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提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效果;方法 将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6例对照组和46例实验组,分别实施社区常规护理和社区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DBP(79.06±20.35)mmHg、SBP(135.22±35.24)mmH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5.24±25.36)mmHg、(143.24±26.41)mmHg,且P<0.05,实验组自我管理水平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0.05; 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实施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社区;个性化护理;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070-02
高血压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高血压发生率也明显提升,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征。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其中近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1]。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高血压患者实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展,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管辖内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显著,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接诊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且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合并有糖尿病、严重肾功能、肝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6例对照组和46例实验组,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32±5.31)岁,实验组: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43±5.24)岁,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社区护理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每隔1个月便组织医务工作者开展高血压的讲座,向高血压患者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并免费测量患者血压。实验组患者则实施社区个性胡护理,护理方法包含:
1.2.1建立档案。通过上门随访、電话等形式了解高血压患者在运动、饮食、服药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患者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2.2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同患者沟通过程中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积极向他们宣传不良心理会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2.3个性化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禁止饮用浓茶、戒烟限酒,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新鲜的蔬菜瓜果以及钾钙含量高的食物,如:木耳、紫菜、芹菜、虾皮等等。
1.2.4个性化锻炼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他们适当参与锻炼,从而控制体重。老年患者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常见的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等,提醒患者运动时控制还运动量,以自身耐受为限度。适当地锻炼不仅可以增加患者机体能量,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而且还能促进血液的流动。
1.2.5个性化血压监测指导。由社区医务人员定期监测患者血压,一旦发现患者血压有异常时,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掌握如何自我监测血压,以便随时掌握自身血压情况。
1.2.6个性化用药指导。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要向他们多强调几次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服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必要时让患者家属积极监督患者用药。告诉患者严格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剂量,更不能更换药物,由于很多降压药物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对此医务人员应该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处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实施社区护理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和护理后自我管理水平。血压水平主要包含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自我管理水平应用Likert4级评分与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含四个内容,分别为心理与社会适应、饮食管理、症状管理、药物管理,每一项评分为0~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患者例数以n表示,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得分用均数( )表示,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DBP、SB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不同护理后,实验组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水平对比
1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水平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高血压主要是指以血压上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同时伴随着或者不伴随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高血压发生率也明显提升,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征。据统计,当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200万[3]。由于高血压病程长,很多患者因为无法长期坚持用药,从而影响了血压控制效果。高血压患者大多时间生活在社区中,因此以社区为单位对其实施护理非常重要。而传统的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社区预防来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护理主要侧重于群体性护理干预,因此整体护理效果不尽人意,不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在本文中,探讨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时社区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社区常规护理,实施社区个性化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更佳,并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这主要是因为个性化护理提倡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护理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充分满足患者病情需求,感受到社区卫生中心的人性关怀,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斌,杜励,斯雪娇,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548-549.
[2]巫梅岚,廖胜雄,朱友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317-318.
[3]郑成林,潘建清,向莹君,等.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05):95-9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病;社区;个性化护理;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1-070-02
高血压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高血压发生率也明显提升,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征。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20%,其中近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1]。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对高血压患者实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展,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近年来,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管辖内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显著,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6年1月~2018年10月接诊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且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高钾血症、双侧肾动脉狭窄、合并有糖尿病、严重肾功能、肝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简单数字表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6例对照组和46例实验组,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32±5.31)岁,实验组:男28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43±5.24)岁,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不大(P>0.05),可比性充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的社区护理模式,以社区为单位每隔1个月便组织医务工作者开展高血压的讲座,向高血压患者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并免费测量患者血压。实验组患者则实施社区个性胡护理,护理方法包含:
1.2.1建立档案。通过上门随访、電话等形式了解高血压患者在运动、饮食、服药等方面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估患者并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1.2.2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同患者沟通过程中了解其心理状况,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积极向他们宣传不良心理会导致血压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1.2.3个性化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禁止饮用浓茶、戒烟限酒,多食用蛋白质含量高、新鲜的蔬菜瓜果以及钾钙含量高的食物,如:木耳、紫菜、芹菜、虾皮等等。
1.2.4个性化锻炼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指导他们适当参与锻炼,从而控制体重。老年患者主要以有氧运动为主,常见的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等,提醒患者运动时控制还运动量,以自身耐受为限度。适当地锻炼不仅可以增加患者机体能量,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而且还能促进血液的流动。
1.2.5个性化血压监测指导。由社区医务人员定期监测患者血压,一旦发现患者血压有异常时,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医务人员还应该指导患者掌握如何自我监测血压,以便随时掌握自身血压情况。
1.2.6个性化用药指导。由于老年患者记忆力下降,要向他们多强调几次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以及服药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必要时让患者家属积极监督患者用药。告诉患者严格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剂量,更不能更换药物,由于很多降压药物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不良反应,对此医务人员应该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处理方法。
1.3观察指标
实施社区护理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和护理后自我管理水平。血压水平主要包含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自我管理水平应用Likert4级评分与自我管理量表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含四个内容,分别为心理与社会适应、饮食管理、症状管理、药物管理,每一项评分为0~4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好[2]。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数据的统计分析应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患者例数以n表示,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水平得分用均数( )表示,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对比
在护理前,两组患者DBP、SB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不同护理后,实验组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具体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水平对比
1个月后,实验组自我管理水平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如表2所示:
3讨论
高血压主要是指以血压上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同时伴随着或者不伴随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高血压作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高血压发生率也明显提升,我国高血压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特征。据统计,当前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患者人数达2.7亿,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死亡人数达200万[3]。由于高血压病程长,很多患者因为无法长期坚持用药,从而影响了血压控制效果。高血压患者大多时间生活在社区中,因此以社区为单位对其实施护理非常重要。而传统的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通过社区预防来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护理主要侧重于群体性护理干预,因此整体护理效果不尽人意,不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在本文中,探讨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时社区个性化护理的效果,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的社区常规护理,实施社区个性化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效果更佳,并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患者。这主要是因为个性化护理提倡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护理模式更具有针对性,充分满足患者病情需求,感受到社区卫生中心的人性关怀,有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彭斌,杜励,斯雪娇,等.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548-549.
[2]巫梅岚,廖胜雄,朱友明.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0):317-318.
[3]郑成林,潘建清,向莹君,等.个体化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