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治疗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并且经常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嗜睡、乏力、眼球胀痛等。但查体无阳性体征,以女性为多发。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碳酸氢钠静滴配合西比灵口服治疗血管性头痛47例,获得一定疗效,复发率低,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方法:用5%碳酸氢钠100ml,静脉缓滴注,每日1次;西比灵5~10mg,每晚睡前口服,7日为1个疗程,根据病人情况可佐以营养神经药物,如多种维生素、谷维素及镇定类药物(如安定)。
47例中男12例占25.3%,女35例占74.7%,用药时间3天~2周。
结果:所有病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加用谷维素、安定片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治愈44例,治愈率为93.6%。
治疗后随访:随访39例(8例外出务工无法联系)。随访时间为3个月、0.5年、1年、2年。2例在1.5年左右因家庭琐事致复发,再次治愈,复发率为5.2%。
例1:患者,女,41岁,农家妇女,间歇颞部头痛、头晕、恶心10余年,经二三级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多次住院、门诊治疗,遇情绪紧张、劳累而复发,治疗疗效不明显。来我院后,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每晚服用西比灵10mg1次,连续治疗10天,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回访2年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32岁,电厂架线工人,因经常两侧头痛、头晕、眼球胀痛不能上班4年余,到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血管性头痛住院治疗3次,疗效不佳。2005年5月11日在外施工症状加重来我院,用5%碳酸氢钠100ml,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每5分钟50滴)。每晚服西比灵10mg,用至3天症状减轻,自第5天开始每日5%碳酸氢钠50ml,第7天自觉症状消失,共用10天,痊愈出院,正常上班至今4年未再复发。
討 论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通过临床观察治疗证明,本病的发病部位并不在于脑组织本身,而是同那些营养脑组织的颅内小血管及支配这些血管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和神经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血管上都附有支配它的神经,任何神经上同样有营养它的血管,而本病正是由于那些附在颅内小血管上的神经兴奋性降低时,血管舒张,血流缓慢,产生轻微程度的脑组织瘀血及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而对缺氧敏感的脑组织来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眼眶及眼球胀痛。反之,当这些神经兴奋性增强时,则使其支配的小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减少,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氧,酸性产物也会增多,同样会引起前述的临床症状。
碳酸氢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碱性药物。主要用于纠正酸中毒。它既能使处于舒张状态的颅内血管收缩,亦能使处于痉挛状态的颅内血管扩张,维持这些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尚能调节内耳淋巴液及眼房水的正常回流。每日用5%碳酸氢钠50~100ml静脉慢滴,因体内有较强的缓冲系统,不会引起碱中毒,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价格低廉。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并且经常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嗜睡、乏力、眼球胀痛等。但查体无阳性体征,以女性为多发。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碳酸氢钠静滴配合西比灵口服治疗血管性头痛47例,获得一定疗效,复发率低,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方法:用5%碳酸氢钠100ml,静脉缓滴注,每日1次;西比灵5~10mg,每晚睡前口服,7日为1个疗程,根据病人情况可佐以营养神经药物,如多种维生素、谷维素及镇定类药物(如安定)。
47例中男12例占25.3%,女35例占74.7%,用药时间3天~2周。
结果:所有病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加用谷维素、安定片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治愈44例,治愈率为93.6%。
治疗后随访:随访39例(8例外出务工无法联系)。随访时间为3个月、0.5年、1年、2年。2例在1.5年左右因家庭琐事致复发,再次治愈,复发率为5.2%。
例1:患者,女,41岁,农家妇女,间歇颞部头痛、头晕、恶心10余年,经二三级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多次住院、门诊治疗,遇情绪紧张、劳累而复发,治疗疗效不明显。来我院后,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每晚服用西比灵10mg1次,连续治疗10天,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回访2年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32岁,电厂架线工人,因经常两侧头痛、头晕、眼球胀痛不能上班4年余,到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血管性头痛住院治疗3次,疗效不佳。2005年5月11日在外施工症状加重来我院,用5%碳酸氢钠100ml,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每5分钟50滴)。每晚服西比灵10mg,用至3天症状减轻,自第5天开始每日5%碳酸氢钠50ml,第7天自觉症状消失,共用10天,痊愈出院,正常上班至今4年未再复发。
討 论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通过临床观察治疗证明,本病的发病部位并不在于脑组织本身,而是同那些营养脑组织的颅内小血管及支配这些血管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和神经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血管上都附有支配它的神经,任何神经上同样有营养它的血管,而本病正是由于那些附在颅内小血管上的神经兴奋性降低时,血管舒张,血流缓慢,产生轻微程度的脑组织瘀血及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而对缺氧敏感的脑组织来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眼眶及眼球胀痛。反之,当这些神经兴奋性增强时,则使其支配的小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减少,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氧,酸性产物也会增多,同样会引起前述的临床症状。
碳酸氢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碱性药物。主要用于纠正酸中毒。它既能使处于舒张状态的颅内血管收缩,亦能使处于痉挛状态的颅内血管扩张,维持这些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尚能调节内耳淋巴液及眼房水的正常回流。每日用5%碳酸氢钠50~100ml静脉慢滴,因体内有较强的缓冲系统,不会引起碱中毒,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