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吴昌硕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pa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篇语】
  
  2011年开年新初,本刊“名家书画收藏”栏目聚焦近现代书画名家、名作。光焰千秋的近现代大师,按生年排序他们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徐悲鸿、溥儒、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陈少梅12人。他们的画像由大收藏家高魏华盛情专请内蒙古画家孟喜元所绘。孟喜元怀着虔诚敬畏之心,查阅多方资料,重温大师生平、焚香沐浴、顶礼膜拜,数易其稿,九朽一罢,最终成就此壮举,原作悉数为高魏华珍藏。
  高魏华先生据私不私,开诚布公,登《收藏界》一席之地,将大师群像昭告天下,并配以33年前重金购自“荣宝斋”的众大师力作,与诸君共享。
  《收藏界》以此为契机,组成写作班底,邀请12位评论家、作家、记者等各界人士,每人一篇,以不同角度、多样风格,阐释大师,解读作品,并以各自的认识,讲述个人对肖像的感受,每期介绍一位大师,十二个月发完。作为社内编辑,近水楼台,我便窃得写第一位大师的机缘。身处近现代之交的吴昌硕,领衔开篇,当之无愧。我却诚惶诚恐,忐忑不安,然权作抛砖引玉,丰盛大餐,金玉满堂,全在左右,请君拭目以待。
  孟喜元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创作,在写实传统的基础上,融贯中西,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他曾绘制40多部连环画,以及大量国画、年画、宣传画等,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还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并有大量作品被国家级机构及楼堂馆所收藏。他还赴泰国、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澳门等地举办画展,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不少画家或单幅或系列都先后画过类似肖像题材,孟喜元这批创作我认为干净利落,形象生动,人物鲜明,是同类创作当中的佼佼者。如这幅吴昌硕像,双手交叉胸前,谦和自然,平静淡定,画家神情安详中又透出一丝孤傲,是不可多见的神妙之品。
  吴昌硕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画家之一。
  近代画坛巨匠齐白石曾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诗中视若神明地将吴昌硕与数百年前的徐渭、朱耷相提并论,并甘愿变身走狗转换轮回,牵纸研墨去侍奉这三位先贤。
  其实,齐白石最为尊敬并受益最大的还要首推吴昌硕。吴昌硕的书法,真行隶草篆样样精通,并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尤精石鼓文,有“曾抱十石鼓”之说,结体在胸,自成一家。他治印成就最高,远追秦汉,近取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开宗立派,前所未有,日本印界赞誉吴昌硕为唐之后第一人,并专门制造吴昌硕半身铜像赠与西泠印社,给吴昌硕很高的评价。
  吴昌硕的好友任伯年见其书印造诣精美绝伦,便鼓励其学画,50岁后,吴昌硕方以书入画,初随任伯年,后临赵之谦,继而青藤、八大。殊不料,吴昌硕赖以书法根基的深厚,用笔遒劲,恣肆纵横,一出手便非同凡响。他运用脱胎于篆书的笔法,雄浑博大地画出了梅花,又以狂草的奔放,画出了紫藤、葡萄。他还将篆书的运刀、章法融入绘画。他涉猎的题材越来越广泛,并形成了极富金石味的独特画风。
  嗣后,吴昌硕的绘画成就已跨越任伯年之上,诗、书、画、印的全面发展并紧密结合,使他成为晚清最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和印坛领袖,影响遍及海内外,盛名一时。
  吴昌硕《寿相仙凤图》是收藏家高魏华先生1978年从北京“荣宝斋”购得并珍藏至今的画作,从画上看,牡丹、木兰、水仙、菊花、巨石等等,都是“老缶”常画的强项。富贵牡丹,冰清玉兰,长寿水仙,正应和了“寿相仙风”的画题,凝聚了题诗“富且贵兮寿而康,福地突兀开玉堂”的美妙寓意,此画是诗书画印的最佳结合。
  曾有评论推崇吴昌硕先生“将花鸟画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拥有吴昌硕一件带题诗之画作,那么就等于拥有了吴昌硕先生的“四宝”。作为中国画传统与创新的集大成者,吴昌硕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不但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自然衔接的重要桥梁,更是近现代画坛最有成就、最具影响的开拓者。他的名字将在中国画坛伫立千秋!
   (责编:魏佩)
其他文献
北宋皇帝宋徽宗在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铸行了不少政和年号钱,主要为小平及折二铜钱,为防止铜钱外流及应付军饷,还在边区各省铸行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三等,小平铁钱为四川和河东(今山西境内)两地铸造,折二、折三大铁钱为陕甘等地铸造,至今存世政和铜钱、铁钱仍多见,钱文分篆、真、隶三体,可匹配成对或三体一套,其中以小平铜钱版别最多,小版别已达一百余种。  在政和钱中,除了样钱、母钱以及铁母
期刊
有关墨彩在辞书中是这样注释的:瓷器装饰彩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材料,在瓷器上绘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始见于清康熙年间,是五彩、珐琅彩、粉彩瓷器中常见的色彩。到雍正、乾隆年间,墨彩器用国产料仿烧水墨珐琅效果的瓷器。墨彩是在白瓷器物上以墨料绘画纹样,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犹如在白纸上作画,墨色浓淡,雅洁宜人,可与水墨丹青媲美,时人称为彩水墨画。嗣后又以描金工艺在墨彩的基础上描绘,丰富了画面的亮
期刊
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江西庐山太平观的道长令弟子挖地建房时,掘出一个密封的瓷尊,尊内除泥土外,只有一枚钱文直读为“应元宝运”的小平铜钱。两年后,北宋朝廷降诏将庐山太平观供奉的九天采访使者封为应元保运真君,封号字音恰恰与铜钱钱文字音相同,这使太平观道长大惊,认为“应元宝运”铜钱的发现是先兆,预示了这件喜事的到来,遂将该钱作为祥瑞之物上表献给了朝廷。从此,九天采访使者显灵于太平观的消息不胫而
期刊
被誉为“宋代第一钱”、“御笔之最”、“铁画银钩”的“崇宁通宝”钱,是出自宋代皇帝徽宗赵佶之御笔。独到的“瘦金体”,独领风骚近千年,笔者有幸在数年前集到此枚大钱,当时如获至宝,兴奋不已,爱不释手,消息一传出,招来好多泉友上门观赏、揣摩,现借贵刊一角,展现给大家欣赏。  是品钱径10.6厘米,穿径2.5厘米,厚0.55厘米,重210.8克,精青铜质,褐黑色包浆浑厚熟旧,长期把玩痕迹明显,古意盎然,一见
期刊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
期刊
明朝时,在苏州城外有一处外表普通名气却很不普通的农宅。宅院的主人名叫沈周,时以诗书画冠绝于当世,历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文徵明皆出于其门下。沈周出身世代书香门第,然不好做官,唯好寄情山水,沈周特地把家从苏州城搬到这里,就是为了避开尘俗的喧扰,图个清静。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就打破了这里的宁静。来人一副衙门里当差的打扮:“你是沈周吗?太守有令,征召你进城服劳役,为太守
期刊
2009年3月的第一个星期六,笔者在沈阳鲁园古玩市场购得一枚“圣宋通宝”篆书背横写“当五”钱。当时只是感觉此钱很少见,而且这枚钱币的篆书字体十分美观大方,看着令人视觉很舒适。  此钱币形制规整,穿口修直,内外廓齐整,字口深峻,钱文清晰。正面“圣宋通宝”和背面横写的“当五”六字为篆书体字,书体取法于小篆,工整适度,布局严谨,方中见圆,具有母钱风范。直径31.5毫米,厚度2.8毫米,重量10.7克。青
期刊
我国历史上,辽与西夏都有“天庆”年号,且都铸行过“天庆元宝”钱。辽天祚帝天庆年为公元1111-1120年,历时十年;西夏桓宗天庆年为公元1194-1206年,历时十三年,两者前后相差八十余年。两种“天庆元宝”却出于两个不同国度,两“天庆元宝”钱皆用汉文书写,初识者一般较难区分。西夏除汉文“天庆元宝”钱之外,还有一种西夏文的“天庆宝钱”,而辽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大辽天庆”镇库大钱。  笔者这里所展示
期刊
在当前的古玩收藏热中,不少收藏爱好者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往往忽视标本的重要作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定“两个凡是”,即:凡是书本上写的都是正确的,凡是专家讲的都是正确的。只凭看了几本古玩书本,或听专家讲了几次课,就以为进入了古玩收藏的“自由王国”,于是抱着浮躁、侥幸的心理,贸然出击,最终由于“眼低手松魄力大”,交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学费”买回一屋赝品,甚为可惜!在古玩鉴定中,标本、书本、专家
期刊
一、“大元通宝”    “大元通宝”,元代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始铸。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在民族争斗中以勇猛、善战、凶悍、顽强著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部族,1234年消灭了金国。1236年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元朝,1271年定年号为“元”。1279年消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  元代流通的货币以纸币为主,在各种古钱图录上虽然收录了多种金属币,但数量很少。元代的金属币与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