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的丰富性为学生的个体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我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学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等。这样学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地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摘录批注法。此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小学生情趣不稳定。为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总之,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美术教学要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临摹能力。教师在教学生临摹作画时要强调认真观察,不能只局限于成功作品的表面。教学中,应把教学的目的放在以形式美为主要出发点,以作者情感体验为辅。教师应具备高超的绘画才能,要科学地把握时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领悟技能技巧并有创新精神。这样,就能培养多方面作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表现方法,逐步地由临摹进入创作。  关键词:美术 教学 临摹
研究目的编制一份适用于医院、养老机构及社区的老年健康综合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全面、有效地评估老年人基本健康功能提供可靠工具,从而衔接医院、社区、养老机构老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关注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惰绪和学习惰感,学困生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帮助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
本文从以下五个部分来展开论述:   第一章绪论   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的60%~80%,具有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继溶栓药物重组组织型纤容酶原激活物(r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学生兴趣心理因素的发展,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尊重历史的客观规律,正确树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古代伟大的
摘要: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文章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内在需要,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四条基本理念中,第三条中有这样一段话:“学生是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桥梁角色主要体现在: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历程的引路人。  关键词:语文教师 教学 桥梁    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摆位问题至关重要。如何做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新课程非常注重孩子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行为与习惯的养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通过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三条轴线,构造孩子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的儿童生活,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夯实基础。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