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蝗害的成因与政府的治理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shioc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历史上的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之一的蝗灾,民国时期非常严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河北境内发生的历次蝗灾中,尤以民国二十一年大蝗灾危害最甚。多种因素叠加,灾难发生之后,社会各个层面都有着不同的应对方略,展示了自然灾害之下人类社会的协同应对。
  关键词:民国时期;河北;蝗灾;社会应对
  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变,作为民国时期最严重的生物灾害,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大量的蝗虫疯狂吞食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情况恶劣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饥荒。民国以来,我国灾情不断,1933年是民国蝗灾最严重的年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捕杀蝗虫和跳蝻884万余斤,掘除卵块71000余斤。” 30年代,战乱相对减少,是民国灾害治理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段。
  一、蝗灾产生的诱因——气候
  气候对蝗虫虫源的影响主要通过降水和温度这两个要素起作用。蝗灾的发生往往与水旱灾害相伴随。科学研究表明,我国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引起的,这种蝗虫大多在湿润的河岸、湖滨、山麓和田埂的土中产卵,而蝗卵发育和孵化出土却需要晴朗的天气。高温干旱会使蝗蝻的发育数量增加,发育速度加快,龄期缩短,因此蝗虫的大爆发与气候的关系极为密切。持续的干旱会使内陆湖,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河流流量减少,迅速增长的湖滩、河滩为蝗虫提供了更多的适生区。所谓“久旱必生蝗”,旱灾与蝗灾是紧密联系。
  “旱极而蝗”,主要是雨水对蝗虫,特别是对蝗卵的孵化有很大的影响。“蝗虫产卵所一般以江湖河海之滩地为中心,均为濒湖、临河、滨海之县,河北为白河之支流,白洋淀、宁晋泊、大陆泽。” 对低洼、季节性漫水,而且农业难以充分利用的荒地造就了蝗虫理想的滋生环境,这些地方的水位是随雨水多少而高下,时涨时落。如果春夏季少雨干旱,河滩水位低落,荒地大片暴露,是蝗虫繁殖的有利条件。春季干旱将有利越冬卵的孵化,从而可能引发蝗虫的大发生。蝗虫对环境湿度有一定的要求。“亚洲飞蝗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时成活率都较低,惟有相对湿度70%时为最适宜,发育期32~37天,成活率高” 。七八月降水减少,为夏蝗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蝗虫生长迅速,产下的秋卵,没有强降水的冲刷,死亡率降低,持续的高温,使秋蝗得以大量的孵化,酿成又一轮的蝗害。
  河北省自然环境复杂,气候比较温和,河流众多,夏季多雨,春旱,秋吊 ,荒地草原面积较大,特别是在河水经常泛滥和旱涝交替发生的情况下,又出现大面积的荒地,耕作粗放的农田以及土底水库的脱水草滩等,均为蝗虫的适生环境,有利于多种蝗虫,特别是东亚飞蝗的繁殖,生存。
  “民国二十一年,冀省大水灾” ,缓解了旱情,提高了地面的湿度,为是年蝗虫的顺利产卵奠定了基础。1932年河北省“下雪甚少,致使下蝗卵,不易被杀灭”,“预料今年,势必盛起” 。春,夏,秋季的干旱对夏蝗卵的孵化,秋蝗产卵场所的选择是有利的。1933年适逢春旱少雨,滋生了蝗卵在夏季的成功孵化。初夏雨期推迟,仍像春天那般干旱少雨,越冬虫卵则免遭被水浸渍,孵化率自然高于常年,夏蝗就会大发生。据《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北平全年降水量与平年比较图》所示,七月北平降水量较平年减少70mm,八月较平年减少30mm,雨量较常年有所减少,但蒸发的力度却仍保持很高,使得1933年旱情加剧,降水减少,湿度降低,温度上升,为喜旱的蝗虫提供了最适宜的温床。是年黄河八月上旬发生决口,河北受灾面积3103平方公里,受灾人数710410人 。灾情在一定程度上又令河北持續的旱情有所减弱,既保障了夏蝗的成功发育又为秋蝗的孵化提供了适宜的温湿条件。水旱灾害的交替发生,令1933年的蝗灾发挥到了极致。
  二、政府治理措施
  河北的蝗患,几乎每年都有,而其中伴随旱涝的灾情,会促使蝗患的轻重不同。政府是行政性机关,依据多年的经验,运用强制的手段来制止和预防一切可能对社会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一)组织治蝗会
  河北各县蝗害已有数十年之久,虽然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努力捕打已减轻,但始终也没能将蝗灾全面遏制并消灭。“各县治蝗组织未能切实遵办,政府公布治蝗搜卵办法并将关于治蝗会各条详加补充,厘定治蝗会组织办法九条” 。要求各县对于治蝗会,限于1934年2月15日以前一律成立。依照这些组织条例出现专职治蝗组织机构。
  (1)组织构成:县设总会,区设分会,乡设支会。
  (2)人员配置与地点:总会会长由县长兼任;副会长由公安、财政、教育、建设各局长兼任;指导员由各机关及法团职员兼任。地点设于县政府内。分会会长由区长兼任;指导员由区公所所在地之邻闾长及素孚众望的士绅担当;地点设于区公所内。支会会长由乡长兼任;副会长由副乡长兼任;队长由邻闾长兼任;队员由民众担当;地点设于乡公所内。
  (3)机构运作:支会对辖境内实行巡查,发现灾情,应督饬队员,依法搜除;一面报告分会,分会报告总会,县长得到报告,立即派员会同分会人员,督促搜除。灾情处理完毕后,由支会具结报告分会,分会具结报告总会,然后由县长分报民实两厅核查。在两县交界地区发现灾情,应由两县联合搜除,完毕后,由两县会勘,报告民实两厅查核。
  这种塔式组织,各级治蝗人员的责任关系就非常明确,善加运用这种组织体系能快速有效地做好治蝗工作,治蝗会成为县政府与基层人民正确处理灾务之间必不可缺的纽带。治蝗会遍及各个区域,上至县城,下至乡舍,在县城设立总会进行发布通令进行指导,在区所设立分会进行指令的传接工作,在乡里设立支会接受上级指示并着手准备行之有效的灭蝗措施,强化灭蝗工作。各市县的区一级或乡一级若未设有治蝗会,也会成立治蝗队等组织进行统筹规划治蝗。一般说,地方的治蝗组织基本上都是依照保甲形式组织治蝗队,督促农民即时扑灭蝗蝻。
  (二)治蝗办法
  在治蝗过程中河北省归纳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加以推广。治蝗方法按蝗虫的生态结构来分,可分两种,一种是掘杀蝗卵;另一种是扑杀蝗虫。若按季节划分,又可分为夏蝗和秋蝗的整治。1933年河北蝗患的特征是夏蝗和秋蝗同时出现,如何做好防治夏秋连蝗尤其需要注意。夏蝗和秋蝗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防治自然也就要注意二者的连贯性所带来的弊端,并通过科学的改造来彻底消灭蝗害。
  搜除蝗卵的方法有二,第一、挖卵,将蝗卵扑杀于未成形时期。蝗虫将卵产于地下一二寸深的位置,耕、锄的翻地工作,就能损坏蝗卵,掘出处理,就能有效地预防蝗灾的发生。河北省的盐碱地和低洼地常为蝗虫的原产地,特别是旱季,对这些危险地域要重视起来,认真对待。第二、灌溉灭卵,蝗虫怕潮湿,土中和空气中过于潮湿,蝗卵就会腐烂。在发现有蝗卵的地方,进行灌溉,是省力、实用的。
  扑杀蝗虫分为幼蝻和飞蝗两个阶段。首先,对于幼蝻而言,有四种方法。第一、掘沟驱虫法。对于幼蝻而言,最原始高效的方法是掘沟驱入,沟要宽一米左右,深0.7米左右,沟的两壁要保证尽量光滑,使幼蝻跳进后,不能跳出。沟必须在跳蝻进行方向的前面挖掘,掘起的泥不应放在跳蝻来的路一边,应放在去路的一边。第二圈打法。先观察蝗虫聚集的区域,插上一直杆作标识,随后集中村民,远远的围着杆绕成圈,拿着扫把边扑打边往中间行进,使蝗蝻聚集中央,然后扑打致死。在平原荒地或茅草滩上可采用对面围打、方形围打、圆形围打三种方式。第三、喷浇火油法。跳蝻的迁移具有盲目性,当经过小河或水沟时,在水面上喷射一层极薄的火油,就可以把它们杀死。第四、利用化学方法,撒放毒饵。毒饵是世界通用治蝗的方法,跳蝻和飞蝗都可毒死。“撒放毒饵的时间以下午五六点最好,因为蝗虫的食量,早晚两餐最大,下午五六点撒放的毒饵,可供蝗虫当晚及第二天早晨的饭食。假设在别的时间撒放,容易被太阳晒干,这样蝗虫就不爱吃了。但此法成本过高,所以使用的次数较少” 。其次对于飞蝗而言,有两种方法。第一利用湿度,早晚捕打。这是蝗虫能飞以后较适用的一种方法,趁早晚有露水的时候或降雨过后,飞蝗的翅膀潮湿,飞行较慢,或者不能起飞,可以大量捕捉。常用的捕打方法有罗圈阵、火把战术、长蛇阵、簸箕阵。第二、喷洒药粉。用药粉治飞蝗,与治跳蝻一样,要先尽量用在蝗虫密度大和劳力缺少的地方,以补人力之不足。
  秋蝗的防治比夏蝗的防治难度要大:第一、卵期短,防治准备时间短促。第二、蝗蝻发育很快,防治有利时期容易错过。第三、植物高大茂密,侦查工作比较困难。第四、正是气候炎热,疫病流行的时期,治蝗民工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很大。第五、秋蝗发生防治时期适逢雨季,防汛任务紧张,治蝗与防汛往往在劳力分配上产生很大矛盾。第六、由于阴雨连绵给施药和运输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这些矛盾在夏蝗防治时期虽然同样存在,但不像秋蝗时期那样严重,两者比较,应认为防治夏蝗是全年治蝗的有利环节,消灭主力后,应迅速投入扫残,把防治秋蝗的种种困难作充分估计,及早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夏蝗连续防治的基础上,使蝗情逐年减轻,结合改造自然环境的根治措施,达到彻底消灭蝗灾的目的。
  为彻底消灭蝗害,多年来的经验和科学研究证明,各种治蝗措施和改造蝗区自然面貌相结合,能巩固防治效果,逐步达到根治蝗害的目的。首先,控制湖泊,河滩水位变化,使湖滩蝗区在一定时期浸没水下。沿湖低洼地区常年积水后,不能种植一般作物,可辟为渔业水产区;地势较高的农田则可实行圭田化。其次,对于地形相对低平的内涝蝗区,精耕细作,并结合平整土地,密植以及改种飞蝗不喜食的豆类、花生等作物,以消灭飞蝗的产卵地。再次,对于地广人稀及环境比较复杂的沿海蝗区,可根据地形,地下水位和土壤含盐量的高低以及水源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规划,因地制宜地分别开辟为稻田区、林带、盐场、渔业区和牧场。最后,对于滨湖,沿河的堤岸及内涝蝗区的渠道、埂堰、坟头、路边等地,全部植树进行绿化。
  (三)地理环境的改进
  1933年,河北水旱蝗多灾并发,旱灾几遍全境,而尤以蝗灾水灾为最重。由于水旱灾害与蝗灾具有明显的伴生性特征,所以蝗患与水旱灾害同步或在水旱灾害之后出现。为了尽量减少水旱灾害引发蝗患的漫延,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抵御水、旱灾害的措施,受到国民政府的重视。193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后,政府就着手在三个等级统一水利行政:全国经济委员会为中央级水利行政机构,省建设厅指挥各省水利工作,县政府负责各县水利工作,省、县政府受全国经济委员会指导。在河北,国民政府以治理海河、永定河、滹沱河为中心,在上游以防止水土流失为主,在中游建水库调节流量,防洪和蓄水灌溉两用,下游则裁弯疏浚,增加排泄和便于通航。较大的工程包括海河的建闸裁弯、疏浚和修堤工程,永定河的堵口培修旧堤、裁弯和建闸工程,滹沱河的灌溉工程等。是年国民政府兴办滹沱河灌溉工程,在平山县黄壁庄筑堰引水,灌溉灵寿、正定、行唐、新乐、获鹿等县耕地38万亩。
  三、结语
  降雨的多少和出现的旱涝灾害是导致河北东亚飞蝗蝗区形成和飞蝗发生消长的主要因素。涝灾后第二年,伴随着干旱和退水,而形成适宜飞蝗产卵繁殖的有利环境。黄宗智在分析华北小农经济时就曾指出,“在一个享有较多剩余的经济中,短期灾祸不会造成大规模的苦难。但在贫农经济的结构下,一年的天灾,意味着三年的困境,而连续两年的天灾,则意味着一辈子的苦难。 ”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主要产业。蝗灾对农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 1933年“河北省85县大蝗成灾,全省被害农作物面积达2452487亩,损失1249 909银元” 。以往河北省主要防治夏蝗,1933年夏秋两蝗的接连爆发,令形势异常严峻。
  民国时期,虽有以上种种防治蝗虫的办法并且在某些时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蝗患却历年不绝,未能从根本上予以消除,主要原因是治标而未治本。消灭蝗卵算是各方法中较根本的灭蝗措施。但所谓奖励扑杀蝗卵、蝻的措施却因办事人员浮报自肥或兑现时力不能及而失败。动荡的政局又使各蝗虫原发地无法统一协调,共同根治,待发生后仓促捕捉往往收获不大。
  从长远看,要有效防治蝗灾,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要实行环境保护。做到大面积荒滩垦荒种植,改变蝗虫的栖息环境,减少发生基地的面积;植树造林,改变蝗区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提高耕作和栽培技术,达到控制蝗卵的作用,因地制宜,改变作物的布局,减少蝗害。
  参考文献
  1.吴宏吉:《迷信蝗虫之破除》,《昆虫与植病》,1933年第1卷第30期。
  2.杨鉴清、李贯三:《我国蝗虫参考文献之一览》,《昆虫与植病》,1933年第1卷第30期。
  3.实业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二十二年各省蝗虫为害概况》,1934年第5期。
  4.谢寅平主编:《科技创辉煌?中国科技成果与学术精典》,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2008年。
  5.实业部中央农业实业所:《第三图 民国二十二年各省蝗虫为害面积及损失银数比较图》,1934年第5期。
  6.鄒钟琳:《昆虫生态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
  7.吴福桢、郑同善:《民国二十二年全国蝗患调查报告》,1934年第5期。
  8.合作社:《蝗虫浅说》,1930年58期。
  9.吴福桢:《中国飞蝗》,上海永祥印书馆,1951年。
  10.李文海:《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1994年。
  11.邓云特:《中国救荒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12.吴鹏飞译:《饥荒的中国》,上海民智书局发行,1992年。
  13.张巨伯,徐国栋:《民国二十二年我国之蝗患》,《昆虫与植病》,1933年第1卷第30期。
  14.夏明方:《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时社会》,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15.李孟楼主编:《资源昆虫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
  16. 马世骏:《中国东亚飞蝗蝗区德研究》科学出版社,1965年版。
  17.章义和:《中国蝗灾史》,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年。
  18. 《大公报》(天津版)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正确吸收有用信息。本文从确立正确的阅读目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等方面来探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敬业;合作;更新;和谐  阅读理解是主动地、积极地获取信息的创造行为,是高职英语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提高听、说、写能力的有力杠杆。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大家
期刊
摘要:本文利用1978-2010年间的数据,基于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考虑经济增长、进口和出口关系的同时,也解释了劳动力及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论是GDP與进出口总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并且进口总额存在比出口更为明显的正相关性。  关键词:进出口;经济增长;协整;因果检验
期刊
摘要:田径训练是普通高校一项重要的训练项目,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训练过程。但是,研究表明,由于训练时间短、任务重、业余性较强等特点,因此成绩很难把握。本篇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田径训练;现状;策略   普通高校田径训练是一个复杂、完整、多层次的系统训练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大学生的训练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进而促进高校的体育发展,提高田径运动技能水平。  一、目前高校田径
期刊
摘要:A赣南采茶戏是江西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民间歌舞之一,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直接反映了赣南人民的生活态度和赣南的风土人情。近几年来,赣南采茶戏在传承和发展上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赣南采茶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寻找到新的出路,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地方民间歌舞、传承与发展策略  民间歌舞来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劳动人民在自己日常的生活、生产和劳动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梁文道《常识》一书的有关内容,阐明了如何写好评论性文章的问题,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形式上要有特色,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内容上要有创新,特别是有新颖的角度。文章最后介绍了梁文道评论性文章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梁文道;常识;评论  这篇文章除了讨论什么是好的评论之外,也兼论梁文道及其评论性文章。  最近在看梁文道的《常识》,这是一本好却又令人悲哀的评论
期刊
摘要:儿童英语的课外教育是一个老话题,众多家长一直感到迷茫、不解,存在盲从的心理,导致许多家长认为花了不少的精力和财力仍然得不到满意的效果。作者在广泛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以期帮助家长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儿童英语;课外教育;问题与对策  该文系宁波市教育规划课题YGH09045,“宁波市少儿英语课外教育存在的问题與对策”的成果。负责人王江鸿  一、背景介绍  200
期刊
摘要:基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视角下对金华市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开发利用做出的思考。在分析全市农业资源现状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建设都市、远郊和山地等三类农业发展区,提出节约与保护资源、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改善资源基础条件、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研究  “按照经济高效、科技支撑、集约节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整理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历史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应有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进而论证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应该作为西安近现代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进行相应的保护,且对其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1、西安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校建筑的历史背景研究  1949年5月2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旅游教育中的某些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发挥和运用。笔者在《导游业务》课程中,引入微格教學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学训练。通过重新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施微格教学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格教学;专业技能;导游业务
期刊
摘要:电子制造服务行业(EMS)行业在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井喷式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章对EMS行业的SMT贴片质量管理进行了研究,以A公司为例探讨了少量多品模式对其质量管控的影响,并且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EMS行业SMT质量管理的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關键词:EMS、SMT、少量多品、质量管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