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配西比灵治疗血管性头痛47例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p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血管性头痛 治疗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并且经常反复发作,主要症状有头痛、头晕、耳鸣、嗜睡、乏力、眼球胀痛等。但查体无阳性体征,以女性为多发。笔者自1999年以来用碳酸氢钠静滴配合西比灵口服治疗血管性头痛47例,获得一定疗效,复发率低,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治疗方法:用5%碳酸氢钠100ml,静脉缓滴注,每日1次;西比灵5~10mg,每晚睡前口服,7日为1个疗程,根据病人情况可佐以营养神经药物,如多种维生素、谷维素及镇定类药物(如安定)。
  47例中男12例占25.3%,女35例占74.7%,用药时间3天~2周。
  结果:所有病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加用谷维素、安定片等综合治疗后症状消失。治愈44例,治愈率为93.6%。
  治疗后随访:随访39例(8例外出务工无法联系)。随访时间为3个月、0.5年、1年、2年。2例在1.5年左右因家庭琐事致复发,再次治愈,复发率为5.2%。
  例1:患者,女,41岁,农家妇女,间歇颞部头痛、头晕、恶心10余年,经二三级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多次住院、门诊治疗,遇情绪紧张、劳累而复发,治疗疗效不明显。来我院后,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静脉缓慢滴注,每日1次,每晚服用西比灵10mg1次,连续治疗10天,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回访2年未再复发。
  例2:患者,男32岁,电厂架线工人,因经常两侧头痛、头晕、眼球胀痛不能上班4年余,到市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血管性头痛住院治疗3次,疗效不佳。2005年5月11日在外施工症状加重来我院,用5%碳酸氢钠100ml,每日1次,静脉缓慢滴注(每5分钟50滴)。每晚服西比灵10mg,用至3天症状减轻,自第5天开始每日5%碳酸氢钠50ml,第7天自觉症状消失,共用10天,痊愈出院,正常上班至今4年未再复发。
  
  討 论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通过临床观察治疗证明,本病的发病部位并不在于脑组织本身,而是同那些营养脑组织的颅内小血管及支配这些血管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有关。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和神经的关系极为密切。任何血管上都附有支配它的神经,任何神经上同样有营养它的血管,而本病正是由于那些附在颅内小血管上的神经兴奋性降低时,血管舒张,血流缓慢,产生轻微程度的脑组织瘀血及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而对缺氧敏感的脑组织来说,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眼眶及眼球胀痛。反之,当这些神经兴奋性增强时,则使其支配的小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减少,脑组织不同程度的缺氧,酸性产物也会增多,同样会引起前述的临床症状。
  碳酸氢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碱性药物。主要用于纠正酸中毒。它既能使处于舒张状态的颅内血管收缩,亦能使处于痉挛状态的颅内血管扩张,维持这些血管正常的舒缩功能,尚能调节内耳淋巴液及眼房水的正常回流。每日用5%碳酸氢钠50~100ml静脉慢滴,因体内有较强的缓冲系统,不会引起碱中毒,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果满意、价格低廉。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调查四川省德阳市城南社区55岁以上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方法:对城南社区55岁以上人群检查,运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直接检眼镜等仪器检查。结果:共受检人数6935人,白内障患者和已做白内障手术者474人,患病率6.8%。低视力总人数512人,患病率7.38%。结论:白内障是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患病率 白内障    资料与方法  调查人群是四川省德阳市城南社区55岁及以上人群。城
期刊
摘 要 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备受国内外关注,为提高ICU护士职业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从生物、化学、物理和社会心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引起有关领导和护理人员的重视,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保护ICU护士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ICU 护士 职业防护    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机械性损伤,如针刺伤,ICU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使得ICU护士感染几率增加。  化学因素:①环氧乙
期刊
摘 要 目的:抢救肺结核空洞大咯血及术后取球时机的选择。方法:运用乒乓球行肋骨骨膜外填塞术压迫肺内结核病灶达到止血效果。 结果:除2例因患者肺内空洞位置较低,未收到预期止血效果外,其余30例术后病人咯血停止。术前痰菌阳性者18例,均在术后1个月内转阴性,随诊病人均无再次咯血。结论:可以与胸廓成形术目的一致。优点:不需要直接切除肋骨,不会形成反常呼吸;手术不需要分期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省时
期刊
摘 要 目的:测定补骨脂素在白癜风胶囊中的含量,寻找控制产品质量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ODS-C18柱(5μm,46mm×250mm)。乙腈-0.125%磷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lml/分;柱温40℃,检测波长247nim。结果:补骨脂素在0.0780~0.4680 μg间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回收率为97.5%,RSD=2.02%。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大剂量维生素B2防治偏頭痛的疗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成人无先兆偏头痛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维生素B2组)35例,给予维生素B2100m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氟桂利嗪组)35例,给予氟桂利嗪5mg,每天1次口服,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维生素B2组无不良反应,显效率51.4%,总有效率88.6%,与氟桂利嗪组比较,差异不显
期刊
关键词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源性休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心源性休克中,抢救成功22例,占47.83%。其中,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恶化、扩张型心肌病晚期、高血压性心脏病三者死亡率最高。结论:心源性休克病因复杂,临床死亡率高,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同时应针对不同心脏基础病变,争分夺秒,正确实施抢救治疗。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死亡率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室性心力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  2000年1月~2005年12月诊断明确的左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68例,口服胺碘酮治疗2周、8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疗效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口服胺碘酮2周后总有效率为61%,口服8周后总有效率为78%。结论:胺碘酮是一种广谱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其对室性心律失常作用明确、安全,不良反应轻。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討绿汀诺(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血管性痴呆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基础治疗为静滴20%甘露醇、门冬氨酸钾镁、奥扎格雷钠,治疗组加用绿汀诺1.8g静滴,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0.75g静滴,均每日1次治疗2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后SPECT,BEAM,功能缺损,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在2周后,BEAM、功
期刊
资料与方法    整理国内2001~2004年文献报道的肝结核77例,连同自行收治的1例,共78例,年龄20~60岁,平均39.2岁。其中男45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1.36∶1,既往TB病史11例。  临床表现:病程4天~4年。发热58例(74%),其中高热16例(28%),低热17例(30%),弛张热19例(33%),不规则热6例(11%)。右上腹痛44例(56%),饮食下降40例(5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高血压12例(66.7%),其次为马凡氏综合征,胸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55.6%),双侧血压不对称,一侧肢体末端动脉搏动消失伴胸痛高度提示AD,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1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阳性率88.9%,CT、MRI阳性率均为100%;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好转;死亡4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破入胸腔3例;症状无好转,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