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站在学习者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情感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科技的迅猛发展,随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年青一代的素质和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能扎实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能有效地增长才智呢?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就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智能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认为:
1.创设情境,注意思维的有效激活。教师在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这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上册中“连减”一节是第二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要知道连减的意义,如果一字一句去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就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设计出了一个画图:草地上有五只小鸡在吃草,跑走了两只,还剩几只?这种情境的创设,变静为动,不需太多的讲解,学生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愉快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获取了知识。
2.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事物乐于用手试一试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在动手实践中,尝试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知识建立在直观领悟的基础上,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有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现代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首要前提,在教学中不要被现有教材所束缚,应让学生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应允许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给学生创设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便学生敢说,敢做,敢问,敢于创新。另外,还要树立“课堂属于学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则由权威的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迸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计算5+5+5+5+3=?因为加数不全相同,大多数学生采用了累加法,此时,我便不失时机的追问一下:还有其他做法吗?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后,得出了这两种计算方法5×4+3、5×5-2,特别后一种是值得鼓励的一种创造性。这样,就使学生产生和提出一种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法。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乘法的含义,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应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方法。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始终。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训练。首先,训练学生说完整话。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小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是话说的不连贯或是说半截话,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要求学生把每句话都要说完整,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师问“树上有几只鸟?”学生可能会回答“5只。”这时,教师则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即:树上有5只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训练学生根据图或者算式说三句话,这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难点,也是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这一点。在教学5的减法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说三句话。如:有5只小兔,跑了2只,还剩3只。然后又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并根据算式说出三句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今后学习应用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最好是把学生的各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会学习,会生存,会创造,会开拓的新世纪人才。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科技的迅猛发展,随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年青一代的素质和能力。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既能扎实地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能有效地增长才智呢?只有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我就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发展学生智能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我认为:
1.创设情境,注意思维的有效激活。教师在有意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这有助于驱动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有利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上册中“连减”一节是第二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不但会计算还要知道连减的意义,如果一字一句去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我就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设计出了一个画图:草地上有五只小鸡在吃草,跑走了两只,还剩几只?这种情境的创设,变静为动,不需太多的讲解,学生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愉快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从而获取了知识。
2.动手操作,调动思维的积极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知识的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教学中我注意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好动、乐于模仿,遇到新事物乐于用手试一试的心理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在动手实践中,尝试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画一画的活动。让学生的眼、脑、手、耳、口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使知识建立在直观领悟的基础上,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面对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有创新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现代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首要前提,在教学中不要被现有教材所束缚,应让学生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应允许学生“不听话”、“不守规矩”,给学生创设出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以便学生敢说,敢做,敢问,敢于创新。另外,还要树立“课堂属于学生”的教学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留足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则由权威的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都有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迸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这样一道题:计算5+5+5+5+3=?因为加数不全相同,大多数学生采用了累加法,此时,我便不失时机的追问一下:还有其他做法吗?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研究后,得出了这两种计算方法5×4+3、5×5-2,特别后一种是值得鼓励的一种创造性。这样,就使学生产生和提出一种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前所未有和独创的想法、解法。学生不仅进一步了解了乘法的含义,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应的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三、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方法。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也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任务,它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始终。
在低年级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训练。首先,训练学生说完整话。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小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是话说的不连贯或是说半截话,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要求学生把每句话都要说完整,尽量不说省略句。如师问“树上有几只鸟?”学生可能会回答“5只。”这时,教师则要求学生回答完整,即:树上有5只鸟。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训练学生根据图或者算式说三句话,这是低年级学生语言训练的重、难点,也是应用题的启蒙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做到这一点。在教学5的减法时,我要求学生根据图意说三句话。如:有5只小兔,跑了2只,还剩3只。然后又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个数的意义,并根据算式说出三句话。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为今后学习应用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不要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最好是把学生的各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会学习,会生存,会创造,会开拓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