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针对如今普通中学美术课堂教学对三维目标达成的现状,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的情况并不理想。通过调查研究,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以具体教学实例阐述怎样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达成
引言: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达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中学美术教师们普遍感到在教学中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三维目标同时达成有一定的困难,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的必要性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
不同的人对美术作品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例如,在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美术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展示一幅“森林雪景”的水彩画,想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情况,然而学生的回答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生说这幅画体现了自然景色一片纯洁,孕育着希望;而有的学生说这幅画映射出一个凄冷的悲凉世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非常必要。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美术课的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若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令人痛惜的是由于中学美术不属于升学必考学科,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的三维目标的达成不够重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未能达成,使一些中学生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与淫秽画区别不清,“美”与“丑”容易混淆,甚至有的学生由于受到淫秽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有必要通过美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的可能性
美的事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发现美、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形成、逐步增强的。
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 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如果掌握了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就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例如,面对一幅绘画作品,不论出自名家之手还是同学们自己的创作,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位教师和所有学生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纵观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时间很多,超过四分之三课时是常有的事情,有的甚至整节课都在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在备好课是关键,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因为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必要时可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或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如果再播放一曲《黄河号子》,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景,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美术课以其自身的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能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实践、体验,再在体验、实践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能否达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的基础,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要缩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
总而言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这也是美术课程价值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堂教学新探,陈东骏,《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第S1期,吾喜杂志网.
[2] 美术课堂教学初探,包丽娜,《才智》.2011年33期
[3]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的达成
引言: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必须达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然而,中学美术教师们普遍感到在教学中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三维目标同时达成有一定的困难,往往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何才能避免这种现象,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的必要性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一生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人类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人们对美的需求是在精神上寻求心理平衡和自我实现的必然,它是人类生活的一种需要。人们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美、追求美、更好地创造美,就必然需要不断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充实、丰富和完善自己。
不同的人对美术作品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审美的情趣和品位更因人而异,甚至相距千里。例如,在一节以欣赏为主的美术课教学中,我给学生展示一幅“森林雪景”的水彩画,想通过提问学生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情况,然而学生的回答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学生说这幅画体现了自然景色一片纯洁,孕育着希望;而有的学生说这幅画映射出一个凄冷的悲凉世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非常必要。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属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他们求知欲强,可塑性大,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学美术课的教育作用正在于此,它的这一作用是中学其他课程所难以替代的。
中学美术课的教学过程,若能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令人痛惜的是由于中学美术不属于升学必考学科,部分教师对美术课的三维目标的达成不够重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未能达成,使一些中学生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与淫秽画区别不清,“美”与“丑”容易混淆,甚至有的学生由于受到淫秽品的毒害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有必要通过美术课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升华自己的审美情感。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的可能性
美的事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因为人们发现美、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培养、训练才能逐步形成、逐步增强的。
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 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如果掌握了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就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例如,面对一幅绘画作品,不论出自名家之手还是同学们自己的创作,该如何欣赏?这是每位教师和所有学生都会在心里问的一个问题。纵观普通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时间很多,超过四分之三课时是常有的事情,有的甚至整节课都在讲授,学生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课,不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更累,更没有兴趣。
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在备好课是关键,搜集到的美术欣赏作品一定要先选好题材内容。充分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因为最初的感受往往是获得美感的重要基础。必要时可分析须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或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如果再播放一曲《黄河号子》,学生就会不自觉地进入某种情景,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
美术课以其自身的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能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实践、体验,再在体验、实践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能否达成,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的基础,从教学交往的整体上看,一方面要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教学关系的优化;另一方面要缩短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强调学生与教材之间关系的优化。
总而言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美术学科的学习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形成美术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这也是美术课程价值赋予我们的教学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堂教学新探,陈东骏,《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第S1期,吾喜杂志网.
[2] 美术课堂教学初探,包丽娜,《才智》.2011年33期
[3]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