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基于网络和数字技术的新兴传播平台不断出现,以新媒体形态对传统媒体和传播格局频频提出挑战。包括广播在内的传统媒体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面对这样一个选择:是坚守阵地直至被取代消亡还是主动出击,通过融入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实现浴火重生。在这方面,北美广播业界和同行在新媒体技术方面的尝试,给我们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我认为:在这个创新的年代,除了技术,还须在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学习成功经验、借鉴有益教训,尽快明确发展战略、完善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胜出。
美国目前拥有一万四千多家广播电台,按其所有权大致分成政府电台、非营利性电台、全国性商业广播网、地区性私营广播电台等四大类;按节目形态可分为音乐台、脱口秀、新闻台、综合台和宗教台等类型。传统的运行模式是几家大电台(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加上各地的加盟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广播网,这种模式既能很好地满足电台听众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目资源的共享、广告资源的分享和制播费用的节省。在美国的影响下,北美地区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的广播也各有特色,充满生气,不乏看点。
上个世纪中后期,XM和Sirius公司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实现了直播卫星广播的商业运用,凭借其高保真的音响质量、丰富的节目选择和可以不间断收听的特点,用户数量稳定增加。近年来,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基本普及了HD调频高清数字广播,实现了一个调频广播频率传输三套高清数字调频广播节目,这令美国的类型化广播迈入更细分的时代,而商业广告也得到更多的开发空间。目前,高清数字广播已成为美国车载收音机和家用收音机的标准配备,其免费收听的模式给直播卫星广播带来极大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发展,在美国政府和联邦通讯委员会相关政策支持下,许多电台还开发了自己的网络广播和手机客户端,出现了很多互联网广播共享平台如TuneIn等,全美拥有三亿多部手机和五亿多台电脑,其用户也都成了广播的潜在受众。
美国对广播电台实行综合管理机制:在法律层面,政府通过联邦通讯委员会对所有广播电台进行硬件设备、发射功率和播出内容的管理;在行业层面,美国的广播行业协会对所有广播电台进行行规管理;在商业层面,美国听众通过民权团体和消费者协会等直接向电台广告商施压,要求广告商撤播广告来影响电台的运营;在政治层面,听众还可以向该选区民意代表施压,通过选票的压力对广播电台的节目进行监管。
中国的广播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逆转20世纪末的颓势,实现大跨步发展,在节目形态、频率设置、受众细分、市场研判、新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均可圈可点,对内对外广播蓬勃活跃、有声有色。当然,我们也还有发展余地。比如,除了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外,目前我国其他类型化广播尚待进一步开发,与广播娱乐功能和服务功能密切相关的曲艺(相声)广播、不同类别的音乐广播(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和针对不同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少年儿童等人群)的综合服务广播都亟待更多关注与投入。当然,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我国广播的发展还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需要在制度方面健全完善,需要同行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从容应对媒介变局。
综上所述,北美广播业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方面很多:在覆盖策略上,可以借鉴北美的加盟台机制;在传播手段上,可以借鉴北美的多媒体传播方式;在内容提供上,可以借鉴北美的类型电台模式,等等。
中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私家车的日益普及,网络和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资源上、需求上都给新型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在节目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和营利模式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空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机遇和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并勇于实践的人。
(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
美国目前拥有一万四千多家广播电台,按其所有权大致分成政府电台、非营利性电台、全国性商业广播网、地区性私营广播电台等四大类;按节目形态可分为音乐台、脱口秀、新闻台、综合台和宗教台等类型。传统的运行模式是几家大电台(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加上各地的加盟台形成覆盖全国的广播网,这种模式既能很好地满足电台听众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节目资源的共享、广告资源的分享和制播费用的节省。在美国的影响下,北美地区的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的广播也各有特色,充满生气,不乏看点。
上个世纪中后期,XM和Sirius公司通过与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实现了直播卫星广播的商业运用,凭借其高保真的音响质量、丰富的节目选择和可以不间断收听的特点,用户数量稳定增加。近年来,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基本普及了HD调频高清数字广播,实现了一个调频广播频率传输三套高清数字调频广播节目,这令美国的类型化广播迈入更细分的时代,而商业广告也得到更多的开发空间。目前,高清数字广播已成为美国车载收音机和家用收音机的标准配备,其免费收听的模式给直播卫星广播带来极大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发展,在美国政府和联邦通讯委员会相关政策支持下,许多电台还开发了自己的网络广播和手机客户端,出现了很多互联网广播共享平台如TuneIn等,全美拥有三亿多部手机和五亿多台电脑,其用户也都成了广播的潜在受众。
美国对广播电台实行综合管理机制:在法律层面,政府通过联邦通讯委员会对所有广播电台进行硬件设备、发射功率和播出内容的管理;在行业层面,美国的广播行业协会对所有广播电台进行行规管理;在商业层面,美国听众通过民权团体和消费者协会等直接向电台广告商施压,要求广告商撤播广告来影响电台的运营;在政治层面,听众还可以向该选区民意代表施压,通过选票的压力对广播电台的节目进行监管。
中国的广播业进入新世纪以来,逆转20世纪末的颓势,实现大跨步发展,在节目形态、频率设置、受众细分、市场研判、新技术应用等诸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均可圈可点,对内对外广播蓬勃活跃、有声有色。当然,我们也还有发展余地。比如,除了交通广播和音乐广播外,目前我国其他类型化广播尚待进一步开发,与广播娱乐功能和服务功能密切相关的曲艺(相声)广播、不同类别的音乐广播(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和针对不同人群(进城务工人员、少年儿童等人群)的综合服务广播都亟待更多关注与投入。当然,面对全媒体时代的激烈竞争,我国广播的发展还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需要在制度方面健全完善,需要同行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从容应对媒介变局。
综上所述,北美广播业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方面很多:在覆盖策略上,可以借鉴北美的加盟台机制;在传播手段上,可以借鉴北美的多媒体传播方式;在内容提供上,可以借鉴北美的类型电台模式,等等。
中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私家车的日益普及,网络和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资源上、需求上都给新型广播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在节目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和营利模式创新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空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机遇和成功只属于那些有准备并勇于实践的人。
(作者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