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海将特色小城镇培育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上海市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十五”时期,上海市提出建设“一城九镇”,确定了松江新城和朱家角、安亭、高桥、浦江等9个中心镇,试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2009年至今,扎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近期,上海市开展了特色小镇专题调研工作,市相关部门建立“一镇一策”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特色镇建设发展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各郊区积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市区两级合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二)注重规划引领,实施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规划特别是镇村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目前,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新场镇等6个镇已完成新市镇总规和土地规划的初步方案,川沙新镇等4个镇已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初步方案;其他各镇新市镇总体规划、郊野单元规划也在加快推进过程中。
(三)注重综合环境,提高建设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向郊区延伸,调整市区投资比例,郊区承担的轨道交通投资比例由原先的45%下降为17%;国道、市管省道由市承担工程费、区县承担前期费用调整为市承担工程费并对项目所在区按前期费90%进行补贴;区区对接道路由区县全额承担前期费和工程费调整为市按照总投资的75%进行补贴。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郊区河道的养护补贴标准。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社会矛盾突出的区域,确定市、区两级目标地块,滚动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四)注重个性培育,打造特色风貌
一是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抓手,产业导向和特色鲜明,产业集群规模和经济总量可观,打造以产业为特色的小镇。二是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风貌塑造,文化品牌知名度较高,并通过资本力量扩大影响力,打造以文化为特色的小镇。三是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景观风貌,结合郊野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小镇。
二、上海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郊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如浦东新区惠南镇,2015年社会总产值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税收收入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9亿元;又如嘉定区安亭镇,2015年社会总产值2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0.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成为切切实实的强镇。
(二)产业人口不断集聚
坚持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同步推进,以产业促进人口集中,以人口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效應。如浦东新区惠南镇常住人口28.2万人,车墩镇19.3万人,安亭镇25.5万人,已达到小城市人口规模。又如金山区枫泾镇探索“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模式,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合作共建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主题承载区。
(三)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经过历年培育,一些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美化环境,镇区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如嘉定区安亭镇延续水乡水绿资源丰富的特点,沿吴淞江、盐铁塘等河道以及区域道路形成多条绿化走廊,镇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又如金山区枫泾镇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成了农民画村倒置屋景点工程、古镇视觉艺术工程、房车营地项目、古镇星巴克项目、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古镇涂鸦艺术工程、枫泾南镇三管三线改造、古镇灯光改造艺术工程、“三桥别院”精品民宿等建设并投入运营。
一、上海市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
“十五”时期,上海市提出建设“一城九镇”,确定了松江新城和朱家角、安亭、高桥、浦江等9个中心镇,试点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镇。2009年至今,扎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近期,上海市开展了特色小镇专题调研工作,市相关部门建立“一镇一策”工作机制,研究解决特色镇建设发展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各郊区积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市区两级合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二)注重规划引领,实施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规划特别是镇村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先导作用。目前,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中,新场镇等6个镇已完成新市镇总规和土地规划的初步方案,川沙新镇等4个镇已编制完成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初步方案;其他各镇新市镇总体规划、郊野单元规划也在加快推进过程中。
(三)注重综合环境,提高建设水平
推进基础设施向郊区延伸,调整市区投资比例,郊区承担的轨道交通投资比例由原先的45%下降为17%;国道、市管省道由市承担工程费、区县承担前期费用调整为市承担工程费并对项目所在区按前期费90%进行补贴;区区对接道路由区县全额承担前期费和工程费调整为市按照总投资的75%进行补贴。以水环境整治为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郊区河道的养护补贴标准。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安全隐患大、社会矛盾突出的区域,确定市、区两级目标地块,滚动实施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四)注重个性培育,打造特色风貌
一是以发展产业集群为抓手,产业导向和特色鲜明,产业集群规模和经济总量可观,打造以产业为特色的小镇。二是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风貌塑造,文化品牌知名度较高,并通过资本力量扩大影响力,打造以文化为特色的小镇。三是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发掘乡村景观风貌,结合郊野公园、生态廊道建设,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小镇。
二、上海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效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
近年来,郊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如浦东新区惠南镇,2015年社会总产值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4.3亿元,税收收入1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39亿元;又如嘉定区安亭镇,2015年社会总产值2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0.5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6亿元,成为切切实实的强镇。
(二)产业人口不断集聚
坚持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同步推进,以产业促进人口集中,以人口带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效應。如浦东新区惠南镇常住人口28.2万人,车墩镇19.3万人,安亭镇25.5万人,已达到小城市人口规模。又如金山区枫泾镇探索“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模式,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合作共建上海临港科创中心主题承载区。
(三)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经过历年培育,一些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美化环境,镇区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如嘉定区安亭镇延续水乡水绿资源丰富的特点,沿吴淞江、盐铁塘等河道以及区域道路形成多条绿化走廊,镇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2平方米。又如金山区枫泾镇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成了农民画村倒置屋景点工程、古镇视觉艺术工程、房车营地项目、古镇星巴克项目、张慈中书籍装帧设计艺术馆、古镇涂鸦艺术工程、枫泾南镇三管三线改造、古镇灯光改造艺术工程、“三桥别院”精品民宿等建设并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