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有度 虚实有规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gig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亩方塘一鉴,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教学领域来说,课改就是这泓清泉,它为沉寂的教育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语文教学也由众所周知的字、词、篇、听、说、读、写,改为了“三维一体”,既要培养知识、技能,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还要学会人文合一的情感与体验。课堂是第一个目标,为使其能永葆鲜活,我们就必须融汇这些新鲜的血液。
  
  一、教学辅助手段——浓妆、淡妆应相宜
  
  教学最初的辅助手段仅是粉笔、黑板。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教学手段中也增添了新成员——多媒体。运用过多媒体的都是都体会到了好处——省时、情境创设到位,但也深刻体会到了它所带来的“累赘”——分神、不能随机应变。记得有一次交流课,一位教师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首用风声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接着出示了相应的3D课件,耗时十余分钟,结果以失败告终。我感慨颇深:有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因课上所需而改变一些教学策略,但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呆板却会束缚于我人们。
  在一次观摩课上,有位王老师讲《两小儿辩日》,整个教学流程中未采用多媒体,只讲四个字便概述了文言中常见的四个翻译类型。不但授以“法”(方法),且又能授以“德”(德育);但习“文”(语文),而且通“理”(理科)。一堂新颖而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便呈现在面前。
  一堂课能做到异彩纷呈,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我们将重点放于盲目追寻现代化,而偏离了教学中心,忽略了教学的根本任务时,教学也就成了无生命、无思想、无意义的程序。因此,对于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应新旧有机结合,做到“浓妆、淡妆总相宜”。
  
  二、教学主体——高处、低处应适度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于是,教学中有的教师便让学生掌舵,师者当起了水手。从表面看,确实体现了新课改,可有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涉世未深而又叛逆的青少年,他们敏感,却又缺乏对生活的真实品味,缺少明辨是非的准则。学《再塑生命》时,学生反响较大,“×老师总是板着脸,动不动就训人”“我讨厌×老师”……。我请他们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一张什么表情的面孔?”学生们都很吃惊,因为他们看到了平静、看到了微笑,就是没有看到凶恶。初始单纯的愤怒化为了理解,单向的指责也加入了自责。“张扬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非是要我们纵容孩子的错误,而是寻求一份教育的艺术。我们给留空间,让其“会学”,但我们也应该为这个空间设置出一些标记,让学生学会什么。
  
  三、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应专一、明晰
  
  “师者,不应单纯地讲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欢愉的氛围中乐于接受……”有了这道圣旨,有些老师开始“大兴土木”:作文课去实践,却无任务、无要求;学课文,改编为课本剧,无指导,对角色无深入理解,由学生到台上手舞足蹈一番,面下则愉悦于哪个同学表演动作有多滑稽,对于表演的内容、意义却不得其意;讲课,用多媒体,不管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只是程序化的出示。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愉悦情景中的教学?我们应该明确:不管社会发展多快,我们身为人师,有着一项永久、不可动摇的任务——教书育人,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我们追寻的是实在,而不是泛泛空谈、碌碌空为。
  
  四、心理教学——成者、败者应心正
  
  现今,当我们发现学生某处或某个答案错误时,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先发现其优点,这后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了失误之处。为何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数量屡增无减?为何一句批评的话,便能让其放弃生命?这就是我们盲目倡导“以鼓励性评语为主”所庇护下的骄子们,他们只习惯于别人的赞许。我们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却忽略了对其抗挫心理及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面对不了一丁点儿的挫折与失败。针对这一点我将课首三分钟设计成了挑战问答,每节课都有两位学生到前面来迎接挑战,战斗后,挑战者自评,接受同学的点评,并向其道谢。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将心态摆正让其懂得“成在自己,败也在自己“的理儿,才只有尝到了苦,才能感觉到真正的甜。
  “人静而后安,安而后定,定而后慧,慧而后悟,悟而后得”,面对课改,我们该做的不是纸上的大谈特谈、大改特改,而是实践中的探究、总结。“在糊涂中度过,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糊涂”。
  师者,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这条路有着明亮的路灯,但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心灯去实现、去融合,融合成一团耀眼的、永不熄灭的火焰,让我们的思想在这炽热的烈焰中获取新生!
  (作者地址: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四中,內蒙古赤峰,024000)
其他文献
对于人教版初一政治教材第二册第一课的教学,笔者就先结合了一些典型事例、故事等材料向学生讲述了交往的重要性,又结合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说明了初中时期的交往具有的一些新特点,从而让同学们懂得重视交往、学会交往。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摆脱交往中的‘两难处境’”,具体地设计了两个情境,其内容如下:  情境一:我与李刚、肖宏是好朋友,但是李刚
期刊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作为家长老师总是不可忽视地注意孩子的身体,但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却或多或少地缺少应有的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消极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一、了解孩子情绪,把握情绪特点    四年级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宠儿,曾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曾经享受着优越的生活,而今,他们来到了陌生的土地,开始了独立生活,更开始
期刊
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生物课堂电化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设什,从而正确合理地使用电教媒体,充分发挥不同电教媒体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以往的生物教学实践过程中,有些生物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往往带有较大的随意性,以致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初中学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初中学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时的延长而进一步扩大。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笔者曾对全班 56名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吃不饱”的有14人,占25%。   2、认为课堂容量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容易,有些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
期刊
批改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渐渐被接受。大多数小学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在具体、鲜明、生动的形象中,凝聚着深刻的理性。教师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分析讲解课文,能够调动学生的感情,使之与教材、教师之间达到感情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出来。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苏联教育
期刊
高中毕业会考这一水平性考试结束后,马上要转入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总复习,怎样在短暂的半年时间内搞好总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师生负担,在高考中考出优异成绩,是每个师生所关心的问题,也是众多中学教师及有关人员多年探讨的问题。 每到高考前的总复习都是“一本资料冶天下”,教师讲是“满堂灌”,学生练是“题海战”,师生共处于“题海中”,每天是盲目的讲题、做题,搞得疲倦不堪,高考成绩很不理想。    通过不断的探
期刊
一、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也可理解为“师教生学”或“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归根结底,“教”为了“学”。在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它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选择课程资源、组织教学活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参与研制开发学
期刊
小学生是想像的大师,每个学生都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想像的空间孩子是最自由的,他们在这自由的空间中大胆探索、想像,有时甚至还会去异想天开。这种潜能倘若能有效地挖掘,学生就能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知识的天空。    一、 突现自我,让学生自己“飞”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其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有好多处:“有自己的心得”,“提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