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件记录词坛与印坛两位大家金石缘的珍贵文献只有八厘米乘十九厘米见方。右侧的两方印章,一方印文“瞿髯”,一方印文“夏承焘”,是近代词坛泰斗夏承焘的用印。印章左侧的长跋署名“戬翁”,是这两枚印章的作者黎泽泰晚年的号。跋文为黎泽泰年近八十时手书,字作不足一公分之小行楷,铁画银钩,笔笔精到。全文如下:“夏承焘,瞿髯。浙江温州人。去岁冬季,因避地震,由北京来长沙,小住月余。他系当代词学专家,所刊关于词学作品甚多。曾在长屡到我家访问。这是他乞我所刻印章,并题词我印稿上,我也作了词给他。临行回京时,并以词送行。戬翁。”
黎泽泰(1898—1979),字尔谷,初号戬园,后改戬斋,晚年号戬翁,又有东池主者、桂巢诗客等别号,湖南湘潭人。黎家为湘潭望族,黎氏祖辈、父辈均能诗书篆刻,齐白石早年即从其叔黎培銮学习篆刻。黎泽泰长于世家,自小跟从其父黎承礼学习诗词文赋和书法篆刻,据孙洵先生《民国篆刻艺术》所载,其篆刻远宗秦汉,近法浙派丁、黄,又融合赵之谦诸名家。齐白石、谭延闿、谭泽闿、曾熙、郭焯莹等曾于长沙《大公报》联名盛赞其篆刻“直迈龙泓(丁敬)之安详,近追撝叔(赵之谦)之奇肆”。1924年在长沙荷池路东创办东池印社,参与者尚有黄宾虹、齐白石、唐醉石、邓尔雅、易均室等。黎氏主编《东池社刊》,共出三期,黄宾虹为绘《东池印社图》并提供藏印印拓,易均室也提供手拓古印精品,后来社刊内容扩充到印辑、文选、诗选、遗著、杂纂五大类。黎氏幼承庭训,诗文亦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入籍南社,为南社湘籍成员。平时喜将自作诗词镌刻于印侧作为边跋,一如画家作画所题的题画诗。终其一生治印逾六十年,至老犹手刻湖南地名印专辑,生前曾将所刻毛泽东诗词五十二印献诸中南海,遗刻有《戬斋印稿》、《铅华未落盫印存》、《戬斋自制印拓存》等。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少号仲炎,晚号瞿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著名词学家,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开创的词人谱牒之学对词学贡献极大。《唐宋词人年谱》十种为其词人谱牒学代表之作。其他著作如《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天风阁诗集》、《天风阁学词日记》也无一不是传世之作。夏承焘旧学深厚,虽不以书法闻名,但常有人求索墨宝,与其交游者如沙孟海、马一浮、方介堪、马公愚等皆善书法篆刻,其中沙孟海、方介堪都曾为其治印。这里所附的两枚印章的背后,就记录着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小故事。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伤惨重,全国震惊,加上波及面广,一时间人心惶恐,北京因为离得不远,更加如是。王湜华《音谷谈往录》就记载作者曾将自己的一间屋子让给夏承焘夫妇避震。根据黎泽泰的手书跋文,夏承焘在1976年底又到湖南长沙小住避震,直到1977年才回去,在长沙时多次拜访黎泽泰并慕名向其求印。这两枚印章,“瞿髯”阳文印上承赵之谦镜铭入印的风流余绪,颇有黟山宗将黄士陵的风骨。“夏承焘”阴文印取法大小篆之间,结字古朴,用刀凝练浑厚,两印均为黎氏晚年佳构。夏承焘离湘,黎氏更以自作词送行,这样一段词坛掌故加印坛佳话,也给黎泽泰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手书跋文以志之。
在长沙期间,夏氏借住李淑一在高风门十八号的旧寓三个多月,并为之取名“九嶷楼”。留有诗词作品多首,其中一首《长沙九嶷楼》写道:“江湖双杖共邀游,不羡随身万轴舟。伴写一编过生日,五更风雪九嶷楼。”也正是在期间,他嘱托湖湘耆旧彭靖编著《王船山词编年笺注》〔1〕,夏承焘非常重视船山词,认为其与遗山词都是非常优秀的爱国词,文艺价值极高。他听说缪钺已经为遗山词作注,故将此嘱托彭靖,并于1978年冬寄赠诗一首:“船山诗注足千秋,飞虎营头把臂游。风雪湘江怀屈贾,一灯红上九嶷楼。”可以想见,夏承焘在湖南居住的这段岁月交游是非常广泛的,他遍览三湘风光,吟诗作词,关注词学研究,为黎泽泰的印谱题词并与这些楚地耆宿们往还唱和。这两枚印章和它背后的故事,就是一代词学宗师旅居湖湘的历史见证。
注释:
〔1〕彭靖(1923—1990),字岩石,湖南涟源人。曾任湘潭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筹建中国韵文学会。《王船山词编年笺注》由夏承焘题写书名,彭靖辞世十年之后由岳麓书社出版。
黎泽泰(1898—1979),字尔谷,初号戬园,后改戬斋,晚年号戬翁,又有东池主者、桂巢诗客等别号,湖南湘潭人。黎家为湘潭望族,黎氏祖辈、父辈均能诗书篆刻,齐白石早年即从其叔黎培銮学习篆刻。黎泽泰长于世家,自小跟从其父黎承礼学习诗词文赋和书法篆刻,据孙洵先生《民国篆刻艺术》所载,其篆刻远宗秦汉,近法浙派丁、黄,又融合赵之谦诸名家。齐白石、谭延闿、谭泽闿、曾熙、郭焯莹等曾于长沙《大公报》联名盛赞其篆刻“直迈龙泓(丁敬)之安详,近追撝叔(赵之谦)之奇肆”。1924年在长沙荷池路东创办东池印社,参与者尚有黄宾虹、齐白石、唐醉石、邓尔雅、易均室等。黎氏主编《东池社刊》,共出三期,黄宾虹为绘《东池印社图》并提供藏印印拓,易均室也提供手拓古印精品,后来社刊内容扩充到印辑、文选、诗选、遗著、杂纂五大类。黎氏幼承庭训,诗文亦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入籍南社,为南社湘籍成员。平时喜将自作诗词镌刻于印侧作为边跋,一如画家作画所题的题画诗。终其一生治印逾六十年,至老犹手刻湖南地名印专辑,生前曾将所刻毛泽东诗词五十二印献诸中南海,遗刻有《戬斋印稿》、《铅华未落盫印存》、《戬斋自制印拓存》等。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少号仲炎,晚号瞿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著名词学家,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开创的词人谱牒之学对词学贡献极大。《唐宋词人年谱》十种为其词人谱牒学代表之作。其他著作如《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校笺》、《词学论札》、《天风阁诗集》、《天风阁学词日记》也无一不是传世之作。夏承焘旧学深厚,虽不以书法闻名,但常有人求索墨宝,与其交游者如沙孟海、马一浮、方介堪、马公愚等皆善书法篆刻,其中沙孟海、方介堪都曾为其治印。这里所附的两枚印章的背后,就记录着一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小故事。1976年7月唐山发生大地震,死伤惨重,全国震惊,加上波及面广,一时间人心惶恐,北京因为离得不远,更加如是。王湜华《音谷谈往录》就记载作者曾将自己的一间屋子让给夏承焘夫妇避震。根据黎泽泰的手书跋文,夏承焘在1976年底又到湖南长沙小住避震,直到1977年才回去,在长沙时多次拜访黎泽泰并慕名向其求印。这两枚印章,“瞿髯”阳文印上承赵之谦镜铭入印的风流余绪,颇有黟山宗将黄士陵的风骨。“夏承焘”阴文印取法大小篆之间,结字古朴,用刀凝练浑厚,两印均为黎氏晚年佳构。夏承焘离湘,黎氏更以自作词送行,这样一段词坛掌故加印坛佳话,也给黎泽泰留下深刻的印象,故手书跋文以志之。
在长沙期间,夏氏借住李淑一在高风门十八号的旧寓三个多月,并为之取名“九嶷楼”。留有诗词作品多首,其中一首《长沙九嶷楼》写道:“江湖双杖共邀游,不羡随身万轴舟。伴写一编过生日,五更风雪九嶷楼。”也正是在期间,他嘱托湖湘耆旧彭靖编著《王船山词编年笺注》〔1〕,夏承焘非常重视船山词,认为其与遗山词都是非常优秀的爱国词,文艺价值极高。他听说缪钺已经为遗山词作注,故将此嘱托彭靖,并于1978年冬寄赠诗一首:“船山诗注足千秋,飞虎营头把臂游。风雪湘江怀屈贾,一灯红上九嶷楼。”可以想见,夏承焘在湖南居住的这段岁月交游是非常广泛的,他遍览三湘风光,吟诗作词,关注词学研究,为黎泽泰的印谱题词并与这些楚地耆宿们往还唱和。这两枚印章和它背后的故事,就是一代词学宗师旅居湖湘的历史见证。
注释:
〔1〕彭靖(1923—1990),字岩石,湖南涟源人。曾任湘潭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筹建中国韵文学会。《王船山词编年笺注》由夏承焘题写书名,彭靖辞世十年之后由岳麓书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