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目前不少大学生都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本文从产生压力的因素进行分析,从外部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与内部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压力 控制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随之高等教育制度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这块“叩门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发挥重大的作用。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价值。学习好则可以“明码标价”,在找工作的人流大潮中轻松占有一席之地;学习不好则使自己四处碰壁,灰心丧气。迫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许多大学生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习压力及其表现形式
学习压力是学生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承受的一种压力,是由学生和所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时刻相关联,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学习压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宏观因素
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指国内和国际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就业状况等,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通常这里所说的宏观环境,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目前我国发展迅速,对知识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今世界知识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工科大学生迈出校门就会发现,其所学知识50%已经过时。所以现在学生会有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意义,现在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是什么,现在学的东西对以后工作有没有用,自己怎样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并且当今社会要求每个人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素养;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人际沟通。因此,现在的大学生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力越来越大。
2.微观因素
微观环境指小群体大学生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等,相对而言,对大学生微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耐用,形成的压力更大。
首先是学校的政策。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社会影响力,制定硬性政策,在制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施加压力。例如,一些大学规定,如果无法获得英语四级证书,则不能获得学士学位。
其次是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大学阶段除了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外,还要通过计算机一级和英语四级考试。此外,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对未来工作的筹码,他们还渴望获得各种资格证书,这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再次是同学之间不恰当的比较。每位大学生进大学前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进入大学仍希望自己是佼佼者,这样同学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相互比较的心理。同学之间这种不当比较的结果,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尊心受挫,从而可能导致性格极端与孤僻。
最后是父母的期望。父母想通过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这就使父母对其子女寄予过多期望,学业上提出更高要求,这样父母的期望自然会给子女学习带来压力。
(二)内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压力的产生取决于受到影响或威胁的个体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而大学生的这种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学生最大的压力是当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基本一致时,因为这是不确定性最大的学习任务,所以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相反对于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打算完成任务,这类学生是不会产生过大学习压力的。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的内部动机,那么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专业学习很感兴趣,就会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那么日常学习中就不会体验到过多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学习缺乏兴趣,所学只是拿到文凭和考试通过,将导致紧张、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最后,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大学期间,老师授课方法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主要是抛砖引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钻研的自学能力。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学习环境,时间一长,学习不行,考试不及格,极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调控大学生学习压力的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进行。
(一)控制外部环境
首先,社会不能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判学生,应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大学生的素质。其次,高校应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不是以考试通过率(如英语四级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还应注意形成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父母应该给子女适当的期望,给予子女支持和帮助,避免子女学习压力过大。
(二)调节内部环境
1.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按照动机的来源,可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引起的,如好奇心、自我实现;外部动机包括所有外在事物,如动机引起的社会刺激或学校要求等。所以要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坚持学习,克服障碍,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一步步提高其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其次,培养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加深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学习活动。
3.树立大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生内心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逃避,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其次,鼓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归因,这是从外部促进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大学生压力的产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必须从外部与内部共同努力,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寻求应对对策。
参考文献:
[1]辛志勇.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当代大学生压力简论[J].东方,2000(2).
[2]王鹏.大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控策略初探[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戴蓉.大学生学习效能感、学习压力与对应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08.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压力 控制策略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随之高等教育制度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使大学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这块“叩门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发挥重大的作用。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也有越来越大的市场价值。学习好则可以“明码标价”,在找工作的人流大潮中轻松占有一席之地;学习不好则使自己四处碰壁,灰心丧气。迫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许多大学生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习压力及其表现形式
学习压力是学生这一特定社会群体承受的一种压力,是由学生和所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时刻相关联,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学习压力产生的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宏观因素
所谓宏观环境,主要指国内和国际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就业状况等,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通常这里所说的宏观环境,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目前我国发展迅速,对知识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今世界知识快速发展,日新月异,工科大学生迈出校门就会发现,其所学知识50%已经过时。所以现在学生会有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意义,现在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是什么,现在学的东西对以后工作有没有用,自己怎样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并且当今社会要求每个人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素养;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善于人际沟通。因此,现在的大学生背负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力越来越大。
2.微观因素
微观环境指小群体大学生的环境,包括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等,相对而言,对大学生微环境的影响更直接、更耐用,形成的压力更大。
首先是学校的政策。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社会影响力,制定硬性政策,在制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施加压力。例如,一些大学规定,如果无法获得英语四级证书,则不能获得学士学位。
其次是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大学阶段除了必须修完规定的学分外,还要通过计算机一级和英语四级考试。此外,为了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对未来工作的筹码,他们还渴望获得各种资格证书,这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
再次是同学之间不恰当的比较。每位大学生进大学前学习成绩都非常优秀,进入大学仍希望自己是佼佼者,这样同学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相互比较的心理。同学之间这种不当比较的结果,往往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尊心受挫,从而可能导致性格极端与孤僻。
最后是父母的期望。父母想通过子女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这就使父母对其子女寄予过多期望,学业上提出更高要求,这样父母的期望自然会给子女学习带来压力。
(二)内部因素
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习压力的产生取决于受到影响或威胁的个体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评价,而大学生的这种认知和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1.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学生最大的压力是当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基本一致时,因为这是不确定性最大的学习任务,所以产生很大的学习压力。相反对于难度很大的学习任务,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打算完成任务,这类学生是不会产生过大学习压力的。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首先,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来自学生的内部动机,那么一旦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次,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专业学习很感兴趣,就会从学习中体验到快乐,那么日常学习中就不会体验到过多的心理压力;相反,如果学习缺乏兴趣,所学只是拿到文凭和考试通过,将导致紧张、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最后,学习方法。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不恰当的学习方法,就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大学期间,老师授课方法与中学阶段有所不同,主要是抛砖引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钻研的自学能力。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学习环境,时间一长,学习不行,考试不及格,极易造成心理障碍。
三、调控大学生学习压力的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问题,可以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进行。
(一)控制外部环境
首先,社会不能只以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判学生,应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评价大学生的素质。其次,高校应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而不是以考试通过率(如英语四级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还应注意形成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父母应该给子女适当的期望,给予子女支持和帮助,避免子女学习压力过大。
(二)调节内部环境
1.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按照动机的来源,可将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引起的,如好奇心、自我实现;外部动机包括所有外在事物,如动机引起的社会刺激或学校要求等。所以要激发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其坚持学习,克服障碍,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快乐。
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培养大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让他们参与学习活动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到一种满足感,一步步提高其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其次,培养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加深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对知识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坚持学习活动。
3.树立大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学生内心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退缩、不逃避,以饱满的热情学习。其次,鼓励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积极的归因,这是从外部促进大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总而言之,大学生压力的产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必须从外部与内部共同努力,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寻求应对对策。
参考文献:
[1]辛志勇.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当代大学生压力简论[J].东方,2000(2).
[2]王鹏.大学生学习压力及其调控策略初探[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3]戴蓉.大学生学习效能感、学习压力与对应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