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好后生”到“毛主席的好战士”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纪念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之际,当学雷锋热潮伴着春风再次澎湃涌来之时,更有一种冲动:对原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宣树雷锋典型进行一次历史探寻。这,既是对学雷锋活动有意义的追根溯源,又是对已停刊的这份报纸的深情怀想。

独具慧眼率先报道


  众人皆知,雷锋是位优秀战士,是那个时代的优秀代表。当时能很快被媒体发现并被原沈阳军区《前进报》最先宣传,既是历史机缘巧合,更是雷锋已有令人瞩目的先进思想和过硬事迹使然。
  1960年11月26日,《前进报》一版转二版刊登了雷锋事迹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那时,雷锋入伍才10个月,可以说是个新战士,做如此重量级宣传,在《前进报》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据知情人士回忆,发现雷锋的起因,是当月月初报社收到了一页白纸的自发来稿,内容是军区工程兵某部战士雷锋捐献200元钱支援灾区和驻地人民公社,受到政府和群众赞扬。报社总编嵇炳前看到此稿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战士不简单,有着很高的思想境界。当时还兼任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的他立即打电话,找到新华社驻东北的军事记者佟希文和李健羽,动情地说:“这是一个很有挖头的报道线索,那个雷锋可能很不简单,两位准备采访吧!”过了几天,嵇总编带着他俩走访了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王寄语,了解到雷锋入伍不久就被团里树为节约标兵,又是当时军区工程兵正抓的忆苦典型。赶巧的是,雷锋应邀到沈阳师范学院作忆苦报告,佟希文、李健羽不但在现场听了雷锋的报告,还与雷锋同乘一列火车返回团里。两位记者除了目睹雷锋在途中助人的表现,还在团里听取了团政委韩万金、连队指导员高士祥的介绍,并从驻地附近小学少先队辅导老师、一些与雷锋熟悉的地方干部和社员那里,了解到雷锋很多先进事迹。
  采访结束,两位记者抓紧赶稿,精心写出了反映雷锋先进思想和过硬事迹的长篇通讯《党的好后生》,而后将稿件呈送时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杜平审阅。首长阅稿后给予雷锋很高的评价,并把通讯的题目改成《毛主席的好战士》,还亲笔批示:“雷锋同志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他要求将材料印发军区部队,结合“两忆三查”运动进行教育。从此,紧锣密鼓的宣传展开了。《前进报》在1960年11月底前刊发了这篇长篇通讯,从12月初开始,在半个多月时间内,又分别拿出4个版面,专题刊发《雷锋日记》摘抄、部队学习雷锋、战友回忆雷锋和赞扬雷锋的文章,初次形成了大力宣传雷锋的热潮。
  回过头再看,扩大对雷锋精神的宣传,更得益于《雷锋日记》的发表。这为人们走进雷锋的精神世界,进而走向其精神高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后来毛主席说“此人懂得一点哲学”,广大群众对雷锋的一些话耳熟能详,即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
  在新华社记者采访雷锋之后,《前进报》又派出党政宣传组组长董祖修等同志深入部队采访。他得知雷锋有记日记的习惯,在征得雷锋本人同意后,便着手做摘抄《雷锋日记》的工作。在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见报5天后的12月1日,《前进报》即用一个整版,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刊登了《雷锋同志日记摘抄》(共15篇),并配发“编者的话”。事迹加日记,让读者既看到了雷锋踏踏实实怎么做,又看到了雷锋原汁原味怎么想。1963年1月20日,《前进报》又用两个整版刊登《雷锋日记摘抄》。2月,再兩次刊登《雷锋日记摘抄》。雷锋殉职后的1963年,在许多出版部门要求出版《雷锋日记》的情况下,根据军区政治部领导意图,报社要求董祖修借调一些人,将雷锋的日记全部抄录下来,并经过仔细核对、初步选编,最后作为《雷锋日记选》的初稿,呈送总政宣传部审定,统一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发行。
  把一个战士的日记摘抄,最先连载在军区一级的报纸上,让更多的人不但知道了雷锋的事迹,还知道了雷锋的“心迹”,从而使大家受雷锋言行和思想的感染与影响,得到更深刻的启发教育,促成千千万万个“雷锋”的成长。

大力弘扬引领风尚


  首开先河,更聚洪流。半个多世纪以来,《前进报》通过主动性、创造性、连续性的宣传,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一直积极引领全军区官兵学雷锋、做雷锋,续写“雷锋号”的壮丽篇章。
  言论指导是其第一法宝。据初步统计,《前进报》发表的有关指导学雷锋和涉及学雷锋内容的社论、评论总共不下1280篇。其在沈阳军区党委首次作出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的决定,特别是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为雷锋题词的当年,撰写了《雷锋同志的革命精神永放光芒》《一定要把学习雷锋的活动坚持下去》《创造更多的雷锋式的五好战士》等很有号召力的社论,配合部队兴起的学雷锋活动适时发表,为部队开展学雷锋活动指明了方向。
  典型引导是其又一法宝。这么多年来,《前进报》人把发现和宣扬学雷锋重大典型作为重头戏,让这些耀眼的“星光”及时地闪烁于版面。这些典型通过《前进报》和更多媒体的宣传,形成了更大的辐射面。
  20世纪60年代,老英雄郅顺义成为模范,烈士刘英俊成为英雄,他们都受到雷锋精神的感召而放射出夺目的光彩;进入80年代、90年代,更有被誉为“新时代活雷锋”的张子祥、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体坛尖兵”叶乔波等。这些先进人物,相继受到军委表彰。跨入新世纪以来,“德艺双馨文艺战士”叶景林、“新一代模范士兵”向南林、“模范指挥员”关喜志被军委授称,又成为官兵瞩目的先进人物。他们的光彩事迹和形象都是最先在《前进报》上展现出来,而后走向全军、全国的。
  雷锋精神是通过无数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得到丰富和延伸的。在原沈阳军区部队,除了一些重大典型,各个时期学雷锋的模范人物层出不穷,如同璀璨的星河。《前进报》遵循面向基层的办报方针,特别是强调把报道触角伸向末端:连队班排、边防哨所、执勤岗位,更多地反映发生在官兵身边的好人好事。同时配合军区每年交流经验、选树先进和颁发“学雷锋荣誉章”活动,从中甄选出一部分,组织人物画廊式的系列宣传。“雷锋式的好战士”“雷锋式的好班长”“雷锋式的好干部”“学雷锋模范”在《前进报》的版面上不时出现,犹如磁石般吸引着广大官兵的目光。

传承基因赓续血脉


  回眸半个多世纪以来宣传学雷锋的历程,聆听这份报纸宣传的历史回响:从1960年11月26日拉开宣树雷锋典型的序幕,至2016年1月15日停刊,有关的见报文字总量1300余万字,编发头条报道上千个、专版近千块,宣传过的典型及各级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千余个……
  当《前进报》停止“脚步”,进入历史,一个多月后的2016年3月5日,它所传承下来的“基因”——由《前进报》人承办的“向雷锋学习”微博微信公众号宣告启动。他们以习主席“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的指示精神为指导,突出雷锋品牌和北部战区陆军特色,展示战区陆军部队强军兴军风采,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持续提供正确舆论导向和强大的正能量。两年来,累计推送500余期,刊发1500余篇稿件,近百篇稿件被《解放军报》客户端、腾讯新闻、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知名新闻网站、新媒体转发。雷锋精神的血脉,永远赓续不断!
  (作者系原沈阳军区《前进报》社长和总编室主任)
其他文献
中国学雷锋活动的历史,是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所开启的。领袖的题词和权威媒体的动员,彰显了塑造榜样模范形象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在题词精神的指引下,经历了从“全民动员”  到“制度安排”,从“树立标兵、典型引路”到“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协调发展,从“集中纪念”到“常态化”与“生活化”等的路径转换。题词和雷锋英雄的出场,构成社会主义中国一种全新的红色文化。它为现代中国社會精神文化建设的
期刊
分析和评价某一历史事件,首先必须要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后,得出了“历史发展是一种合力”的结论。他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历史合力论告诉我们:历史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是在确
期刊
走在首都机场,无论穿越世界上最大的3号航站楼,还是驻足在庄严肃穆的专机楼,您总能看到她们的身影;无论伏案于人头攒动的问讯柜台,还是伫立于高雅的贵宾休息室,您总能看到她们的笑脸和真诚。  这是一支世界上独有的服务团队,其服务的对象上至元首达人,下接普通百姓。来自首都机场贵宾公司的一员段薇,向我们娓娓道来她和她团队的故事。  亲和的微笑,承载着“五星”问候世界的第一印象  步入偌大的首都机场,迎面走来
期刊
雷锋,一位普通士兵的名字,几代中国人的共同骄傲。  时代更迭,斗转星移。遥想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当年一番话,今天的我们对雷锋有了一种更亲切的认同:“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  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就像一片广袤无边、横无际涯的大草原,谁都可以亲近,可以触摸,甚至可以在他身上放纵地摸爬滚打。说他伟大,是因为他更像一座高高耸立、巍峨屹立的高峰之巅,
期刊
望城是雷锋出生、成长和工作过的地方,望城人民对雷锋怀有深厚的感情。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以他感人的事迹温暖着这座城,也改变着这座城。这里的人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信仰来追求、一份情感来守护、一种习惯来延续。雷锋精神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烙印、一方人民的精神罗盘。回顾望城学雷锋的生动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人的伟大,一座城的荣光。一个符号,凝聚千言万语  把雷锋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当中,让雷
期刊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拉开了全国人民学雷锋运动的序幕。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全国性的报刊同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发表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  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大规模地为一位普通战士题词,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史无前例
期刊
2000年,国防大学。  这是美国来访军官和我军指挥员的一次交流。当对方得知大校学员宋若波曾是“雷锋班”第11任班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军拥有世界一流的装备,如果也拥有雷锋精神,那是否就可以认  为将所向无敌?”  宋若波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但他以无比坚定的口吻说:“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他的精神影响全人类。”  时隔14年,宋若波依然清楚地记得这次提问,他经常在想:我们的对手记住
期刊
伟大民族诞生伟大的人。雷锋,诞生在中国土地上,不是偶然的。  2013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善良,始终把善良写在道德旗帜上的民族。《礼记》有云:“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
期刊
在每一座城市的上空都有一颗闪亮的“星”,而抚顺的这颗“星”,就是雷锋。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1962年8月15日在抚顺因公殉职。雷锋在抚顺工作、生活了两年零四个月。抚顺记录了雷锋一生中最光辉的篇章。抚顺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策源地  雷锋牺牲之前,抚顺军民就开展了近两年时间的学雷锋活动。雷锋牺牲后,抚顺各界立即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市委领导集体为雷锋题词,抚顺学雷锋活动情况层层上报到
期刊
“那是1960年的1月19日,当时还是副连长的我,在新兵连第一次听到了雷锋的名字,那时雷锋正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个子矮,但精神饱满, 有 一 张 春 天 般 的 笑 脸,这是雷锋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退休后在上海儿子家养老的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虽已年近九旬,但每次讲起雷锋来,总是眼含热泪。  1963年初,虞仁昌转业时,当地人武部门从档案里得知他就是雷锋的连长,就请他为人武干部和全县民兵骨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