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重症手足口病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转院3例,1例死于呼吸、循环衰竭。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是治疗的关键,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34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7个月~4.2岁,平均2±1.36岁;病程2~96小时,平均72小时。均符合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发热25例,咳嗽15例,呕吐10例,肌颤9例,易惊8例,呼吸困难6例,四肢端发凉4例,烦躁不安5例,腹泻3例,心衰2例,昏迷2例,抽搐1例,皮疹25例,皮疹分布在口腔疱疹或臀部皮疹8例,手足皮疹9例,手足口皮疹8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19例,血糖升高10例,心肌酶升高15例。胸片检查示肺部感染15例、肺水肿1例。咽鼻拭子及肛拭子检查发现EV71者17例,埃可病毒2例,柯萨奇病毒5例,病原不清1例。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治疗,并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防止高热惊厥。神经系统受累时控制颅内高压,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0.2~0.5mg/kg/日,疗程3~5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糖变化,密切监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性感染,防止肺水肿、脑膜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果
治愈18例、好转3例、转上级医院3例、死亡1例。
讨论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传播渠道以飞沫传播、饮食传播、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及直接接触患者传播。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EV71与COXA16所致的手足口病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易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害性更大,而COX16可能以单纯手足口表现多一些。研究认为,白细胞升高及血糖升高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1],而某些肠道病毒感染严重时往往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手足口病引起心肌损害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早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侵入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心肌,或内毒素作用引起心肌病变有关[2]。血清ck-MB是诊断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3]。本组25例中,早期ck-MB升高5例(20%),说明CK-MB在疾病早期升高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本研究表明,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可使受感染婴幼儿体内中和抗体滴度快速上升,从而较快地消除病毒,缩短病毒血症及尿中排毒的时间。笔者认为在基层医院,尽早识别重症病例,尽快使用免疫球蛋白,是救治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重症高危因素者,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警惕神经系统受累,动态监测血生化、血糖、胸腹片等。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是治疗关键,及时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毛中林.肠道病毒71感染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6):311-313.
2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萍.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儿科杂志,2004,19(8):464-465.
3周慧敏.手足口病90例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87-88.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034
资料与方法
2009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重症手足口病患者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7个月~4.2岁,平均2±1.36岁;病程2~96小时,平均72小时。均符合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发热25例,咳嗽15例,呕吐10例,肌颤9例,易惊8例,呼吸困难6例,四肢端发凉4例,烦躁不安5例,腹泻3例,心衰2例,昏迷2例,抽搐1例,皮疹25例,皮疹分布在口腔疱疹或臀部皮疹8例,手足皮疹9例,手足口皮疹8例。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19例,血糖升高10例,心肌酶升高15例。胸片检查示肺部感染15例、肺水肿1例。咽鼻拭子及肛拭子检查发现EV71者17例,埃可病毒2例,柯萨奇病毒5例,病原不清1例。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病毒、对症治疗,并做好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继发感染;发热、呕吐、腹泻等给予相应处理,防止高热惊厥。神经系统受累时控制颅内高压,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地塞米松0.2~0.5mg/kg/日,疗程3~5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测血糖变化,密切监护、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性感染,防止肺水肿、脑膜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果
治愈18例、好转3例、转上级医院3例、死亡1例。
讨论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常见。传播渠道以飞沫传播、饮食传播、人群密切接触传播及直接接触患者传播。5~7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EV71与COXA16所致的手足口病在临床症状上难以区别,但EV71感染易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危害性更大,而COX16可能以单纯手足口表现多一些。研究认为,白细胞升高及血糖升高是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之一[1],而某些肠道病毒感染严重时往往引起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手足口病引起心肌损害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及其毒素在疾病早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侵入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心肌,或内毒素作用引起心肌病变有关[2]。血清ck-MB是诊断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3]。本组25例中,早期ck-MB升高5例(20%),说明CK-MB在疾病早期升高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本研究表明,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可使受感染婴幼儿体内中和抗体滴度快速上升,从而较快地消除病毒,缩短病毒血症及尿中排毒的时间。笔者认为在基层医院,尽早识别重症病例,尽快使用免疫球蛋白,是救治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存在重症高危因素者,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警惕神经系统受累,动态监测血生化、血糖、胸腹片等。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识别是治疗关键,及时干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毛中林.肠道病毒71感染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1,28(6):311-313.
2李爱敏,孙洪亮,于慧萍.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检测及临床意义.中国儿科杂志,2004,19(8):464-465.
3周慧敏.手足口病90例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