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在思品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释放激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笔者主要从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寓情于理中,点燃激情;体贴加关爱,呵护激情;师生课堂共舞,焕发激情等四方面进行阐述,来共同探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情”的运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激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感人心着莫过于情”,教学中“情”从何而来?作为教师对教学充满激情。激情是对某种事物极度热爱而产生的一种亢奋的心情,能让人超水平发挥。激情往往能激励人的行为,在这种激励之下,人能够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某项事业,甚至能好几倍超出正常水平。富有激情的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释放自己的激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励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憎恶、摒弃,从而提高道德认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尽管我已工作十几年,但我仍然激情满怀。在教学中我从不把自己当做“威严”的师长,而是放下心态,甘做青少年的朋友,善于运用激情,努力让学生感受思品课的魅力。
一、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
以情激情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外露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释放应选准动情点,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配合教学内容,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该乐则乐,该悲则悲,该怒则怒,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教师的讲述或深沉,或激昂,或欢悦,或哀婉,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通过自我情绪的宣泄,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通过自我情绪的宣泄,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逐步把学生的激情推向高潮,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如《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在讲到“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时,文中有四个排比段,我大声地抑扬顿挫地朗读:
“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在困难面前,才不会退缩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处事果断可以帮助他们在身处逆境时打开另一扇人生之窗。
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焦躁。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不自满。
意志坚强的人,能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
充满激情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了选择坚强就是选择了力量,就是选择了顽强的人生态度,就是选择了百折不挠的毅力。激昂慷慨的语言充盈了教室,充盈了学生的胸怀,使他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寓情于理中,点燃激情。
寓情于理就是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分辨是非的问题,由浅入深,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寓于说理之中,借以打动学生的心,点燃学生的情,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例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由于这课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先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辉煌六十年》中的片段,使学生看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从内心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后,播放一组西部地区的画面,使学生看到了广大西部地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现状。学生在看完多媒体视频画面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样学生不但容易理解、掌握教材的观点,而且思想感染性也很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体贴加关爱,呵护激情。
产生激情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有一点是不可缺失的,那就是体贴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要多从美好的角度去引导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尽量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恶语伤害学生。少说“我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错呢?”“我教了十几年的书,没见过像你这样不可理喻的学生!”之类的话。学习过程中必然有成功的欣喜,也必然有失败的沮丧。这个时候,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的经历必然加深师生感情。孩子们说我“和蔼可亲,从不打骂他们。”当今,受着“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面对学生花样百出的违纪违规行为,怎样做到处乱不惊,驾驭自如?离不开一个字——“爱”!有爱就冷静,不急躁。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慈母般的爱,有严父般的情,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满怀激情投入到教学中,才能用心与学生沟通,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会“亲其师,敬其道”,师生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师生课堂共舞,焕发激情。
“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进有退,退退进进,完成一次艺术形象的塑造。新课改课标是这场舞蹈的指导思想,教室是舞台,教材是剧本,教师和学生是这出戏的表演者,这里没有观众。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价值和作用,有别于传统;教师不是只当蜡烛的人,更不是“成灰泪始干”的人,而是直面生命、体验成长、构建主体、创造精神与自我、修炼教育智慧的人。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去编织思维的舞蹈,焕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这朵小花朵绽放光彩,和学生一起翩翩起舞!比如我在讲授《丰富多样的情绪》时,要求四位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惧”这四类基本情绪。同学们一边表演,我一边讲解“喜、怒、哀、惧”的不同面部表情,一边通过自己的表演纠正学生的眉、眼、嘴的形态变化。如此的双边活动,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营造了接纳、配合、默契的学习氛围,产生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我的做法也得到了学生认可,他们给了我很多评价。学校组织学生民主评议教师,我的得分总是位居前列。八(3)班张然同学这样写:“杨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善于运用激情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让我们丢弃一切烦恼和杂念,听课率99.99%。”九(1)班李小涵写到:“杨老师童心未泯,激情四射,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与喜悦。”面对这些褒奖之词,更加坚定了我每堂课都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点燃学生,让学生学得情趣盎然,让教师教得轻松愉快。
【关键词】思想品德;激情;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感人心着莫过于情”,教学中“情”从何而来?作为教师对教学充满激情。激情是对某种事物极度热爱而产生的一种亢奋的心情,能让人超水平发挥。激情往往能激励人的行为,在这种激励之下,人能够尽他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某项事业,甚至能好几倍超出正常水平。富有激情的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
在教学中,教师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释放自己的激情,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励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假恶丑的憎恶、摒弃,从而提高道德认识,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尽管我已工作十几年,但我仍然激情满怀。在教学中我从不把自己当做“威严”的师长,而是放下心态,甘做青少年的朋友,善于运用激情,努力让学生感受思品课的魅力。
一、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
以情激情就是教师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外露去打动和感染学生,使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的情感释放应选准动情点,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配合教学内容,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教学之中。该乐则乐,该悲则悲,该怒则怒,喜怒哀乐,溢于言表。教师的讲述或深沉,或激昂,或欢悦,或哀婉,用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通过自我情绪的宣泄,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令学生置身于充满浓烈气氛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唤起内心相应的情感。通过自我情绪的宣泄,营造恰当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逐步把学生的激情推向高潮,达到思想境界的升华。如《让我们选择坚强》一课,在讲到“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时,文中有四个排比段,我大声地抑扬顿挫地朗读:
“意志坚强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和目的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正因为如此,在困难面前,才不会退缩和逃避,而是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意志坚强的人,能在复杂的情境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和行动。处事果断可以帮助他们在身处逆境时打开另一扇人生之窗。
意志坚强的人在碰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不灰心、不焦躁。面对胜利和成功,不骄傲、不自满。
意志坚强的人,能以顽强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和挫折,实现自己的目标。”
充满激情的话语,使学生感受到了选择坚强就是选择了力量,就是选择了顽强的人生态度,就是选择了百折不挠的毅力。激昂慷慨的语言充盈了教室,充盈了学生的胸怀,使他们获得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寓情于理中,点燃激情。
寓情于理就是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或难以分辨是非的问题,由浅入深,有理有据地讲清道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寓于说理之中,借以打动学生的心,点燃学生的情,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心产生共鸣。例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容时,由于这课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先组织学生观看纪录片《辉煌六十年》中的片段,使学生看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从内心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后,播放一组西部地区的画面,使学生看到了广大西部地区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的现状。学生在看完多媒体视频画面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这样学生不但容易理解、掌握教材的观点,而且思想感染性也很强,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体贴加关爱,呵护激情。
产生激情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有一点是不可缺失的,那就是体贴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要多从美好的角度去引导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尽量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恶语伤害学生。少说“我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错呢?”“我教了十几年的书,没见过像你这样不可理喻的学生!”之类的话。学习过程中必然有成功的欣喜,也必然有失败的沮丧。这个时候,师生共同分享学习的情感体验,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共同成长,共同的经历必然加深师生感情。孩子们说我“和蔼可亲,从不打骂他们。”当今,受着“师道尊严”“严师出高徒”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面对学生花样百出的违纪违规行为,怎样做到处乱不惊,驾驭自如?离不开一个字——“爱”!有爱就冷静,不急躁。尊重学生的人格,有慈母般的爱,有严父般的情,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满怀激情投入到教学中,才能用心与学生沟通,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才会“亲其师,敬其道”,师生才能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师生课堂共舞,焕发激情。
“舞”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进有退,退退进进,完成一次艺术形象的塑造。新课改课标是这场舞蹈的指导思想,教室是舞台,教材是剧本,教师和学生是这出戏的表演者,这里没有观众。新课程强调教师的价值和作用,有别于传统;教师不是只当蜡烛的人,更不是“成灰泪始干”的人,而是直面生命、体验成长、构建主体、创造精神与自我、修炼教育智慧的人。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互动,去编织思维的舞蹈,焕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这朵小花朵绽放光彩,和学生一起翩翩起舞!比如我在讲授《丰富多样的情绪》时,要求四位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惧”这四类基本情绪。同学们一边表演,我一边讲解“喜、怒、哀、惧”的不同面部表情,一边通过自己的表演纠正学生的眉、眼、嘴的形态变化。如此的双边活动,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营造了接纳、配合、默契的学习氛围,产生了课堂教学的高潮。
我的做法也得到了学生认可,他们给了我很多评价。学校组织学生民主评议教师,我的得分总是位居前列。八(3)班张然同学这样写:“杨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善于运用激情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让我们丢弃一切烦恼和杂念,听课率99.99%。”九(1)班李小涵写到:“杨老师童心未泯,激情四射,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与喜悦。”面对这些褒奖之词,更加坚定了我每堂课都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点燃学生,让学生学得情趣盎然,让教师教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