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国内外情况有所变化,但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政府将全力以赴防止通胀。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不考虑权衡问题。
又到了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两会,老百姓又将关心些什么问题呢?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就业、物价、医改、收入分配、社保养老、劳动者权益保护、反腐倡廉、教育公平、司法公正、住房保障等依然是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预计,这些也将是两会代表委员集中讨论的问题。
面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国际经济的增长趋缓、中国通胀的日益加剧,老百姓普遍对经济前景感到迷茫:我国经济还能保持高增长吗?物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从紧政策还放松吗
今年1月居民价格总水平(CPI)创出了11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7.1%,通货膨胀有加剧之势。通胀是否还会走高、对于通胀政府将采取什么样措施等问题将会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极大关注。
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之后,1月份我国南方突遇雪灾,造成部分地区经济受损。
国际投行雷曼兄弟的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预计,暴风雪将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降至年同比9.2%。而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也不断传来经济衰退的消息,美国前货币政策制定者格林斯潘表示,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超过50%。
显然,美国经济的减速对中国的外需也将可能是一个打击,于是人们纷纷寄希望于紧缩政策有所放松,让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前行。
但随着1月份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以及CPI数据的公布,人们感到紧缩政策短期内放松的可能性很小。高达19%的货币供应增速,以及前所未有的信贷规模和创新高的CPI,让雪灾后的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投资的高涨和通胀的逼近,同时也对未来的宏观形势表示担忧。
“暴雪导致了食品和电力的短缺,这应该会让第一季度CPI提高至年同比7.2%。然而,我们预期随着食品供给短缺的缓解,通胀在下半年将大幅回落。全年来看,我们已经将我们的通胀预期从3.8%上调至4.4%,这完全是因为第一季度CPI的大幅上涨。”孙明春表示。
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表示,虽然国内外情况有所变化,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需要全力以赴防止通胀,既定的货币政策从紧方针并不会因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而改变。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搭配准备金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贷款。
有分析认为,易纲的讲话暗示了从紧政策确实是适度的,连续加息恐怕不会在未来货币政策主要的考虑范畴之内。央行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发行一些央票,提高一些准备金率,限制一些贷款,人民币升值一部分,也同时允许小幅的通胀,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分担目前经济调整的责任。
货币政策应是单一目标
既然要全力以赴防止通胀,那么,“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明确放弃在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即使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今年出口行业出现下滑,也不应松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可谓是多重目标的权衡,既要管利率政策,又要管汇率政策。雷曼兄弟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分析说,《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无论是币值的对内稳定(通货膨胀)还是对外稳定(即汇率升值或贬值)都只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终极的目标则是经济增长。
在具体执行中,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4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前两个目标属于经济增长的范畴,而后两个则属于币值稳定的范畴。就目前而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过度投资,中国制造业中的许多部门已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庞大的贸易顺差一直帮助中国吸收其巨大的产能、增加就业并刺激进一步的投资。目前,中国工业产出中约有四分之一用于出口,出口已占到GDP的近40%,净出口则占到GDP的近10%。
如果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话,在短期内势必会对出口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率的增加。而这正是制约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最主要原因。
宋国青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简单地说,就是钱多了,通货膨胀就上去了。”
从国外和中国的经验看,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权衡的政策考虑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的局面和最后的大波动。从这样的考虑出发,除非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不考虑权衡问题。明确制定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就是放弃在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目前的最大危险还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宋国青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进行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的对应为一重要原则。社会总需求的目标决定了政策工具也是总量,严控银根无疑是正确的。
目标与手段的对应也意味着“一石一鸟”,即一项政策只能实现一个目标,例如货币政策顾了通胀就顾不上汇率,反之亦然。“一石一鸟”的原理不仅符合常识,而且有着经济学理论的严格证明。
“货币政策怎么可能同时兼顾通胀、汇率、经济增长、股市、房价、民生?土地政策又如何兼顾房价和粮食安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政策多目标的最可能结果就是一只鸟也打不到。”许小年表示。
确立“一石一鸟”的原则,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多个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紧缩银根以防止经济过热,放开土地供应以降低房价,民生问题则主要靠财政补贴解决。由于没有更多的手段,稳定汇率的目标不得不让位于抑制通胀的需要,人民币因此不得不加快升值的步伐。经济政策永远是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权衡,不存在马儿跑得快而且又不吃草的万全之计。
许小年表示,抑制通胀最好的手段就是加息,要小幅连续加息,送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货币政策要以治理通胀为惟一目标,我们不能等到通胀达到2位数再从紧。
政策取向影响资本市场
看来,如何抑制通胀,成为新一届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出,构建和谐社会,仍是新一届政府的政策方向,这些也将是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
分析人士指出,两会的召开,透露出的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中金公司认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可能影响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电气设备等相关行业的集中度和长期供求关系,推升产品价格。成本上升压力将促使行业利润向资源和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
政府财政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家电下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方面的支出力度,医药、家电等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这种外生性因素带来的行业利润额外增长。
另外,电信行业的重组和3G 牌照发放的预期在两会前有所加强,可能带来通讯设备板块中投资机会。
又到了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是全国人民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今年的两会,老百姓又将关心些什么问题呢?
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就业、物价、医改、收入分配、社保养老、劳动者权益保护、反腐倡廉、教育公平、司法公正、住房保障等依然是百姓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可以预计,这些也将是两会代表委员集中讨论的问题。
面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国际经济的增长趋缓、中国通胀的日益加剧,老百姓普遍对经济前景感到迷茫:我国经济还能保持高增长吗?物价还会继续上涨吗?
从紧政策还放松吗
今年1月居民价格总水平(CPI)创出了11年以来的月度新高,达到7.1%,通货膨胀有加剧之势。通胀是否还会走高、对于通胀政府将采取什么样措施等问题将会受到两会代表委员的极大关注。
自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之后,1月份我国南方突遇雪灾,造成部分地区经济受损。
国际投行雷曼兄弟的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预计,暴风雪将导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大幅降至年同比9.2%。而全球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也不断传来经济衰退的消息,美国前货币政策制定者格林斯潘表示,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的可能性超过50%。
显然,美国经济的减速对中国的外需也将可能是一个打击,于是人们纷纷寄希望于紧缩政策有所放松,让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前行。
但随着1月份的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以及CPI数据的公布,人们感到紧缩政策短期内放松的可能性很小。高达19%的货币供应增速,以及前所未有的信贷规模和创新高的CPI,让雪灾后的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中国投资的高涨和通胀的逼近,同时也对未来的宏观形势表示担忧。
“暴雪导致了食品和电力的短缺,这应该会让第一季度CPI提高至年同比7.2%。然而,我们预期随着食品供给短缺的缓解,通胀在下半年将大幅回落。全年来看,我们已经将我们的通胀预期从3.8%上调至4.4%,这完全是因为第一季度CPI的大幅上涨。”孙明春表示。
央行副行长易纲近日表示,虽然国内外情况有所变化,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首要风险仍然是通货膨胀,需要全力以赴防止通胀,既定的货币政策从紧方针并不会因国内外出现的新情况而改变。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搭配准备金率、窗口指导和道义劝说,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贷款。
有分析认为,易纲的讲话暗示了从紧政策确实是适度的,连续加息恐怕不会在未来货币政策主要的考虑范畴之内。央行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发行一些央票,提高一些准备金率,限制一些贷款,人民币升值一部分,也同时允许小幅的通胀,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来分担目前经济调整的责任。
货币政策应是单一目标
既然要全力以赴防止通胀,那么,“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明确放弃在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说,“即使受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今年出口行业出现下滑,也不应松动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
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可谓是多重目标的权衡,既要管利率政策,又要管汇率政策。雷曼兄弟中国经济学家孙明春分析说,《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无论是币值的对内稳定(通货膨胀)还是对外稳定(即汇率升值或贬值)都只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终极的目标则是经济增长。
在具体执行中,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考虑以下4个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前两个目标属于经济增长的范畴,而后两个则属于币值稳定的范畴。就目前而言,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过度投资,中国制造业中的许多部门已形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庞大的贸易顺差一直帮助中国吸收其巨大的产能、增加就业并刺激进一步的投资。目前,中国工业产出中约有四分之一用于出口,出口已占到GDP的近40%,净出口则占到GDP的近10%。
如果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而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话,在短期内势必会对出口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导致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率的增加。而这正是制约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最主要原因。
宋国青认为,当前的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简单地说,就是钱多了,通货膨胀就上去了。”
从国外和中国的经验看,在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权衡的政策考虑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的局面和最后的大波动。从这样的考虑出发,除非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单一目标,不考虑权衡问题。明确制定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就是放弃在通货膨胀目标和其他目标之间的权衡。“目前的最大危险还不是通货膨胀本身,而是货币政策的多目标。”宋国青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认为,进行宏观调控,目标与手段的对应为一重要原则。社会总需求的目标决定了政策工具也是总量,严控银根无疑是正确的。
目标与手段的对应也意味着“一石一鸟”,即一项政策只能实现一个目标,例如货币政策顾了通胀就顾不上汇率,反之亦然。“一石一鸟”的原理不仅符合常识,而且有着经济学理论的严格证明。
“货币政策怎么可能同时兼顾通胀、汇率、经济增长、股市、房价、民生?土地政策又如何兼顾房价和粮食安全这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政策多目标的最可能结果就是一只鸟也打不到。”许小年表示。
确立“一石一鸟”的原则,有助于理清思路,避免多个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紧缩银根以防止经济过热,放开土地供应以降低房价,民生问题则主要靠财政补贴解决。由于没有更多的手段,稳定汇率的目标不得不让位于抑制通胀的需要,人民币因此不得不加快升值的步伐。经济政策永远是成本和效益之间的权衡,不存在马儿跑得快而且又不吃草的万全之计。
许小年表示,抑制通胀最好的手段就是加息,要小幅连续加息,送出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货币政策要以治理通胀为惟一目标,我们不能等到通胀达到2位数再从紧。
政策取向影响资本市场
看来,如何抑制通胀,成为新一届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重大挑战。除此之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大政府财政转移支出,构建和谐社会,仍是新一届政府的政策方向,这些也将是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
分析人士指出,两会的召开,透露出的新一届政府的政策取向也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中金公司认为,节能减排的政策可能影响钢铁、水泥、化工、造纸、电气设备等相关行业的集中度和长期供求关系,推升产品价格。成本上升压力将促使行业利润向资源和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集中。
政府财政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家电下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几方面的支出力度,医药、家电等企业将直接受益于这种外生性因素带来的行业利润额外增长。
另外,电信行业的重组和3G 牌照发放的预期在两会前有所加强,可能带来通讯设备板块中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