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空中物体的重力势能该如何表达,本文通过缜密推理,给出了几种表达形式,并指出了一些常见的错误认识.
关键词:高空物体;重力势能
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若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足够大,则h高处的重力加速度g′与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会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介绍选取地球表面为参考平面情况下物体的势能表达式.
如图1所示,用M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地球的半径,m表示物体的质量,r表示物体距地心的距离,依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物体从地面升高到h高处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重力势能.
∴Ep=W-∫R hRGmMr2dr=GmMR-GmMR h=GmMhR(R h).
在学生积分知识还未触及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借助“微元法”来推导上述引力势能的表达式,过程如下:
由于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所受地球的引力在不断减小,这就牵涉到要计算克服变力做功的问题,为此,我们把物体从地表到h高处的这段距离分割成无数个相等的小段,每一段的长度Δr都足够小,如图1所示,图中r1、r2、r3……分别表示各分割点到地心的距离,每小段的高度Δr= r1- R= r2- r1= r3- r2=……,物体在升高过程中经过每一段Δr需克服引力做功的值分别记为ΔW1、ΔW2、ΔW3……
在第一段Δr上物体需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为ΔW1=GMr2(r1-R),其中地球引力GMmr2在物体从R升高至r1的过程中不断减小,所以应取该过程中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介于GMmR2~GMmr21之间,在Δr都足够小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该平均值近似地写成GMmRr1,由此在该段上物体克服引力所做的功就可以写成ΔW1=GMmr1R(r1-R)=GMm1R-1r1,同理可得:ΔW2=GMm1r1-1r2,ΔW3=GMm1r2-1r3,……ΔWn=GMm1rn-1-1rn,……
将上述各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求和,即可得整个过程中物体克服引力所做的功为
W=∑∞i=1ΔWi=ΔW1 ΔW2 ΔW3……
=GMm1R-1r1 GMm1r1-1r2
GMm1r2-1r3 ……=GMm1R-1rn
由功能关系可知在离地面高h处的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应为
Ep=W=GMm1R-1R h=GMmhR(R h)(1)
设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GMmR2=mg(2)
GMm(R h)2mg′(3)
结合(1)、(2)、(3)式可知,在选地面为参考平面的情况下,物体在h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可表示为
Ep=GMmhR(R h)=mgRhR h=mg′h(R h)R(4)
由(4)式不难看出mg′h 由(2)、(3)两式联立可得g′=RR h2g(5)
结合(5)式可推出势能的平均值为
EP=mgh mg′h2=mgh(2R2 2Rh h2)2(R h)2(6)
由(4)、(6)兩式可得
Ep-EP=mgRhR h-mgh(2R2 2Rh h2)2(R h)2
=-mgh32(R h)2<0,所以Ep 实际上,我们利用(2)、(3)两式可大致画出物体所受的引力随物体到地心距离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由功能关系可知物体在h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对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而平均势能EP=mgh mg′h2则对应包含阴影部分面积在内的直角梯形部分的面积,显然,从图中能更直观地看出势能Ep 综上所述,高h处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介于mg′h和mgh之间,可表达为Ep=GMmhR(R h)=mgRhR h=mg′h(R h)R等多种形式.
关键词:高空物体;重力势能
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势能表达式为Ep=mgh.若物体离地面的高度h足够大,则h高处的重力加速度g′与地表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会有明显的不同.本文介绍选取地球表面为参考平面情况下物体的势能表达式.
如图1所示,用M表示地球的质量,R表示地球的半径,m表示物体的质量,r表示物体距地心的距离,依据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物体从地面升高到h高处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就具有多少重力势能.
∴Ep=W-∫R hRGmMr2dr=GmMR-GmMR h=GmMhR(R h).
在学生积分知识还未触及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借助“微元法”来推导上述引力势能的表达式,过程如下:
由于物体在上升的过程中所受地球的引力在不断减小,这就牵涉到要计算克服变力做功的问题,为此,我们把物体从地表到h高处的这段距离分割成无数个相等的小段,每一段的长度Δr都足够小,如图1所示,图中r1、r2、r3……分别表示各分割点到地心的距离,每小段的高度Δr= r1- R= r2- r1= r3- r2=……,物体在升高过程中经过每一段Δr需克服引力做功的值分别记为ΔW1、ΔW2、ΔW3……
在第一段Δr上物体需克服地球引力所做的功为ΔW1=GMr2(r1-R),其中地球引力GMmr2在物体从R升高至r1的过程中不断减小,所以应取该过程中的平均值,该平均值介于GMmR2~GMmr21之间,在Δr都足够小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该平均值近似地写成GMmRr1,由此在该段上物体克服引力所做的功就可以写成ΔW1=GMmr1R(r1-R)=GMm1R-1r1,同理可得:ΔW2=GMm1r1-1r2,ΔW3=GMm1r2-1r3,……ΔWn=GMm1rn-1-1rn,……
将上述各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求和,即可得整个过程中物体克服引力所做的功为
W=∑∞i=1ΔWi=ΔW1 ΔW2 ΔW3……
=GMm1R-1r1 GMm1r1-1r2
GMm1r2-1r3 ……=GMm1R-1rn
由功能关系可知在离地面高h处的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应为
Ep=W=GMm1R-1R h=GMmhR(R h)(1)
设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
GMmR2=mg(2)
GMm(R h)2mg′(3)
结合(1)、(2)、(3)式可知,在选地面为参考平面的情况下,物体在h高处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可表示为
Ep=GMmhR(R h)=mgRhR h=mg′h(R h)R(4)
由(4)式不难看出mg′h
结合(5)式可推出势能的平均值为
EP=mgh mg′h2=mgh(2R2 2Rh h2)2(R h)2(6)
由(4)、(6)兩式可得
Ep-EP=mgRhR h-mgh(2R2 2Rh h2)2(R h)2
=-mgh32(R h)2<0,所以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