4点共面的的方法即可。  解:从10个点中找出4个点的方法有C410=21
期刊
【摘 要】 科学的复习方法是掌握生物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准确解答各类题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复习方法有:比较复习法、归纳复习法、衍射复习法、实验复习法、综合复习法。  【关键词】 生物教学 比较复习法 归纳复习法 衍射复习法 实验复习法 综合复习法   Common used review methods for high school biology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