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教育,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上报教育部。长期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使出浑身懈数,投入大量的资源,精力,可我们身边的悲剧一桩桩、一件件是那么的触目惊心,在血淋淋的事实面前我们学校除了痛心疾首,就是力不从心,社会舆论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事发学校喘不过气来。而且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充斥在校园,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如同我们儿女般的学生,不得不深思,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让悲剧远离校园!
一、身边案例,痛心疾首
案例1:深秋的晚上,月朗星稀,寒意阵阵,因为有一些文字资料需要当晚赶出来,走在校园通往办公室的柏油路上,教室里灯火通明,学生都在上晚自习,偌大的校园静悄悄的。正享受着这份静谧,这丝凉意,猛然一个声音传来“叔叔,能不能帮我把这个食品袋撕开一下”?月光下,一个瘦小的男生出现在我的右侧,右手拿着一小袋过塑食品伸到我面前。我很诧异,一个这么大的男孩,撕不开一个食品袋?“你是几年级的学生,怎么没上晚自习”做为老师,我本能的问道。“我是高三x班的,我累了,出来休息一下”。没等我发话,“老师你知道吗,我是三胞胎,我有两个姐姐,我妈妈生我下来,我差点死去,在医院里抢救了很久,住了很久……”男孩喋喋不休的讲着自已的经历,根本容不得我插话。找着机会,我问了一句“你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我妈妈没事做,我爸爸开出租,我爷爷奶奶……我姐姐……”男孩开始喋喋不休的讲着自已家庭,听得出来,他的家庭比较困难。末了,我帮他撕开食品袋,“吃完了赶紧到教室上自习去吧”,说罢正要离开,“老师,我有些冷,能不能将你的外套给我穿”?我愣了一下,脱下外套递给他。“老师将衣服送给你了,赶紧上自习去”!我转身离开。“真的吗”?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当然是真的!”现在孩子怎么了?我暗自嘀咕。
案例2:由于在学校办公室兼职,我会经常接待来访的家长和客人。不久前我看见一位家长和一个女生从校长办公室出来,却又站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出于工作职责,我请父女俩到办公室坐下,倒上热茶,问明白原因。父亲年纪约四十来岁,头发微白,胡子拉碴,脸上爬满与年龄大不相称的皱纹。衣着朴素,衣服上沾有尘土,应该是从田地的劳作中急忙赶过来的。女儿长相阳光,坐在那里神色一片祥和。听完父亲的述说,我的心被狠狠的揪了一下:晚自习后10点多,同学们都回寝室洗漱休息,而女孩却独自一人凌空坐在四楼教室的窗台上,如果不是值班老师及时发现,后果很难想象。家长配合学校带医院检查治疗后复学。不久后,女孩被发现时正用小刀一刀一刀的割着自己的手腕,鲜血淋漓。是什么痛让她如此自残,我们都明白,女孩的心理问题己经比较严重了!学校己经要求女孩休学治疗,家长却说经过治疗问题不大,希望能让女孩重新回到教室,这就是他们今天来找校长的原因。交淡中,了解到女孩平时也没什么异常表现,只是从小就脾气爆燥。得知孩子暂时不能上学了,父亲的嘴一直哆嗦“她的经后怎么办?怎么辦?”对于家长,我是深深的同情,这位父亲太不容易了。对于学校的决定,我们都能理解,无可厚非!此时的我,真的感到无比的无能为力的心痛!
二、分析原因,寻求答案
案例1分析:男生是个三胞胎,上面两个姐姐,出生时男生经过长时间的抢救存活下来。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肯定是觉得他活下来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男孩子,全家人倾其所能对他百般呵护,有求百应,造成了他今天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从男生口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三胞胎,我有两个姐姐,我妈妈生我下来,我差点死去,在医院里抢救了很久,住了很久……”,已经成了大家必须围着他转的理由,而且是那么的心安理得。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我们称之为自恋型人格障碍。[2]:其表现符合以下特征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4.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5.缺乏同情心;6.亲密关系困难。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三、科学措施,正确应对
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心理疾病的程度,学校要正确应对,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案例1\2\3学生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处于心理问题的初级阶段,通过家庭、学校共同配合,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疏通,一定能让他们建康发展,健康成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他们心理和社会资源缺乏,如果将他们拒之校门之外,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小县城,以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只会让他们更封闭,更孤僻,从而推向更危险的境地,其实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当前有一个热门的词叫“生涯规划”,各高中学校都在培养兼职生涯规划师,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指导学生成长,规划学生未来。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乃重中之重。我校的指导中心已经建成使用,我们欣喜的看到里面配套有心里咨询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我们还需要更多专职的心理健康师,生涯规划师来为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好学校。
教书育人,重于泰山。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本领,更要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人师者,任重道远。
一、身边案例,痛心疾首
案例1:深秋的晚上,月朗星稀,寒意阵阵,因为有一些文字资料需要当晚赶出来,走在校园通往办公室的柏油路上,教室里灯火通明,学生都在上晚自习,偌大的校园静悄悄的。正享受着这份静谧,这丝凉意,猛然一个声音传来“叔叔,能不能帮我把这个食品袋撕开一下”?月光下,一个瘦小的男生出现在我的右侧,右手拿着一小袋过塑食品伸到我面前。我很诧异,一个这么大的男孩,撕不开一个食品袋?“你是几年级的学生,怎么没上晚自习”做为老师,我本能的问道。“我是高三x班的,我累了,出来休息一下”。没等我发话,“老师你知道吗,我是三胞胎,我有两个姐姐,我妈妈生我下来,我差点死去,在医院里抢救了很久,住了很久……”男孩喋喋不休的讲着自已的经历,根本容不得我插话。找着机会,我问了一句“你爸爸妈妈干什么工作”?“我妈妈没事做,我爸爸开出租,我爷爷奶奶……我姐姐……”男孩开始喋喋不休的讲着自已家庭,听得出来,他的家庭比较困难。末了,我帮他撕开食品袋,“吃完了赶紧到教室上自习去吧”,说罢正要离开,“老师,我有些冷,能不能将你的外套给我穿”?我愣了一下,脱下外套递给他。“老师将衣服送给你了,赶紧上自习去”!我转身离开。“真的吗”?后面传来一个声音。“当然是真的!”现在孩子怎么了?我暗自嘀咕。
案例2:由于在学校办公室兼职,我会经常接待来访的家长和客人。不久前我看见一位家长和一个女生从校长办公室出来,却又站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出于工作职责,我请父女俩到办公室坐下,倒上热茶,问明白原因。父亲年纪约四十来岁,头发微白,胡子拉碴,脸上爬满与年龄大不相称的皱纹。衣着朴素,衣服上沾有尘土,应该是从田地的劳作中急忙赶过来的。女儿长相阳光,坐在那里神色一片祥和。听完父亲的述说,我的心被狠狠的揪了一下:晚自习后10点多,同学们都回寝室洗漱休息,而女孩却独自一人凌空坐在四楼教室的窗台上,如果不是值班老师及时发现,后果很难想象。家长配合学校带医院检查治疗后复学。不久后,女孩被发现时正用小刀一刀一刀的割着自己的手腕,鲜血淋漓。是什么痛让她如此自残,我们都明白,女孩的心理问题己经比较严重了!学校己经要求女孩休学治疗,家长却说经过治疗问题不大,希望能让女孩重新回到教室,这就是他们今天来找校长的原因。交淡中,了解到女孩平时也没什么异常表现,只是从小就脾气爆燥。得知孩子暂时不能上学了,父亲的嘴一直哆嗦“她的经后怎么办?怎么辦?”对于家长,我是深深的同情,这位父亲太不容易了。对于学校的决定,我们都能理解,无可厚非!此时的我,真的感到无比的无能为力的心痛!
二、分析原因,寻求答案
案例1分析:男生是个三胞胎,上面两个姐姐,出生时男生经过长时间的抢救存活下来。在农村,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肯定是觉得他活下来不容易,更何况是一个可以传宗接代的男孩子,全家人倾其所能对他百般呵护,有求百应,造成了他今天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意识。从男生口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三胞胎,我有两个姐姐,我妈妈生我下来,我差点死去,在医院里抢救了很久,住了很久……”,已经成了大家必须围着他转的理由,而且是那么的心安理得。这种极端的自我中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我们称之为自恋型人格障碍。[2]:其表现符合以下特征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3.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4.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5.缺乏同情心;6.亲密关系困难。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成因,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解释是这样的:患者无法把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到外界的某一客体上,该力量滞留在内部,便形成了自恋。特点是“以自我为客体”,通俗地说,就是"你我不分、他我不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患者在早年的经历中体验过人际关系上的创伤,如与父母长期分离、父母关系不和或者父母对其态度过于粗暴或过于溺爱等等。有这样一些经历,使得患者觉得自己爱自己才是安全的、理所应当的。
三、科学措施,正确应对
针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心理疾病的程度,学校要正确应对,不能一棍子都打死,案例1\2\3学生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处于心理问题的初级阶段,通过家庭、学校共同配合,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疏通,一定能让他们建康发展,健康成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他们心理和社会资源缺乏,如果将他们拒之校门之外,在我们这样的山区小县城,以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环境,只会让他们更封闭,更孤僻,从而推向更危险的境地,其实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当前有一个热门的词叫“生涯规划”,各高中学校都在培养兼职生涯规划师,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指导学生成长,规划学生未来。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乃重中之重。我校的指导中心已经建成使用,我们欣喜的看到里面配套有心里咨询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我们还需要更多专职的心理健康师,生涯规划师来为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好学校。
教书育人,重于泰山。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本领,更要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人师者,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