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的高低舞台,一块背景板,就是提线木偶戏所有的演出场地与道具。
在木偶艺人翻飞的手下,原本呆板的提线木偶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陡然间具有了人的灵性,或唱或跳,或舞或吟,举手投足之间,神情自若、姿态万千,居然有着别致的风情,恍惚间不禁满眼粉墨人生。
声形合一的国粹盛宴
晚上8点,在曼德勒木偶戏剧团的小院子里,风悄悄穿过,留下一些凉爽,告别了白日里的闷热潮湿,一下子变得安谧起来。突然一阵叮叮咚咚的音乐声响起,面前的小舞台缓缓拉开帷幕,只见表演者不断地抖动手中的细线,那些原本僵硬的木偶开始做出各种姿态和动作,舞台上的木偶艺人忘情痴迷,神情完全倾注在木偶身上,仿佛将所有的感知、感悟,通过小小的细线,注入到了木偶身上。
其实,最早在4世纪,提线木偶就是缅甸宫廷娱乐的宠儿,儿女情长、嬉笑怒骂,都是专属于小部分人的悲与喜。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线木偶戏渐渐在缅甸民间流传开来,在11世纪左右形成了今天提线木偶戏的雏形,16世纪便自成—派、风格独特。过去,性别与阶层之间的界限森严,异性舞者甚至无法互相触碰,唯有在舞台之上,木偶能够打破规矩的限制,演绎出人们幻想中的场景。因此,数百年间,木偶剧都是缅甸人民的最爱。
在缅甸,木偶戏地位之高,从一直流传的“戏剧源出于木偶”之说便可见一斑。从古至今,从仰光到曼德勒,再到蒲甘,处处都有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或许是由于几朝古都都定居在此的原因,曼德勒一直是出产木偶戏大师的城市。
U Pan Aye是曼德勒木偶戏剧团的资深木偶艺人,曾经在1995年获得过缅甸文化部颁发的艺术表演金质奖章,从18岁开始学习木偶戏,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的时间,先后前往十多个国家表演过提线木偶戏。在本该退休的年纪,UPan Aye依然坚持每天在剧团演出,在他看来,木偶戏是木偶艺人用心表演的声形合一的艺术形式,木偶开心的时候旋转裙摆,难过的时候偷擦眼泪……据说最熟练的木偶艺人一次性能够操控60条线,手下的木偶就如同活了一般,虽然目前这种技艺已经失传,但现今的木偶艺人依然需要操控12条线,才能够让木偶尽情表演。
提线木偶也被称为悬丝木偶、线偶和线戏,艺人们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使本来僵硬的木偶随着节奏不断做出各种动作。舞台上,木偶的一举一动需要木偶艺人仔细琢磨、表演,也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但其实不光是木偶戏的表演需要用心,每一个提线木偶的制作都倾注了木偶艺人的心血。
木偶的制作过程之繁杂,不亚于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首先得选用上好的柚木原料雕刻木偶的各部分零件,然后再一遍遍打磨、抛光、贴金、上漆……其中,光是上漆就需要三层,每上一层漆前都待上一層漆自然晾干、打磨抛光后才能够继续下一个步骤。待木偶脸部的工序完成后,木偶的衣服则需要手工艺人一针一线缝制,最后用线把加工好的木偶零件串连起来,穿上华丽的外衣,一个提线木偶才能够算是完成。通常从选料到制作完成,一个木偶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这样,其才拥有了神灵具备的可能性。
舞台上,木偶的一举一动需要木偶艺人仔细琢磨、表演,也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但其实不光是木偶戏的表演需要用心,每一个提线木偶的制作都倾注了木偶艺人的心血。
国粹背后的转型与改变
缅甸木偶戏情景简单、节奏明快。一般以神话、传说、民俗为主题,角色有动物、神仙及帝王将相等,内容无外乎多是以跌宕多姿的动作性、故事性取胜的古代神话传说,因缅甸古时唯木偶戏可搭高台演出,故又名“高戏”。流传的数百年间,木偶戏形成固定的28个木偶形象,每个都有自己的名字,在缅甸各大景点常常都能够看到大小不一的木偶角色。
过去,木偶戏通常都是在庙会、节庆等场合表演,由于娱乐形式匮乏,观众常常人山人海,木偶艺人同如今的明星一般,需要经常在全国举行巡回表演。尽管如此,虽然目前提线木偶戏依然被称为是缅甸的国戏,但和全世界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缅甸的提线木偶戏面临着改变和消失的转折点。U Pan Aye也曾在采访中坦言,如今木偶戏艺人已经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缅甸全国能够进行独立表演的老木偶艺人仅有十几个。
尽管这项传统文化日趋衰落,但在缅甸各地仍有坚守的艺人。曼德勒木偶剧团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进行过表演,算得上是缅甸木偶戏里的最高水平。从剧团成立至今,先后有好几家木偶戏剧团在曼德勒表演,但目前能够坚持每天演出的也就只有曼德勒木偶戏剧团,哪怕只有—个观众,也照常开场。剧院不大,只能容纳60人左右,但即使这样,剧院还是设置了除观众席以外的配乐池,有专人演奏凤首箜篌。在曼德勒木偶戏剧团团长Ma Ma Naing的眼中,缅甸的提线木偶,融合了本土民俗、国家历史和传统戏曲,配合着特有的音乐,形成了本土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如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每年的4月剧团都会在曼德勒国家剧院举行缅甸国际木偶节,Ma Ma Naing希望通过木偶节,木偶戏作为缅甸传统的戏剧艺术能够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世界中得到继承与发展,也希望能把缅甸传统的木偶戏推向更广的世界舞台,以更高的艺术形式表现缅甸的整个传统历史文化。
Tips
凤首箜篌
缅甸音乐中最主要的民族乐器就是凤首箜篌,也称弯琴,缅语为“桑柯”。
凤首箜篌最早用于歌唱伴奏,现在常作为独奏乐器或与其他乐器合奏,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形竖琴,凤首箜篌是中国唐朝时的称呼,直沿用至今。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外形也十分优雅,高高耸起的弯曲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它的共鸣体是用块木头雕成的,形状像条船,上面蒙上块红色的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和穗子,使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
凤首箜篌的琴弦般是13~16根,按五声音阶定音,音乐家将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在曼德勒,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
曼德勒的刺绣作品向来以工艺繁复、成品精美著称,每一件刺绣都像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因此受到游客们的追捧。在曼德勒,街头巷尾隐藏着许多手工刺绣作坊,一针一线都是心灵手巧的女人们描绘出来的精致。图案多为具有缅甸特色的民风民俗、著名风景、吉祥图案及神话故事等。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作坊的老师们都会愿意把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寓意说给你听。很多作坊进门处都是半开放的空间,不仅陈列有样式精致的成品,还可以在女工们的指导下体验一番。
金箔
在缅甸,金箔常被用来装饰宝塔、佛像、寺庙或王宫,金箔非常受信徒们的青睐,被认为是最好的贡品,朝圣者们跪拜祈福后,会虔诚地把金箔贴在佛像身上,这些传统习惯,促生了金箔工艺的发展。
制作金箔只能用手工,将一克黄金制成100片金箔共需要6个半小时不停地捶打,最终成品的金箔只有万分之一毫米厚,比墨水笔在纸上划出的一道线还要薄。尽管捶打金箔的过程辛苦,但在缅甸人眼中,金箔工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因为缅甸人们认为这作为一个为宗教服务的职业,可以为来生积德。
木雕
木雕几乎是所有前往缅甸的游客必买的手工艺品之一,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缅甸的木雕几乎都是由柚木、黑木或花梨木等名贵材料制作而成,体态与木纹肌理浑然天成,更是因为在缅甸,雕刻师们都有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能够保证他们以恬静、圆满的内心世界面对生活去创作,这赋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看着那些典型的东南亚风情的人物、佛像以及动物形象,缅甸的生活图景便生动地浮现眼前。曼德勒阿玛拉普拉妙布克佛寺附近是缅甸传统手工艺区,聚集了众多手法纯熟的木雕大师。
在木偶艺人翻飞的手下,原本呆板的提线木偶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陡然间具有了人的灵性,或唱或跳,或舞或吟,举手投足之间,神情自若、姿态万千,居然有着别致的风情,恍惚间不禁满眼粉墨人生。
声形合一的国粹盛宴
晚上8点,在曼德勒木偶戏剧团的小院子里,风悄悄穿过,留下一些凉爽,告别了白日里的闷热潮湿,一下子变得安谧起来。突然一阵叮叮咚咚的音乐声响起,面前的小舞台缓缓拉开帷幕,只见表演者不断地抖动手中的细线,那些原本僵硬的木偶开始做出各种姿态和动作,舞台上的木偶艺人忘情痴迷,神情完全倾注在木偶身上,仿佛将所有的感知、感悟,通过小小的细线,注入到了木偶身上。
其实,最早在4世纪,提线木偶就是缅甸宫廷娱乐的宠儿,儿女情长、嬉笑怒骂,都是专属于小部分人的悲与喜。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提线木偶戏渐渐在缅甸民间流传开来,在11世纪左右形成了今天提线木偶戏的雏形,16世纪便自成—派、风格独特。过去,性别与阶层之间的界限森严,异性舞者甚至无法互相触碰,唯有在舞台之上,木偶能够打破规矩的限制,演绎出人们幻想中的场景。因此,数百年间,木偶剧都是缅甸人民的最爱。
在缅甸,木偶戏地位之高,从一直流传的“戏剧源出于木偶”之说便可见一斑。从古至今,从仰光到曼德勒,再到蒲甘,处处都有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或许是由于几朝古都都定居在此的原因,曼德勒一直是出产木偶戏大师的城市。
U Pan Aye是曼德勒木偶戏剧团的资深木偶艺人,曾经在1995年获得过缅甸文化部颁发的艺术表演金质奖章,从18岁开始学习木偶戏,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的时间,先后前往十多个国家表演过提线木偶戏。在本该退休的年纪,UPan Aye依然坚持每天在剧团演出,在他看来,木偶戏是木偶艺人用心表演的声形合一的艺术形式,木偶开心的时候旋转裙摆,难过的时候偷擦眼泪……据说最熟练的木偶艺人一次性能够操控60条线,手下的木偶就如同活了一般,虽然目前这种技艺已经失传,但现今的木偶艺人依然需要操控12条线,才能够让木偶尽情表演。
提线木偶也被称为悬丝木偶、线偶和线戏,艺人们运用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使本来僵硬的木偶随着节奏不断做出各种动作。舞台上,木偶的一举一动需要木偶艺人仔细琢磨、表演,也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但其实不光是木偶戏的表演需要用心,每一个提线木偶的制作都倾注了木偶艺人的心血。
木偶的制作过程之繁杂,不亚于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首先得选用上好的柚木原料雕刻木偶的各部分零件,然后再一遍遍打磨、抛光、贴金、上漆……其中,光是上漆就需要三层,每上一层漆前都待上一層漆自然晾干、打磨抛光后才能够继续下一个步骤。待木偶脸部的工序完成后,木偶的衣服则需要手工艺人一针一线缝制,最后用线把加工好的木偶零件串连起来,穿上华丽的外衣,一个提线木偶才能够算是完成。通常从选料到制作完成,一个木偶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这样,其才拥有了神灵具备的可能性。
舞台上,木偶的一举一动需要木偶艺人仔细琢磨、表演,也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但其实不光是木偶戏的表演需要用心,每一个提线木偶的制作都倾注了木偶艺人的心血。
国粹背后的转型与改变
缅甸木偶戏情景简单、节奏明快。一般以神话、传说、民俗为主题,角色有动物、神仙及帝王将相等,内容无外乎多是以跌宕多姿的动作性、故事性取胜的古代神话传说,因缅甸古时唯木偶戏可搭高台演出,故又名“高戏”。流传的数百年间,木偶戏形成固定的28个木偶形象,每个都有自己的名字,在缅甸各大景点常常都能够看到大小不一的木偶角色。
过去,木偶戏通常都是在庙会、节庆等场合表演,由于娱乐形式匮乏,观众常常人山人海,木偶艺人同如今的明星一般,需要经常在全国举行巡回表演。尽管如此,虽然目前提线木偶戏依然被称为是缅甸的国戏,但和全世界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缅甸的提线木偶戏面临着改变和消失的转折点。U Pan Aye也曾在采访中坦言,如今木偶戏艺人已经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缅甸全国能够进行独立表演的老木偶艺人仅有十几个。
尽管这项传统文化日趋衰落,但在缅甸各地仍有坚守的艺人。曼德勒木偶剧团成立于1990年,至今已在全世界几十个国家进行过表演,算得上是缅甸木偶戏里的最高水平。从剧团成立至今,先后有好几家木偶戏剧团在曼德勒表演,但目前能够坚持每天演出的也就只有曼德勒木偶戏剧团,哪怕只有—个观众,也照常开场。剧院不大,只能容纳60人左右,但即使这样,剧院还是设置了除观众席以外的配乐池,有专人演奏凤首箜篌。在曼德勒木偶戏剧团团长Ma Ma Naing的眼中,缅甸的提线木偶,融合了本土民俗、国家历史和传统戏曲,配合着特有的音乐,形成了本土极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如今,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每年的4月剧团都会在曼德勒国家剧院举行缅甸国际木偶节,Ma Ma Naing希望通过木偶节,木偶戏作为缅甸传统的戏剧艺术能够在迅速发展的现代化世界中得到继承与发展,也希望能把缅甸传统的木偶戏推向更广的世界舞台,以更高的艺术形式表现缅甸的整个传统历史文化。
Tips
凤首箜篌
缅甸音乐中最主要的民族乐器就是凤首箜篌,也称弯琴,缅语为“桑柯”。
凤首箜篌最早用于歌唱伴奏,现在常作为独奏乐器或与其他乐器合奏,是缅甸所特有的弓形竖琴,凤首箜篌是中国唐朝时的称呼,直沿用至今。音色清新雅致,娓娓动听,外形也十分优雅,高高耸起的弯曲琴颈顶端的金叶是菩提树叶的象征,它的共鸣体是用块木头雕成的,形状像条船,上面蒙上块红色的鹿皮,四周饰以金色的波浪形花纹,再加上飘舞在琴颈上的红色饰带和穗子,使乐器显得十分雍容华贵、精致典雅。
凤首箜篌的琴弦般是13~16根,按五声音阶定音,音乐家将琴放在腿上、抱在胸前演奏,在曼德勒,演奏弯琴的大师过去被冠以“天上的音乐家”的称号。
曼德勒的刺绣作品向来以工艺繁复、成品精美著称,每一件刺绣都像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也因此受到游客们的追捧。在曼德勒,街头巷尾隐藏着许多手工刺绣作坊,一针一线都是心灵手巧的女人们描绘出来的精致。图案多为具有缅甸特色的民风民俗、著名风景、吉祥图案及神话故事等。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作坊的老师们都会愿意把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寓意说给你听。很多作坊进门处都是半开放的空间,不仅陈列有样式精致的成品,还可以在女工们的指导下体验一番。
金箔
在缅甸,金箔常被用来装饰宝塔、佛像、寺庙或王宫,金箔非常受信徒们的青睐,被认为是最好的贡品,朝圣者们跪拜祈福后,会虔诚地把金箔贴在佛像身上,这些传统习惯,促生了金箔工艺的发展。
制作金箔只能用手工,将一克黄金制成100片金箔共需要6个半小时不停地捶打,最终成品的金箔只有万分之一毫米厚,比墨水笔在纸上划出的一道线还要薄。尽管捶打金箔的过程辛苦,但在缅甸人眼中,金箔工艺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体面的工作,因为缅甸人们认为这作为一个为宗教服务的职业,可以为来生积德。
木雕
木雕几乎是所有前往缅甸的游客必买的手工艺品之一,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缅甸的木雕几乎都是由柚木、黑木或花梨木等名贵材料制作而成,体态与木纹肌理浑然天成,更是因为在缅甸,雕刻师们都有相对安静的工作环境,能够保证他们以恬静、圆满的内心世界面对生活去创作,这赋予了木雕盎然的活力,看着那些典型的东南亚风情的人物、佛像以及动物形象,缅甸的生活图景便生动地浮现眼前。曼德勒阿玛拉普拉妙布克佛寺附近是缅甸传统手工艺区,聚集了众多手法纯熟的木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