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任。在高校毕业生群体中深入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了解高校毕业生群体的特殊性,有的放矢地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毕业生党员教育,坚定理想信念;融入毕业生班级建设,筑牢责任使命;融入毕业季系列活动,强化爱国荣校;融入毕业生激励体系,激发担当作为,引导广大青年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指引,以新时代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变化为时代特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3]引导学生对祖国有全方位的认知,有天然、朴素的情感,有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4]高校毕业生处于毕业转型的特殊时期,师生情、母校情、同窗情等多种情感交织,更易受到环境影响从而产生共鸣,需要正向引导和情绪疏解渠道。学生个体需求差异化明显,在与社会逐渐接触的过程中认知易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发生偏差,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时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难以抉择。[5]高校学生毕业阶段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应牢牢把握毕业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激发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向心力,引导毕业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始终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的鲜明底色、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以毕业生党建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亮出爱国底色
毕业生党员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人数占比相较其他年级更高,在离校前接受严格的党员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高校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
1.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在增强理论学习深度、温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一是重温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加强理论深度。通过专题讲座、支部组织生活、党小组等学习形式,结合国家时事热点,在毕业之际重温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必修课”,引导毕业生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理论之光点燃信仰火炬。二是灵活学习形式,提升理论温度。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分享学习资源、跟进学习情况、畅通交流渠道,增强学习灵活性和学生归属感;鼓励毕业生党员自主讲党课,聚焦学生关注热点,进行正向引导,增强学习自主性和学生参与感。三是立足专业特色,扩展理论广度。邀请优秀校友、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进行交流,将国家发展与行业动态紧密结合,坚持思想引领与专业发展同向同行,鼓励毕业生党员坚定信仰,将党和国家的使命责任、母校的嘱托期望融入升学深造以及工作职场中。
2.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教育成效以点带面流动起来。坚持党员亮身份做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在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一是标杆领航,发挥朋辈力量。系统梳理毕业生党员就业发展去向,结成互助小组,主动关心帮助存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和心理困惑的毕业生,助力朋辈毕业的同时增进情感交流,强化精神引领。二是党员分享,传承爱国基因。毕业生党员向低年级党支部开展主题党课、座谈分享会等,增强毕业生对理论和行业认同感,并将红色火炬传承给低年级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氛围。分享“真感悟”、传递“真经验”,让爱国主义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青年学生心中。
以毕业生班级建设为基础,筑牢责任使命,践行家国情怀
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单元,也是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载体,多年校园生活的积淀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毕业生班级文化相结合,依托高年级党员优势,充分发挥党团班协同力量,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班团建设。
1.紧密围绕班级文化,开展“一班一例”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追寻班级成长轨迹,挖掘班级特色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班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文化软实力,提升活动参与度,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例如:科技创新型班级可对班级内已成型的项目小组进行成果转化指导和宣传推广,以班级或项目组名义主办学科竞赛,支持指导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等,鼓励毕业生继承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有新实践、新业绩和新作为;专业学习型班级可邀请班导师等将科技前沿、行业动态等内容与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學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学生工作型班级可充分发挥各类学生干部的个人能力,担任爱国主义教育“小讲师”,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统筹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平台资源,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涵养毕业生爱国主义情感。
2.开展班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和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视角开展生涯规划指导主题班会。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发展观,自觉将人生追求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正确认知、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先,鼓励更多优秀学生深入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砥砺品格,建功立业。将班级毕业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坚持思想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统一,在毕业生班级中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符合毕业生群体需求的主题班团日活动。引导毕业生走出去、动起来,游历自然人文景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实践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书写集体记忆的同时,强化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实践体验的统一融合。 以毕业季系列活动为依托,强化爱国荣校,唱响时代颂歌
把握毕业生情感波动关键时期,正向输入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情、校园情升华成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搭建平台,引导爱国主义情感输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鼓励学生合理表达情绪,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
1.加强毕业文化育人功能,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共通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育人功能,重现校园生活点滴、访谈奋斗故事、重温母校和行业发展历程,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加强毕业生的感恩意识与爱校情怀,进而延伸到爱国主义情感,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加大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丰富爱国主义情感输送形式和载体。在毕业季系列活动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专场文艺演出、毕业晚会、系列节目等,将爱国主义文化元素融入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将爱国主义文艺作品征集与毕业季文化产品设计相结合,如毕业文化衫、明信片、离校礼物、微视频、原创歌曲等,并积极运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广泛宣传,将爱国主义情感画出来、写出来、唱出来,为爱校、荣校之情注入爱国主义之源,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理想信念、渲染氛围、激发情感。
2.深挖典礼仪式育人功能,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特殊“思政课”。毕业典礼是高校毕业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毕业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生的“爱国礼”“责任礼”。一是充分运用象征符号,传统文化时代特征有结合。寓抽象情感于具象符号,找到爱国主义传统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增加典礼仪式感,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除了在典礼中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校歌等传统仪式外,将家国情怀和母校精神融入毕业寄语横幅、为学校院系吉祥物人偶设计特殊装扮、毕业生集体佩戴校徽等形式,让毕业生更易接受,印象深刻。二是创新丰富互动形式,爱国主义情感抒发有氛围。邀请学生喜爱的教师代表寄语,同上大学最后一堂课,挥别学生生涯;为家长、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献花,培养感恩精神;高喊誓言口号、同唱爱国主义歌曲,铭记时代使命。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多方面体验,在群体的共鸣中领悟精神,提高认识,并借助仪式中调动的情感力量内化为个体意识。三是前后活动有机衔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延续。将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前期的成果在毕业典礼上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将毕业典礼的精神和内容进行记录和传承,不仅是对毕业生大学生涯的纪念,更是对毕业生爱国荣校情感和精神的强化,让责任和使命的洪钟在毕业生心中长鸣。
以毕业生激励体系为引导,树立模范榜样,激发担当作为
1.优化考评机制,用好“指挥棒”,注重“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纳入毕业生考核评比内容,将毕业生在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方面的学习实践成果作为评价的基本要求,将理论学习、科研实践、文化创作、干事创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经验做法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个人、班级、课题组或其他形式的组合和团体作为评价的基本单元,以单独设置专项奖和纳入其他固有奖项评比范围相结合作为评价的主要形式,在毕业生中广泛掀起以评促建的爱国主义学习热潮。加强过程培育机制,促进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做好顶层设计,精心筹划、统一部署,广泛开展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项目立项工作,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给予理论学习指导、强化过程监管,注重成果孵化,探索可推广的创新性做法,提升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
2.发挥模范力量,用好“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注重选树典型,深挖毕业生在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干事创业等方面的突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激励毕业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收集毕业生在理论学习、文化作品创作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渲染烘托爱国主义氛围。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媒体宣传形式,开展励志典型教育,加强榜样引领。通过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表彰大会等传统形式结合主题歌曲、专题视频、动画漫画等新媒体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讲述模范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基层奉献,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让学习实践典型樹起来,让全体学生在榜样引领下动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2020-05-11].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3]梁宇嫣.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维度[N].山西日报,2020-02-17(10).
[4]李春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与新要求[J].教育家, 2019(37):11-13.
[5]张俊杰.爱国主义利益观教育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J].才智,2019(18):204.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2]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精神指引,以新时代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变化为时代特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鲜明主题,[3]引导学生对祖国有全方位的认知,有天然、朴素的情感,有为祖国的强盛而奉献的坚强意志。[4]高校毕业生处于毕业转型的特殊时期,师生情、母校情、同窗情等多种情感交织,更易受到环境影响从而产生共鸣,需要正向引导和情绪疏解渠道。学生个体需求差异化明显,在与社会逐渐接触的过程中认知易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发生偏差,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创业时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难以抉择。[5]高校学生毕业阶段是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和关键环节,应牢牢把握毕业生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激发学生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向心力,引导毕业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始终让爱国主义成为青年学生的鲜明底色、立身之本、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
以毕业生党建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亮出爱国底色
毕业生党员是高校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人数占比相较其他年级更高,在离校前接受严格的党员教育不仅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推进高校毕业生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举措。
1.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在增强理论学习深度、温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一是重温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加强理论深度。通过专题讲座、支部组织生活、党小组等学习形式,结合国家时事热点,在毕业之际重温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必修课”,引导毕业生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理论之光点燃信仰火炬。二是灵活学习形式,提升理论温度。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台,分享学习资源、跟进学习情况、畅通交流渠道,增强学习灵活性和学生归属感;鼓励毕业生党员自主讲党课,聚焦学生关注热点,进行正向引导,增强学习自主性和学生参与感。三是立足专业特色,扩展理论广度。邀请优秀校友、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进行交流,将国家发展与行业动态紧密结合,坚持思想引领与专业发展同向同行,鼓励毕业生党员坚定信仰,将党和国家的使命责任、母校的嘱托期望融入升学深造以及工作职场中。
2.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教育成效以点带面流动起来。坚持党员亮身份做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在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一是标杆领航,发挥朋辈力量。系统梳理毕业生党员就业发展去向,结成互助小组,主动关心帮助存在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挫折和心理困惑的毕业生,助力朋辈毕业的同时增进情感交流,强化精神引领。二是党员分享,传承爱国基因。毕业生党员向低年级党支部开展主题党课、座谈分享会等,增强毕业生对理论和行业认同感,并将红色火炬传承给低年级学生,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氛围。分享“真感悟”、传递“真经验”,让爱国主义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青年学生心中。
以毕业生班级建设为基础,筑牢责任使命,践行家国情怀
班级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本单元,也是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载体,多年校园生活的积淀形成了班级特色文化。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毕业生班级文化相结合,依托高年级党员优势,充分发挥党团班协同力量,以“党支部建在班上”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班团建设。
1.紧密围绕班级文化,开展“一班一例”特色爱国主义教育。追寻班级成长轨迹,挖掘班级特色元素,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班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文化软实力,提升活动参与度,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例如:科技创新型班级可对班级内已成型的项目小组进行成果转化指导和宣传推广,以班级或项目组名义主办学科竞赛,支持指导学生创办小微企业等,鼓励毕业生继承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新时代有新实践、新业绩和新作为;专业学习型班级可邀请班导师等将科技前沿、行业动态等内容与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有机结合,帮助學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学生工作型班级可充分发挥各类学生干部的个人能力,担任爱国主义教育“小讲师”,调动班级学生积极性,统筹学生会、社团等各类平台资源,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涵养毕业生爱国主义情感。
2.开展班级主题实践活动,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和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视角开展生涯规划指导主题班会。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发展观,自觉将人生追求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正确认知、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先,鼓励更多优秀学生深入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砥砺品格,建功立业。将班级毕业实践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坚持思想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统一,在毕业生班级中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符合毕业生群体需求的主题班团日活动。引导毕业生走出去、动起来,游历自然人文景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实践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书写集体记忆的同时,强化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实践体验的统一融合。 以毕业季系列活动为依托,强化爱国荣校,唱响时代颂歌
把握毕业生情感波动关键时期,正向输入爱国主义情感,让师生情、校园情升华成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之情。搭建平台,引导爱国主义情感输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鼓励学生合理表达情绪,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营造和文化浸润。
1.加强毕业文化育人功能,把握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共通点”。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校园资源育人功能,重现校园生活点滴、访谈奋斗故事、重温母校和行业发展历程,强化国家意识和集体观念,加强毕业生的感恩意识与爱校情怀,进而延伸到爱国主义情感,由浅入深,由小及大,多层次、全方位地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加大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丰富爱国主义情感输送形式和载体。在毕业季系列活动中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专场文艺演出、毕业晚会、系列节目等,将爱国主义文化元素融入毕业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中。将爱国主义文艺作品征集与毕业季文化产品设计相结合,如毕业文化衫、明信片、离校礼物、微视频、原创歌曲等,并积极运用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广泛宣传,将爱国主义情感画出来、写出来、唱出来,为爱校、荣校之情注入爱国主义之源,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递理想信念、渲染氛围、激发情感。
2.深挖典礼仪式育人功能,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特殊“思政课”。毕业典礼是高校毕业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毕业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学生的“爱国礼”“责任礼”。一是充分运用象征符号,传统文化时代特征有结合。寓抽象情感于具象符号,找到爱国主义传统与时代特征的结合点,增加典礼仪式感,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环境。除了在典礼中举行升旗仪式,高唱国歌、校歌等传统仪式外,将家国情怀和母校精神融入毕业寄语横幅、为学校院系吉祥物人偶设计特殊装扮、毕业生集体佩戴校徽等形式,让毕业生更易接受,印象深刻。二是创新丰富互动形式,爱国主义情感抒发有氛围。邀请学生喜爱的教师代表寄语,同上大学最后一堂课,挥别学生生涯;为家长、辅导员、后勤工作人员献花,培养感恩精神;高喊誓言口号、同唱爱国主义歌曲,铭记时代使命。充分调动学生知、情、意多方面体验,在群体的共鸣中领悟精神,提高认识,并借助仪式中调动的情感力量内化为个体意识。三是前后活动有机衔接,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延续。将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前期的成果在毕业典礼上进行展示,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将毕业典礼的精神和内容进行记录和传承,不仅是对毕业生大学生涯的纪念,更是对毕业生爱国荣校情感和精神的强化,让责任和使命的洪钟在毕业生心中长鸣。
以毕业生激励体系为引导,树立模范榜样,激发担当作为
1.优化考评机制,用好“指挥棒”,注重“全过程”。将爱国主义教育成果纳入毕业生考核评比内容,将毕业生在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方面的学习实践成果作为评价的基本要求,将理论学习、科研实践、文化创作、干事创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和经验做法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将个人、班级、课题组或其他形式的组合和团体作为评价的基本单元,以单独设置专项奖和纳入其他固有奖项评比范围相结合作为评价的主要形式,在毕业生中广泛掀起以评促建的爱国主义学习热潮。加强过程培育机制,促进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做好顶层设计,精心筹划、统一部署,广泛开展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项目立项工作,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给予理论学习指导、强化过程监管,注重成果孵化,探索可推广的创新性做法,提升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性。
2.发挥模范力量,用好“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在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注重选树典型,深挖毕业生在理论学习、科研实践、干事创业等方面的突出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激励毕业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收集毕业生在理论学习、文化作品创作等方面的优秀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渲染烘托爱国主义氛围。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媒体宣传形式,开展励志典型教育,加强榜样引领。通过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表彰大会等传统形式结合主题歌曲、专题视频、动画漫画等新媒体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讲述模范故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基层奉献,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让爱国主义教育活起来,让学习实践典型樹起来,让全体学生在榜样引领下动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EB/OL].(2019-11-12)[2020-05-11].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12/content_5451352.htm.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3]梁宇嫣.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维度[N].山西日报,2020-02-17(10).
[4]李春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与新要求[J].教育家, 2019(37):11-13.
[5]张俊杰.爱国主义利益观教育引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模式创新[J].才智,2019(18):204.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