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增加,同时内部控制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有效防控内部控制风险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企业需要准确认识到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以及风险,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并防控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实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保障企业稳定经营
企业要实现稳定经营,则在人力、资金、物力方面的管理不能松懈,内部控制可以对这三方面的良好运转提供有效保障。内部控制能够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且保证资金稳定运转,通过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进而为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通过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运转效率,对内对外投资有效盘活资金,并且实现开源节流,增加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稳定经营;通过加强对物力的控制管理,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能够为企业的业务经营提供助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人才结构、资金、资源利用率共同组成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在内部控制的规范下,企业的人才结构、资金、资源利用率等可以更好的相互促进,持续不断的优化,进而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稳定经营。
(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功能从原来的记账逐步扩大到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并且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进而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指导,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而且内部控制能够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权责,针对内部岗位职责不清晰、权责混乱的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全面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风险,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业务类型增加,企业面对的风险类型逐渐呈现多样化,影响程度加深,风险控制不及时很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当考虑选择合适的内部控制方式应对经营风险。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更加细致的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各个流程进行跟踪监督,内控部门结合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预算人员提供的风险预测数据,快速定位风险,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
通过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较小,通常采用领导直接管理模式,内部部门设置简单,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易引发内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直接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制度无法落到实处,领导决策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形同虚设。第二,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缺少风险防范意识,未能有效利用内部控制提前预测和应对风险,内部控制的规范作用不明显。第三,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通常由财务人员兼任,其对内控管理的了解不全面,因而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内控风险管理需求,由此很大可能导致内部控制风险影响范围扩大、影响程度加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目标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风险评估不到位
目前中小企业未能针对各类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导致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并合理防控。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风险一直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管理中,尤其风险的影响范围是难以估计的。中小企业因规模限制没有设置确切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评估不及时,使企业无法准确判断风险类型,进而也无法有效的应对各类风险。比如某企业拟进行对外投资,但是由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其在投资过程中对投资规模、投资主体等未进行全面调查,投资风险发现不及时,企业的投资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缺少风险分析预警系统,或者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利用率不高。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不胜枚举,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广州近千家企业破产倒闭,其中中小企业占九成,造成倒闭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对风险评估不及时,缺少风险应对机制。
(三)内部沟通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工作并不能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方可有效防御风险,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但是中小企业内部沟通存在一定的阻碍,因中小企业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沟通匮乏,各自为政,且企业领导对内部部门沟通重视程度也不足,不同部门之間甚至出现彼此抵触交流的情况,比如业务人员认为财务部门无需了解业务,财务人员将重心放置于财务核算方面。如果内控部门与财务、业务、研发等部门的沟通不畅,则在信息传递反馈、内控措施落实、内控目标完成等方面很有可能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四)内部监督机制缺乏合理性
与大型企业内外监督并重相较,中小企业因规模限制所能接受的外部监督较少,故而企业的内部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内部监督成为了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缺乏合理性,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首先,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了控制经营管理成本,并未在企业内部设置监督部门,监督工作通常由财务人员兼任,专业性不强而且与本职工作产生冲突,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和独立性难以保证。其次,缺少可靠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通常情况下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个部分,日常监督主要针对企业的日常内部控制活动,专项监督则是指从发展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监督,日常监督工作往往由领导判断决定,所设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尤其是专项监督,因其发生风险概率较低,企业管理层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中小企业一般选择直接承受或规避的方式。 三、中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应当注重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强调企业内控文化,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企业文化培训,统一员工的思想,使其朝着企业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奋斗。结合企业本身情况,风控管理流程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模式,进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内控以及风险防控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进来。其次,管理层应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风险防控,加大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指导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前提,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下,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做好风险防范准备。最后,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水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适时的引进新人才,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不同部门员工分别制定专项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其进行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建立内部风险控制专职岗位,并且不断强化该岗位员工的能力以及独立性,更好的推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
(二)利用信息手段强化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为了优化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企业应当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高效、便捷、精确的展开风险评估工作。比如,企业可以考虑引进ERP信息系统或管理会计系统,并将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中,依靠信息手段全方位的跟踪和评估风险,首先,企业应该及时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观念,为利用信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奠定基础,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展开风险精准识别和评估,对信息系统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细致排查,同时根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目标确定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划分风险评估指标。其次,中小企业在引进信息系统时需重点考虑自身实际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引进不合适的系统,反而增加企业维护系统的经济负担。最后,注重风险评估系统的安全性,企业应规范风险评估系统的工作流程,对使用风险评估系统的人员进行权限控制和监督,不同部门的权限以及系统功能划分可根据部门职责确定,并且加强身份识别认证,避免出现权责不清晰情况。
(三)优化内部沟通机制
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要与其他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都需充分沟通,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保证信息交互顺利,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避免出现风险解决不彻底的情况。同时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应设置交流平台,供内部控制人员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方便及时传递信息。内部控制人员在与业务部门进行高效沟通时,可快速分析内部控制风险以及风险的产生原因,及时采取手段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加强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对管理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主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首先,若是中小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则可考虑聘请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监督审计,以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其次,内部监督也可配合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利用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明确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情况,然后辅以奖惩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或者惩处,以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不断优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强化风险评估,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各个部门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提前识别和预警内部控制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對方案,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方可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市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保障企业稳定经营
企业要实现稳定经营,则在人力、资金、物力方面的管理不能松懈,内部控制可以对这三方面的良好运转提供有效保障。内部控制能够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且保证资金稳定运转,通过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进而为工作的开展奠定稳定的基础;通过强化资金管理,提升资金运转效率,对内对外投资有效盘活资金,并且实现开源节流,增加企业效益,保证企业稳定经营;通过加强对物力的控制管理,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能够为企业的业务经营提供助力,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人才结构、资金、资源利用率共同组成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在内部控制的规范下,企业的人才结构、资金、资源利用率等可以更好的相互促进,持续不断的优化,进而保证企业能够正常稳定经营。
(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管理的功能从原来的记账逐步扩大到财务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并且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进而对企业的战略规划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指导,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工作对财务管理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的规范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而且内部控制能够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能权责,针对内部岗位职责不清晰、权责混乱的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全面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三)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风险,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扩大、业务类型增加,企业面对的风险类型逐渐呈现多样化,影响程度加深,风险控制不及时很可能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此情况下,企业应当考虑选择合适的内部控制方式应对经营风险。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更加细致的管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各个流程进行跟踪监督,内控部门结合财务部门的数据分析结果,对比预算人员提供的风险预测数据,快速定位风险,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相对薄弱
通过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发展规模较小,通常采用领导直接管理模式,内部部门设置简单,内部控制环境薄弱易引发内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直接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的制度无法落到实处,领导决策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形同虚设。第二,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风险的认识不到位,缺少风险防范意识,未能有效利用内部控制提前预测和应对风险,内部控制的规范作用不明显。第三,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通常由财务人员兼任,其对内控管理的了解不全面,因而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内控风险管理需求,由此很大可能导致内部控制风险影响范围扩大、影响程度加深,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目标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二)风险评估不到位
目前中小企业未能针对各类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导致风险无法被及时发现并合理防控。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风险一直存在于企业的经济活动和管理中,尤其风险的影响范围是难以估计的。中小企业因规模限制没有设置确切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评估不及时,使企业无法准确判断风险类型,进而也无法有效的应对各类风险。比如某企业拟进行对外投资,但是由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其在投资过程中对投资规模、投资主体等未进行全面调查,投资风险发现不及时,企业的投资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缺少风险分析预警系统,或者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过程中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利用率不高。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企业破产的例子不胜枚举,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广州近千家企业破产倒闭,其中中小企业占九成,造成倒闭破产的主要原因是对风险评估不及时,缺少风险应对机制。
(三)内部沟通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工作并不能由一个部门独立完成,而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方可有效防御风险,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但是中小企业内部沟通存在一定的阻碍,因中小企业往往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沟通匮乏,各自为政,且企业领导对内部部门沟通重视程度也不足,不同部门之間甚至出现彼此抵触交流的情况,比如业务人员认为财务部门无需了解业务,财务人员将重心放置于财务核算方面。如果内控部门与财务、业务、研发等部门的沟通不畅,则在信息传递反馈、内控措施落实、内控目标完成等方面很有可能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四)内部监督机制缺乏合理性
与大型企业内外监督并重相较,中小企业因规模限制所能接受的外部监督较少,故而企业的内部监督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的内部监督成为了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缺乏合理性,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首先,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为了控制经营管理成本,并未在企业内部设置监督部门,监督工作通常由财务人员兼任,专业性不强而且与本职工作产生冲突,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和独立性难以保证。其次,缺少可靠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通常情况下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个部分,日常监督主要针对企业的日常内部控制活动,专项监督则是指从发展战略、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监督,日常监督工作往往由领导判断决定,所设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尤其是专项监督,因其发生风险概率较低,企业管理层对其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中小企业一般选择直接承受或规避的方式。 三、中小企业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应当注重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强调企业内控文化,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企业文化培训,统一员工的思想,使其朝着企业发展目标共同努力奋斗。结合企业本身情况,风控管理流程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模式,进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位员工都认识到内控以及风险防控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进来。其次,管理层应在日常工作中注重风险防控,加大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投入力度,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指导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前提,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下,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做好风险防范准备。最后,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水平,并且结合实际情况适时的引进新人才,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和政府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企业应针对不同部门员工分别制定专项培训计划,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鼓励其进行自主学习,全面提升员工的能力素质,建立内部风险控制专职岗位,并且不断强化该岗位员工的能力以及独立性,更好的推进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工作。
(二)利用信息手段强化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企业的重要工作,为了优化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企业应当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更高效、便捷、精确的展开风险评估工作。比如,企业可以考虑引进ERP信息系统或管理会计系统,并将内部控制流程嵌入信息系统中,依靠信息手段全方位的跟踪和评估风险,首先,企业应该及时转变管理观念,树立信息化管理观念,为利用信息手段进行风险评估奠定基础,企业通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展开风险精准识别和评估,对信息系统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细致排查,同时根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目标确定风险评估指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划分风险评估指标。其次,中小企业在引进信息系统时需重点考虑自身实际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引进不合适的系统,反而增加企业维护系统的经济负担。最后,注重风险评估系统的安全性,企业应规范风险评估系统的工作流程,对使用风险评估系统的人员进行权限控制和监督,不同部门的权限以及系统功能划分可根据部门职责确定,并且加强身份识别认证,避免出现权责不清晰情况。
(三)优化内部沟通机制
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沟通是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要与其他业务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企业上下级之间,以及各个部门之间都需充分沟通,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保证信息交互顺利,及时发现并解决风险,避免出现风险解决不彻底的情况。同时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应设置交流平台,供内部控制人员和业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方便及时传递信息。内部控制人员在与业务部门进行高效沟通时,可快速分析内部控制风险以及风险的产生原因,及时采取手段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加强内部监督
加强内部监督对管理内部控制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当设置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主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首先,若是中小企业因自身条件限制无法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则可考虑聘请第三方专业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定期进行监督审计,以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能够被及时发现并解决。其次,内部监督也可配合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利用考核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明确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情况,然后辅以奖惩机制对相关人员进行奖励或者惩处,以此提升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企业需不断优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强化风险评估,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各个部门的有效交流和沟通,提前识别和预警内部控制风险,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對方案,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方可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和发展。
(作者单位:厦门市超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