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待春回”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aun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战时偏于一隅的遵义让丰子恺有了短暂的停歇,遵义山水以及遵义人民给予了画家丰子恺安全和庇佑,丰子恺也以其美术作品丰富了遵义的地域文化氛围,这种“美丽”的影响延续至今。梳理丰子恺在遵义期间的美术作品,对其艺术创作展开分析,探究画家在遵义期间的艺术创作有着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柳待春回”在战争阴云笼罩的时代背景下,画家与遵义人民一道等待全国“春天”的到来,我们发现当时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在共同地“孕育”,用艺术创作和作品来“孕育”和呼唤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到来!
  关键词:丰子恺;漫画;遵义沙滩文化;浙大西迁
  丰子恺在遵义期间曾经作画《柳待春回绿未生》。在抗日战争爆发期间,画家流离失所逃难至贵州的遵义,或许是因为短暂的稳定来之不易,或许因为一路逃难的经历见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这让丰子恺与同行的浙大西迁的校长们更加珍惜时间。以至于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创造了大批优秀文化作品。在遵义期间,浙大被称为“东方的剑桥”,更是丰子恺创作和作品整理的高峰期。无论是大部头的作品集《子恺漫画全集》的整理发行,还是与浙大教授们一起考察遵义沙滩文化留下的《子午山纪游册》,还是在《遵义周报》每期一幅作品来支持遵义当地文化发展,以及以绘画为美丽的载体与遵义师生和村民间的各种友好互动,留下美好的传说至今在遵义流传。
  战时偏于一隅的遵义让丰子恺有了短暂的停歇,遵义山水以及遵义人民给予了画家丰子恺安全和庇佑,丰子恺也以其美术作品丰富了遵义的地域文化氛围,这种“美丽”的影响延续至今。“柳待春回”在战争阴云笼罩的时代背景下,画家与遵义人民一道等待全国“春天”的到来,当我们梳理和走进那个时期丰子恺的作品时,我们发现当时与其说是“等待”不如说是在共同地“孕育”,用艺术创作和作品来“孕育”和呼唤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到来!
  1 丰子恺在遵义期间的美术创作概述
  由于创作是在战乱期间,同时时间距离久远,尽管对鉴定哪些作品是画家丰子恺在遵义期间所创作的有很大难度,但是通过史料查询等方式我们还是可以确定画家在遵义期间的创作的大致轮廓。
  1.1 整理和出版《子恺漫画全集》
  《子恺漫画全集》包括《古诗新画》《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共收录漫画424幅。丰子恺自己在《战时相》的序言中所写“抗战以前我的书结集出版的共有八册……二十六年秋抗战事起,这八册画集的版子和原稿画被炮火所毁灭,绝版已经四年了……最近安居贵州遵义,始得将画集重绘……”书的序言落款均是遵义,通过序言我们可以得知其中大量作品毁于战火中,来到遵义后重新画出400多幅漫画,这包括恢复毁于战火中的作品也有在遵义新创作的作品。
  1.2 整理和出版《子午山纪游册》
  1941年,丰子恺与地方宿学赵乃康、浙大教授一起游历遵义的文化名胜地沙滩,在凭吊郑珍、莫友芝、黎庶昌时个个诗兴大发,由丰子恺为他们的诗配上画,出版了《子午山纪游册》创作有《高楼栏槛知何处,剩有寒梅照古邱》《柳待春回绿未生》和《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来》等画幅,并为郑、莫、黎画肖像。该书进一步拓展了对遵义“三贤”的文化影响研究,以纪游册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当时子午山周边的人文地理等情况,《子午山纪游册》本身与所记载的图片文字内容一道进一步丰富了遵义的地域文化。
  1.3 以作品为载体与当地师生、百姓间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
  1990年4月1日,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遵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遵义文史资料》关于遵义文化(1)里,记录了丰子恺在遵义期间的很多艺术活动,与当时的学生和普通百姓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例如,周家乾所写,记《遵义周报》和《黔声日报》的创刊中写道:“记得有一次听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艺术欣赏》课时,他指出任何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艺术主要是反映时代的作品,因而最有价值。这对我启发很大。课后,我找到老师家中,恭请教诲。丰老师取出一幅作品给我欣赏。原来这是个战地素描,几根东倒西歪的铁丝网柱子,稀稀拉拉挂着几段铁丝,后面垒着一些沙袋,沙袋之上长着几颗小草。画面题的是一首无言诗:谁云征战地,春色杳难寻,小草生沙袋,慈祥天地心!这是老师反对战争、拥护和平的佳作,令我感受特深。”丰子恺不仅用油漆为《遵义周报社》写了蓝底白字招牌,在第一期封面下右方刊登其创作的山水漫画《源头活水来》,署名“子恺”。同时,每期都为周报封面画一张漫画。
  《遵义文史资料》关于遵义文化(1)里辛必达文章《浙江大学在遵义的文化艺术活动侧记》中记录了丰子恺来遵教授艺术欣赏和现代文学课,“从事抗日宣传卓有建树。他在丁字口竖起的大型宣传画栏上随时发表醒目的大型宣传画,以披露日军暴行为主题,使人怵目惊心、同仇敌忾。这些画,有他亲自创作的、也有他指导青年创作的。”游遵义金顶山时画有《莫道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僧少送迎》等作品。
  2 丰子恺在遵义期间艺术创作分析
  2.1 画家遵义期间作品特点分析
  通过丰子恺在遵义期间与其他时期的美术创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作品风格有着一脉相承的延续性,题材选择依旧是身边寻常见闻又蕴含哲理,虽简单却深邃。绘画形象语言与观察视角既天真又直接,有童真却老辣。人物与山水得遵义自然景观之助,遵义地域特点突出,即便是在金鼎山的写生作品却也很完整。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批判战争和呼吁和平类型的作品比较多。丰子恺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形成了个人独特的人文思想,渗透在作品中这些思想的呈现不是用简单的表面语言来描绘和叙述,而是让作品给观者带来思想深处的冲击。即便是抗战题材也多是以希望来反抗侵略,以期望来孕育和平。
  2.2 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
  丰子恺在遵义期间的美术作品多与战争题材相关,或者即便是寻常题材作品也透露出个人强烈的期盼和愿望,这与当时战争逃难的背景休戚相关。这期间,画家经历了身边同胞尤其普通百姓在战争中的离去,为了片刻的安宁举家一路逃难流离失所的痛苦,倾心建构的缘缘堂于战争中失火……正因如此,遵义期间画家作品中呼唤和平、抗拒战争的主题尤为强烈。例如,作品《源头活水来》画面上为一飞瀑于丛山峡谷间,倾流而下,寓意抗战的力量如水源充沛,直泻千里。无论是《遵义周报》每期的刊首作品,还是《子午山纪游册》的《折取一枝城里去,教人知道是春来》等传递出的爱国抗战的高尚情操都有着强烈的号召作用。   2.3 画家个人的师承与艺术修养分析
  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并且是中国早期接触西方绘画且有过出国深造学习经历的丰子恺,其作品渗透着西方的写实和中国画的笔墨意境美。李叔同、夏丏尊对丰子恺的一生影响很大,尤其是李叔同,使画家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纯仁的画风。其扎实的造型功底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即便是针对战争这一残酷主题,画家有“漫画”应有的批判和讽刺,更有用“希望”来反抗,用“期望”来“孕育”和平美好的生活。
  2.4 画家艺术创作的地缘等环境分析
  丰子恺到遵义避难期间正受聘于浙江大学,历史上有名的“浙大西迁”在遵义创造出了丰硕成果,在遵义期间办学所取得的成绩令浙江大学获得了“东方的剑桥”称号。“大不自多、海纳江河”的浙大以其雄伟的气魄接纳人才,其学术氛围同样会影响到丰子恺,而在遵义期间也确实是画家艺术创作的高峰期。期间,浙大学者研究遵义沙滩孕育的以郑珍、莫友芝、黎庶昌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其学术成就影响深远,后称“沙滩文化”。丰子恺也参与其中,与浙大教授一起完成《子午山纪游册》。遵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精神对在遵义期间的丰子恺同样有深远的影响,以至于画惯了江南地区“山水柳燕”的丰子恺,得遵义山水之助,创作完成了很多遵义地缘特色鲜明的美术作品。
  3 丰子恺在遵义期间的美术创作影响和意义
  对于画家个人,抗战时期遵义远离战场使得丰子恺更加珍惜短暂的安宁,进而整理和创作了一大批作品,这个时期是画家个人艺术创作历程中的高产期。在抗战的背景下促使画家创作了一批反抗战争题材的作品,即便是寻常山水风景也都蕴藏着画家对美好和平生活的期望。对遵义独特的自然风景写生和创作,对于画惯了江浙一带“山水柳燕”的丰子恺是其个人画面形象语言的新拓展。
  画家与遵义当地人之间在文化发展方面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一方面,如前所述,遵义的地理、自然与人文气质影响并促进了画家的艺术创作;另一方面,画家及其艺术创作活动与当时遵义整体的艺术创作氛围有着良好的互动。无论是遵义丁字口的抗战宣传画,还是每期报刊上发表的作品,还是与浙大教授一起完成的《子午山纪游册》等,丰富了当时甚至直至现在遵义的地域文化。
  通过“开明书店”等渠道,画家作品的出版和发布对当时整个时代产生了积极影响。在遵义期间,丰子恺与书店经理王巨盈往来密切。被丰一吟称为“外婆家”的“开明书店”所处年代正是全国抗日浪潮风起云涌之际,故书店也常出售一些进步书籍和进步刊物,如销售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尽管遵义地处偏远的西南,但通过书店,画家对外界的影响依旧持续。
  丰子恺在战争避难的特殊时期面对专业以及创作所呈现的生命态度,值得在当今时代经济浪潮的“硝烟”中画家在角色选择时借鉴和思考。同时,在丰子恺的作品中能充分感受到叙事和“写实”的绘画形式的永恒魅力。有利于我们思考当下现当代艺术的发展与传统绘画本身固有的创新能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赵延康,丰子恺,李瑜.子午山记游册[M].遵义:遵义孤儿院出版,中华民国31年.
  [2]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
  [3] 丰子恺.丰子恺漫画精品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
  [4] 丰子恺.护生画集(二册)[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
  [5] 丰子恺.丰子恺漫画[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6] 丰一吟.我的父亲丰子恺[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7] 丰一吟.梦回缘缘堂 丰字恺[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0.
  作者简介:李强(1978—),男,山东招远人,硕士,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绘画语言。
其他文献
摘 要:江苏省无锡市作为省内高职高专院校最多的地市之一,拥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几所高职高专院校,而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状况,也影响着学生的专业水平。建设专门的教学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便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一步。本文中,笔者以江苏省无锡市高职高专院校为例,
期刊
摘 要:在中国农村老龄化的背景之下,农村无障碍适老性住宅居住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农村老年人的传统生活习性、居住空间的适老性及无障碍设计出发,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性及居住环境进行调查研究,运用室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原理分析老年人在住宅居住环境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出现有农村养老居住空间的无障碍适老性设计原则。  关键词:无障碍;农村;住宅设计;适老性  1 研究方面  1.1 研究背景  2015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将食物设计作为新兴的消费热点与设计关注点的背景下,从符号学的视角分析传统糕点(以苏式绿豆糕,日式樱饼为例)的演变和发展,力图梳理和认识传统食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传统食物设计创新的可能性,以促进传统食物设计在现今的转型。  关键词:符号化;食物设计;创新  1 传统食物设计的符号概述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设计不再局限于“造物”活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利用感性工学,分析椅子的材质、形态与大众感性意象的关系,探讨产品材质与形态设计相宜性的方法。为产品设计者提供新的设计思维,研发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情感化、个性化等感性需求的产品。  关键词:感性工学;产品形态;产品材质;量化理论Ⅰ类  0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期望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关怀。用户感知的产品属性中,材
期刊
摘 要:佳木斯大学推出的男子群舞《捍卫》好评如潮,屡获大奖,亮点多多,堪称精品。认真分析研究其成功的创作经验,对于当下我国的舞蹈创作大有裨益。本文从写意的美学特征、强烈的民族情感、浓郁的地域风格三大理论层面对该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捍卫》;舞蹈;写意;美学;民族;情感;地域;风格  “抗日救亡”几乎是抗战时期军旅舞蹈的唯一主题,此时的舞蹈作为一种文艺利器具有强烈的政
期刊
摘 要:三门青蟹作为三门当地的特色产业,在三门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从三门青蟹的重要性、包装对消费者的重要性、现有包装存在的缺点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包装设计在市场销售中的作用。以三门青蟹的包装为例,分析三门青蟹在包装上存在的问题,从而解决三门青蟹的销售问题,让三门青蟹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三门青蟹;包装设计;市场销售  1 包装的重要性  包装是指商品在流通环节对商品起到一定
期刊
摘 要: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通过参与社会设计实践来进行教学和科研,以达到专业实践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在“互联网+”时代,设计的市场和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设计衍生出更多的新形态,尤其是以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表现最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设计市场和设计传播媒介,提出“设计工作室+电子商务平台”的模式,以期为培养新型设计人才构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新媒体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坐着听讲,也要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整合出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进行非正式学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清楚字面上的非正式学习的含义,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却在真实地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非正式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使用新媒体为自己充电,他们认为通过非正式学习可获得可靠的知识。但很多人其实
期刊
摘 要:赫哲族民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赫哲人的生产生活面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人们的情感生活和精神寄托,是我们研究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最直接的钥匙,也是赫哲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起源;特点;影响;传承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唯一以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赫哲族人4600多人,是全国人口最少的
期刊
摘 要:“工匠精神”的流行不止揭示了我国“工匠精神”的缺失和现代工业存在的严重问题,也是对我国传统匠人的再认同。本文通过论述我国古代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的特征,阐述古代“工匠精神”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希冀可以为我们工业化后期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手工业;工匠;生产方式;现代工业化  1 “工匠精神”的流行  近期,“工匠精神”风靡全国,成为2016年网络热词。中国知网上文章题目带有“工匠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