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流域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流域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太湖流域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水体质量不容乐观。为了实现流域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基于主成份分析法确定太湖流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以此表征流域水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基于ARDL模型的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利用1991—2014年的太湖流域(江苏部分)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城乡流动和政府环境规制的相关数据,从经济结构性调整视角分析其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长短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对水环境质量的长短期弹性分别为79.522和-179.283,说明流域内第二产业的长期粗放式增长会导致水质恶化,而且其影响程度并不会随着时间而自动消退。而人口城乡结构变化对水环境质量的长短期弹性分别为67.578和309.411,说明流域内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短期会增加用水量,加剧水质恶化,而长期造成的负面影响则会相对逐渐减弱。至于政府在流域治理方面的规制行为,由于其长短期弹性分别为-21.705和19.687,说明政府治理行为短期并不会有效改善水体质量,其管制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往往需要等待若干年才能有初步成效,而且相比产业结构和人口城乡结构对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政府环境规制对水质的影响力度略显不足。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的若干政策建议,包括:优化第一产业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城市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普及节水意识和管制排污行为,并扶植农业发展,实现城乡人口数量的合理流动;促进研发一些高新排污设备,继续加大政府在治理污水方面的投资,强化政府的环境规制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