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的世界(之二)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yanjiang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慈济的环保志工
  
  十几年前,证严法师一次外出。道路两旁的行人忽然发现了这位特别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上人,顿时肃立道路两旁,由衷地热烈地鼓起掌来。证严法师感恩百姓对她的信任和爱戴,同时发现大家的脚下有许多垃圾、废物。证严法师特别亲切、特别真诚地对大家说,说她多么希望大家用鼓掌的双手,拣拾起脚下的垃圾、废料,尽可能地防止耗尽资源,尽可能抵消废料对环境的冲击。说她看见了感觉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因为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而在哭泣。说我们应该用双手抚慰地球,拯救地球,拥抱地球。
  从那以后,一支越来越庞大的慈济环保志工队伍出现在我国台湾的大地上。这些慈济环保志工身份、职业各异,性别、年龄不同,但有着一样善良的心地,一样高涨的热情。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3岁高龄,最小的只有3岁。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不但把自家的垃圾、旧报刊随时整理好,决不随便丢弃,而且常常利用工余时间,到街上收集各种废弃物,然后拉回家里分类整理。他们不但使周围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丽了,还把废物卖给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商店,所得款项全部捐给慈济医院,使慈济为人类造福的事业越来越红火。
  很遗憾,我没能记住那位女士的名字。她漂亮的瓜子脸上,戴着一幅近视镜,很文气很善良的样子。她经营着自家的一个小店铺,还照顾着两个上小学的儿子。她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内当家、小老板,把店铺经营得红红火火,把家也治理得井井有条。每天,她除去照顾、经营店铺,还要开车送两个儿子上学。有时,还高高兴兴地和儿子打篮球、玩游戏。就这样,她还一直坚持做慈济环保志工。每天,她都抽出一些时间,清理环境、整理废物,给垃圾分类。在她的带动下,她两个宝贝儿子也成了慈济的环保小志工,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妈妈一起为保护环境,做许多事情。因为常常做环保,分拣垃圾,那位女士的双手有些粗造。别人跟她提起这事,她很自豪地说:“上人说了,有这样一双手是很幸福的”。在慈济的世界里,像她这样处处都好的女人很多很多。
  我眼前总会出现那个文静、干净的老太太的身影。她已经80多岁了。虽然脸上已经布满了岁月留给她的皱纹,但依旧可以看出她年轻时漂亮的容貌、苗条的身材。她以前大约是做医务工作,现在这样大的年纪了,却还时常坐在小板凳上,分拣废旧书报和纸张,为环保做着无私的奉献。她的家人有时说她:“您在家里的时候,不是这疼就是那疼,出去做了环保志工,却越来越精神了。”为环保当志工时,老太太的脸上总是露着微笑,那微笑里总映着朝阳的光亮,那光亮仿佛把她周围的一切都照得光彩夺目。
  我不知道,慈济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力量,一些智力残障的残疾人也高高兴兴地成了慈济很好的环保志工。这些本来料理自己的事情,照顾自己都很困难的智力残障人士,做起环保时却是那样认真,那样有条有理。证严法师在谈到他们时曾经说,他们虽然在智力上有些缺憾,但他们不会对别人有所伤害。还称赞他们都很善良。证严法师对待这些人,像对待其他人一样都很尊重,都很有爱心。我看见他们在分拣废物,看见他们在搬运垃圾,看见汗水出现在他们额头上的时候,笑容也在他们脸上绽开了。他们在回收废物、清理垃圾,使环境变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丽的同时,他们本来有许多缺憾的人生也变得健康、美丽起来。
  还有一个曾染上毒品的青年,也在同慈济人一起做环保的过程中,终于与毒品决裂了。他的父母亲异常激动地说:“慈济人的资源回收,帮助我们回收了一个曾经使我们彻底失望了的孩子。”
  在慈济的世界里,在环保志工中还有许多天真活泼的孩子。他们中许多都是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当他们看到路边有随手乱丢的垃圾时,他们随时都会把垃圾放入自己随身带着的垃圾袋里,然后再分门别类地把垃圾放在应该放的地方。对这些孩子来说,这种环保行为已经成为他们一种高度自觉的行动,一种非常良好的习惯。这也是街道上非常靓丽的一道风景。节假日里,环保志工中的大人们在分拣垃圾时,也常常会看到这些孩子们勤快的身影。慈济环保志工还走入了幼儿园,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那里的儿童讲解环保知识,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爱惜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持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慈济的世界里,有关慈济环保志工的真实感人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每天每时都发生着,我所记下的那些真实的故事,连凤毛麟角、九牛一毛都不敢称。
  
  慈善的存款和慈善的延续
  
  这两个真实的故事,是我听证严法师讲到的,尽管不是当面聆听,尽管已经过去许多时日了,可我的心却一直为此激动着。旅途中,工作时,上人那似渗入田地之绵绵细雨一样亲切的声音和那生动感人的画面时时会萦绕在耳畔、呈现在眼前。
  听着上人的述说,我看见一个智力残疾的老人和他的孙子正得到慈济人的救助。身着蓝天白云,个个都是菩萨的慈济人,脸上浸着人世间最美好最真诚最温暖的微笑,正把香喷喷的大米,暖融融的衣被送到这一老一少的家里。他们坐在老人的身边,亲切而又细心地询问老人每日的起居、吃喝和身体状况,努力地找寻着老人生活上还有那些困难。他们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欢乐、友爱、信心、感恩和天真无暇的幸福感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老人太激动了,热泪淌在了他无限感恩的脸上。他永远也不会忘记,四十多年前的那个下雨天。那时,还是一个孩子的他,正和同样残疾的爷爷正在家里忍饥挨饿。忽然,证严上人带着慈济人出现在他们面前,带着慈爱,带着温暖。证严上人特别注意到他们铺盖的被子因为屋顶漏雨已经湿透了,还看到他们家里的粮食也不多了,便即刻决定把这个家庭作为慈济人一个特别帮助的对象。几十年来,慈济人不间断地给这个特殊困难的家庭以关怀、资助。直到今天,那个当年也身有残疾的孩子当了爷爷。这个家庭是不幸的,因为他们的成员都患有残疾。这个家庭又是幸福和幸运的。因为有慈济人在他们身边。慈济人在最初把爱和温暖带给他们的同时,还为他们储存了更多的爱与温暖。证严上人把这称为慈善的存款。这样的存款,是多么有意义、多么伟大、多么丰富、多么令人感动。
  想到证严上人讲到的那个母亲,我的心总像又溶入一种暖流中,眼眶常常会禁不住发涨,泪水甚至会忍不住流出来。那是一位看一眼就会使人产生好感的女性,是很善良,很温柔,很有修养的母亲。这位母亲有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出色、非常让母亲感到骄傲的女儿。在学校读书时,女儿一直是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大学毕业以后,被一个很体面也很重要的单位录用。工作上,她不但业绩突出,而且有着极好的人缘,和每一个同事相处得都非常好,都胜似亲人。母亲爱女儿;女儿也像母亲爱女儿那样爱着母亲。每天,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她都要帮母亲做家务,陪母亲说知心话,关心着母亲的饮食起居,关心着母亲的身体和精神生活。每天出门上班时,她都要亲切地与母亲道别。每当回家时,她首先要做的就是向母亲问好。那一天早上,女儿像往常一样,高兴地与母亲道别。我没有记下那一天是阴天还是晴天,有没有风,有没有雨。我想,她的母亲一定记住了,而且永远也不会再忘记。就是在那一天,在一条留下了她无数脚印的道路上。她,母亲的好女儿被一次意外的,不该发生的车祸夺去了年轻、美丽、宝贵的生命。听到噩耗,看到瞬间被夺取生命的宝贝女儿,母亲眼睛里的天,在那一瞬间突然间坍塌了。被鲜血染红的大地也陷落了。女儿最亲的亲人——母亲几次昏厥,她太想用自己的性命换取女儿的再生,尽管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女儿的意外身亡,令所有熟悉女儿的人都像母亲像兄弟姐妹一样十分悲痛,都以各种方式怀念她。保险公司按规定赔付了巨额保险金。
  母亲忍着巨大的悲痛整理女儿的遗物。女儿穿过的每一件衣服,用过的每一件物品,都引起母亲对女儿的无限的回忆与无尽的思念。母亲细心地,慢慢地整理着。忽然,母亲看到了她未曾见过的女儿为慈济事业的一份份捐款收据。这时,母亲才知道,女儿经常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钱资助那些在贫困中艰难度日的老人和儿童。这时,母亲又一次流下了眼泪。这泪水是热的温暖的,那里面似乎映出了女儿菩萨一样和善、美丽的面容。母亲似乎听到了女儿的声音,感受到了女儿那颗心,那献给了大爱的心的跳动。母亲把爱给了女儿;女儿通过慈济把这种爱给了整个世界。母亲沉思着,决定把女儿的巨额保险金捐献给慈济事业,而且像女儿一样,也做一个人间菩萨——慈济人。女儿继承了母亲的善良;母亲又延续了女儿的爱。这种爱的延续,慈善的延续是多么令人感动,多么伟大啊!
  
  大爱进南亚
  
  我眼前常常会出现那个令人感动、感慨,令人心潮激荡的场景。那是在印度洋地震、海啸中受灾最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省,在一片遭受海啸巨大破坏的土地上。一些亚齐的孩子们正分坐在慈济人的几辆汽车上兜风。他们面向车窗外的景色,笑着、叫着、新奇着,满身、满心的欢喜。那一刻,海啸带给他们的可怕记忆已经荡然无存;灾难在他们幼小心灵上刻下的伤痕也被抹平了。那时,亲人一样的慈济人和孩子们笑得一样开心,一样甜,一样美。
  那天,天气非常晴朗。亚齐灾民的心境也像那天的天那样敞亮,那样舒坦。那天,慈济人又来到他们中间,给他们带来了他们急需的粮食、食用油和他们实用的衣物。个个都像人间菩萨的慈济人微笑着,直接地、面对面、手把手地把粮食、衣物送到灾民的手里。同时,也把人间大爱,把坚定的信心、美好的希望送到灾民的心坎上。他们细心地抚慰老人;他们热情地关照儿童。看到一些孩子对他们的汽车颇感兴趣,听说这些孩子还没有坐过汽车。慈济人便在发放之后,把这些孩子请上汽车,尽可能地把更多的欢乐留给他们。孩子们在慈济人身上真切感受到了不会磨灭的父母般的亲情与能包容一切的人间大爱。
  也许是因为我到过印度洋海啸灾区,接触过那里的灾民,所以我更能直接体会到,海啸发生后,第一时间到那里的慈济人把人间大爱播撒得多么广泛多么深入。
  灾民们不会忘记,不仅是亚齐的灾民,不仅是印尼的灾民,所有在印度洋海啸受灾的国家中的许多灾民都不会忘记,在他们遭难的时刻,在他们最需要援助之手的时候,最早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救援人员中就有慈济人,像蓝天白云那样无处不在的慈济人,像蓝天白云一样能给人们带来温暖,带来美好心境和美好希望的慈济人。海啸的无情摧残,使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使许多幸存者身体和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们中许多人或骨折或肺部进水或有这样那样的创伤。慈济人中的医务人员及时为他们疗伤、治病。这些慈济人不但医术精湛,而且个个都和蔼可亲,都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有的甚至把伤员抱在怀里,为他们捶背、按摩。一个在海啸中侥幸逃生的孩子,身体被树枝和被冲毁的建筑物碎片划得满是伤痕。慈济人不但细心为这个孩子疗伤,还与他进行心贴心地交流,使他幼小的心灵也不留下一点疤痕。在慈济人身边,孩子那本来一直异常惊恐的眼睛里,有了像朝阳一样美丽一样灿烂的笑容,有了人间大爱的光亮。一个在海啸中失去一只手臂的中年男子。他的妻子和3个孩子都被海啸卷走了。他身心极度伤痛,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他不想再活下去了。就在他要结束自己生命的关键时刻,慈济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不但为他疗伤治病,还帮他树立起重新生活的信心。那一段时间里,慈济人经常到他那里回访,为他检查身体,与他谈心交流。他渐渐懂得了人生的深刻意义,也开始为他人为社会付出。慈济人离开那里的时候,这个男子不禁流出了眼泪,说他今后的人生中,永远也不会忘记慈济人。他也要像慈济人那样奉献社会奉献人类,以回报慈济人给予他的无限关爱。
  在海啸造成极大灾难的日日夜夜,在那最艰难的时刻,慈济人还及时为那里的灾民送去了洁净的饮用水,送去了为防止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卫生防护和保健用品。并迅速为无处安身的灾民建起了一排排的“大爱帐篷屋”。在一些受灾国家的一些地区,慈济人还为灾民送去了农具和种子,并开始为他们筹建永久性的大爱新村,帮助灾民重建美好家园。
  我写这篇文章时,新闻媒体对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情况的报道,早以冷淡了。可慈济人却依旧以极大的热情在那里为灾民服务。证严上人看到的是,还有许多应该得到救助和关爱的灾民还没有得到慈济的救助。慈济现在是“直接、重点”地救助最困难的百姓。证严上人希望有更多有能力的人为困苦的百姓付出、伸出援手。希望有更多困难百姓感受到人间大爱。
  真是伟大、真是令世人敬重啊,证严法师。
  
  南非的慈济人
  
  我曾去过南非,那是我至今到过的离我们国家最远的地方。那次,我们从北京乘飞机出发,包括中途转机,经过了近20个小时的空中旅程,才到达南非的开普顿。南非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地方。那里的美丽而独特的自然风光令人陶醉,那里的治安与爱滋病问题又令人十分担忧。我是2002年5月,因参加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世界大会去的南非,短暂的几天里,虽然没有遇到什么抢劫、偷盗之类的治安问题,但也听到了不少有关发生在南非华人身上的被抢被杀的血淋淋案件。
  慈济人十多年前就已经在南非了。那时,还是白人掌权。白人与黑人的武装冲突经常发生,随时都可能发生。那时,在南非的慈济委员只有10人,可他们的工作范围就已经非常广泛了。当时的南非,许多有灾难的地方,许多特别困难的百姓中间,常常可以看到慈济人的身影。那时,慈济人的汽车常常就在枪林弹雨中穿行。为了把爱的种子播撒在那片尚未被开垦的土地上,播撒在南非贫苦黑人的心中,他们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按肤色,南非有3种人,黑人、棕色人、白人。从住房就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不同。白人区的住房多是漂亮的别墅;棕色人住的多是整齐的砖瓦房;黑人居住区里则像破烂火柴盒挤在一起那样,全是用破旧铁皮、破旧木板或茅草搭成的不挡风也不遮雨的小屋。慈济人长途跋涉,给那些住那里,缺吃少穿、缺医少药的南非黑人及时送去了他们急需的粮食、衣服、日用品、药品和医疗。同时,也给他们送去了欢乐和希望,送去了慈济的人间大爱。慈济人亲切地抚摩着他们粗糙的黑手,手挨手地把善款善物交给他们,亲近地和他们站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还教他们学会了演唱慈济的大爱手语歌曲。这歌曲成了南非贫苦黑人最爱唱的幸福之声,唱这首歌时,他们的脸上、眼里都浸满了无尽的感恩、幸福和自信。慈济人还向他们传授了自强自立的本领。许多当地的贫苦黑人都高兴地协助慈济人做善事、好事,成了南非黑人中的慈济志工。
  有一个还很年轻的黑人妇女,和丈夫已经有了4个孩子。家境不但不好,丈夫还常常不顾一家人的生活,到外面去找别的女人。后来,干脆拿走家里值钱的东西,离家与外面的女人鬼混去了。从此,这个妇女一个人带着4个孩子苦苦度日,生活越来越艰难了。就在这个时候,无所不在的慈济人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她即刻便感到了慈济人援手的无限温暖和无比强大的力量。从此,这个女人的脸上不再有愁苦的面容。4个年幼的孩子也整日欢天喜地。渐渐地,这位妇女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状况,还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她从内心懂得了感恩的意义,经常帮助慈济人做好事,成了一名积极而又快乐的慈济志工。一次,她随慈济人到一个穷困的乡村向当地贫困百姓发放包括粮食、食油、衣服、毯子等在内的救济物资。她忙前忙后地忙得满头大汗,当地一些人觉得她这样忙活,肯定会得到慈济人更多的东西,便有意问她分得了什么样的毯子、多少物品。她平静地告诉他们,她什么都没有要,在慈济人的帮助、影响和感召下,她已经能够独立地创业,生活完全可以由自己把握了,而且经常和慈济人一起做善事、好事。那些人仔细查看了发放名单,果然没有这个妇女的名字。这个妇女原来的丈夫,这时在别的女人那里生病了,不能再为那个女人挣钱了,于是很快就被那个女人赶了出来。他没有其它的路可走,只好忐忑着向家里走去。他想妻子可能不会再收留他,想妻子一定会对他破口大骂。他颤抖着站在家门口,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被他害苦了的妻子竟用一张真诚而灿烂的笑脸迎接他。他不明白妻子怎么会变成了这样一个像菩萨一样的人。妻子说,是慈济人使她没有了烦恼和仇恨,也不会再报复。说她现在所有的只是宽容和感恩。
  大家都赞扬,都很佩服这名妇女。大家更景仰、更敬佩改变了这名妇女命运的像活佛一样的慈济人。大家也像那位妇女一样追随慈济人。
  现在,在南非的慈济人只有30人,可和慈济人在一起做善事的慈济志工竟多达500人。有慈济人、慈济志工的地方都是最安全、最和谐、最美好的地方。大爱的种子在南非那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越来越多越来越丰硕的果实。
其他文献
钓鱼这个圈子里的人往往并不是很熟,有的是在水边见过面的,有的是在渔具店里吹牛侃大山时认识的,反正彼此认识也都会有个陌生的过程,在相互不熟悉的那段时间里,为了方便联系,便按照个人的特点相互取了很多绰号,虽然有点调侃的味道,但是丝毫没有贬义。比如提到李海峰可能很多人对不上号,但是一说到“李蚯蚓”大家就都知道是谁了,因为他总为大家提供蚯蚓,这绰号便由此而来;到了水边咕咚咕咚不计成本使劲打窝子的叫王爆炸;
期刊
(本刊讯) 2018年3月4日上午,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钓鱼》杂志评选的“2017年中国钓鱼十大新闻事件”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皇冠假日酒店隆重揭晓。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中华名人垂钓俱乐部终身荣誉会员张宝忠;中国钓鱼运动协会副会长、《中国钓鱼》杂志名誉主编万伯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副主任、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秘书长尹国臣;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副社长袁海娜;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副
期刊
我去拜访一位商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我注意到他的手老是在捻着放有一枚一角硬币的镇纸。出于好奇,我向他询问有关那枚硬币的来历。  他说,“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月,我和我的室友只剩下最后一枚一角的硬币了。他是靠奖学金上大学的,我则是靠在棉花田里干活和在杂货店里打工挣的钱缴学费。我们俩都是我们各自的家庭里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的人,我们的父母都为我们感到非常骄傲。他们每个月给我们寄来很少的钱作为生活费,但
期刊
路亚(lure)源自欧美,是钓鱼人公认的环保、时尚的钓法之一,它的英文本意是诱惑,引申到钓鱼活动,就是如何在垂钓的过程中寻鱼、诱鱼,并最终使其上钩。不过,它最先诱惑的是我。  路亚发源于欧美,何时传入我国,说法莫衷一是。在西方,路亚早已成为一项环保的运动,钓鱼人不必使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的人工合成饵料,代之以物美价廉、短小精干、容易操作的各类拟饵,并在享受到足够的渔乐后CATCH AND RELEA
期刊
我用相机拍下了其中的几份荣誉证书,那一份份特别的荣誉证书。  在全国的各种慈善活动中,我经历过不少颁发荣誉证书的仪式、场景,记忆中那些荣誉证书基本上都是颁发给捐赠者的。而2004年岁末,在陕西省慈善协会召开的“当代慈善工作研讨会”上,我看到,获得《慈善荣誉证书》的却是撰写研讨论文的慈善工作者、党组织的领导者、专家、学者。在这别开生面的当代慈善工作研讨会上,会上讲演的,会下交流的,竟有60人之多,而
期刊
听说天津市和平区委机关正在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且收到了初步成效。其中特别令人关注的是在教育活动中党员主动要求帮扶困难群众,奉献一颗爱心,让困难群众生活得更好。  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心情振奋的事。  我很激动,心中涌动着“共产党员在闪光”的题目。为此,我采访了中共和平区委机关工委副书记王志荣,她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介绍了开展共产党员关爱特困职工主题实践活动的情况。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
期刊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降临到巴里的时候,我正在多伦多参加一个周末的专家研讨会。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龙卷风横扫多伦多北面的一个名叫巴里的城市。这场灾难造成多人死亡,数百万美元的财产被毁。星期天的晚上,我回家途经巴里的时候,把汽车停在路边,走到车外去看四周的破败景象。眼前一片混乱。我的目光所到之处尽是些被摧毁的房子和被颠覆的汽车。  同一天晚上,鲍伯·泰姆卜莱顿也经过这同一条公路。他也像我一样停下
期刊
各位来宾、克里斯汀主席:  上午好!首先,我代表此次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亚太会议的东道主兼承办方,中华慈善总会,向参加本次会议的亚太地区的慈善公益机构、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各国的社会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的首都北京。  中华慈善总会自1994年成立以来,秉承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的宗旨,在扶贫、
期刊
2005年6月9日至11日,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亚太区大会在北京中民大厦举行。这是由中华慈善总会承办的国际会议。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新加坡、韩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会员组织的代表50多人参加了大会。国际联合劝募协会主席克里斯汀和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出席大会并分别在大会上讲话。  克里斯汀主席着重讲了全球慈善劝募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和所拥有的机遇。范
期刊
一    2005年3月24日上午10点钟。当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与美国“微笑列车”副总裁青木女士在中华慈善总会的会议室,交换签署完的2005年合作协议,微笑着紧紧握手时,微笑列车在新的旅程上便平稳地启动了。  在接下来的一天,中华慈善总会召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项目执行机构和100多家定点医院的代表在北京共同商讨“微笑列车”项目的发展大计。微笑列车青木副总裁、中国事务区执行总监梅竹音女士也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