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终身发展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好奇心,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创新首先要有创造性,高中阶段创造性可理解为:有新思想、新意思、新观点、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可以通过新课教学、习题课教学、实验、课后作业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培养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能否完成这样任务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即是看教师仅仅是想完成教学任务还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新的物理学知识,也可能有新的物理学方法、新的思维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时机和途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插图、彩页所蕴含的创造性;教材中和生产、生活相联系物理实例或仪器,如磁场中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电视机磁偏转等。
也可能是教材内容的讨论、深化和推广。比如下面教学片断:讲授a粒子散射实验时,教材给出了原子核直径是10m.在实际教学中,我提出:这么小的直径是怎么测得的呢?哪位同学能够设计一种测量原子核大小的方法。学生们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两种典型做法:方法一:“时间差法”。把观察到大角度偏转的a粒子和沿直线通过原子a粒子的时间差计算出来,再根据a粒子速度,可以得到原子核大小。方法二:“能量转化法”。知道a粒子速度,质量就可以计算a粒子动能,当a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电势能和距离有关,就可以把a粒子最接近距离看作是原子核直径。
我点评说“时间差法”中偏转角度大a粒子轨迹是曲线,如何测定轨迹长度和各自通过a粒子时间很困难,即使可以计算,误差也很大。“能量转化法”应该是可行的,但要知道电势能表达式。给出了电势能表达式,学生通过计算确实是10m。
这么做拓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生对原子核大小数量级大小印象也会很深刻。
二、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物理学伴随着大量例题和习题,教师例题讲授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问题意识、注重对典型例题的改编,在问题和改编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鼓励和提倡学生改编例题和习题。改编的方向是:改变题设条件、讨论临界状态、改变物理情景。教师在同学们改变基础上,给予点评、归纳和总结,使部分或少数学生的改变结果让全班学生受益。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问题为例:一个重力可以忽略的带正电粒子,初速度为零,在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间加速,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粒子最开始靠近带正电极板,两板间加速电压为u,求粒子达到负极板速度大小。教师分析物理过程以后,学生给出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一种是动能定理求解。我设问如下:谁能把这个问题改编一下。同学们回答很有意思:可以改编成初速度不为零问题;可以是带负电粒子从负极板开始加速;可以改变两极板间距离;可以改编成粒子经过此加速电场后,再进入一个减速电场,求减速电场中电压;也可以把给出已知量中任何一个换成未知量求解。改编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总结出,改变两板间距离,不会影响粒子的最终速度。
三、在實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无论是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实验,探究性实验,学生会观察到一些新的现象,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涌起解决问题的冲动,将冲动赋予行动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创造性。实验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路是:完成规定的实验外尽一切可能多做试验;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试验;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多做小实验;定期开放实验室;组建实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对已有典型实验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以一個课后小实验为例,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后,把一个饮料瓶扎三个小孔,塞住小孔装满水,拔掉塞让其自由下落,水瓶在下落过程中,水不外流的现象。提示学生们能否利用同样装置设计新的实验。学生们设计了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抛、平抛运动,发现水都不外流。总结出在这几种运动形式中都遵循同样规律。
四、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课后作业可分为阅读性作业、查阅文献性作业、实验性作业、研究型学习作业,最多也是最常规的是解题性作业。作业的布置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有探求新知识、新方法、新现象的欲望。比如对查阅文献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和小实验作业培养创造性作业的要求确定查阅文献提纲、制定研究型学习方案和实验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点、数据记录;整理完善内容;得出观点、结论;反思实施过程;师生交流体会。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学生创造性。作业批改环节,无论对哪种作业形式,教师都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即使是错误的方法、错误的过程、错误结果都要发现思维中亮点,加以保护。好的计算方法、设计方案等要在全班学生面前加以推广,在班级壁报上留出适当位置展示学生们的创造性来激励学生们创造性,形成一种培养创造性的集体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作为创新基础的创造性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创造性的关键时期,要竭尽一切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能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造性;培养途径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能否完成这样任务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即是看教师仅仅是想完成教学任务还是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一、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新课教学中学生要学习新的物理学知识,也可能有新的物理学方法、新的思维方式。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时机和途径。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插图、彩页所蕴含的创造性;教材中和生产、生活相联系物理实例或仪器,如磁场中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电视机磁偏转等。
也可能是教材内容的讨论、深化和推广。比如下面教学片断:讲授a粒子散射实验时,教材给出了原子核直径是10m.在实际教学中,我提出:这么小的直径是怎么测得的呢?哪位同学能够设计一种测量原子核大小的方法。学生们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有两种典型做法:方法一:“时间差法”。把观察到大角度偏转的a粒子和沿直线通过原子a粒子的时间差计算出来,再根据a粒子速度,可以得到原子核大小。方法二:“能量转化法”。知道a粒子速度,质量就可以计算a粒子动能,当a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电势能和距离有关,就可以把a粒子最接近距离看作是原子核直径。
我点评说“时间差法”中偏转角度大a粒子轨迹是曲线,如何测定轨迹长度和各自通过a粒子时间很困难,即使可以计算,误差也很大。“能量转化法”应该是可行的,但要知道电势能表达式。给出了电势能表达式,学生通过计算确实是10m。
这么做拓展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学生对原子核大小数量级大小印象也会很深刻。
二、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物理学伴随着大量例题和习题,教师例题讲授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基本物理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更要注重问题意识、注重对典型例题的改编,在问题和改编中培养学生创造性。鼓励和提倡学生改编例题和习题。改编的方向是:改变题设条件、讨论临界状态、改变物理情景。教师在同学们改变基础上,给予点评、归纳和总结,使部分或少数学生的改变结果让全班学生受益。
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问题为例:一个重力可以忽略的带正电粒子,初速度为零,在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间加速,已知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粒子最开始靠近带正电极板,两板间加速电压为u,求粒子达到负极板速度大小。教师分析物理过程以后,学生给出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一种是动能定理求解。我设问如下:谁能把这个问题改编一下。同学们回答很有意思:可以改编成初速度不为零问题;可以是带负电粒子从负极板开始加速;可以改变两极板间距离;可以改编成粒子经过此加速电场后,再进入一个减速电场,求减速电场中电压;也可以把给出已知量中任何一个换成未知量求解。改编过程激发学生创造性热情。在此过程中学生们还总结出,改变两板间距离,不会影响粒子的最终速度。
三、在實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无论是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实验,探究性实验,学生会观察到一些新的现象,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涌起解决问题的冲动,将冲动赋予行动过程中就会表现出创造性。实验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路是:完成规定的实验外尽一切可能多做试验;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试验;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多做小实验;定期开放实验室;组建实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对已有典型实验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以一個课后小实验为例,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后,把一个饮料瓶扎三个小孔,塞住小孔装满水,拔掉塞让其自由下落,水瓶在下落过程中,水不外流的现象。提示学生们能否利用同样装置设计新的实验。学生们设计了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斜抛、平抛运动,发现水都不外流。总结出在这几种运动形式中都遵循同样规律。
四、在课后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课后作业可分为阅读性作业、查阅文献性作业、实验性作业、研究型学习作业,最多也是最常规的是解题性作业。作业的布置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有探求新知识、新方法、新现象的欲望。比如对查阅文献作业、研究性学习作业和小实验作业培养创造性作业的要求确定查阅文献提纲、制定研究型学习方案和实验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点、数据记录;整理完善内容;得出观点、结论;反思实施过程;师生交流体会。每个环节都能发挥学生创造性。作业批改环节,无论对哪种作业形式,教师都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即使是错误的方法、错误的过程、错误结果都要发现思维中亮点,加以保护。好的计算方法、设计方案等要在全班学生面前加以推广,在班级壁报上留出适当位置展示学生们的创造性来激励学生们创造性,形成一种培养创造性的集体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作为创新基础的创造性培养是一个漫长过程。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发展创造性的关键时期,要竭尽一切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愿望,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能力。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