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涵:促成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奠定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开辟了两岸处理政治分歧的路径与方法;确立了两岸寻求统一的政治目标。这之中,汪道涵是一个不可不说的大功臣。
  香港是“九二共识”的发源地
  海峽两岸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隔绝,直到1987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才被打破,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调整了“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1990年11月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可以与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下称海基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为了与海基会相对应,大陆方面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下称海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为原则”与海基会进行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
  汪道涵出任海协会会长,受到瞩目。海协会的日常工作由副会长唐树备负责。汪道涵留在上海的寓所里,不必去北京办公。他的主要任务是出面谈。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两会在香港商谈。首次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海协会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而且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为了便于寻找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法,海协会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会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作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到1992年11月16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会充分尊重并接受贵会的建议”。“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本此精神,对两岸公证书使用(或其他商谈事务)加以妥善解决。”海协会在函后并附上了海基会最后提供的表述方案。12月3日,海基会回函海协会,对达成共识未表示异议。
  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迄今为止,这仍是两岸在政治会谈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
  甚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一“共识”当年在大陆引发了颇多微词。很多人对于谈判取得的成效不满。汪道涵自然“压力很大”,但他还是很认真地做着去台湾的准备,并将此行未成引为平生最大遗憾。
  两次“汪辜会谈”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会的积极倡议和大力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
  在海峡两岸长达40多年的政治对抗后,终于迈出了缓和关系、开展合作的崭新一步。为庆祝这次历史性会谈的成功,在董宫夏莲厅,汪道涵宴请了辜振甫一行。晚宴的9道菜,汪道涵巧妙地嵌入了对台湾同胞浓浓的骨肉之情:情同手足(乳猪与鳝片)、龙族一脉(乳酪龙虾)、琵琶琴瑟(琵琶雪蛤膏)、喜庆团圆(董园鲍翅)、万寿无疆(木瓜素菜)、三元及第(三种海鲜)、燕语华堂(官燕炖双皮奶)、兄弟之谊(荷叶饭)、前程似锦(水果拼盘)。
  将这9道菜名连起来,是一段令人感慨叫绝的妙文:你我“情同手足”,同是“龙族一脉”,今夕“燕语华堂”、“琵琶琴瑟”和鸣,谱一曲“喜庆团圆”,祝大家身体健康“万寿无疆”,海峡两岸的“兄弟之谊”能“前程似锦”、“三元及第”。汪道涵的这9道巧嵌同胞情的菜名,为华夏美食史增添了一段血浓于水、同胞情深的佳话。
  这次会谈,两岸及国际社会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相当深刻的政治意义”。
  然而首次会谈之后,春天却倏忽而去。1994年3月发生了千岛湖事件,紧接着李登辉开始高唱“两国论”,台海风云由此突变。在表面的和风细雨背后,两岸和谈的基础已是危机四伏。
  1995年,美国众参两院通过了邀请李登辉访美的决议。在康奈尔大学,李登辉把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称为“国与国的关系”。一时台海波涛急,刀光剑影,陡然丛生。1995年7、8、11和1996年3月,解放军分别在台湾海峡以及海峡附近举行4次军事演习。其中最后一次的三军联合演习,竟在美军两个航母编队的密切注视下进行。
  在贯彻国家的对台政策方面,汪道涵自然谨慎从事,不过在理性当中,他似已觉察到自己的使命已有不得已的变化。
  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谈”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谈中,针对两岸在“一个中国”议题上的争议,汪道涵提出了著名的“86字箴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尚未统一。双方应共同努力,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一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不可分割的,台湾的政治地位应该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进行讨论。”汪道涵提出两岸一起努力,共同来缔造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次会谈举世瞩目,两位老者的政治舞蹈充满了仪式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风度。在政治角力之余,他们保持闲情逸致,平添了一段佳话。
  1993年的“汪辜会谈”和1998年的“汪辜会晤”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曾经引起海峡两岸和整个国际社会的密切注视。这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的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两位老人都具有历史发展的战略性眼光,在会谈中表现出了高度的智慧,从而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为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发展各个领域之间的交流,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然而,这一大好的局面遭到了以李登辉和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的蓄意破坏。先是在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了“两国论”,破坏了汪道涵拟于当年秋天对台湾的访问,使两岸关系陷于僵局;2000年,奉行“台独”分裂路线的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公然提出“公投制宪”的“台独时间表”,把两岸关系推向危险的边缘。在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的复杂形势下,汪道涵以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热诚、革命家的襟怀、刚柔相济的风格,为稳定和发展两岸关系,挫败“台独”分裂势力的图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李登辉“两国论”与陈水扁“一边一国”论的阴霾之下,汪辜两老对隔海峡,咫尺天涯,无缘再见,抱憾终生。
  两岸关系迈出新的一步
  但新世纪之后,两岸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2005年4月2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国共两党领导人60年后首次会谈。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逐渐恢复。2009年5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一年后,海协、海基两会完成ECFA的签署。
  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两岸领导人的会面,是对汪道涵与辜振甫两位老先生的最好告慰。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5年11月12日,《新闻晨报》2015年11月7日)
其他文献
2015年4月28日,在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申纪兰位列其中。申纪兰出生于1929年,她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而且在新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职长达半个多世纪,被喻为人民代表的“常青树”、民主政治制度的“活化石”。  1952年,申纪兰第一次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经30年努力,她使西沟村成为山西省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的典型。1979年、1989年,她还两次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期刊
田家英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詩: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田家英写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理有据,而且观点独到,深受毛泽东的器重。如毛泽东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陈伯达曾给毛泽东准备了一个
期刊
龚全珍是开国少将甘祖昌同志夫人。1957年,她跟随丈夫回到了江西莲花县老家,扎根山区当“农民”。在村里,龚老发现大部分孩子甚至不少青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写。于是,她毛遂自荐来到偏僻的九都中学当老师。她把满腔的爱倾注于山区的孩子,在农村学校默默地耕耘着,一干就干到离休。  1986年,甘将军因病去世。龚老向孩子们提出要搬到幸福院去,原来,她牵挂着幸福院里的老人和孤儿,她想到幸福院陪伴他们、照顾他们。
期刊
寂寞嫦娥舒广袖血雨长空舞忠魂  1927年,毛泽东一家先后到达武昌,不久杨开慧生下第三个儿子毛岸龙。  1927年9月,毛泽东按党的八七会议指示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经过秋收暴动和艰苦转
期刊
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田华因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儿”一角而被广大观众熟知,还曾荣获过百花奖终身成就奖。  87岁高龄,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然而这位德高望重的电影艺术家,却因为家庭原因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田华的生活近况是其孙杨潇透露的。杨潇表示,2008年自己的妈妈被查出乳腺癌,随后父亲(田华第三子)被查出肺癌,2012年,田华二儿媳被查出乳腺癌,2013年底,田华丈夫被查出肺癌晚期
期刊
若是说官场仕途晋升是一场马拉松的话,那么现任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无疑是“70后”方阵的领跑者,他是我国首位“70后”部级(副部)官员,也是目前最年轻的高官。  生于1970年的时光辉是安徽阜阳人,1991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随后进入上海市市政二公司工作,并在市政系統内逐步晋升至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副局长。在晋升副市长之前,时光辉曾在静安以及奉贤区工作过。2011年8月起,他开始出任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
期刊
1971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导演”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坚冰;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92年11月,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1996年9月,中国保钓人士在钓鱼岛上插上中国旗帜宣誓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01年7月13日,中国申奥成功;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载人飞
期刊
1971年4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导演”的乒乓外交轰动了全世界,随后,基辛格和尼克松相继访华。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这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而促成“乒乓外交”的功臣,则是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庄则栋……  与美国队员交谈照片轰动一时  1940年,庄则栋出生于扬州。庄则栋从小身体不好,父亲带他去练习武术,6年后改打乒乓。后来,庄则栋在乒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1961年到
期刊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决议宣布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其中,爱国侨领司徒眉生是大功臣。当时,26届联大召开在即,印尼外交部长马立克将走马上任联大主席。马立克考虑到恢复中国席位的问题,启程前往香港,与旧日密友司徒眉生见面,希望他能与中国政府取得联系,为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出一份力……  马立克与司徒眉生的情义  司徒眉生,知名爱国侨领、推动中国印尼关系的“民间大使”。上世纪5
期刊
1996年9月22日,陈毓祥等保钓联盟17位勇士乘坐租用的“保钓”号轮船前往钓鱼岛,准备在钓鱼岛登陆,拆除日本右翼设立的灯塔及日本国旗等标志。9月26日“保钓”号到达钓鱼岛,陈毓祥率领5位突击队员穿上救生衣,跃身入海游向钓鱼岛,因脚部被绳索缠绕,陈毓祥溺水不幸牺牲,成为中国为保钓而牺牲的第一人。  1996年7月,日本政府宣布实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把钓鱼岛列岛包括在内,并派出海上自卫队舰艇巡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