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素材,拙笔生花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ppp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响应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政策,教育部对初中语文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需要制定一系列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是否较高的外在表现,而写作能力更加看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事物的观点。而每当考试时,总会有学生在写作部分失分过多,这在于学生平时不注重素材的积累,导致考试过程中“无话可说”“无句可写”,绞尽脑汁也只是临场发挥,一通乱写,为了避免或者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积累素材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16
  事实上,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和积累。同样,语文学习更是如此。平日不留心观察、不用心积累,想要在考场上临场发挥,写出美妙的句子或文章是十分困难的。对此,教师则需要十分用心地设计写作教学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虽然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质的飞跃,但教师仍然需要告知学生“从现在做起,为时不晚”。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并且为学生整理相关写作技巧,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备的写作体系,进而在考场不至于十分慌张。
  一、结合课本内容,积累基础素材
  在语文学习中,部分同学有这样的想法:平时听课根本就没有什么用,平时听的考试也不会考,只要考试认真发挥就行。事实并非如此,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任重而道远,平日里所学的一切都是为今后的考试做铺垫,教师在平时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就是帮助学生分析素材、积累素材的过程。教师讲解课文时,往往会引导学生分析行文思路、作文主题、写作方法等,学生都可以在写作时进行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内容,在平日里积累基础素材。
  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为四季以及热爱生活,主要以写景为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课文,在讲述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可知朱自清先生写了自己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那么他是如何进行构思的?”进而引发学生思考行文思路以及内容:文章按照总—分—总的形式进行写作,第一段总领全文,写了对春天的盼望;第二至七段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迎春图;而第八到十段则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详细介绍第二段与第三至七段的关系,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描绘春天,首先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进而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详细描述春天的美。
  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述“济南的冬天”和“冬天的济南”有什么具体区别,为学生今后在写作过程中拟定题目提供思路。教师在平时讲课过程中需要时刻为学生强调文章的行文思路、情感以及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二、根据单元主题,搜集主题素材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材在编纂过程中是以单元为单位的,每个单元都有其固定的主题。同时,纵观初中语文考试作文的普遍设置,不难发现其主题也无非围绕以上种种。因此,教师在单元课文讲解后,应该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为学生搜集相关素材,或是在单元结束后的阅读训练中时刻提醒学生积累相关素材,或者开辟专门的专题讲解,为学生系统地整理本单元的课内外写作素材。
  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课文有《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均为描述人物的文章,那么在本单元的作文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搜集关于人物传记、记录人物生平的文章,进行欣赏。以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解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实则是短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以及环境。而情节结构则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教师应该分别为学生介绍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在酒馆中,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之后,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并且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而文章高潮则是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残后的惨象,最终结局是孔乙己死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技巧,掌柜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表明掌柜是一个虚伪、嫌贫爱富、唯利是图的人。教师为学生详细分析文章的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行文思路以及写作特点,学生因此学会如何通过故事情节描绘人物形象,并且在今后的写作中可以以孔乙己为例表述“旧社会对人的残害以及压迫”的观点。
  三、留心生活实际,积累生活素材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写作看重的便是真情实感,而真实的感受往往来源于生活实际。事实上,学生在写作中并不缺乏写作素材,而是时常忽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实际,以小见大;或者关注一些国家大事,跳出小我。
  细心观察生活,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就像一本语文书,到处都有精彩的写作素材。当我们走过大街小巷时,我们会发现许多告示牌:“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专车不沾酒,这酒不沾车。”短短二十字,却蕴藏着无限的警示意义,通过对偶以及押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便是“中国汉字的短小、精悍、博大精深”。
  清晨六点,落叶飘飘,清洁工叔叔阿姨早已上班来净化我们美丽的城市,这便是“平凡中的不凡”话题的写作素材。有一天,同桌在上学路上被驶过的汽车溅了一身水,十分不开心,来到学校之后,收到了自己一百分的試卷,心情好起来了,留意同桌的心理变化以及事件的跌宕起伏,便又积累了人物情绪以及心理的描写方法,以及“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否极泰来”的写作素材……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每日新闻。以感动中国为例,学生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晚会,可以从中了解每一位中国人的善行善言,洗涤内心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跳出小我,走向大我,从而给自己的作文提高档次。   四、定期整理素材,布置作文练习
  教师在每次作文课中,都需要帮助学生回顾此前一周所学习的写作技巧以及作文素材,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语文素材积累本,在平日的学习中及时记录、摘抄、积累心得。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素材归納整理,制作成精美的演示文稿,以便今后学习时使用。教师还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练笔,完成“小作文速写”以及“大作文练习”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写作素材进行归类,如描述人物的划分为一类、描述风景的划分为一类、记叙文写作技巧划分到一起。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单素材多用”,把平时的随笔、习作,平时考试的作文等进行精心修改——或自己独立修改,或请同学、老师帮忙指点,让修改后的作品成为一篇美文,在内容、结构、语言上都可以接近满分,这时再根据考试的需要,分析同一素材的不同侧重点,进行灵活应用,这样一篇新的作文就写好了。
  如梦想类作文,整体构思是我练习书法时遇到困难,受到爸爸启发后,克服了困难,最后取得成功。根据这篇作品,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挖掘素材:
  ——从我勇于克服困难这一角度,这篇文章还适用于“坚强”“风景”“战胜挫折”“自信”“微笑”等话题。
  如应对作文题《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的内容转化为:
  人生总有那么一次要为自己的梦想倾尽全力。
  ——题记
  悠扬的音符如泉水般在指尖旋转流动,婉转飘扬在整个书房里。随着一个长长的休止符,音乐缓缓消散,仿佛一场盛大的音乐会落下帷幕。黑暗里,我轻轻抚摸琴弦,睁开双眼望着漆黑的房间。真美!回忆如电光火石般划过脑海,带我回到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里。
  ……
  我轻轻抚摸十指尖上厚厚的茧,这是我曾为梦想倾尽全力的证明,也是那段刻骨铭心的时光留下的痕迹。而这段时光必会催我奋进,鼓励我成长,帮助我谱写人生华美而不朽的乐章。
  如应对作文题《塑造自己》,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的内容转化为: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拿着米开朗琪罗的刻刀不断塑造自己,将自己雕刻得越来越完美的人。
  ……
  一切没有浑然天成,只有不断塑造自己才完美,塑造自己的过程也许很痛很漫长,但是最终你能收获一个更新的自己。
  如应对作文题《享受这过程》,我们可以将这篇文章的内容转化为: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别忘了,终点的精彩敌不过沿路的风景。我们要学会享受那充满汗水、泪水的过程,欣赏人生旅途的美景。
  ……
  让我们享受过程吧,蓦然回首,你会发现,过程才是最美妙的!
  对比原文,这些文章在开头处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点题的内容,结尾处画龙点睛,再次点题照应,中间适当的地方加上几句点题的句子,素材依然用之前的内容。经过修改,一篇篇符合新题目的文章就诞生了。学生只要写好一篇这个主题的文章,这一类的作文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但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不能一味运用他人的模板或者浮于表面的写作技巧,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进行巧妙表述,真实的文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笔者相信,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以及实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定会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许瑞军《巧用素材,拙笔生花——谈初中作文素材之积累》,《作文成功之路》2014年第9期。
  [2] 林芬《巧用素材妙笔生花——浅析中考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年第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推进背景下,基础教育重要性不断提升,因此对基础阶段的教育方法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合作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提升课堂教育活跃范围,帮助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还能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基于此,本文将详细论述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法的相关问题,希望对学生综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教学法 应用 DOI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也迎来了改革政策,这就要求小学語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只是要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成绩也不再是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化素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跟上改革的步伐,在语文课堂中转变教育理念,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收获更多,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 DOI:10.12241/j
摘 要:近年来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下,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微课教学不单单是录制视频,而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区别于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教师而言将是一种挑战。本文就微课教学的含义以及微课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微课教学 小学语文 作用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9.024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
摘 要:我国古诗词行文优美,内容丰富,同时蕴含了各种各样充沛的感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情感体验,学生需要首先理解古诗词的文本内容,进而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解读古诗词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并能够爆发出写作的灵感。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 增强 情感体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32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所流传下
摘 要:学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只重开头、形式而忽视内涵的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教学生“返璞归真”,通过欣赏、再写、修改的教学环节磨作文,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的信心。  关键词:教作文 磨作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17  肖培东老师微信公众号“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2020年8月4日)中有一篇题为《这些句子让我们生活在树上》的文章,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课程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情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会对学生的情感以及思想认知方面产生客观的影响,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重要价值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DOI:1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