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体味汉字语言的美、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追求的有效方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提升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因此,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实现的教学目的。本文中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阅读写作结合,夯实写作基础等方面谈谈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组织驾驭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情操和道德素质,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实现,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中笔者谈谈改进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部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初中生对阅读的期待。语文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门说教性比较强的学科,整个教学过程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容易使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讲故事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创设情境,找到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之间的契合点,通过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中去。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新課改极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探究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古文时,学生在如何看待和评价愚公移山这一行为上产生了分歧,由此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赞成文中智叟的说法,认为愚公一方面年老体衰、况且人力单薄,工具简陋,哪怕挪动大山的一丝一毫也是需要耗费好长年月和精力的,何况要把山上的山石挪动到他处又要花费双倍的力气,所以认为愚公的这种做法太自不量力了;而另一种观点则支持愚公的举动,理由是愚公的力量虽然单薄,要把眼前的大山挪到它处需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但恰恰是愚公的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愚公有远大的志向,而且他是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的,因为或许愚公等不到这一壮举实现的那天,但是他的后代子孙可以实现他的夙愿。当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可以安排学生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与所学知识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做出点评,引导学生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阅读写作结合,夯实写作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为学生写作提供语言、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的范本。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升对情感的感悟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融入写作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回忆性散文,又有诗歌,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发散学生思维,既可以以人物为主线,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开展以人物为主线的专题研究,也可以以作家为主线,让学生比较阅读,开展以作家为主线的专题研究。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经过分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发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有关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几篇传记散文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外,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拜占庭的陷落》《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干校六记》《范爱农》等散文,帮助学生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学习传记散文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要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和组织驾驭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就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减少道德说教,以兴趣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的兴趣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高对课本内容和思想主题的认识和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审美追求;最后,在阅读中融入写作教学,拓展阅读渠道,为学生写作积累语言和写作的素材。
参考文献:
[1]范维胜.文化视角下文学课堂的拓展性教学刍议——以初中古诗文拓展性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6):6-8.
[2]尚勇.增加“说”“读”“写”,减少“讲”“听”“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7(16):160-161.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组织驾驭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情操和道德素质,是每个初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片面追求学生应试技巧的训练,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实现,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中笔者谈谈改进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部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初中生对阅读的期待。语文学科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门说教性比较强的学科,整个教学过程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很容易使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如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讲故事和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创设情境,找到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兴趣之间的契合点,通过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中去。
二、开展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初中新課改极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探究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这篇古文时,学生在如何看待和评价愚公移山这一行为上产生了分歧,由此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赞成文中智叟的说法,认为愚公一方面年老体衰、况且人力单薄,工具简陋,哪怕挪动大山的一丝一毫也是需要耗费好长年月和精力的,何况要把山上的山石挪动到他处又要花费双倍的力气,所以认为愚公的这种做法太自不量力了;而另一种观点则支持愚公的举动,理由是愚公的力量虽然单薄,要把眼前的大山挪到它处需要耗费九牛二虎之力,但恰恰是愚公的这一举动不仅表明了愚公有远大的志向,而且他是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的,因为或许愚公等不到这一壮举实现的那天,但是他的后代子孙可以实现他的夙愿。当双方争得不可开交时,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可以安排学生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与所学知识与同学一起讨论和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做出点评,引导学生学习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阅读写作结合,夯实写作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阅读为学生写作提供语言、写作技巧和写作素材的范本。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过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升对情感的感悟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融入写作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回忆性散文,又有诗歌,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教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发散学生思维,既可以以人物为主线,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开展以人物为主线的专题研究,也可以以作家为主线,让学生比较阅读,开展以作家为主线的专题研究。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时,经过分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发现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有关回忆性散文、人物传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好课文中的几篇传记散文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掌握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外,在拓展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拜占庭的陷落》《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干校六记》《范爱农》等散文,帮助学生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学习传记散文的写作方法,积累写作素材。
总之,要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和组织驾驭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教师就要创设有效的情境,减少道德说教,以兴趣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关注的兴趣点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组织开展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提高对课本内容和思想主题的认识和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和审美追求;最后,在阅读中融入写作教学,拓展阅读渠道,为学生写作积累语言和写作的素材。
参考文献:
[1]范维胜.文化视角下文学课堂的拓展性教学刍议——以初中古诗文拓展性教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6):6-8.
[2]尚勇.增加“说”“读”“写”,减少“讲”“听”“看”——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7(1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