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树木》是一门季节性、实践性强、分类理论性及强的学科,在学习上存在繁琐、难记、易忘等特点,针对目前《园林树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我院通过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园林树木;实践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树木》既是园林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园林生产技能极强的专业课。由于这门课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面广、容易混淆使学生学后印象不深,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园林类就业趋势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践技能,而高职院校也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薄弱已成为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劲,因此,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1]。本文针对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树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范围比较广。
本门课的实践性强,教学内容跨度比较大,涉及面广,不同院校的园林树木的教科书尽管大同小异,但都要求至少掌握150种以上的常见园林树种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由于各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的特征较多,对于本课程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难于记忆[2],如果没有扎实的植物形态学基础,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的。《园林树木》是学生在学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后接触的第一门直接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通过学习这门课能正确合理地应用园林树种,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教学模式单调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利用PPT课件及讲稿,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园林树木》重点介绍各个科、属、种的特征,而不是只讲解一个个物种,科、属、种的特征主要涉及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征,因为PPT只能演示图片,无法具体观察到各科属的识别要点,因此听起来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园林树木》课程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现场教学14学时,综合技能训练30学时(教学实习一周),按照《园林树木》教学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为1:1,虽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得到了体现,但是实际却达不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导致学生实践技能得不到训练。
2、改革方案
2.1 突出重点,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时数短的情况下,理论课教学必须是突出重点,经过课程组评价和筛选要求,从全国着眼,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藤本中具有明显园林价值者列入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乡土树种在内,数量通常在150种左右。与此同时,根据本门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改变“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3+1”即三节理论讲授加一节现场教学课。“现场教学”模式的改变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同实际的结合。现场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外,或者附近山林(或林场、植物园、公园等)选定适当场所进行现场讲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总结树种特征,既开拓学生眼界又以此逐步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输灌式”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减少讲的时间,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3]。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变被動为主动的目的。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本课程特点,我院课程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主编了《园林树木》现场教学指导书和综合实训指导书。同时,我院还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校内建立了完善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植物园、林木种质基因库,完全能满足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实验教学。现我校植物标本室收集有万余份腊叶标本,为江苏省高职高专腊叶标本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标本室。标本直观,形象,深化学生们的印象,通过室内看图片、看标本、室外看实物,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我院植物园已引树木1000种多种,已成为我院《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树木》等种植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基地,弥补了现场教学“看得多、练得少”的不足,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极好场所。
2.3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场教学可以先看后讲,或先讲后看,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综合技能训练时间为1周,为不影响实习的效果,教学实习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底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是《园林树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教学实习中,通过“裸子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被子植物的识别于应用”等实训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当地树种的形态特征,再通过“树木物候期观察”、等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态和生物习性;最后通过“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等较复杂的项目[4],让学生达到“会用树”的教学目标。教学实习周分为三个阶段:一、制订实习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并分组开展树种调查采集活动,包括乔、灌木树种的分类、鉴定及分布、生长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调查记录。二、标本的采集压制,编制分种检索表。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解,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采集到的标本,对照工具书中的检索表自己观察,进而编制检索表,进行树种配植设计。三、对一周的实践进行考核,实训报告和鉴定树种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途径,并加重实践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由以前的30%增加到50%),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最后成绩的结果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与实践能力。
3.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近5年对《园林树木》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识别树种的技能提高了,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更贴近园林生产,学生到园林企业中适应能力提高了面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由知识应用型教学模式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模式的转变[5]。
参考文献:
[1]于晓南、张启翔.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国林业教育 2010(3)
[2]李景照、黄红慧. 园林树木学实验课的的教学改革初探.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
[3]邱国金等.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高等农业教育 2019(4)
关键词:园林树木;实践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树木》既是园林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园林生产技能极强的专业课。由于这门课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面广、容易混淆使学生学后印象不深,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园林类就业趋势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践技能,而高职院校也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薄弱已成为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劲,因此,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1]。本文针对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树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范围比较广。
本门课的实践性强,教学内容跨度比较大,涉及面广,不同院校的园林树木的教科书尽管大同小异,但都要求至少掌握150种以上的常见园林树种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由于各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的特征较多,对于本课程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难于记忆[2],如果没有扎实的植物形态学基础,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的。《园林树木》是学生在学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后接触的第一门直接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通过学习这门课能正确合理地应用园林树种,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教学模式单调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利用PPT课件及讲稿,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园林树木》重点介绍各个科、属、种的特征,而不是只讲解一个个物种,科、属、种的特征主要涉及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征,因为PPT只能演示图片,无法具体观察到各科属的识别要点,因此听起来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园林树木》课程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现场教学14学时,综合技能训练30学时(教学实习一周),按照《园林树木》教学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为1:1,虽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得到了体现,但是实际却达不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导致学生实践技能得不到训练。
2、改革方案
2.1 突出重点,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时数短的情况下,理论课教学必须是突出重点,经过课程组评价和筛选要求,从全国着眼,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藤本中具有明显园林价值者列入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乡土树种在内,数量通常在150种左右。与此同时,根据本门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改变“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3+1”即三节理论讲授加一节现场教学课。“现场教学”模式的改变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同实际的结合。现场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外,或者附近山林(或林场、植物园、公园等)选定适当场所进行现场讲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总结树种特征,既开拓学生眼界又以此逐步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输灌式”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减少讲的时间,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3]。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变被動为主动的目的。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本课程特点,我院课程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主编了《园林树木》现场教学指导书和综合实训指导书。同时,我院还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校内建立了完善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植物园、林木种质基因库,完全能满足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实验教学。现我校植物标本室收集有万余份腊叶标本,为江苏省高职高专腊叶标本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标本室。标本直观,形象,深化学生们的印象,通过室内看图片、看标本、室外看实物,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我院植物园已引树木1000种多种,已成为我院《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树木》等种植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基地,弥补了现场教学“看得多、练得少”的不足,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极好场所。
2.3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场教学可以先看后讲,或先讲后看,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综合技能训练时间为1周,为不影响实习的效果,教学实习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底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是《园林树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教学实习中,通过“裸子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被子植物的识别于应用”等实训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当地树种的形态特征,再通过“树木物候期观察”、等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态和生物习性;最后通过“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等较复杂的项目[4],让学生达到“会用树”的教学目标。教学实习周分为三个阶段:一、制订实习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并分组开展树种调查采集活动,包括乔、灌木树种的分类、鉴定及分布、生长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调查记录。二、标本的采集压制,编制分种检索表。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解,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采集到的标本,对照工具书中的检索表自己观察,进而编制检索表,进行树种配植设计。三、对一周的实践进行考核,实训报告和鉴定树种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途径,并加重实践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由以前的30%增加到50%),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最后成绩的结果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与实践能力。
3.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近5年对《园林树木》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识别树种的技能提高了,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更贴近园林生产,学生到园林企业中适应能力提高了面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由知识应用型教学模式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模式的转变[5]。
参考文献:
[1]于晓南、张启翔.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国林业教育 2010(3)
[2]李景照、黄红慧. 园林树木学实验课的的教学改革初探.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
[3]邱国金等.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高等农业教育 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