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被认为思想之间的交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本文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隐喻翻译的影响展开了讨论,对隐喻翻译与中西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总结。通过直译、意译、添加脚注,三个方面对隐喻的翻译方法深入探究,实现促进构建中西文化交流的目的,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24-02
在语言表达中,70%的语言表达都来自于概念隐喻,由于各个国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并承载着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对各国隐喻进行翻译,传达准确的原语信息,再现原语中的内涵和意义,需要清楚隐喻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注意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使中西方隐喻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1 隐喻翻译与中西文化的关系
在各个国家中,语言与文化都存在必然的联系,语言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因此,隐喻作为一种生动的语言,包含当地社会中的文化信息,并通过当地独特的表达方式使用。隐喻在各个国家广泛存在,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广泛应用,因此在对隐喻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完整地再现原语中的含义。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能够精准地对隐喻内容进行还原,不仅仅需要考虑文字方面的含义,还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避免翻译失误的情况出现,使中西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流。
2 中西文化的差异
2.1 等级观念
各个国家的文化是知识、经济、信仰的综合,在社会中暗藏着文化的影响,中国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因此,家庭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中,主要表现为等级观念。在西方国家中,由于古希腊文化具有自由、平等、民主的特点,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由于西方很早就进入商业化,人们对等级要求不严格。另外,在西方国家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平等的关系,子女在成年之后,需要离开家庭,自谋生计,偶尔回家看看。在社会中,人们除了在工作时间之外,无论年纪大小,社会地位高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通过以上对中西方的等级观念进行的讨论,可以了解到,各国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等级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历史沉淀,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提倡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知书达理,尊老爱幼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因此中国社会具有浓郁的人情文化,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重视迎来送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即使有着利益方面的冲突,也会将情谊放在首要位置。在隐私方面,中国的父母长辈有权利进入到子女的隐私空间,由此可见,中国的隐私观念较为淡薄。在西方国家中,由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甚至会在亲情和友情之间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并且西方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需要相互尊重隐私,当进入到私人场合中,需要先得到对方的同意,因此,在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2.3 语言习惯
中华文化随着五千年的孕育沉淀,在日常表达方面较为注重对方的感受,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影响,中国人在日常表达时较为委婉,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直接表达真实意义,需要听者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进而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另外在评价方面,如果需要进行不利的评价时,会降低批评的程度,使其能够保留面子。西方人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直接表达自身观点,另外,西方人善于推销自己,即使在公共场合,也能直接进行表达。由于西方人受到共同的文化熏陶,人们也不会因为对方否定自己的观点而恼羞成怒,常常在热烈的讨论之后,还能在一起品尝咖啡。
2.4 宗教文化
要想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可以从宗教文化方面入手。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由于受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然信仰,后形成了道教,在吸收了佛教形成了汉传佛教,进而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两个宗教。人们虽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人们对彼此的宗教信仰并不在意。在西方国家,最初拥有众多不同种类的宗教,但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后,受到人们的关注,随后被基督教所垄断。西方在长期的宗教影响下,文化具有大量的宗教色彩,因此,在西方典故中,还能找到浓厚的宗教背景。例如,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经典杰出的代表作,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谚语中,同样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背景[1]。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在交往中,不会对他人的宗教信仰开玩笑。
3 隐喻的翻译方法
3.1 直译
在中西方具有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为了使隐喻能够得到准确的翻译,可以使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首先,直译能够在对隐喻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译文既保持原文的含义,又能够保持原文的形式,进而能够使译文具有原文生动、形象等特点,又具有当地的色彩。例如,在对李商隐的《无题》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内容进行单纯直译时,会翻译成“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ed.”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翻译,没有将古诗词中的意境展现出来,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部分西方国家的东风是刺骨凌冽的,西风是温暖的,因此在直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原文的含义及特点。在翻译中西方含义相同的内容时,可以使用直译的方法,进而保障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如,在中西方中,羊都是温顺的,因此在对“I told you what a lamb of a temper he has”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为“我告诉过你,他的脾气像个小羊羔”[2],这样对内容进行直译,能够准确地传达内容的含义。 3.2 意译
在对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使用直译的方法难以对内容进行准确翻译时,可以使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可以使用适合的语言对内容进行翻译,进而达到准确翻译的效果。例如,在对“Among the blind the one eyes man is king.”進行翻译时,使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盲人中有一个眼睛的人是王”,使用这样的语言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因此,可以使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可翻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通过这样的翻译方式,能够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3]。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虽然使用直译的方式能够表达含义,但在表达的过程中会使译文变得乏味,这时,就可以使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在对“In fair weather prepare for the foul”可翻译为“在晴天中要预防雷雨天气”,虽然人们能够理解这一内容的含义,但使用中文习惯进行表达,能够避免译文枯燥无味。由于中西方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能够更加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3.3 添加脚注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方式,都不能对原文进行准确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添加脚注的方式解释其含义,例如,在翻译“He is another shylock.”这一内容时,首先,使用直译的方法能够翻译为“他是另外一个夏洛特”,通过直译的方式很难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含义,读者对夏洛特的含义并不了解,因此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其次,使用意译的方法对这一内容进行翻译,可以翻译为“他是一个吝啬的商人”,读者不能理解吝啬的商人与夏洛特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使用意译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翻译,也不是很好的方式。因此,对这类文章进行翻译时,可以使用添加脚注的方法弥补不足,在脚注中标注“夏洛特是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一位尖酸刻薄的商人”,读者能够理解夏洛特与尖酸刻薄的商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对翻译内容添加脚注,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背景,进而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交流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但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文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难以顺畅地交流,因此,在对隐喻的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翻译的准确性,需要翻译者重视作品中文化的隐喻,并且使用适合的方式进行翻译,通晓不同国家具有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局面,进而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助力。
参考文献
[1]董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447.
[2]赵素娟,智文静,朱琪.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茶文化翻译的缺失[J].福建茶叶,2017,39(07):247-248.
[3]张晨洁.中西文化差异与外语课堂教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52-153.
关键词:中西文化差异;隐喻;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8-0024-02
在语言表达中,70%的语言表达都来自于概念隐喻,由于各个国家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并承载着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因此,为了能够准确地对各国隐喻进行翻译,传达准确的原语信息,再现原语中的内涵和意义,需要清楚隐喻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注意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使中西方隐喻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
1 隐喻翻译与中西文化的关系
在各个国家中,语言与文化都存在必然的联系,语言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文化历史,因此,隐喻作为一种生动的语言,包含当地社会中的文化信息,并通过当地独特的表达方式使用。隐喻在各个国家广泛存在,并且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广泛应用,因此在对隐喻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完整地再现原语中的含义。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能够精准地对隐喻内容进行还原,不仅仅需要考虑文字方面的含义,还要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避免翻译失误的情况出现,使中西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交流。
2 中西文化的差异
2.1 等级观念
各个国家的文化是知识、经济、信仰的综合,在社会中暗藏着文化的影响,中国为农业社会,农业社会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因此,家庭观念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中,主要表现为等级观念。在西方国家中,由于古希腊文化具有自由、平等、民主的特点,对人们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由于西方很早就进入商业化,人们对等级要求不严格。另外,在西方国家的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平等的关系,子女在成年之后,需要离开家庭,自谋生计,偶尔回家看看。在社会中,人们除了在工作时间之外,无论年纪大小,社会地位高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通过以上对中西方的等级观念进行的讨论,可以了解到,各国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的等级观念存在一定的差距。
2.2 人际关系处理方法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历史沉淀,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国,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提倡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知书达理,尊老爱幼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因此中国社会具有浓郁的人情文化,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重视迎来送往,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即使有着利益方面的冲突,也会将情谊放在首要位置。在隐私方面,中国的父母长辈有权利进入到子女的隐私空间,由此可见,中国的隐私观念较为淡薄。在西方国家中,由于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将自身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甚至会在亲情和友情之间优先考虑个人利益。并且西方国家非常注重个人隐私,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需要相互尊重隐私,当进入到私人场合中,需要先得到对方的同意,因此,在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
2.3 语言习惯
中华文化随着五千年的孕育沉淀,在日常表达方面较为注重对方的感受,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影响,中国人在日常表达时较为委婉,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不能直接表达真实意义,需要听者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进而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另外在评价方面,如果需要进行不利的评价时,会降低批评的程度,使其能够保留面子。西方人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直接表达自身观点,另外,西方人善于推销自己,即使在公共场合,也能直接进行表达。由于西方人受到共同的文化熏陶,人们也不会因为对方否定自己的观点而恼羞成怒,常常在热烈的讨论之后,还能在一起品尝咖啡。
2.4 宗教文化
要想对一个国家的文化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可以从宗教文化方面入手。在中国的宗教文化中,由于受到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然信仰,后形成了道教,在吸收了佛教形成了汉传佛教,进而形成了中国最大的两个宗教。人们虽然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人们对彼此的宗教信仰并不在意。在西方国家,最初拥有众多不同种类的宗教,但随着基督教的兴起后,受到人们的关注,随后被基督教所垄断。西方在长期的宗教影响下,文化具有大量的宗教色彩,因此,在西方典故中,还能找到浓厚的宗教背景。例如,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经典杰出的代表作,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在西方的谚语中,同样具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背景[1]。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意他人的宗教信仰,并且在交往中,不会对他人的宗教信仰开玩笑。
3 隐喻的翻译方法
3.1 直译
在中西方具有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为了使隐喻能够得到准确的翻译,可以使用直译的方法进行翻译,首先,直译能够在对隐喻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译文既保持原文的含义,又能够保持原文的形式,进而能够使译文具有原文生动、形象等特点,又具有当地的色彩。例如,在对李商隐的《无题》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这一内容进行单纯直译时,会翻译成“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meet hard to part.The east wind is too weak to revive flowers deed.”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翻译,没有将古诗词中的意境展现出来,由于不同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部分西方国家的东风是刺骨凌冽的,西风是温暖的,因此在直译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原文的含义及特点。在翻译中西方含义相同的内容时,可以使用直译的方法,进而保障文章内容的准确性,如,在中西方中,羊都是温顺的,因此在对“I told you what a lamb of a temper he has”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为“我告诉过你,他的脾气像个小羊羔”[2],这样对内容进行直译,能够准确地传达内容的含义。 3.2 意译
在对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使用直译的方法难以对内容进行准确翻译时,可以使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这种方法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可以使用适合的语言对内容进行翻译,进而达到准确翻译的效果。例如,在对“Among the blind the one eyes man is king.”進行翻译时,使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盲人中有一个眼睛的人是王”,使用这样的语言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因此,可以使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可翻译为“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通过这样的翻译方式,能够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3]。另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虽然使用直译的方式能够表达含义,但在表达的过程中会使译文变得乏味,这时,就可以使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例如,在对“In fair weather prepare for the foul”可翻译为“在晴天中要预防雷雨天气”,虽然人们能够理解这一内容的含义,但使用中文习惯进行表达,能够避免译文枯燥无味。由于中西方具有一定的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使译文能够更加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
3.3 添加脚注
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直译或者意译的方式,都不能对原文进行准确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添加脚注的方式解释其含义,例如,在翻译“He is another shylock.”这一内容时,首先,使用直译的方法能够翻译为“他是另外一个夏洛特”,通过直译的方式很难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含义,读者对夏洛特的含义并不了解,因此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其次,使用意译的方法对这一内容进行翻译,可以翻译为“他是一个吝啬的商人”,读者不能理解吝啬的商人与夏洛特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使用意译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翻译,也不是很好的方式。因此,对这类文章进行翻译时,可以使用添加脚注的方法弥补不足,在脚注中标注“夏洛特是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一位尖酸刻薄的商人”,读者能够理解夏洛特与尖酸刻薄的商人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对翻译内容添加脚注,可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化背景,进而提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交流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但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文化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难以顺畅地交流,因此,在对隐喻的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翻译的准确性,需要翻译者重视作品中文化的隐喻,并且使用适合的方式进行翻译,通晓不同国家具有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局面,进而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助力。
参考文献
[1]董礼.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447.
[2]赵素娟,智文静,朱琪.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茶文化翻译的缺失[J].福建茶叶,2017,39(07):247-248.
[3]张晨洁.中西文化差异与外语课堂教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