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先生有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古今中外的历史大潮中,无数“弄潮儿”的传奇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综观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第五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在这次以信息技术和新能源相结合为基本特征的变革中,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已经成为历史发展潮流。置身这一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浪潮之中,越来越明显、越来越迅速地呈现出以下态势:顺之者昌,“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逆之者亡,谁不主动拥抱时代,谁就会成为下一步灭绝的“恐龙”;领之者强,“一步绿灯,步步绿灯”,甚至赢家通吃。
翻开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从最初的ARPA网到Internet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个万物互联的“众联”时代已然到来。如果说,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改造是按照“就近原则”从最初的通信领域开始的话,那么如今已经逐步由消费端延伸至生产端、由生活领域拓展至生产领域,进而朝着跨界融合、颠覆重构的方向“狂飙”。已经可以断言,随着“互联网 ”行动如火如荼地推进,我们正站在“革命”爆发的又一个关键节点——产业互联网之中。天空已然放亮,一轮耀眼夺目的朝阳正喷薄欲出。
前一段时间,在和友人的一次交流中,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过去20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把大家带入了“消费互联网时代”,只是消费互联网市场已逐步趋于稳定与饱和,而那些对实体资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传统企业正在尝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期借助互联网的“革命性力量”创造全新的价值经济,进而推动互联网行业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体现为从“人人相联”向“物物相联”迈进,也意味着各行各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都将在未来20年被互联网化。
工业将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化的先锋。产品在出厂前就植入了传感器,传感器将每时每刻都记录产品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和故障,可以快速地整合生产记录、销售记录、产品运行记录这三种数据,再通过分析确定原因,这些分析结果又将反馈到生产环节,以减少失误。
农业将如愿驶入互联网时代的“快车道”。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农业种植将更加高效高产。例如,可以把传感器埋在土里,实时测量土壤的湿度,再和当时当地的温度相结合,决定什么时候该给农作物浇水,又该浇多少水,实现农业灌溉的自动化。
家居互联网也将不甘人后、奋起直追。就像上海世博会上众多智慧家居案例展示的那样,各种家居用品如电器、门窗下一步都要连上互联网,我们即将迈进一个智能家居的时代:你在办公室里,可以调节家里电冰箱的温度;在下班的路上,可以控制电饭煲的开关、开关窗户、打开空调。
甚至还有人体互联网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萌发。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测我们的体温、心跳、睡眠模式、热量消耗等指标,还把数据上传到云端,供医生或者保健人员实时分析使用。
更可想象和期待的是,当万物互联实现以后,我们所收集的数据,还将在一些新的维度上产生新的经济价值,这种“数据的外部性”即数据的价值和效用,可能远远超出当事人最初收集数据、设计系统的原始目的。
如果说产业互联网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跨界融合发展的壮丽图景的话,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就是支撑这幅图景的骨架,而大数据的“灵魂”作用则借由这个骨架至少体现在两个关键词上。
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即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各自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企业边界、产业链上下游界限更加模糊,伟大的企业必然是那些着眼于构建和繁荣整个生态的企业。其背后是大数据的融合,即从条数据向块数据自发演进、“条”“块”融合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通过数据的连接、开放、共享和交易以及对各类条数据的解构、重组、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数据在区域空间内的聚集,挖掘更多更大的价值。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数据开放共享至关重要,将逐步打破数据壁垒,使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加速其融合进程,进而彻底引爆这轮“产业互联网革命”。
第二个关键词是跨界。即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彼此之间跨界发展。其中,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纽带,引用本书中的观点就是,通过大数据把生产性服务业注入产业生态中去。换句话说,就是以数据流引领与整合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服务流,进而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创新创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价值空间和经济增长点。这正是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初衷之一,也是产业互联网的动力和生命力所在。
当然,这两个过程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后之分,更多的可能是在同时进行。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产业互联网对生产效率提高以及生产和交易成本降低的作用将超乎想象,而大数据特别是块数据则会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能量。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产业生态,谁抓住了大数据特别是块数据的历史机遇谁就抓住了未来。
正如美国的管理专家哈默所言:“将人类束缚在地球上的并非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由于人类缺乏创造力。”一旦这种创造力迸发出来,必将极大改变各大产业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可以断言,以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应用为基础,以数据的汇集、处理、分析为核心,大量商业模式、组织形式、生产流程创新将会不断涌现,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积累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或许真的会被彻底颠覆。
正是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滚滚浪潮,也是遵循互联网时代“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领之者强”的生存法则,贵阳市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建立全球首张统一完整的城市全域互联网络,积极探索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等产业形态,推动实现数据汇聚、数据开放、数据交易和数据安全,全力打造“块数据”城市。同时,贵阳正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推进新政策先行先试,通过政策设计,培育“容错”环境,为给在贵阳“起飞”的创新创业者铺建一个“安全垫”,解除其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贵阳大展拳脚。
身处“革命”前夜,每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深刻意识到、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本书此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样的权威出版社力推,可谓应运而生。作为作者计划撰写的“大数据三部曲”之二,全书贯穿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富有创见地为我们勾勒了产业互联网的美好蓝图,触摸到了产业变革的最前沿和互联网发展演进的规律,较好兼顾了理论性与趣味性、前瞻性与指导性。
当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支撑必然有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著述也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瑕疵和值得推敲的地方。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的一些观点会跟不上形势变化或者变得不再正确,但至少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入人心的今天,相信本书能为各位有识之士带去启发和思考。
产业互联网
赵国栋 许正中 徐昊 糜万军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51124-3
2015-12
49.80
翻开互联网发展的历程,从最初的ARPA网到Internet再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以及物联网,可以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一个万物互联的“众联”时代已然到来。如果说,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改造是按照“就近原则”从最初的通信领域开始的话,那么如今已经逐步由消费端延伸至生产端、由生活领域拓展至生产领域,进而朝着跨界融合、颠覆重构的方向“狂飙”。已经可以断言,随着“互联网 ”行动如火如荼地推进,我们正站在“革命”爆发的又一个关键节点——产业互联网之中。天空已然放亮,一轮耀眼夺目的朝阳正喷薄欲出。
前一段时间,在和友人的一次交流中,我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过去20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把大家带入了“消费互联网时代”,只是消费互联网市场已逐步趋于稳定与饱和,而那些对实体资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传统企业正在尝试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以期借助互联网的“革命性力量”创造全新的价值经济,进而推动互联网行业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
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体现为从“人人相联”向“物物相联”迈进,也意味着各行各业如制造、医疗、农业、交通、运输、教育都将在未来20年被互联网化。
工业将成为新一轮互联网化的先锋。产品在出厂前就植入了传感器,传感器将每时每刻都记录产品的运行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和故障,可以快速地整合生产记录、销售记录、产品运行记录这三种数据,再通过分析确定原因,这些分析结果又将反馈到生产环节,以减少失误。
农业将如愿驶入互联网时代的“快车道”。由于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农业种植将更加高效高产。例如,可以把传感器埋在土里,实时测量土壤的湿度,再和当时当地的温度相结合,决定什么时候该给农作物浇水,又该浇多少水,实现农业灌溉的自动化。
家居互联网也将不甘人后、奋起直追。就像上海世博会上众多智慧家居案例展示的那样,各种家居用品如电器、门窗下一步都要连上互联网,我们即将迈进一个智能家居的时代:你在办公室里,可以调节家里电冰箱的温度;在下班的路上,可以控制电饭煲的开关、开关窗户、打开空调。
甚至还有人体互联网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萌发。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可以监测我们的体温、心跳、睡眠模式、热量消耗等指标,还把数据上传到云端,供医生或者保健人员实时分析使用。
更可想象和期待的是,当万物互联实现以后,我们所收集的数据,还将在一些新的维度上产生新的经济价值,这种“数据的外部性”即数据的价值和效用,可能远远超出当事人最初收集数据、设计系统的原始目的。
如果说产业互联网为人们描绘了一幅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跨界融合发展的壮丽图景的话,那么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就是支撑这幅图景的骨架,而大数据的“灵魂”作用则借由这个骨架至少体现在两个关键词上。
第一个关键词是融合。即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各自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企业边界、产业链上下游界限更加模糊,伟大的企业必然是那些着眼于构建和繁荣整个生态的企业。其背后是大数据的融合,即从条数据向块数据自发演进、“条”“块”融合发展的过程。换句话说,通过数据的连接、开放、共享和交易以及对各类条数据的解构、重组、整合,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数据在区域空间内的聚集,挖掘更多更大的价值。这一趋势所带来的数据开放共享至关重要,将逐步打破数据壁垒,使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生态加速其融合进程,进而彻底引爆这轮“产业互联网革命”。
第二个关键词是跨界。即生产性服务业、大数据、产业生态彼此之间跨界发展。其中,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纽带,引用本书中的观点就是,通过大数据把生产性服务业注入产业生态中去。换句话说,就是以数据流引领与整合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服务流,进而影响社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创新创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价值空间和经济增长点。这正是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初衷之一,也是产业互联网的动力和生命力所在。
当然,这两个过程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先后之分,更多的可能是在同时进行。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产业互联网对生产效率提高以及生产和交易成本降低的作用将超乎想象,而大数据特别是块数据则会为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能量。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产业生态,谁抓住了大数据特别是块数据的历史机遇谁就抓住了未来。
正如美国的管理专家哈默所言:“将人类束缚在地球上的并非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由于人类缺乏创造力。”一旦这种创造力迸发出来,必将极大改变各大产业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可以断言,以互联网的广泛深入应用为基础,以数据的汇集、处理、分析为核心,大量商业模式、组织形式、生产流程创新将会不断涌现,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积累形成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或许真的会被彻底颠覆。
正是意识到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滚滚浪潮,也是遵循互联网时代“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领之者强”的生存法则,贵阳市紧紧抓住大数据发展机遇,建立全球首张统一完整的城市全域互联网络,积极探索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等产业形态,推动实现数据汇聚、数据开放、数据交易和数据安全,全力打造“块数据”城市。同时,贵阳正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推进新政策先行先试,通过政策设计,培育“容错”环境,为给在贵阳“起飞”的创新创业者铺建一个“安全垫”,解除其后顾之忧,让他们在贵阳大展拳脚。
身处“革命”前夜,每个人都应当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已经深刻意识到、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本书此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这样的权威出版社力推,可谓应运而生。作为作者计划撰写的“大数据三部曲”之二,全书贯穿了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富有创见地为我们勾勒了产业互联网的美好蓝图,触摸到了产业变革的最前沿和互联网发展演进的规律,较好兼顾了理论性与趣味性、前瞻性与指导性。
当然,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其理论体系和实践支撑必然有一个逐步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任何著述也都或多或少会存在瑕疵和值得推敲的地方。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书中的一些观点会跟不上形势变化或者变得不再正确,但至少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渐入人心的今天,相信本书能为各位有识之士带去启发和思考。
产业互联网
赵国栋 许正中 徐昊 糜万军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51124-3
2015-12
4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