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心社 一拍即合

来源 :安邸A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57014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复兴中路上一家菜场旁的玻璃门进入,经过某家餐厅设置在门口的领位员服务台,直接坐电梯到3层,楼下熙攘市井的风貌立刻变得高大上起来。门口的大字告诉你,这里就是裸心社(Naked Hub)。只消推开这扇大木门,你就来到了一个桃花源:楼顶高挑、空间宽敞的公共空间里,装饰着各式沙发和矮桌,不时有打扮时髦的人们在你面前走过:有独自捧着电脑来工作的,有三五成群开会的,有在乒乓球室切磋球技的,也有倚在吧台旁等一杯免费现磨咖啡、顺便闲聊两句的……有的看上去是同事,有的则像是刚认识。
  这里正是莫干山名声在外的度假村“裸心谷”(Naked Retrear)的团队所开发的最新项目。而创办的起因竟然是他们自己的办公室。“我们为了顺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习惯设计了Naked的办公室,不想许多朋友来过后都表示也想拥有这样的办公空间。”裸心社的创始人之一Delphine Yip(叶凯欣)说道。于是学建筑的Delphine和她学经济的丈夫GrantHorsfield(高天成)便索性从莫干山来到上海闹市区,建起了以促进社群交流为主旨的联合办公空间“裸心社”。
  从确定选址到对外开放,不过花了三个月时间。凡事喜欢亲力亲为的Delphine并没有去找什么设计参考,完全按照自己想要的工作环境来构思。除了明亮开放的公共空间,会员还可以有相对封闭的空间——需要专心于某项事务时就可以躲进自己的“小黑屋”。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还可以参加其他会员自行组织的活动。比如把会议室变为健身房,上节瑜伽课伸展一下——生活感被很好地带入了工作的空间中。
  物以类聚,人以群居,这样的设计马上就吸引来一群气味相投的伙伴,甚至有些人在正式开业前就与这里一拍即合,决定签约。开张短短两个多月,裸心社出现了一席难求的景象,本想索性在此办公的Delphine也被“赶”了出去。
  Antoine算是这里的第一个用户。这个腼腆的法国小伙做的是定制环保包装的生意,大多数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都不在上海。此前,一个人办公不是在家就是去独立办公空间,“一度我都自己跟自己讲话了!”来到裸心社后,除了忙碌于扎堆的电子邮件和电话会议,他在每周五的乒乓比赛中已经连获三周冠军,他还参加了由其他会员组织的创业讨论会,令他直呼“相见恨晚”。而和一台电脑走天涯的Antoine相比,来自温州的赵星兄妹对办公空间的需求就要更多元化一些。他和妹妹Jenny不久前刚创办了男装品牌Y.C.B,一次偶然的散步令他们发现了这个藏在菜场楼上的办公空间。打动他们的除了这里具有同样气质的人,还有裸心社的开放度——除了可以在此工作、会见客户,他们还被允许将工作空间布置为小展厅,供VIP客户参观。兄妹俩还设想将来在这里举办新品展示与发布活动。除了个人创业者,一些团队也对裸心社青睐有加。有着17人团队的双语美食社交App Bon App就在这里安了家。创始人Kalo也曾考察过其他联合办公空间,但裸心社吸引他的是这里的会员更像他的目标人群,他可以有更多机会与他们交流。而Bon App也为裸心社带来了更多人气,最近这里刚刚举办了Bon App2015年度最佳餐厅的颁奖典礼。
  尝到甜头的Delphine一边听取已有会员的反馈,一边马不停歇地开辟新的疆场:虹桥地区、湖南路、南京路、世纪大道……都是她的下一步计划。为了更好地连接“裸心”的社群,他们还在开发自己的内部App。这大概也是这里可以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会员的魅力所在吧:把自己喜欢的分享给别人,了解别人的需求让自己变得更好。
其他文献
在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庭院深处的7座塔楼 总能引起经过的参观者的好奇。走近后你就会发现,塔楼上,这儿伸 出了一只毛衣袖口,那儿又垂下一只裤腿……这正是长期以旧衣物 作为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尹秀珍的最新作品《七》。  不同于尹秀珍过去的织物装置,这7座塔楼缘起于一次法国干 邑区的旅行。去年春天,轩尼诗X.0邀请包括尹秀珍在内的、来自古 代丝绸之路上7个国家的7位艺术家来到品牌诞生
期刊
作为全中国第二高楼“上海中心”的建筑设计团队,美国Gensle腱筑事务所此次跨足餐饮界空间设计的举动,自然引起外界关注。从空间设计、家具、品牌定位到平面视觉,Gensler为这家位于外滩5号的意大利餐厅AttoPrimo,一手打造了以古典音乐及戏剧为灵感的三种场景。一进门的“奏鸣曲”区域,书写在墙顶天花板上的是,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四季》的音符,浪漫奔放的字样仿佛令人的身心灵感受到四季的舒畅;接
期刊
光线通过毛玻璃折射进屋里的亮度刚刚好,毫无装饰的水泥墙面留着一道裂痕,与简单而有机的斯堪的纳维亚室内风格相得益彰,绿植在其中起到很好的调和作用,大面落地窗外的石库门建筑景色让空间氛围多了一份历史的层次……从空间设计到餐饮,来自香港首次进驻内地市场的Glasshouse玻璃浩室,选址餐厅酒吧的一级战区新天地,自然做足了万全准备。在上海成立已有10年的AIM建筑师事务所担任设计,主理建筑师Vincen
期刊
艺术酒店的概念在全球已行之有年,但要在里头摆进500多件国际大牌艺术家作品,且件件珍稀,还真得靠收藏实力!上海近来新开的万和昊美艺术酒店,就敢拍胸脯说:欢迎入住美术馆!  上海张江一带的出租车司机都认得这家酒店,师傅们戏称那是“有两个人坐在屋顶的楼”,这是当代艺术为酒店带来的魔法。屋顶上的两尊人像,是享誉国际的韩国艺术家李庸白的《亚当与夏娃》,让人还没走进去就印象深刻。大堂罗列的艺术品更令人惊艳,
期刊
近年来,亚洲尤其中国的设计行业发展蓬勃,西方重要的设计品牌纷纷进驻亚洲,本土原创设计亦蓄势待发,艺术藏家和没计爱好者开始将目光转投至东方。目睹如此变迁,老牌拍卖行佳士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本季上海秋拍中策划一场史无前例的“中国及亚洲当代设计”专场拍卖,令人几多期待。  这并非佳士得首次在中国拍卖设计。去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当代设计”拍卖会,反响极佳,令融合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代设计理念的收藏品类
期刊
Axel Vervoordt总是把他的故事和互为交错的时间方程式做着精准结合。没人会像他一样,为我们打开一种满载着敏感、深思和文化内涵的个人化美学概念。这位知名的比利时古董商排斥一切屏障,并坚定地告诉我生活圈子是连续而轮回着的。“我想让人们理解,最大限度的现代是古老艺术的一大部分,而最大限度的古老则可能是当代艺术。”  在认识他以后,我们不仅拍摄过他以往的宫廷式住宅和他位于安特卫普的展厅,还拍摄过
期刊
“我们总认为自己可以控制人造物,但其实很多物品创作出来就已经不是它了。它有自己的运动轨迹和生命力。”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用新兴的媒介、奇幻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对人与物、人与世界之间与众不同的认知方式。  走进上海龙美术馆“今夜我为何物”展览的一层,一定会被展厅中央悬挂蓄的那棵巨型大树所吸引,这是青年艺术家王郁洋的最新作品《四分之一(节气)》。为了完成这件作品,他特地在上海买了一棵真树,树被切断了根部,随
期刊
历时三年,以岩石褶皱肌理为设计灵感,又仿佛丝绸般动态外观的银川当代美术馆终于落成。摩登的建筑、艺术的理想、远古文明的基调,在西北大漠生根发芽。  “还记得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这个地方只有一片鱼塘、湿地和许多鸟群。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这几年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地不真实。”银川当代美术馆开幕当天,waa未觉建筑事务所的合伙人、建筑师Jack Young望着眼前这座已经落成的雪白色建筑,发出此般感慨。
期刊
主人:吴孝儒(EliWu),1986年6月出生于台北市,是现今台湾新生代设计师中的代表人物。他毕业于台湾实践大学工业设计系,现为台湾中华大学工业产品设计系讲师,UTP无名氏计划品牌负责人,并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吴氏设计/PibWu-Desiqn”,希望能由台湾出发,发扬东方设计的发言权。2009年,尚未研究生毕业的他,就以融合台湾街头文化与古典高雅的明式圈椅于—体的新台凳——“圈凳”设计惊艳米
期刊
这是由法商赖安洋行设计、1936年落成的高层花园大楼,即使掩映在绿树丛中,远远仍能眺望到它Art Deco的塔式尖顶。老式电梯升到顶,再住上走一层,在大楼的最高处,就是这间极致老上海的公寓。“屋主在世界各地都生活过,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选择最‘那里’的地方居住,而没有什么比ArtDeco更能代表上海的了”,设计师KennethGrantlIenkins介绍说。  客厅尽头的墙上,挂着从东台路收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