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计的一种成功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在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自信心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其次,用肯定性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再次在孩子自信心培养的方面要为他们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最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计的一种成功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有所成就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作为幼儿教师,在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自信心的培养又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心理研究表明,八岁以前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幼儿园里的孩子性格差异很大,胆小怯懦的孩子性格孤僻,往往不善于与人交往。课堂上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即便是自己会的问题,也显得信心不足而畏首畏尾。面对这样比较内向的幼儿,教师必须努力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幼儿,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自信的程度也不同。教师要创造机会同每一个幼儿交往,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针对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他们的活动,关心他们的活动,即便没有取得成绩,在已作出努力地情况下也要给予表扬,使幼儿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心
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同时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重点要把握“表扬”这一词,而不要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孩子。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啊!”等有损孩子自信心的话。过高的要求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非常低,长期下去,就会逐渐丧失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信赖、赏识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心理体验,也就是说要善于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适中、适宜,因为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能力强的幼儿,常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的成功的体验较少。因此,我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决定。比如,在美术课上,要求幼儿画一个大树,能力较强的幼儿画完大树后,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添画许多事物;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他能画出大树就可以了。这样,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儿童如果从童年起能在各种活动中获胜,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亲近和表扬,其自信心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还要赋予爱心。面对幼儿,教师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爱的表达方式。对待幼儿应该注意经常地表扬,要爱护他们,不能总是用批评的眼光和责备的口气对待幼儿,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不能将他们说得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地表扬他们,爱护他们。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做一件事情是一个尝试—失败—再尝试—直至成功的过程。如教师说:“××的故事讲得好极了,小朋友们都喜欢听。”老师、家长的一句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的情绪,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去探索世界。因此,老师、家长千万不要“吝啬”使用赞美的语言,应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和谐氛围,满足他们心理的需要。这对培养幼儿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三、为孩子们创建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语:“都坐好了”、“不许乱讲话”,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名幼儿把太阳涂上了绿色,当时我就告诉他不对,要求他重画,他却委屈地哭了。事后我了解了一下,因为我们学过一首诗歌叫“绿色的世界”,他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涂的颜色,而我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尊重幼儿的一些决定,肯定幼儿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为他们创建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其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四、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幼儿教育实践表明:父亲、母亲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对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将产生有利的影响。学龄前的孩子,其主要的生活空间是家庭,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这种感觉将成为他们建立自信的基石。孩子自出生后,就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里人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大人看着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又如洗手,母亲常常因为感觉孩子自己洗不干净而帮他洗。生活中的这样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让他经历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地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会使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听话,这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大灰狼,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会乖乖待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了。还有就是家长的批评过多。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的心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面对自己的优点却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也是在为难孩子。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方面要采取家园配合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写家长联系册的方法及时了解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以便针对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总之,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明智的幼儿教师应该注重于尊重、维护、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处事能力。在利用批评、指责和惩罚手段的时候,要注意分寸。绝不能因用之不当,而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
自信心是个体对自身行为能力与价值的客观认识和充分估计的一种成功体验,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有所成就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作为幼儿教师,在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自信心的培养又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心理研究表明,八岁以前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由此可见,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心
幼儿园里的孩子性格差异很大,胆小怯懦的孩子性格孤僻,往往不善于与人交往。课堂上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即便是自己会的问题,也显得信心不足而畏首畏尾。面对这样比较内向的幼儿,教师必须努力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在集体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全班幼儿,每个幼儿的表现不同,自信的程度也不同。教师要创造机会同每一个幼儿交往,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针对自信心较弱的幼儿,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他们的活动,关心他们的活动,即便没有取得成绩,在已作出努力地情况下也要给予表扬,使幼儿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肯定性言语和鼓励性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心
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同时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重点要把握“表扬”这一词,而不要过多地指责和批评孩子。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啊!”等有损孩子自信心的话。过高的要求会使孩子觉得自己的能力非常低,长期下去,就会逐渐丧失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总之,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信赖、赏识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泄气话,更不说抱怨挖苦的话。
自信心的建立需要有成功的心理体验,也就是说要善于让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制定的目标要适中、适宜,因为每个孩子的能力不同。能力强的幼儿,常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的成功的体验较少。因此,我们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根据孩子能力的大小决定。比如,在美术课上,要求幼儿画一个大树,能力较强的幼儿画完大树后,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添画许多事物;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他能画出大树就可以了。这样,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儿童如果从童年起能在各种活动中获胜,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亲近和表扬,其自信心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还要赋予爱心。面对幼儿,教师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爱的表达方式。对待幼儿应该注意经常地表扬,要爱护他们,不能总是用批评的眼光和责备的口气对待幼儿,即使他们做错了事情,也不能将他们说得一无是处。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及时地表扬他们,爱护他们。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做一件事情是一个尝试—失败—再尝试—直至成功的过程。如教师说:“××的故事讲得好极了,小朋友们都喜欢听。”老师、家长的一句贴切的赞美语言可以使孩子保持一天或几天的良好的情绪,使孩子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充满信心地去探索世界。因此,老师、家长千万不要“吝啬”使用赞美的语言,应努力为幼儿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和谐氛围,满足他们心理的需要。这对培养幼儿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三、为孩子们创建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
这里的环境侧重于心理环境,这种心理环境应让幼儿能够感受到自由、宽松、和谐的气氛,这种环境是要通过老师的努力才能获得的。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语:“都坐好了”、“不许乱讲话”,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幼儿处于一种“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如在一次绘画活动中,一名幼儿把太阳涂上了绿色,当时我就告诉他不对,要求他重画,他却委屈地哭了。事后我了解了一下,因为我们学过一首诗歌叫“绿色的世界”,他是根据诗歌的内容涂的颜色,而我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所以说尊重幼儿的一些决定,肯定幼儿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为他们创建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其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四、孩子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幼儿教育实践表明:父亲、母亲情感上的温暖和理解对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将产生有利的影响。学龄前的孩子,其主要的生活空间是家庭,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这种感觉将成为他们建立自信的基石。孩子自出生后,就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里人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包办代替。就拿吃饭来说,到孩子能自己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吃,虽然一开始孩子会吃得一塌糊涂,吃得时间也很长,但这正是他学习吃饭的过程。这时大人看着着急,情不自禁地去喂他吃饭。又如洗手,母亲常常因为感觉孩子自己洗不干净而帮他洗。生活中的这样例子比比皆是。要知道如果不给他尝试的机会,让他经历学习的过程,孩子的能力怎么会得到发展呢?父母频繁地剥夺他学习的机会,当然会使他们的自信心越来越弱。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父母有时不让孩子出去玩,可孩子偏不听话,这时父母就会说:“外面有大灰狼,你会遇到危险的。”这招很管用,孩子大多会乖乖待在家中不出去,但孩子的自信心也正是这样被吓掉了。还有就是家长的批评过多。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而且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孩子由于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经常遭受失败,缺乏成功的体验,逐渐养成了遇事畏惧退缩的心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发现自己的父母总是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面对自己的优点却视而不见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有自信呢?许多父母都忽视了一个事实,“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不一定行”。用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其实也是在为难孩子。这样做,势必自讨苦吃,也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方面要采取家园配合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写家长联系册的方法及时了解孩子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以便针对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总之,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明智的幼儿教师应该注重于尊重、维护、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处事能力。在利用批评、指责和惩罚手段的时候,要注意分寸。绝不能因用之不当,而伤害了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