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可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上得更有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在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因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上得更有效。
1 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高中生这个时候是求知欲最强的时期,以有趣、新奇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只要有了兴趣,学起东西来亦佳事半功倍。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象、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清闲、有趣的画面,可吸引学生的视觉;悠扬、悦耳的音乐容易把学生引到老师安排的教学情景中去;生动、活泼的动画,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样貌、特点等,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进入到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景中,不得不觉,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目的,使学生从厌听厌学转为自觉去听、自觉去学。
我在上《边城》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曲由黄磊演唱的歌曲《等等,等等》。歌曲一播完,马上有学生叫到:“再听一遍!”“那是唱翠翠的!”于是我顺势联系课文,向学生介绍《边城》及翠翠的故事,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快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我讲《促织》第三课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课件,图、文、声并茂,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节课若只凭借黑板粉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信息量的。
所以说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有些文章感情抽象复杂,扑朔迷离,学生在体会的时候感觉很困难,甚至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奏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如果能将这种感情形象化,就能使学生在具体可感中眼到心到,感知深切。如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学中离不开“情景”教学。但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景,用图象来显示情景,用文字来注释情景等方法可以局部运用,不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沟通显示,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在学习《边城》这一课时,放完导入音乐,我开始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起了这个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湘西小山村的凄美动人的故事。美丽的山村风光,古朴的民情风俗,善良慈爱的爷爷,正直磊落的兄弟,明慧执著的翠翠,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可是音乐与讲述仅仅依靠声音传递了有关《边城》的故事内容与艺术情感,学生获得的也仅仅是抽象的,无形的信息,他们还需依靠自己的想像去勾勒翠翠的人物形象、湘西的民俗风情。而电影《边城》的实景拍摄,演员的独到表演,极好地充实了学生的想象,使每个人都能在多种体验和积累中,畅想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边城》画卷。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古诗从内容的情趣性、语言的简洁性、形式的整齐性等方面体现了美的内容和美的语言的辨证统一,因此,古诗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鉴赏,把先进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和诗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教学屈原《离骚》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首先介绍屈原的生平、中国民间划龙舟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屈原故里、楚辞及《离骚》等知识背景,再结合骚体诗句式、节拍等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诗歌语言的品味中,走进屈原的时代和生活,把握屈原的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屈原为追求理想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思想感情。
同时,语文课本中文字运用较多,如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字的颜色可以是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体验。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开拓视野,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这丰富新颖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能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寓教于乐,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让这45分钟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占军.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
2 王斌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8)
3 张德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8(24)
(责任编辑 王昕)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在现代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并利用好课堂教学资源,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因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往往可以满足具体教学环境的需要,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从而成为文字教材的延伸,升华,并可优化整体教学效果,使语文课上得更有效。
1 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高中生这个时候是求知欲最强的时期,以有趣、新奇的事物,特别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只要有了兴趣,学起东西来亦佳事半功倍。而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图象、声音、文字、动画等于一体。清闲、有趣的画面,可吸引学生的视觉;悠扬、悦耳的音乐容易把学生引到老师安排的教学情景中去;生动、活泼的动画,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的样貌、特点等,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进入到老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景中,不得不觉,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目的,使学生从厌听厌学转为自觉去听、自觉去学。
我在上《边城》这一课时,先播放了一曲由黄磊演唱的歌曲《等等,等等》。歌曲一播完,马上有学生叫到:“再听一遍!”“那是唱翠翠的!”于是我顺势联系课文,向学生介绍《边城》及翠翠的故事,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快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样导课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我讲《促织》第三课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作了课件,图、文、声并茂,课堂上新旧知识结合,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节课若只凭借黑板粉笔,无论如何也完不成这么多信息量的。
所以说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就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拨动学生的兴奋点。利用形、色、声、像兼备的现代教学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图文并茂化解课文的难点
有些文章感情抽象复杂,扑朔迷离,学生在体会的时候感觉很困难,甚至教师费尽口舌也难以奏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遗憾。如果能将这种感情形象化,就能使学生在具体可感中眼到心到,感知深切。如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学中离不开“情景”教学。但一般的教学中,用音乐来渲染情景,用图象来显示情景,用文字来注释情景等方法可以局部运用,不易有机结合。而多媒体教学则声、像、文并用,打破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沟通显示,引发想象,化静为动,虚实结合,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所以说现代教育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干枯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在学习《边城》这一课时,放完导入音乐,我开始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讲述起了这个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湘西小山村的凄美动人的故事。美丽的山村风光,古朴的民情风俗,善良慈爱的爷爷,正直磊落的兄弟,明慧执著的翠翠,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可是音乐与讲述仅仅依靠声音传递了有关《边城》的故事内容与艺术情感,学生获得的也仅仅是抽象的,无形的信息,他们还需依靠自己的想像去勾勒翠翠的人物形象、湘西的民俗风情。而电影《边城》的实景拍摄,演员的独到表演,极好地充实了学生的想象,使每个人都能在多种体验和积累中,畅想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美丽的《边城》画卷。这样从文字到画面,再到文字,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课文中富有文采的语言美、栩栩如生的形象美、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等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得天独厚的审美优势,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架起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领悟到课文深层的美的内涵,获得美的体验。古诗从内容的情趣性、语言的简洁性、形式的整齐性等方面体现了美的内容和美的语言的辨证统一,因此,古诗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审美能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诗歌鉴赏,把先进的现代化教育媒体和诗歌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观和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教学屈原《离骚》时,我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首先介绍屈原的生平、中国民间划龙舟的习俗、端午节的由来、屈原故里、楚辞及《离骚》等知识背景,再结合骚体诗句式、节拍等特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诗歌语言的品味中,走进屈原的时代和生活,把握屈原的人物形象,从而感受到屈原为追求理想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操和高尚的思想感情。
同时,语文课本中文字运用较多,如字词的教学、精美的语句、片段欣赏都离不开文字。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体;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字的颜色可以是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做衬托,文字的魅力尽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成了一个审美的过程。
4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教育跨世纪的建设价值规律的历史重任。但在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技术的更新可谓是一日一个样。教师还老是只会用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会“吃”不饱。现代媒体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它进入课堂,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通过录像、实物投影、电脑等形式进行再现,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亲自体验。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开拓视野,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不仅能吸引学生,而且这丰富新颖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能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语文天地,寓教于乐,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语文素养,让这45分钟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陈占军.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语文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1)
2 王斌才.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8)
3 张德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8(24)
(责任编辑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