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查与分析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现状,分析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提出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广西 高职高专 学生 学业求助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7-02
学业求助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具有缩小所理解或表现的当前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距离的自我调控功能。学业求助的概念由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Sharon Nelsen-Le Gall提出,其后,有关学业求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成为我国高校进行学生教学及管理的重要内容。李晓东认为,学业求助是学生面临认知领域内的困难时,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性行为。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求助意识及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营造自主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目前,广西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有知识、有技能、有文化、能担当的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因此,调查研究广西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求助情况,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行为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有效、持续地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依据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主要选取广西区内10所高职高专院校,并随机选取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8份,问卷回收率97.80%,有效问卷97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9.18%。其中女生448人,男生522人。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详见表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莫秀峰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刘惠军等人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唐芳贵修改编制的《学业求助量表》等量表,设置了“学业求助态度”、“学业求助行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帮助者特征”五部分内容,总计60个题项。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表
学校 地区 发放问卷(份) 回收问卷(份) 回收率(%) 有效问卷(份) 有效率(%)
高校一 南宁市 100 100 100 100 100
高校二 南宁市 100 98 98 97 98.98
高校三 南宁市 100 99 99 99 100
高校四 柳州市 100 100 100 99 99
高校五 桂林市 100 97 97 97 100
高校六 百色市 100 97 97 95 97.94
高校七 北海市 100 96 96 94 97.92
高校八 贵港市 100 98 98 97 98.98
高校九 河池市 100 96 96 95 98.96
高校十 钦州市 100 97 97 97 100
总计 1000 978 97.80 970 99.18
(二)学业求助现状分析
1.学业求助态度的分析。学业求助态度是学生对学业求助利弊的认识,由学生所感受到的利益和代价两部分组成。“求助利益”观点认为,向他人求助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取得学业进步,还能增加自身未来成功的可能性;相反,“求助代价”观点认为,向他人求助是有代价的,而代价是会让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以及个体尊严和自我价值威胁和损害;对学生而言,这种威胁又多来自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持“求助利益”态度的学生有785人,占总人数的80.93%;持“求助代价”态度的学生共195人,占总人数的20.1%,其中,认为学业求助造成的自身尊严和价值的威胁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学生分别为45人、15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0.08%、76.92%。总体来看,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是倾向于学业求助的,而回避学业求助的学生占少数,同学给予的压力大过老师的压力。
2.学业求助行为的分析。有关学业求助行为的类型,李晓东等人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求助三大类。其中,只有工具性求助才是真正有益于人们弄清问题、增长知识、自我提高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面临学业上的困难时,有905个学生选择“向老师、同学等人请教”,占总人数的93.3%;只有65个学生选择“暂且放一边,以后再解决”,所占比例为6.7%。在选择向他人进行学业求助的学生中,又有617人选择“请他人给一些提示”,有288人选择“直接询问或参考别人的答案”,趋向于工具性学业求助的学生占63.61%,趋向于执行性学业求助的学生占29.7%。这也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是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来处理学业困难。然而,仍有6.7%的学生会选择以逃避、放弃等消极方式来处理学业困难,这就给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警示。
3.学业求助的成就目标定向分析。成就目标定向是指学生从事学业任务的原因,它关注的是学生怎样解释自己学习的意义。根据成就行为的不同特征——发展能力或证明能力,整合成就动机理论成分——趋近或回避,Pintrich、Elliot等学者将成就目标定向具体分为四类: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
根据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成就目标定向类型以“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两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4.23%和39.16%;“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6.31%和10.32%。其中,倾向于“成绩目标”的多为低年级学生,而倾向于“掌握目标”的多为高年级学生。 4.学业求助的自我效能感分析。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是个体在完成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力或自信程度的主观判断。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强弱程度因具体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业求助的自我效能感与“求助利益”态度、工具性求助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求助代价”态度、回避性求助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将学业求助的自我效能感粗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程度,高职高专学生在不同程度所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4.12%、50.23%、15.65%。
二、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
在所调查的1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我们发现,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学业求助情况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自我归因、人际关系等方面探究影响学业求助的因素。
(一)自我效能感
美国学者Pintrich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低自我效能水平(低自尊心)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求助意味着低能,害怕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更少或回避求助;相反,高自我效能水平(高自尊心)的学生由于正面的自我认知较多,更乐于进行学业求助。高职高专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因年纪、知识、技能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具体到不同学科上,文科学生的自我求助与自尊心呈正相关关系,而理工科学生的学业求助与自尊心呈负相关关系,也即自尊心越强的文科学生更易提出质疑并寻求帮助,而自尊心越强的理工科学生更倾向于自我探索。
(二)成就目标
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状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以掌握或学习为成就目标的学生在遇到学业困难时多会进行工具性求助,借鉴他人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在乎分数的高低及名次的先后。反之,以追求成绩为目标的学生,更关注成绩给自身带来的他人评价,不太在意学习过程及知识本身,因而在遇到学业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此外,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在面临学业困难时越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选择“回避求助”。
(三)自我归因
美国学者Graham和Barker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归因情况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会把学业求助过程中获得的帮助归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这种不恰当的归因对学生自我构成了威胁,以至于学生再遇到困难时往往采用回避求助或者执行性求助。调查结果显示,71.12%的学生认为“同样一道难题,独立解答比在他人帮助下解决显得自己能力较大”;20.22%的学生不这样认为,还有8.66%的学生无法判断。学生错误的自我归因会导致“回避求助”、“避免—隐蔽式求助”行为的发生。
(四)人际关系
学业求助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积极的学业求助行为的发生。王中杰等人研究发现,师生及同学关系越好,学生越乐于向他人进行学业求助,且多为工具性求助;相反,人际关系越差,学生越倾向于回避求助或者执行性求助。据调查,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求助情况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且师生关系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更加明显。
三、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干预措施
学业求助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学风建设。因此,针对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求助,实现“全人发展”教育目标,在新形势下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首先,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自尊心,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还要不断增强自信心,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还要做到正确自我归因,认真分析导致学业障碍失败的内在因素或客观因素,走出困境,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途径。此外,还要善于分析与克服自身性格的缺陷,不畏惧学业上的困难,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其次,广西高职高专教师应以学生为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做到因人指导。还应善于控制好课程难易程度,尽量在课堂上多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应营造鼓励提问、悉心指导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再次,广西高职高专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与改革教学管理和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好学、爱问、互助交流的学习风气。还应制定学业困难学生的救助方案与机制,设置学业施助平台或机构,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业难题,不断满足学生学习、求知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其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1)
[2]杨林慧.大学生学业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李晓东.略论学业求助的意义[J].教育评论,1998(2)
[4]金冬梅,孟庆茂.学业求助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3(7)
[5]李梅.学生合理学业求助意识与方式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6]解希静.大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赵海霞.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8]梁凤兰.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2008(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201106LX738)
【作者简介】覃如冰,广西科技大学讲师;徐 维,广西科技大学讲师。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广西 高职高专 学生 学业求助 调查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17-02
学业求助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具有缩小所理解或表现的当前水平与期望水平之间距离的自我调控功能。学业求助的概念由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Sharon Nelsen-Le Gall提出,其后,有关学业求助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成为我国高校进行学生教学及管理的重要内容。李晓东认为,学业求助是学生面临认知领域内的困难时,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的行为,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社会性行为。因此,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求助意识及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营造自主交流学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化高校的教学管理。目前,广西正处于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有知识、有技能、有文化、能担当的创新型人才的加入。因此,调查研究广西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求助情况,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行为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有效、持续地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依据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主要选取广西区内10所高职高专院校,并随机选取各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8份,问卷回收率97.80%,有效问卷970份,回收问卷有效率99.18%。其中女生448人,男生522人。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详见表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参考了莫秀峰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刘惠军等人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唐芳贵修改编制的《学业求助量表》等量表,设置了“学业求助态度”、“学业求助行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帮助者特征”五部分内容,总计60个题项。
表1 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表
学校 地区 发放问卷(份) 回收问卷(份) 回收率(%) 有效问卷(份) 有效率(%)
高校一 南宁市 100 100 100 100 100
高校二 南宁市 100 98 98 97 98.98
高校三 南宁市 100 99 99 99 100
高校四 柳州市 100 100 100 99 99
高校五 桂林市 100 97 97 97 100
高校六 百色市 100 97 97 95 97.94
高校七 北海市 100 96 96 94 97.92
高校八 贵港市 100 98 98 97 98.98
高校九 河池市 100 96 96 95 98.96
高校十 钦州市 100 97 97 97 100
总计 1000 978 97.80 970 99.18
(二)学业求助现状分析
1.学业求助态度的分析。学业求助态度是学生对学业求助利弊的认识,由学生所感受到的利益和代价两部分组成。“求助利益”观点认为,向他人求助不仅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取得学业进步,还能增加自身未来成功的可能性;相反,“求助代价”观点认为,向他人求助是有代价的,而代价是会让人对自己作出负面评价,以及个体尊严和自我价值威胁和损害;对学生而言,这种威胁又多来自老师和学生两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持“求助利益”态度的学生有785人,占总人数的80.93%;持“求助代价”态度的学生共195人,占总人数的20.1%,其中,认为学业求助造成的自身尊严和价值的威胁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学生分别为45人、150人,所占比例分别为20.08%、76.92%。总体来看,多数高职高专学生是倾向于学业求助的,而回避学业求助的学生占少数,同学给予的压力大过老师的压力。
2.学业求助行为的分析。有关学业求助行为的类型,李晓东等人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求助三大类。其中,只有工具性求助才是真正有益于人们弄清问题、增长知识、自我提高的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在面临学业上的困难时,有905个学生选择“向老师、同学等人请教”,占总人数的93.3%;只有65个学生选择“暂且放一边,以后再解决”,所占比例为6.7%。在选择向他人进行学业求助的学生中,又有617人选择“请他人给一些提示”,有288人选择“直接询问或参考别人的答案”,趋向于工具性学业求助的学生占63.61%,趋向于执行性学业求助的学生占29.7%。这也说明,高职高专学生大多是采用积极的行为方式来处理学业困难。然而,仍有6.7%的学生会选择以逃避、放弃等消极方式来处理学业困难,这就给各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警示。
3.学业求助的成就目标定向分析。成就目标定向是指学生从事学业任务的原因,它关注的是学生怎样解释自己学习的意义。根据成就行为的不同特征——发展能力或证明能力,整合成就动机理论成分——趋近或回避,Pintrich、Elliot等学者将成就目标定向具体分为四类: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
根据调查及数据分析,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成就目标定向类型以“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两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4.23%和39.16%;“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和“成绩—回避目标定向”类型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6.31%和10.32%。其中,倾向于“成绩目标”的多为低年级学生,而倾向于“掌握目标”的多为高年级学生。 4.学业求助的自我效能感分析。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既定行为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组织和执行能力的判断,是个体在完成某一任务之前对自己能力或自信程度的主观判断。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强弱程度因具体任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业求助的自我效能感与“求助利益”态度、工具性求助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求助代价”态度、回避性求助行为呈负相关关系。将学业求助的自我效能感粗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程度,高职高专学生在不同程度所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4.12%、50.23%、15.65%。
二、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影响因素
在所调查的10所高职高专院校中,我们发现,不同年级以及不同专业之间的学生学业求助情况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自我归因、人际关系等方面探究影响学业求助的因素。
(一)自我效能感
美国学者Pintrich研究发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低自我效能水平(低自尊心)的学生更倾向于认为,求助意味着低能,害怕自尊心受到打击,因此更少或回避求助;相反,高自我效能水平(高自尊心)的学生由于正面的自我认知较多,更乐于进行学业求助。高职高专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因年纪、知识、技能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具体到不同学科上,文科学生的自我求助与自尊心呈正相关关系,而理工科学生的学业求助与自尊心呈负相关关系,也即自尊心越强的文科学生更易提出质疑并寻求帮助,而自尊心越强的理工科学生更倾向于自我探索。
(二)成就目标
个体的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求助状况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以掌握或学习为成就目标的学生在遇到学业困难时多会进行工具性求助,借鉴他人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不在乎分数的高低及名次的先后。反之,以追求成绩为目标的学生,更关注成绩给自身带来的他人评价,不太在意学习过程及知识本身,因而在遇到学业困难时他们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此外,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在面临学业困难时越不会主动寻求帮助,而选择“回避求助”。
(三)自我归因
美国学者Graham和Barker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归因情况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较大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会把学业求助过程中获得的帮助归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这种不恰当的归因对学生自我构成了威胁,以至于学生再遇到困难时往往采用回避求助或者执行性求助。调查结果显示,71.12%的学生认为“同样一道难题,独立解答比在他人帮助下解决显得自己能力较大”;20.22%的学生不这样认为,还有8.66%的学生无法判断。学生错误的自我归因会导致“回避求助”、“避免—隐蔽式求助”行为的发生。
(四)人际关系
学业求助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积极的学业求助行为的发生。王中杰等人研究发现,师生及同学关系越好,学生越乐于向他人进行学业求助,且多为工具性求助;相反,人际关系越差,学生越倾向于回避求助或者执行性求助。据调查,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业求助情况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呈正相关关系,且师生关系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更加明显。
三、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干预措施
学业求助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的学风建设。因此,针对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学业求助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求助,实现“全人发展”教育目标,在新形势下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首先,广西高职高专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自尊心,保持乐观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还要不断增强自信心,重视专业知识的积累,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还要做到正确自我归因,认真分析导致学业障碍失败的内在因素或客观因素,走出困境,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与途径。此外,还要善于分析与克服自身性格的缺陷,不畏惧学业上的困难,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其次,广西高职高专教师应以学生为重,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自我学习的特点,做到因人指导。还应善于控制好课程难易程度,尽量在课堂上多设置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应营造鼓励提问、悉心指导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再次,广西高职高专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与改革教学管理和建设,树立良好的学风环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好学、爱问、互助交流的学习风气。还应制定学业困难学生的救助方案与机制,设置学业施助平台或机构,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业难题,不断满足学生学习、求知的需求,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使其成为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关于学业求助的研究综述[J].心理学动态,1999(1)
[2]杨林慧.大学生学业求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3]李晓东.略论学业求助的意义[J].教育评论,1998(2)
[4]金冬梅,孟庆茂.学业求助现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3(7)
[5]李梅.学生合理学业求助意识与方式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08(2)
[6]解希静.大学生学业求助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7]赵海霞.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8]梁凤兰.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聊城大学学报,2008(2)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项目(201106LX738)
【作者简介】覃如冰,广西科技大学讲师;徐 维,广西科技大学讲师。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