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形式,近年来开始受到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运用课堂观察技术来观察英语课堂的一些具体实践、遇到的问题以及所获得的收获。
关键词:课堂观察;英语课堂;常态化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程实施,一切课程理论与内容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各要素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关键与核心问题。课堂观察正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英语组课题“运用课堂观察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研究”获绍兴市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我们有幸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一年来,我们结合我校英语组特点,在不同层面对“英语课堂观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由录像课堂引路,迈上课堂观察之途
课堂观察,就是对课堂情况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有引领,又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校成立了“英语课堂观察课题研究小组”。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理论学习,同时还印发了阮市镇中《英语课堂观察手册》。在学校每年的传统的新教师汇报课中,“课堂观察”就是英语组听课活动的主旨。同时我们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必须拍摄一节录像课,可以是自己申报,由教务处安排统一摄录,教师事先有准备的。
其实,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数十次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往往集中于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不太注意个人的不自觉行为,这就可能造就课堂教学的无效,这样的形式课堂观察对于教师自己反思个人的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一个比较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教师改善其不良的行为。
尽管如此,但是万事总是开头难。前面几次的团体观察,还是暴露了出很多的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
这是一个教训。究其原因,观察的目标不够明确,对观察主题的“界定”模糊。比如说我们从“有效提问”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提问”是一个外延很宽泛的概念,如提问的深度,广度,频度,有效性,科学性等等,单单以“提问”笼统的作为观察主题,难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没有明确的目标。
2.投入不够充分。
和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不同,课堂观察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主题,有了明确的任务分工——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面,你要对教学细节进行记录,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细节进行翔实的记录和分析,的确是一件很费心费力的事情。难怪一堂课下来,我们大多数老师直呼“太累了”,还有的老师不能适应这样的快节奏,遗漏了本应该记录的细节和现象。
3.合作意识不强。
团队观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课堂观察尽管有着明确的观察主题,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课堂的整体性。由于太过于注重“分工”了,有点老师只关注他所“分工”的版块。对其他内容不管不顾,加之时间把握上的偏差,造成很多细节的脱节。这与课堂观察的本意是完全相背离的。
二、反复实践,使课堂观察走向常态化
课题立项以后,我校英语教研组把课堂观察作为学校新学年英语教研组的重点工作,深挖细研,认真观摩、反复实践,并且由实验教师带动影响其他老师,使每个老师都能熟知英语课堂观察的流程,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一年来我们共开展了5次多角度、多层次的团队观察活动。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个体观察和自我观察。
三、课堂观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虽说课堂观察受到关注的时间不算能很长,但在国内至少已有余杭高中、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使得我们在初步接触的时候,少了许多的盲目,避免了不少弯路。课堂观察在我校虽然还处在初步阶段,但是课堂观察应该成为学校课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基于教师内需发展的一种文化,具有弥散性、普适性与认同性。经过一年的努力,课堂观察改变了以往听评课无目的无主题无研究的现状,它逐渐自觉渗透到教师的意识层面与教学行动中。也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首先,英语课堂观察的切入点很多,为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需要在中学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形成影响教师有效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与要素模型,从而建构更为科学、系统的英语课堂观察框架和工具。
其次,在前期课堂观察实践和实地课堂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依据新手、熟练与专家型教师的典型行为特征,从而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观察工具和发展性评价量表,方便教师通过自评、反思,加快课堂教学改进的步伐。
此外,教师的行动研究必须坚持以问题的解决为宗旨,发现、找到学校层面的具有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在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条件的同时,完成个人的成长。
四、课堂观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全方位有效性
经过实践事实上“课堂观察”作为校本课堂研究的一种新形式、新机制,是有其心得活力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所体现的有效性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能成长有效型的教师。课堂教学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事先可以有教师针对平时自己或同伴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观察的课题(或主题),同时设计好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观察量表或粗线条的定性观察提纲,这是观察前期的准备,实际就是研究的起始阶段;接着组织观察者深入课堂教学现场,分工合作,利用文字记录或录音录像等方式,记载下需要的数据或纲要,这是观察过程,实际上是针对课题采集原始材料;最后有组织者根据观察的数据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或改进或提倡的“课题”问题策略,写出研究报告,并且在一起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中传阅,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完善观察研究报告。整个观察报告可以说始终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如果一个学年每一位教师能如此组织完成一次“课题教学研究”,那么几年后,所有的教师都将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同时在课堂教学观察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改进自己或同伴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甚至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好手,
其次,能使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真正成为校本化。教研组用“课堂教学观察”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在每次集中活动时,由一位老师主题性发言,内容可以多样性、层次化,既可以是观察准备阶段的课堂确定理由,或设计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的依据,或选择观察方式和手段的思考;也可以是观察过程中的注意的提示,记录数据文字的要求,观察的分工等;更可以是观察后综合分析报告。全体组员可以根据组织者所主讲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每一次观察,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研究活动,就会真正做到“名副其实”了,达到了研究的效果,提升了教研的层次,成为学校的特色,即校本化。
第三,能科学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观察是有目的进行的,完全改变了原来听课评课随意性弊端,如果操作又具科学性的话,必定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同伴互动观察也好,自我反思观察也好,切实观察、分析、反思写出研究报告,定能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科学有效的“诊断”,开具出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或内容分析后的“治疗”方案及策略,势必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式,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新局面。
总之,把传统的习惯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听课评课),换成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课堂观察,其优势是明显的,前景是乐观的,是学校教学研究走向校本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 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上海教育科研. 2008. (6), 51
[3]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4] 崔允漷,沈毅.课堂观察20问答[J]. 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5]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J]. 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关键词:课堂观察;英语课堂;常态化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程实施,一切课程理论与内容实施的关键在课堂,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各要素是当前教学研究的关键与核心问题。课堂观察正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可操作性和有效途径之一。
我校英语组课题“运用课堂观察构建有效英语课堂的研究”获绍兴市教育规划课题立项,我们有幸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近一年来,我们结合我校英语组特点,在不同层面对“英语课堂观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一、由录像课堂引路,迈上课堂观察之途
课堂观察,就是对课堂情况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对大多数老师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要开展这项工作,必须有引领,又不能操之过急。于是我校成立了“英语课堂观察课题研究小组”。定期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理论学习,同时还印发了阮市镇中《英语课堂观察手册》。在学校每年的传统的新教师汇报课中,“课堂观察”就是英语组听课活动的主旨。同时我们要求新教师每学期必须拍摄一节录像课,可以是自己申报,由教务处安排统一摄录,教师事先有准备的。
其实,教师在课堂中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课堂上非常忙碌,很少有那种职业需要一天与人发生数十次的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往往集中于学生的课堂纪律和学科知识的传授上,而不太注意个人的不自觉行为,这就可能造就课堂教学的无效,这样的形式课堂观察对于教师自己反思个人的课堂教学行为,起到一个比较独特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的自觉意识,从而帮助教师改善其不良的行为。
尽管如此,但是万事总是开头难。前面几次的团体观察,还是暴露了出很多的问题。
1.目标不够明确。
这是一个教训。究其原因,观察的目标不够明确,对观察主题的“界定”模糊。比如说我们从“有效提问”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提问”是一个外延很宽泛的概念,如提问的深度,广度,频度,有效性,科学性等等,单单以“提问”笼统的作为观察主题,难免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没有明确的目标。
2.投入不够充分。
和传统的听评课模式不同,课堂观察由于有了明确的观察主题,有了明确的任务分工——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面,你要对教学细节进行记录,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课堂细节进行翔实的记录和分析,的确是一件很费心费力的事情。难怪一堂课下来,我们大多数老师直呼“太累了”,还有的老师不能适应这样的快节奏,遗漏了本应该记录的细节和现象。
3.合作意识不强。
团队观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课堂观察尽管有着明确的观察主题,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课堂的整体性。由于太过于注重“分工”了,有点老师只关注他所“分工”的版块。对其他内容不管不顾,加之时间把握上的偏差,造成很多细节的脱节。这与课堂观察的本意是完全相背离的。
二、反复实践,使课堂观察走向常态化
课题立项以后,我校英语教研组把课堂观察作为学校新学年英语教研组的重点工作,深挖细研,认真观摩、反复实践,并且由实验教师带动影响其他老师,使每个老师都能熟知英语课堂观察的流程,并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一年来我们共开展了5次多角度、多层次的团队观察活动。除此以外,还有大量的个体观察和自我观察。
三、课堂观察让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虽说课堂观察受到关注的时间不算能很长,但在国内至少已有余杭高中、崔允漷教授的研究成果可资借鉴,使得我们在初步接触的时候,少了许多的盲目,避免了不少弯路。课堂观察在我校虽然还处在初步阶段,但是课堂观察应该成为学校课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基于教师内需发展的一种文化,具有弥散性、普适性与认同性。经过一年的努力,课堂观察改变了以往听评课无目的无主题无研究的现状,它逐渐自觉渗透到教师的意识层面与教学行动中。也引起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首先,英语课堂观察的切入点很多,为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需要在中学英语教师的核心素养方面展开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形成影响教师有效教育教学的关键因素与要素模型,从而建构更为科学、系统的英语课堂观察框架和工具。
其次,在前期课堂观察实践和实地课堂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可以依据新手、熟练与专家型教师的典型行为特征,从而设计针对性更强的观察工具和发展性评价量表,方便教师通过自评、反思,加快课堂教学改进的步伐。
此外,教师的行动研究必须坚持以问题的解决为宗旨,发现、找到学校层面的具有普遍性的现实问题,在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条件的同时,完成个人的成长。
四、课堂观察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全方位有效性
经过实践事实上“课堂观察”作为校本课堂研究的一种新形式、新机制,是有其心得活力的。在具体的实践中所体现的有效性是全方位的,主要表现在:
首先,能成长有效型的教师。课堂教学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事先可以有教师针对平时自己或同伴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观察的课题(或主题),同时设计好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观察量表或粗线条的定性观察提纲,这是观察前期的准备,实际就是研究的起始阶段;接着组织观察者深入课堂教学现场,分工合作,利用文字记录或录音录像等方式,记载下需要的数据或纲要,这是观察过程,实际上是针对课题采集原始材料;最后有组织者根据观察的数据及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或改进或提倡的“课题”问题策略,写出研究报告,并且在一起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中传阅,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完善观察研究报告。整个观察报告可以说始终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如果一个学年每一位教师能如此组织完成一次“课题教学研究”,那么几年后,所有的教师都将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同时在课堂教学观察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改进自己或同伴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教学方式,甚至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好手,
其次,能使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真正成为校本化。教研组用“课堂教学观察”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主要形式,可以在每次集中活动时,由一位老师主题性发言,内容可以多样性、层次化,既可以是观察准备阶段的课堂确定理由,或设计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的依据,或选择观察方式和手段的思考;也可以是观察过程中的注意的提示,记录数据文字的要求,观察的分工等;更可以是观察后综合分析报告。全体组员可以根据组织者所主讲的研究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合理的调整补充,使每一次观察,每一个环节尽量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研究活动,就会真正做到“名副其实”了,达到了研究的效果,提升了教研的层次,成为学校的特色,即校本化。
第三,能科学提高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观察是有目的进行的,完全改变了原来听课评课随意性弊端,如果操作又具科学性的话,必定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同伴互动观察也好,自我反思观察也好,切实观察、分析、反思写出研究报告,定能给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科学有效的“诊断”,开具出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或内容分析后的“治疗”方案及策略,势必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学生学的方式,这样就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给学校的课堂教学带来新局面。
总之,把传统的习惯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听课评课),换成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课堂观察,其优势是明显的,前景是乐观的,是学校教学研究走向校本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 崔允漷,周文叶.课堂观察:为何与何为[J].上海教育科研. 2008. (6), 51
[3] 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
[4] 崔允漷,沈毅.课堂观察20问答[J]. 当代教育科学.2007(24)
[5] 崔允漷,沈毅等.课堂观察框架与工具[J]. 当代教育科学.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