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学与科研的基地。随着实验室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地增加,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危险性设备和仪器,如果学生操作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近年来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一次次伤害,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构建安全文化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 现状 措施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内涵
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乎校园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必要因素。实验室安全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环境安全、物品安全、人员安全这三个方面。
1.1 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验室环境安全包括:①整体环境:建筑环境:建筑环境的设计既要符合实验室相应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又要符合国家、地方和政府对实验室设计的整体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及时维修,卫生状态的保持等。特殊实验室如生物实验室要遵循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及储存仓库要遵循国务院2011年2月16日通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②四防安全:防火灾、防水淹、防漏电、防盗窃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1.2 物品安全 物品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内容。 ①设备安全:实验设备是完成教学及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设备的安全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验设备要符合教学及科研需要,包括实验台、实验消毒设备、实验用具清洗设备及人员伤害后的冲洗设备、通风防护设备、家具等的安装与使用均应符合要求;二是对专业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及对实验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②材料安全:尤其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符合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及隔离的要求。③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包括从事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如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和从事活体动物实验项目。除前述提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1.3 人员安全 人员安全是指从事实验教学或科研的工作人员、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是建立在其他所有安全的基础上的,也是安全的最终目标。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知实验设备的功能,掌握安全防护及逃生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学生要遵守实验守则,服从实验教师指挥。
2 高校实验室安全发生的问题
近年来,高等学校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各高校虽已采取处罚、整改等多项措施,但仍难完全控制,高校实验室安全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2.1 安全观念不深、安全意识不强 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重視度不够,安全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形式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全意识淡薄,麻痹思想严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2 安全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2.3 仪器设备老化,安全隐患严重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兴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结构老旧,缺乏消防仪器,防火设计不合理,部分仪器设备老化严重,设备陈旧,不能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有的高校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方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 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措施
3.1 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实验室安全讲座和逃生演习、宣传实验室安全规范、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评选十佳安全实验室、举办实验室安全图片展和摄影比赛、拍摄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微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学校有关安全方面的负责人给师生进行实验室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及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同时开设实验室安全的专题网站,开展实验室安全问卷调查。高校要加强培训,强化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消防设施使用方法等知识培训,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在全校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并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通过培训和考试准入制度,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心向主动预防转变,安全意识深深‘植入’师生的心中,形成尊重制度、敬畏生命、严谨求实的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预防校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探索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长效机制。
3.2 建立安全保障制度 实验室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流出,是之前国内几次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被社会舆论强烈关注和质疑的焦点。如何严控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关”,避免危险化学品流出被用于伤害他人,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对此高校要统一管理学校所有化学品的购买、使用、回收、销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到从入到出的全流程化管理。高校要健全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度,要将具备相关资质和符合要求的危化品厂商的相关信息进行备案,由学校统一购买这些危化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对所有危化品按照批次进行使用记录的登记,剩余危化品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回收。最终实现通过教师购买量、使用量、回收量等数值对危化品的全流程精确管理。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规范实验室化学药品操作程序,严格酸性、碱性药品使用;实验室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放射源、废液等特殊物品有专人监管,全部实验室要配备防火设备。 对于实验室剧毒、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的要求要更为严格,除定员、定岗、定责外,还要做好实验标示、实验记录和药品使用记录,每个实验室配专人管理,指导安全使用和存放,并将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实验全过程、安全教育进行备案,形成档案,同时强调严格执行双人领取、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本账和双把锁管理,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械,特别是在剧毒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场所和储存场所启动全天候的安保措施,并做警示标志。
3.3 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 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对此学校要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播放微电影等活动,教育师生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筑牢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还要在实验室的有毒危险地方张贴安全标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身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真正将实验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验生活中。另外学校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新进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入学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自救技能。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文化则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发挥着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園”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2]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
[3]刘志伟,陈毓梅,王云龙.构建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
[4]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王森,胡放,童东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5]王征,唐晓英,范强锐,孙立权,姚璐.从自我教育的角度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3).
作者简介:张益东(1982-),男,浙江杭州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安全管理。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 现状 措施
1 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内涵
实验室是从事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乎校园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须、必要因素。实验室安全包含的范围很广泛包括环境安全、物品安全、人员安全这三个方面。
1.1 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实验室环境安全包括:①整体环境:建筑环境:建筑环境的设计既要符合实验室相应教学与科研的要求,又要符合国家、地方和政府对实验室设计的整体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的保护与及时维修,卫生状态的保持等。特殊实验室如生物实验室要遵循国家标准(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实验室及储存仓库要遵循国务院2011年2月16日通过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②四防安全:防火灾、防水淹、防漏电、防盗窃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
1.2 物品安全 物品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主要内容。 ①设备安全:实验设备是完成教学及科研必不可少的条件。实验设备的安全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实验设备要符合教学及科研需要,包括实验台、实验消毒设备、实验用具清洗设备及人员伤害后的冲洗设备、通风防护设备、家具等的安装与使用均应符合要求;二是对专业设备的正确操作和使用及对实验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②材料安全:尤其是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符合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及隔离的要求。③生物安全:生物安全包括从事在人工环境条件下进行生物培养(如微生物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和从事活体动物实验项目。除前述提到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外,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令《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
1.3 人员安全 人员安全是指从事实验教学或科研的工作人员、教师及学生的安全,是建立在其他所有安全的基础上的,也是安全的最终目标。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知实验设备的功能,掌握安全防护及逃生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学生要遵守实验守则,服从实验教师指挥。
2 高校实验室安全发生的问题
近年来,高等学校实验室各类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各高校虽已采取处罚、整改等多项措施,但仍难完全控制,高校实验室安全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2.1 安全观念不深、安全意识不强 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重視度不够,安全管理工作浮于表面,形式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安全意识淡薄,麻痹思想严重,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低。部分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2.2 安全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许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都由校办、保卫处、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或负责学校环保的部门来负责,形成了管理部门多,体制相对松懈的局面。而且管理部门之间的不必要摩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容易出现互相推委,导致“三不管”。而且,学校保卫处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对实验室的安全进行专业管理。
2.3 仪器设备老化,安全隐患严重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兴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结构老旧,缺乏消防仪器,防火设计不合理,部分仪器设备老化严重,设备陈旧,不能保证安全稳定运行。有的高校安全资金投入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应急逃生方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3 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的措施
3.1 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安全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实验室安全讲座和逃生演习、宣传实验室安全规范、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和评选十佳安全实验室、举办实验室安全图片展和摄影比赛、拍摄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微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学校有关安全方面的负责人给师生进行实验室职业危害及安全防护及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接受实验室安全培训,同时开设实验室安全的专题网站,开展实验室安全问卷调查。高校要加强培训,强化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消防设施使用方法等知识培训,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在全校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所有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并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学习和工作。通过培训和考试准入制度,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心向主动预防转变,安全意识深深‘植入’师生的心中,形成尊重制度、敬畏生命、严谨求实的校园实验室安全文化,预防校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提高师生实验室安全意识,探索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长效机制。
3.2 建立安全保障制度 实验室化学品特别是危险化学品的流出,是之前国内几次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被社会舆论强烈关注和质疑的焦点。如何严控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关”,避免危险化学品流出被用于伤害他人,是近年来众多高校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对此高校要统一管理学校所有化学品的购买、使用、回收、销毁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到从入到出的全流程化管理。高校要健全化学药品的管理制度,要将具备相关资质和符合要求的危化品厂商的相关信息进行备案,由学校统一购买这些危化品。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对所有危化品按照批次进行使用记录的登记,剩余危化品由学校组织专人进行回收。最终实现通过教师购买量、使用量、回收量等数值对危化品的全流程精确管理。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对违反规定的人员进行处罚,规范实验室化学药品操作程序,严格酸性、碱性药品使用;实验室管理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放射源、废液等特殊物品有专人监管,全部实验室要配备防火设备。 对于实验室剧毒、易制毒化学品的管理的要求要更为严格,除定员、定岗、定责外,还要做好实验标示、实验记录和药品使用记录,每个实验室配专人管理,指导安全使用和存放,并将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实验全过程、安全教育进行备案,形成档案,同时强调严格执行双人领取、双人保管、双人使用、双本账和双把锁管理,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器械,特别是在剧毒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的使用场所和储存场所启动全天候的安保措施,并做警示标志。
3.3 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 高校要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对此学校要通过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竞赛、播放微电影等活动,教育师生消除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筑牢安全意识和底线思维。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还要在实验室的有毒危险地方张贴安全标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身安全,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真正将实验安全知识运用到实验生活中。另外学校要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新进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促进教职工主动参与实验室安全管理。将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入学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自救技能。
实验室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基地,实验室安全文化则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发挥着文化的功能来进行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发挥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仇念文,钟杰,贾继文.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推进“平安校園”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2]范强锐,赵平.以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实验室安全工作水平[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
[3]刘志伟,陈毓梅,王云龙.构建安全环保、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
[4]叶秉良,汪进前,李五一,王森,胡放,童东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8).
[5]王征,唐晓英,范强锐,孙立权,姚璐.从自我教育的角度谈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3).
作者简介:张益东(1982-),男,浙江杭州人,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