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的云阳县双土镇,有一座风景秀美的无量山。沿蜿蜒的山路行至海拔1200米左右的地方,可以看到一片布局精心、农作物品种多样的种植园区。无花果、猕猴桃、梨、李子等果树茂密生长,牛羊在田间觅食,乡亲们辛勤劳作……俨然一片世外桃源的图景。
这片海拔1300多米的山峦,曾经是一片贫瘠之地;如今,这里誕生了创业榜样: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杨大可用19年青春在这里开荒种树,他创建的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今年44岁的他,目前是云阳大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共青团重庆市委兼职副书记。在他的创业故事背后,一座“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你对一棵树好,它就会给你回报”
杨大可年轻、干净,有些腼腆,但他却是远近闻名的“梨王”。他告诉记者,他的家里,四辈人都在种树。如果以25年为一辈算,四辈人已延续百年,百年不变的,是他们代代相传的绿色梦想。
杨大可出生于云阳县双土镇无量村。“记忆里,无量村的特点用一个字就能概括,那就是穷,人均年收入不到300元。”
对他影响最深的,是爷爷杨兴汉。“我的爷爷就是靠着在乱石窖里,开荒山种果树,养活了一大家子,也是靠着这些果树把我送出了山,送进了大学。”
1999年,从四川大学成教院信息工程系毕业的杨大可走出了大山,在成都国利寻呼台找到了工作。但他并不满意自己的现状。当时,恰逢大果水晶梨从韩国进入中国市场。细心的他在成都注意到水晶梨口感很适合城里人,且外观漂亮,于是上网搜查有关资料:这种梨当年可挂果,亩产可达5000斤。他把资料寄回家,爷爷回信说:“既然你在城里不如意,还是回来种树吧。”真要回乡吗?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再回去,脸往哪儿搁?他犹豫着,斗争着,最终与女朋友、西南财大会计系的杨永琼下定决心:回乡去!
1999年12月,两个大学生回到无量山。次年,他们在乱石窑的梨树上进行了300株尝试性嫁接,9月,还真的收获了两个1斤多重的水晶梨。杨大可百感交集,“刚回来那会儿,周围乡邻亲戚都冷眼相对,在他们眼里,只有没出息的人才会再回山沟里来。此事也遭到了女朋友父母的强烈反对。”但最终,杨大可凭借自己的信心与努力获得了家人的理解与认可。
2000年年底,杨大可承包无量山脉的营盘岭近300亩,开始了他种树的梦想。
然而,初创的艰苦,超出想象。杨大可白天上山开荒除草,晚上抱着书本学习种植技术。当时他和女朋友想得很简单:“我种树,她算账。”但读了十几年书的杨放下笔杆拿锄头,必定要经历一场蜕变。“要将坡地整理成梯地,清理出碎石杂草,打下3万个两尺见方的窝子,施肥,再将果树枮木从乱石窑移过来,工程量之浩大呀!那时经济非常紧张,连电话费都交不起,头三年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更恼火的是夏天,烈日当顶,还要去修枝、除草、施肥。“是爷爷支持和鼓励着我,他教会了我种树的一切,种植枮木、嫁接、植苗、拉枝。爷爷还对我说,‘你爱树,树就会给你回报’。”
杨大可坚持着,终于成功了。2004年,营盘岭的288亩大果水晶梨给他家带来10万元纯收入。2005年,杨大可注册了无量山第一个品牌“大可牌”水晶梨,还创建了云阳县水晶梨专业合作社,号召乡亲们都加入。为了带领父老乡亲一起致富,杨大可毫无保留地把种植技术教给了他们,以包成活、包技术、包回收的形式,与附近村民签订合作协议。到今年,整个专业合作社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其中年收入大于10万的有70多户,好一点的家庭年收入可达二三十万。
“不仅创造财富,更创造幸福”
“每一棵被善待的果树都是绿色银行,你每年能从中获得固定的收益,这样的事业才是可持续的。”杨大可认为,“守护好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传统农业看天吃饭风险大,我们就着力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园,树下种草、以草养羊,羊粪又成为肥料;饲养蜜蜂为果树授粉,还可以收获高质量蜂蜜。采摘季果园向游人开放,色彩缤纷的水果和野生的药材、蘑菇,让都市人享受大自然的丰富馈赠。一系列精细化管理让收入渠道多元化,即使碰到霜冻、冰雹或其他突发灾害,果园依然有稳定的收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无量山有了名气,引得全国各地的果农都来找杨大可学习致富本领。2013年,贵州正安县左天银家的桃园因为品种落后,一直亏损。杨大可就根据当地条件,为他重新规划品种。将优良品种果树的枝条嫁接到老树上,当年就结果,一次性为他的果园增收20万元,扭亏为盈。他又带动帮助同村村民一起种桃树。为了让村民们丰收的桃子运出村,当地政府还专门为果园修了一条路。乡亲们都说,“这是一条致富路”。
杨大可仍清晰地记得,2015年,左家的桃子又获得了大丰收。为了解决果园的修枝整形和包装问题,他又再次来到了这里。当时这条致富路有多长,乡亲们自发燃放的鞭炮就响了多长。“一把小小的嫁接刀,就彻底改变了那么多人的生活面貌,我再次深深地感受到,我的人生方向是正确的!”
同时,杨大可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产业发展了,用产业带动基础设施的配套,才是当前乡村最需要、效率最高的致富法。用这样因地制宜的方案,公司为全国76个果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做大产业的同时,带领当地乡亲致富。
他说:“这些年,我们一对一实质性指导、协助,帮助过300多人建立果园,电话咨询数不胜数。隔壁村有位中年聋哑人,家里有几棵梨树,了解到我们引进的水晶梨比本地黄花梨价格高十倍,他的父母带着他专程来学习。我马上安排技术员到他家免费帮他嫁接。第二年,他抱着一个3斤多的水晶梨王,穿着一双草鞋跑了40多里山路赶来送给我。他质朴、憨厚的笑容,我至今记忆犹新。让父老乡亲掌握致富的方法,不仅创造财富,更创造的是幸福啊!”
杨大可告诉记者,关于未来的发展,他着手在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谋划了“四件大事”。
一是由种植板块,布局3000亩立体循环经济林,5月至10月在果树下种植金丝皇菊;11月至次年5月种植蔬菜等,让一亩地产生出三亩地的价值。二是农产品深加工板块,负责筹集800万元资金,建设全自动水果分选线及李子深加工生产线,确保鲜销李子标准化包装入市,让原本淘汰的过密过多的小果“变”成青梅李干。三是乡村旅游板块,让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租下闲置农房打造乡村民宿,养殖松鼠、孔雀、羊驼等建设亲子互动乐园,利用四季花海开发赏花经济,集合优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四是做好品牌推广、超市对接、线上营销,提前为今年李子的销售造势。
“村民信任我们,把土地交给我,这四件大事,我一定要干好!我全要摆上盆景、种下花卉,让荒山变果园,让果园成景点。”杨大可充满信心。
他说,迈入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站在新的起点,云阳又根据中央和市委要求,结合实际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这对137万云阳人民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
“作为青年农民和脱贫增收带头人,我将抢抓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用好县里出台的好政策,带领更多父老乡亲,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借助无量山好环境好生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把果园变成市民游玩景区,把农房变成有特色民宿,把农产品变得更值钱,让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