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基层,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努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公共文化体系 设施建设 创新机制 提高水平 繁荣发展
建设公共文化体系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更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的需要。近些年来,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基层,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努力扩大了覆盖范围,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同步发展,这给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必要的研究。
一、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现存的问题
1.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缺乏“文化自觉”的政府主导意识。总认为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发展了。这种想用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的错误思想,表现为轻文化建設发展,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处于休眠状态。
2.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文化自觉”的政府主导意识,最明显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表现为:一是政府在保护公众文化意识方面的职能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二是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如基本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部门的基本人头经费,至于其他文化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明显的捉襟见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建设只是维持状态,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付状态,甚至半瘫痪状态。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政府缺乏“文化自觉”的主导意识,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带来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由于历史欠账、长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市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引发历史欠账、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量严重不足。许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如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等仍然是80年代、90年代的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施工不够标准。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就目前本市常住人口数计算,文化广场、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远远不达标。市区内目前没有一个能满足国内较高水准的艺术表演演出的剧院、剧场、音乐厅。市艺术剧院、市京剧团至今没有排练、演出场所。
4.队伍建设不健全
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没有编制,身兼数职、专干不专用的问题比较普遍。加之待遇偏低,职称晋升机会少,无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人员流动频繁。现有的大部分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比例低、人员老化,干部业务技能不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策略
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概念。2006年、2007年、2011年国家多次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针对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种种原因,我们要从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建设步伐,从政策、资金、制度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平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们的精神生活跟上社会经济的增长,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二,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凝聚力,提高人们的创造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加强,更好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与公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同等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的丰富和创新。也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老百姓,才能使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护,让老百姓在欢乐祥和中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快乐。第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动,提高了人们的文明素质,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老百姓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建设,以饱满的建设状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重点分阶段地落实好
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制定公共文化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探索和努力。
(1)夯实基层文化建设基础性工作,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公共文化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上,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得以存续和持续发展的必要土壤。因此,各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在抓好文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建设的优势,提高基层公共文化的运行能力,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另外,要抓好文化骨干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示范作用,突出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努力丰富基层文化的内容,提升文化内涵,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阶层的文化需求。
(2)保护传统的文化遗产,用传统的文化带动新型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青岛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青岛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艺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开展传帮带,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促进群众性公共文化的发展。
3.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责任,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抓经济建设、民生工程一样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保障公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总之,在全社会应该树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教育,提高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从夯实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基础的高度来提高认识,发展和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各种措施和制度,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公共文化体系 设施建设 创新机制 提高水平 繁荣发展
建设公共文化体系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需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民族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更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国的需要。近些年来,虽然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贴近社会,贴近基层,共建共享的原则,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努力扩大了覆盖范围,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文化体系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同步发展,这给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必要的研究。
一、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现存的问题
1.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缺乏“文化自觉”的政府主导意识。总认为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了文化就自然发展了。这种想用经济发展带动文化发展的错误思想,表现为轻文化建設发展,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处于休眠状态。
2.经费投入力度不够
由于缺乏“文化自觉”的政府主导意识,最明显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表现为:一是政府在保护公众文化意识方面的职能不明确,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二是一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经济政策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如基本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部门的基本人头经费,至于其他文化业务经费和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就明显的捉襟见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建设只是维持状态,从而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应付状态,甚至半瘫痪状态。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政府缺乏“文化自觉”的主导意识,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带来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和历史问题。由于历史欠账、长期投入不足等原因导致我市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具体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长期投入不足引发历史欠账、文化事业底子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总量严重不足。许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施,如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图书馆等仍然是80年代、90年代的水平,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施工不够标准。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就目前本市常住人口数计算,文化广场、图书馆、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远远不达标。市区内目前没有一个能满足国内较高水准的艺术表演演出的剧院、剧场、音乐厅。市艺术剧院、市京剧团至今没有排练、演出场所。
4.队伍建设不健全
街道(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没有编制,身兼数职、专干不专用的问题比较普遍。加之待遇偏低,职称晋升机会少,无法吸引和留住专业人才,人员流动频繁。现有的大部分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人员比例低、人员老化,干部业务技能不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二、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策略
十一五期间明确提出了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概念。2006年、2007年、2011年国家多次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针对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种种原因,我们要从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快建设步伐,从政策、资金、制度上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平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们的精神生活跟上社会经济的增长,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二,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凝聚力,提高人们的创造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加强,更好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与公民的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同等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的丰富和创新。也只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老百姓,才能使老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护,让老百姓在欢乐祥和中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来的快乐。第四,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动,提高了人们的文明素质,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老百姓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建设,以饱满的建设状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促进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重点分阶段地落实好
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制定公共文化科学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探索和努力。
(1)夯实基层文化建设基础性工作,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公共文化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上,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得以存续和持续发展的必要土壤。因此,各基层领导干部要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文化建设。在抓好文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建设的优势,提高基层公共文化的运行能力,制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另外,要抓好文化骨干的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示范作用,突出文化个性化的发展,努力丰富基层文化的内容,提升文化内涵,最大限度的满足各个阶层的文化需求。
(2)保护传统的文化遗产,用传统的文化带动新型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青岛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青岛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我们要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艺人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引导他们开展传帮带,积极培养基层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促进群众性公共文化的发展。
3.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责任,强化政府职能转变,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撑。希望各级领导干部要像抓经济建设、民生工程一样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监管,保障公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总之,在全社会应该树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教育,提高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识,从夯实社会主义文化战略基础的高度来提高认识,发展和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各种措施和制度,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