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它追求的是真实自然,真实的课堂随时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总会有着不可预知的动态资源。作为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善于对各种随机的因素进行捕捉,抓住有教育价值的动态资源并巧妙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成资源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2-02
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教授告诉我们课堂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案规定的路线行进,它充满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在课堂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学生由于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在课堂中的表现自然是“参差不齐”的,课堂中出现的状况也常常是出乎意料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学智慧,适应信息多变的课堂,对课堂具体状态能够清晰把握,能在各种信息中及时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加以运用,促进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生成。
一、抓住意外事件,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突发状况”,会有意外的“小插曲”,如果按照我们很多教师一贯以来的做法,可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对学生批评几句。这样处理,表面上看对教学并没有什么影响,教师仍然可以按照原先的教学“轨道”继续走下去。但实际上却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中即时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及时、敏锐地捕捉那些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的信息,作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度量线段”时,让学生练习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在巡视中,发现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将直尺的0度刻度线对着线段的左端,基本上掌握了量线段的方法。但意外发生了,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的直尺被他弄断了啦(指着同桌),找不到0刻度了,没法量了。”我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位学生,也没有批评把尺子弄断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拿起剩下的大半截尺,面向大家说:“同学们,他的尺子少了一小截,没有0刻度了,还能用它量这条线段吗?”
生1:那肯定不行了,没有0刻度了,怎么量啊?
生2:剩下的那截直尺应该可以量的。
当时我认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于是对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用剩下的大半截直尺量呢?”孩子们分小组讨论起来。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小组 1:直尺上0刻度线没有了,但是可以把“1”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看右端点对着几,就用几减去1,就得到这条线段的长度。
小组2:从2开始量也行啊,用后面的数减去2,也能得到线段的长度。
小组3:从其他数开始都行,只要剩下的直尺长度够量这条线段就行。
……
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直尺量线段的几种方法。
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很机智地把课堂中的一个尴尬的问题解决了。可见,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意外事件时,教师不可简单处理或者随意批评几句,而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探讨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态地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有效生成,让学生的思维质量得到提升。
二、善用错误资源 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捕捉有代表性的、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形成宝贵的生成性资源,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明白问题所在,从而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混沌到清晰地转变。
例如:学校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林场今年要种树2000棵,种了一段时间后,还剩下总数的2/5没有完成,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有种?题目出示时,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着发言,都觉得挺简单。这时一位同学回答:“2000×(1-2/5)”,话音刚落,有同学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错了!”。这让刚才发言的学生满脸通红。只见这位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看来是老师把题目出错了。如果要让这位同学的列示是正确的,题目应该怎样出呢?”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把问题改为“已经种树多少棵?”。也有的回答,可以把条件改为:“已经完成了总数的2/5”也是对的。
这时,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那位刚才答错的同学表情也变得轻松自然了。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老师善待了学生的错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把错误变成了有效的动态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去剖析,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争辩中,达到了共同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课堂也因这些差错而变得更有意义。
三、尊重学生认知的起点,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回答问题。所以,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发生一些与教学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巧妙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动。不能把学生强行拉回到预设的教学方案上来,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起点,把学生认知的起点看做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变化中实现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价值。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吗?”这时,一名学生举手了,站起来回答道:“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数学书中知道的。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
结果,全班超过半数的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环顾了一下大家,转而问道:
“那么有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老师,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然后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沿着高来剪呢?如果不沿着高剪行吗?
(这位学生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出来。)
师:没有关系,那我们现在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孩子们兴趣盎然,马上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积极地操作探究起来。)
……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同,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教学顺序。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重新牵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是选择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选择面对课堂真实的学生状况,随机调整了教学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去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这样的调整,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在动态变化的课堂上,只要我们关注学生,善于捕捉、发现动态生成的资源,利用好课堂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就会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将更加精彩,富有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许常娟,王自生.课堂错误——教学生成的新起点——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01)
【关键词】课堂教学 生成资源 动态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32-02
著名教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认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叶澜教授告诉我们课堂不可能完全按照教案规定的路线行进,它充满不确定的因素。因为在课堂中,我们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而学生由于在情感态度、兴趣爱好、发展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在课堂中的表现自然是“参差不齐”的,课堂中出现的状况也常常是出乎意料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有高度的教学智慧,适应信息多变的课堂,对课堂具体状态能够清晰把握,能在各种信息中及时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并加以运用,促进教学过程得到有效生成。
一、抓住意外事件,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突发状况”,会有意外的“小插曲”,如果按照我们很多教师一贯以来的做法,可能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或者对学生批评几句。这样处理,表面上看对教学并没有什么影响,教师仍然可以按照原先的教学“轨道”继续走下去。但实际上却是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状况,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会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师要善于处理课堂中即时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及时、敏锐地捕捉那些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的信息,作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适时加以点拨引导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在教学“度量线段”时,让学生练习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在巡视中,发现孩子们都在认真地将直尺的0度刻度线对着线段的左端,基本上掌握了量线段的方法。但意外发生了,一位学生说:“老师,我的直尺被他弄断了啦(指着同桌),找不到0刻度了,没法量了。”我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这位学生,也没有批评把尺子弄断的这位学生。而是走过去拿起剩下的大半截尺,面向大家说:“同学们,他的尺子少了一小截,没有0刻度了,还能用它量这条线段吗?”
生1:那肯定不行了,没有0刻度了,怎么量啊?
生2:剩下的那截直尺应该可以量的。
当时我认为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教学价值,于是对大家说:“我们能不能用剩下的大半截直尺量呢?”孩子们分小组讨论起来。
小组讨论后交流汇报:
小组 1:直尺上0刻度线没有了,但是可以把“1”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看右端点对着几,就用几减去1,就得到这条线段的长度。
小组2:从2开始量也行啊,用后面的数减去2,也能得到线段的长度。
小组3:从其他数开始都行,只要剩下的直尺长度够量这条线段就行。
……
在讨论中,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不但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灵活运用直尺量线段的几种方法。
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很机智地把课堂中的一个尴尬的问题解决了。可见,教学过程中一旦发生具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意外事件时,教师不可简单处理或者随意批评几句,而应该为学生搭建一个互动交流、探讨学习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动态地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有效生成,让学生的思维质量得到提升。
二、善用错误资源 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错误的出现说明学生学习过程的曲折,暴露出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障碍。”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进行分析与价值判断,捕捉有代表性的、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加以利用,形成宝贵的生成性资源,通过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明白问题所在,从而促进学生的认识从混沌到清晰地转变。
例如:学校的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林场今年要种树2000棵,种了一段时间后,还剩下总数的2/5没有完成,还剩下多少棵树没有种?题目出示时,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着发言,都觉得挺简单。这时一位同学回答:“2000×(1-2/5)”,话音刚落,有同学就叫了起来:“不对,不对,错了!”。这让刚才发言的学生满脸通红。只见这位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说:“看来是老师把题目出错了。如果要让这位同学的列示是正确的,题目应该怎样出呢?”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把问题改为“已经种树多少棵?”。也有的回答,可以把条件改为:“已经完成了总数的2/5”也是对的。
这时,学生们都开心地笑了,那位刚才答错的同学表情也变得轻松自然了。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老师善待了学生的错误,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教学机遇,把错误变成了有效的动态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去剖析,让学生在相互启发、相互争辩中,达到了共同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课堂也因这些差错而变得更有意义。
三、尊重学生认知的起点,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运用他们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回答问题。所以,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常常会发生一些与教学预设不一致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巧妙地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动。不能把学生强行拉回到预设的教学方案上来,而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认知的起点,把学生认知的起点看做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在变化中实现教学活动的动态生成。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有价值。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平行四边形面积如何计算吗?”这时,一名学生举手了,站起来回答道:“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是从数学书中知道的。
师:还有没有其他同学也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
结果,全班超过半数的同学都举起了手。老师环顾了一下大家,转而问道:
“那么有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老师,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然后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那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沿着高来剪呢?如果不沿着高剪行吗?
(这位学生摇了摇头,没有回答出来。)
师:没有关系,那我们现在一起动手来试一试,好吗?(孩子们兴趣盎然,马上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积极地操作探究起来。)
……
从以上的教学片断可以看出,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与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同,打乱了教师原来的教学顺序。教师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重新牵回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而是选择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选择面对课堂真实的学生状况,随机调整了教学方向,引导学生自己去证明结论的正确性。这样的调整,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在动态变化的课堂上,只要我们关注学生,善于捕捉、发现动态生成的资源,利用好课堂中的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就会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将更加精彩,富有创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许常娟,王自生.课堂错误——教学生成的新起点——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