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从先生的经验可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读写结合,成为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主要途径,这既是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符合当前的语文课改精神。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作,在写作的同时又能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和尝试,我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经验——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结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阅读过程是一个由输入、储存、处理、输出等构成的信息加工系统。而读写分离的阅读使这个系统支离破碎,往往只重视输入,忽略了处理信息,特别是信息的输出。读写结合重视信息的输出,使阅读成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读和写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综合性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多方面潜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的课文讲解和作文课从不分开来上,总是读不离开写,写不离开读。我们的初中教材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言优美、几乎篇篇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深入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的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1.赏析美词佳句,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
  在学习课文时,抓住文中美词、好词,加以赏析,体会这些词语的运用,只有明白其中用词的深意,才会深透理解文本,也才明白遣词造句的规律从而运用到写作中来。反过来,学生也有了在阅读文本时抠关键词体会文章内涵的思维习惯。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景物描写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雪地捕鸟一系列动词的运用,《背影》中,父亲去买橘子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春》中叠音词的运用,《端午的鸭蛋》中拟声词的运用、古词今用(化用)等,都是我们指导读写结合的范例。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入情入境,揣摩品味,体会到它们的妙处,再从课堂的上的品味 理解上升到练笔和运用,让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习惯,让课文中美词佳句成为我们写作的优秀示范,对好词理解的同时,明白自己写作时需要什么样的美词来让我们的语言优美,让我们天天说教的语言优美落到实处“!
  2.赏析典型段落,学习写作层次的技巧
  学生写作时,总是想到哪写到哪儿,层次不清,顺序不明。在《從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中,我将第二自然作为典型段落重点赏析,加强对写作过程中写作顺序和层次的训练。在阅读理解的同时渗透写作的方式方法。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把零散的景物从整体到局部,由面而点地整合起来了,不必说的是一个面,也不必说的是一个面,单是一个点,就那个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无限乐趣了,那么其他地方的乐趣就不言而喻了。
  鲁迅的高明不止在这一个句式上,在十四个景物的安排上也别具匠心,是先静物再动物,然后由动物再写到静物,在写静物时由低到高,写动物时由高到低,完全符合人观察事物时的视角顺序,也十分适合孩子们模仿着练习。修辞的妙用,五种感觉的表现,情景的交融等等,都值得学生去品味并学习。象这样的精典的段落,我们在理解和过程中将这些写作技巧融入写作教学中,让学生由读到写,真正将这些经典化为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写作,不仅加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写作能力。我将这个片段在班上训练,加强学生对写作过程中层次和顺序的理解和运用。通过展示,学生对文本理解更深透了,并且在以后的写作中,时时能看到对这些写作技巧的掌握!
  3.从读后的感慨,触发写作的共鸣点
  阅读是为了读懂文章,写文章是为了思想感情的表达。通过阅读进行写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信息,适用于对学过的知识重组创新。比如读后感,写自己的感慨、观点;可以由学过的文章触发灵感,抒写回忆表达内心的情感。如学了《背影》,写写自己和父母的故事;学了《羚羊木雕》,写写自己和父母间叛逆、冲突的故事等;学了《谈读书》,自己也来《谈读书》等。特别是写《背影》的读后感的时侯,我的学生来自农村,90%都是留守儿童,车站与父母 告别最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车站的挥手离别,眼角的泪水,一声声的反复叮嘱……都成了学生内心深刻的记忆,用《背影》这样的文章去激发他们情感的共鸣点,让他们去感慨自己的父爱母爱,学生对爱的理解更加深透,文章也写得犹为感人。以读带写,就显得自然而然,学生写作也是水到渠成。
  4.用续写、改写、扩写培养创设性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皇帝的新装》我大胆的让学生自读,然后以学生续写结尾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究课文中的深意。以写带读,以续写故事结尾为前提,让学生自觉回到文本,探究文本内容,探究文章中蕴含的深意和哲理。让学生的创设性思维能力真正得到提升。以写带读,培养阅读理解的自觉性。这样的方式在想象中培养了写作能力,反过来也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相得益彰。如《范进中举》,我曾让学生改写:正当全部人都在为范进庆贺时,送报帖的差人又急匆匆赶回来了,并收回报帖说:“错也,错也。此范进乃邻村范进。”请合理想象当时人们的心理、表现,然后改写接下来的故事。那堂课,学生兴致盎然,展示环节精彩纷呈。在改写的过程中,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对把握文章主题,对封建科举的毒害的理解, 对那个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认识,显得更加轻而易举了。因为在写的过程中,他们已经有了对这些的问题 的思考了。写也可以促读的。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根据学情,因生施策,灵活处置,必能提升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及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小学是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识字写字任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我认为识字写字教学要围绕学5段特点抓学段目标,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关注汉字特点,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和拓展识字资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一、小学低年级识字以兴趣为主,多种途径帮助孩子识记汉字  (一)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1)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熟字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得出要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新课程改革后,更强调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低年级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灵活识字,提高识字的效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以下经验: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反复实践,笔者有以下几方面心得。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
期刊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以写作为乐  首先,让他们知道写作来源于生活。儿童时期就是一个玩的阶段,我们必须引导他们从游戏中激发灵感,从生活中开启思维。比如让他们写《最开
期刊
语文是研究汉语的特定学科,从小学开始便随着我们的整个学习生涯,小学语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好一年级语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重中之重。如何教好一年级语文呢?我就自己的教学感悟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深刻理解新教材,体会教学的新趋势  传统的一年级语文教材都是以学拼音为主、识字为辅,然而先学拼音比较枯燥,刚进校门的孩子上来就学,压力会比较大,容易有挫败感,有可能
期刊
数的运算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开始接触的数学内容,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数学教學而言有何意义,教师又该如何去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这将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计算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培养计算能力是课程标准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把培
期刊
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经典诗文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體,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能帮助学生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开发校本课程,分级递进学习  1.开发校本教材,奠定诵读基础  
期刊
一、微课的概念界定  网络上对微课程这一概念有很多个定义。但是总体来看,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课程用数字化手段处理,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微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只是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读,因为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程就是把老师的讲解、对课程的理解记录
期刊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交互性强,非常有利于学生对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这一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不足的
期刊
“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于学习实践操作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