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亩方塘一鉴,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教学领域来说,课改就是这泓清泉,它为沉寂的教育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语文教学也由众所周知的字、词、篇、听、说、读、写,改为了“三维一体”,既要培养知识、技能,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还要学会人文合一的情感与体验。课堂是第一个目标,为使其能永葆鲜活,我们就必须融汇这些新鲜的血液。
一、教学辅助手段——浓妆、淡妆应相宜
教学最初的辅助手段仅是粉笔、黑板。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教学手段中也增添了新成员——多媒体。运用过多媒体的都是都体会到了好处——省时、情境创设到位,但也深刻体会到了它所带来的“累赘”——分神、不能随机应变。记得有一次交流课,一位教师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首用风声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接着出示了相应的3D课件,耗时十余分钟,结果以失败告终。我感慨颇深:有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因课上所需而改变一些教学策略,但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呆板却会束缚于我人们。
在一次观摩课上,有位王老师讲《两小儿辩日》,整个教学流程中未采用多媒体,只讲四个字便概述了文言中常见的四个翻译类型。不但授以“法”(方法),且又能授以“德”(德育);但习“文”(语文),而且通“理”(理科)。一堂新颖而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便呈现在面前。
一堂课能做到异彩纷呈,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我们将重点放于盲目追寻现代化,而偏离了教学中心,忽略了教学的根本任务时,教学也就成了无生命、无思想、无意义的程序。因此,对于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应新旧有机结合,做到“浓妆、淡妆总相宜”。
二、教学主体——高处、低处应适度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于是,教学中有的教师便让学生掌舵,师者当起了水手。从表面看,确实体现了新课改,可有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涉世未深而又叛逆的青少年,他们敏感,却又缺乏对生活的真实品味,缺少明辨是非的准则。学《再塑生命》时,学生反响较大,“×老师总是板着脸,动不动就训人”“我讨厌×老师”……。我请他们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一张什么表情的面孔?”学生们都很吃惊,因为他们看到了平静、看到了微笑,就是没有看到凶恶。初始单纯的愤怒化为了理解,单向的指责也加入了自责。“张扬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非是要我们纵容孩子的错误,而是寻求一份教育的艺术。我们给留空间,让其“会学”,但我们也应该为这个空间设置出一些标记,让学生学会什么。
三、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应专一、明晰
“师者,不应单纯地讲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欢愉的氛围中乐于接受……”有了这道圣旨,有些老师开始“大兴土木”:作文课去实践,却无任务、无要求;学课文,改编为课本剧,无指导,对角色无深入理解,由学生到台上手舞足蹈一番,面下则愉悦于哪个同学表演动作有多滑稽,对于表演的内容、意义却不得其意;讲课,用多媒体,不管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只是程序化的出示。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愉悦情景中的教学?我们应该明确:不管社会发展多快,我们身为人师,有着一项永久、不可动摇的任务——教书育人,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我们追寻的是实在,而不是泛泛空谈、碌碌空为。
四、心理教学——成者、败者应心正
现今,当我们发现学生某处或某个答案错误时,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先发现其优点,这后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了失误之处。为何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数量屡增无减?为何一句批评的话,便能让其放弃生命?这就是我们盲目倡导“以鼓励性评语为主”所庇护下的骄子们,他们只习惯于别人的赞许。我们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却忽略了对其抗挫心理及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面对不了一丁点儿的挫折与失败。针对这一点我将课首三分钟设计成了挑战问答,每节课都有两位学生到前面来迎接挑战,战斗后,挑战者自评,接受同学的点评,并向其道谢。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将心态摆正让其懂得“成在自己,败也在自己“的理儿,才只有尝到了苦,才能感觉到真正的甜。
“人静而后安,安而后定,定而后慧,慧而后悟,悟而后得”,面对课改,我们该做的不是纸上的大谈特谈、大改特改,而是实践中的探究、总结。“在糊涂中度过,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糊涂”。
师者,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这条路有着明亮的路灯,但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心灯去实现、去融合,融合成一团耀眼的、永不熄灭的火焰,让我们的思想在这炽热的烈焰中获取新生!
(作者地址: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四中,內蒙古赤峰,024000)
一、教学辅助手段——浓妆、淡妆应相宜
教学最初的辅助手段仅是粉笔、黑板。随着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教学手段中也增添了新成员——多媒体。运用过多媒体的都是都体会到了好处——省时、情境创设到位,但也深刻体会到了它所带来的“累赘”——分神、不能随机应变。记得有一次交流课,一位教师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首用风声导入,调动学生情绪,接着出示了相应的3D课件,耗时十余分钟,结果以失败告终。我感慨颇深:有时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因课上所需而改变一些教学策略,但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呆板却会束缚于我人们。
在一次观摩课上,有位王老师讲《两小儿辩日》,整个教学流程中未采用多媒体,只讲四个字便概述了文言中常见的四个翻译类型。不但授以“法”(方法),且又能授以“德”(德育);但习“文”(语文),而且通“理”(理科)。一堂新颖而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便呈现在面前。
一堂课能做到异彩纷呈,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我们将重点放于盲目追寻现代化,而偏离了教学中心,忽略了教学的根本任务时,教学也就成了无生命、无思想、无意义的程序。因此,对于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应新旧有机结合,做到“浓妆、淡妆总相宜”。
二、教学主体——高处、低处应适度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于是,教学中有的教师便让学生掌舵,师者当起了水手。从表面看,确实体现了新课改,可有一点——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涉世未深而又叛逆的青少年,他们敏感,却又缺乏对生活的真实品味,缺少明辨是非的准则。学《再塑生命》时,学生反响较大,“×老师总是板着脸,动不动就训人”“我讨厌×老师”……。我请他们闭上眼睛“在你脑海中最先浮现的是一张什么表情的面孔?”学生们都很吃惊,因为他们看到了平静、看到了微笑,就是没有看到凶恶。初始单纯的愤怒化为了理解,单向的指责也加入了自责。“张扬个性……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非是要我们纵容孩子的错误,而是寻求一份教育的艺术。我们给留空间,让其“会学”,但我们也应该为这个空间设置出一些标记,让学生学会什么。
三、教学内容——目标、方法应专一、明晰
“师者,不应单纯地讲授,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欢愉的氛围中乐于接受……”有了这道圣旨,有些老师开始“大兴土木”:作文课去实践,却无任务、无要求;学课文,改编为课本剧,无指导,对角色无深入理解,由学生到台上手舞足蹈一番,面下则愉悦于哪个同学表演动作有多滑稽,对于表演的内容、意义却不得其意;讲课,用多媒体,不管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只是程序化的出示。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愉悦情景中的教学?我们应该明确:不管社会发展多快,我们身为人师,有着一项永久、不可动摇的任务——教书育人,这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我们追寻的是实在,而不是泛泛空谈、碌碌空为。
四、心理教学——成者、败者应心正
现今,当我们发现学生某处或某个答案错误时,我们会千方百计地先发现其优点,这后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了失误之处。为何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的数量屡增无减?为何一句批评的话,便能让其放弃生命?这就是我们盲目倡导“以鼓励性评语为主”所庇护下的骄子们,他们只习惯于别人的赞许。我们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却忽略了对其抗挫心理及能力的培养,所以,他们面对不了一丁点儿的挫折与失败。针对这一点我将课首三分钟设计成了挑战问答,每节课都有两位学生到前面来迎接挑战,战斗后,挑战者自评,接受同学的点评,并向其道谢。让学生学会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将心态摆正让其懂得“成在自己,败也在自己“的理儿,才只有尝到了苦,才能感觉到真正的甜。
“人静而后安,安而后定,定而后慧,慧而后悟,悟而后得”,面对课改,我们该做的不是纸上的大谈特谈、大改特改,而是实践中的探究、总结。“在糊涂中度过,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们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糊涂”。
师者,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为我们开辟了一条与时俱进的道路,这条路有着明亮的路灯,但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心灯去实现、去融合,融合成一团耀眼的、永不熄灭的火焰,让我们的思想在这炽热的烈焰中获取新生!
(作者地址: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四中,內蒙古赤峰,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