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品德教育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因之,借助品德教育教孩子们学会感恩尤其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就“如何学会感恩,让感恩之声扬起飞翔的翅膀”进行了详细地分析阐述。
关键词:感恩意识 品德教育 教育对策
一、全面诠释理解感恩的含义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唐朝陈润的诗《阙题》“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以一种咏叹的方式抒发了古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二、对现代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分析
据《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显示,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此外还有10.8%的大学生是为了遵从“父母的命令”。这个调查反映,当今知识青年存在那么多为个人奋斗的思想是常有的现象,由此可见,从小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学会感恩势在必行。
1、社会大环境的教育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氛围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金钱、利益等不良因素也对道德不断形成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薄,人们普遍更关注自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关爱他人之心不够。
面对法制观念的深入生活,在人们利益不断得到保护的同时,见义勇为有时也面临尴尬,做了好事反被误会反被要求赔偿的事是有发生。于是,面对突发情况,人们变得迟疑,开始观望,比如:一位老太摔伤了,路人的做法是报120,看着老人躺在那儿,然后等着救护车来,而不是及时地查看老人伤势、搀扶老人起来、送往医院救治,因为担心惹祸上身。几个人同行,在街上看到遗失的钱包、散落的钱财,不是捡起来交警察,而是报警等着警察来处理,以免说不清理不明。
2、家庭教育中过分宠溺,孩子缺少感恩教育
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大人的视野里孩子变得金贵,孩子便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现实生活当中,家庭收入的近60%用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导致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都围绕着智能教育转,孩子们在这样宠溺的家庭之中,只知受人恩惠,却不知道知恩图报。
3、现行的高考体制导致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教育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体制没有改变,知识教育依然成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同时,安全教育也形成巨大压力被放在首位,学校面临两难的境地。往往老师倾其所有教育出来的好孩子却有好多都不懂感恩,因为他们认为成绩好是自己聪明自己能干;恰恰相反,哪些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孩子常常对老师心怀感激,因为他们记得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付出。
三、学会感恩,如何让感恩之声扬起飞翔的翅膀之对策初探
学会感恩,就会自觉地承担起对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也会失去成家立业之根本,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弘扬优秀的感恩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恩义与亲情,讲究知恩图报,继承与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更为深厚的土壤。
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清明节”为罗世文烈士扫墓祭奠革命先烈活动、“记住母亲生日”主题活动,在校园内教唱感恩之歌,让孩子们用《四川依然美丽》、《爱是心之桥》、《红星闪闪》、《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恩的心》等一首首歌曲回顾着少先队的光荣历史,诉说着自己牢记先辈遗愿、传承革命理念、心怀感恩常思奋进、誓让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的决心。
2、耳濡目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比如,可利用校园中的楼梯过道、花草树木与文化墙等物质载体,赋予生命教育的意义,凸显生命力。从国旗下的讲话、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引导、规范学生,提升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帮助其养成感恩习惯。
榜样示范。采用宣传橱窗的形式,反映我们社会各界感恩报恩的事迹及精神风貌,让孩子们明白,爱让人间永远美好,感恩的情怀总是最美的。
学生风采。要利用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等,形成以感恩为荣,以忘恩为耻的良好舆论环境,“感激在心我要对你讲,我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在爱里生长,再把爱传扬……”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感。
3、创新形式,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作为阵地。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唯有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以教材为切入点,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常规教育中, 择取反映感恩题材的内容,构建出感恩教育的情景,这是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4、强化感恩实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一是将感恩教育和学校的公益性活动相互结合起来,开展撰写感恩作文比赛、举办《感恩之心》手抄报比赛、全校性的演讲等等;二是将感恩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起来。比如:清扫街头包街包点活动,组织孩子们参与社会调查、平安创建宣传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假期让孩子们与父母一道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形成备忘录,加深体验。
5、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好复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中的大多数常常是在家中完成的,我们让学生把当天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以温故当天的教学内容。预习则要求在家长的督促下,自己看书,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写出预习提纲。学生课外看的数学阅读材料,采取与家长共读、家长协助老师定期检查等方式。另外,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我们经常提醒家长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关键词:感恩意识 品德教育 教育对策
一、全面诠释理解感恩的含义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唐朝陈润的诗《阙题》“丈夫不感恩,感恩宁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以一种咏叹的方式抒发了古人对“报恩”的认同和崇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二、对现代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分析
据《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显示,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此外还有10.8%的大学生是为了遵从“父母的命令”。这个调查反映,当今知识青年存在那么多为个人奋斗的思想是常有的现象,由此可见,从小教育孩子们心怀感恩、学会感恩势在必行。
1、社会大环境的教育缺乏产生感恩意识的氛围
随着物质文化的不断丰富,人们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金钱、利益等不良因素也对道德不断形成冲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薄,人们普遍更关注自我,更在意自己的感受,关爱他人之心不够。
面对法制观念的深入生活,在人们利益不断得到保护的同时,见义勇为有时也面临尴尬,做了好事反被误会反被要求赔偿的事是有发生。于是,面对突发情况,人们变得迟疑,开始观望,比如:一位老太摔伤了,路人的做法是报120,看着老人躺在那儿,然后等着救护车来,而不是及时地查看老人伤势、搀扶老人起来、送往医院救治,因为担心惹祸上身。几个人同行,在街上看到遗失的钱包、散落的钱财,不是捡起来交警察,而是报警等着警察来处理,以免说不清理不明。
2、家庭教育中过分宠溺,孩子缺少感恩教育
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大人的视野里孩子变得金贵,孩子便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现实生活当中,家庭收入的近60%用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导致父母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切都围绕着智能教育转,孩子们在这样宠溺的家庭之中,只知受人恩惠,却不知道知恩图报。
3、现行的高考体制导致学校教育过于重视知识教育
当前,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体制没有改变,知识教育依然成为学校的中心内容,同时,安全教育也形成巨大压力被放在首位,学校面临两难的境地。往往老师倾其所有教育出来的好孩子却有好多都不懂感恩,因为他们认为成绩好是自己聪明自己能干;恰恰相反,哪些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孩子常常对老师心怀感激,因为他们记得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付出。
三、学会感恩,如何让感恩之声扬起飞翔的翅膀之对策初探
学会感恩,就会自觉地承担起对自己、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也会失去成家立业之根本,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
1、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弘扬优秀的感恩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注重恩义与亲情,讲究知恩图报,继承与发扬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提供更为深厚的土壤。
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清明节”为罗世文烈士扫墓祭奠革命先烈活动、“记住母亲生日”主题活动,在校园内教唱感恩之歌,让孩子们用《四川依然美丽》、《爱是心之桥》、《红星闪闪》、《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感恩的心》等一首首歌曲回顾着少先队的光荣历史,诉说着自己牢记先辈遗愿、传承革命理念、心怀感恩常思奋进、誓让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的决心。
2、耳濡目染,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比如,可利用校园中的楼梯过道、花草树木与文化墙等物质载体,赋予生命教育的意义,凸显生命力。从国旗下的讲话、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引导、规范学生,提升孩子们的感恩意识,帮助其养成感恩习惯。
榜样示范。采用宣传橱窗的形式,反映我们社会各界感恩报恩的事迹及精神风貌,让孩子们明白,爱让人间永远美好,感恩的情怀总是最美的。
学生风采。要利用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讲座等,形成以感恩为荣,以忘恩为耻的良好舆论环境,“感激在心我要对你讲,我会更加勇敢更加坚强,在爱里生长,再把爱传扬……”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感。
3、创新形式,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作为阵地。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唯有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才能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以教材为切入点,将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常规教育中, 择取反映感恩题材的内容,构建出感恩教育的情景,这是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
4、强化感恩实践,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一是将感恩教育和学校的公益性活动相互结合起来,开展撰写感恩作文比赛、举办《感恩之心》手抄报比赛、全校性的演讲等等;二是将感恩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互结合起来。比如:清扫街头包街包点活动,组织孩子们参与社会调查、平安创建宣传等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假期让孩子们与父母一道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形成备忘录,加深体验。
5、学校、家庭、社会齐努力,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好复习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些中的大多数常常是在家中完成的,我们让学生把当天课堂学习知识告诉家长,以温故当天的教学内容。预习则要求在家长的督促下,自己看书,对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写出预习提纲。学生课外看的数学阅读材料,采取与家长共读、家长协助老师定期检查等方式。另外,自信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在个人的一生发展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时我们经常提醒家长在生活中要鼓励孩子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常使用“我认为”、“我的想法是”、“再让我试一试”、“我还有更好的方法等”提出意见的方式,从而唤起孩子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