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9日,省教育厅在广州举行全省2009年度教育工作会议。全省各地级以上市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教育局局长,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各民办高校董事长、校长等280多人参加了会议。副省长宋海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对2009年教育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切实把“三促进一保持”贯穿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过程,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三促进一保持”上来,全力以赴抓落实,以推进教育“四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此来提高我省的区域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宋海: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契机,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推进全省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
2009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年—2020年)》。三是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统揽和抓手,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后凡是没有达到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求的镇、县(区)、市,一律不得进行教育强镇、强县(区)、强市的评估验收。四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建立和完善中职教育省级统筹、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新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五是合理定位,分类指导,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组织实施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六是树立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的理念,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和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狠抓落实,在落实中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认真落实发展教育的责任主体,坚决落实基础教育“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的体制。要加强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考核,切实抓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督导工作,把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加大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摆在突出的考核位置,把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罗伟其:2009年要大力实施好教育“四大工程”: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抓落实就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线、重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广东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编制出高质量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制定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纲要。要全力以赴把这件关系广东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大事办好,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力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完善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为抓手,统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三室一场五有”工程和创建教育强镇、县(区)工作,继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好部分城镇学位紧缺和班额过大问题,在保证学生入学的前提下实行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组织基础较好的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的学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学区办学模式,发挥中心小学示范作用,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建立教师、校长统一调配和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积极探索解决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切实履行对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考核职责,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县域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工作。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学校,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行为。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建校工程。做好规划,集中财力,重点在地级市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规模,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制度和考核机制,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平台,加强招生政策宣传,加大规范招生秩序力度。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有效组织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转移到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就读。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制定颁发《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指导方案》,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骨干专业点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基础能力培养,推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学科专业信息平台建设,引导高校建立面向市场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新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按大学科门类招生培养、主辅修和第二学位制、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试点,构建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为中心的专业群,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具体专业上。以部分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再创新试点和文科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体系改革项目的推进为抓手,引导高校吸引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高职高专科研专项计划,指导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范与机制。推进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年度建设计划,通过评审重点支持3-5所高职院校进入省高职示范院校建设行列。全面实施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计划,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中心和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启动大学科技园孵育孵化项目,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推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推进解决中小学代课人员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制定代课人员免费培训和第二次招录考试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开展代课人员转岗考试(考核)。建立全省中小学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实行实名制管理。全面启动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的工作,改善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广东高等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促进师范教育发展。建立高校、区域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力争在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方面有新突破。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检查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核定情况,确保县(市、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能及时足额配备教师。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分期分批选派“千百十工程”部分培养对象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进行访学或学术交流。组织高校到国外招聘教学科研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通过市场手段,采取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科研项目开发引进以及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库。加强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推动课程改革向常态化发展。做优、做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起示范作用的新课改示范区(校),促进新课改薄弱地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督促学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深入贯彻《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建立完善班主任负责协调各门课程作业量的机制,严格查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法违规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德育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素质,加强德育科研,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要内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对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宫的指导和管理,推动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中央7号文件及省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和上好体育课。建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考核制度,今后每两年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遏制青少年体质的部分指标持续下降的势头。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加强各地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普通高考方案。继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构建规范有序的招生工作体系。组织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平台建设。拓展自学考试和社会考试领域,适时开考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着力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严格规范高校办学行为。通过适当方式公布高校办学情况,推动高校建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规范高校办学行为,特别是成人教育校外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成人教育校外办学点数量。落实教育部26号令要求,以资产过户为中心,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依法及时处理违规办学事件,维护学校稳定。
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区志愿者服务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扶持工作。做好待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管理、综合协调,依法落实国家和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加大对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监测检查力度,督促民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针对两岸当前形势,制定我省与台湾高校合作的计划,积极拓展我省与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引进境外名牌高校合作或独立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支持和配合我省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我省高等院校国际化建设。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规范教育经费支出和使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按省政府〔2008〕58号文件要求,在欠发达地区的各市、区建立“教育财政专户”,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校财局管”。落实各项专项经费,保障教育四大工程实施。创新省财政教育专项经费安排机制,探索激励型竞争性安排。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基建指导,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强省属高校财务管理,优化高校经费支出结构。提高对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探索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有效办法。
继续推进新装备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加快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步伐,搭建“一校一台帐”的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落实权责、强化监管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政府采购管理。
——切实做好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工作。2009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有建国60周年的大喜事,又是不少敏感事件的发生或处理20周年或10周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由于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比较突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教育系统由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解决中小学代课人员问题及有关改革等,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冲突和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因此,维护教育系统稳定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维护稳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高度重视,全体参与,统筹谋划,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不能拘泥于老办法、老套路,必须改革创新,大胆创新。要尽快制定《广东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防控体系实施方案》,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要严格落实《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贯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定的《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大领导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要切实加强教育信访工作,各地、各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报送机制,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切实做到重大信息第一时间上报。要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和校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学校(含校办企业)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和化解各类安全稳定隐患,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会议要求全省教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切实把“三促进一保持”贯穿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全过程,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到“三促进一保持”上来,全力以赴抓落实,以推进教育“四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努力打造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以此来提高我省的区域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宋海: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契机,继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推进全省教育优先发展、协调发展,实现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的转变、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
2009年及今后的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年—2020年)》。三是以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统揽和抓手,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今后凡是没有达到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求的镇、县(区)、市,一律不得进行教育强镇、强县(区)、强市的评估验收。四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建立和完善中职教育省级统筹、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的新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五是合理定位,分类指导,全面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加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大学建设。组织实施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省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六是树立教师是第一教育资源的理念,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和职业技术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009年是我省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一年,是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一年。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狠抓落实,在落实中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切实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认真落实发展教育的责任主体,坚决落实基础教育“地方政府负责,以县为主”的体制。要加强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考核,切实抓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督导工作,把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加大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摆在突出的考核位置,把省委、省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
罗伟其:2009年要大力实施好教育“四大工程”:
△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程;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工程;
△师资队伍建设工程。
抓落实就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主线、重点。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广东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加快推进广东教育现代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编制出高质量的《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制定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纲要。要全力以赴把这件关系广东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大事办好,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力度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争取出台《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完善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机制,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为抓手,统筹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三室一场五有”工程和创建教育强镇、县(区)工作,继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解决好部分城镇学位紧缺和班额过大问题,在保证学生入学的前提下实行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积极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组织基础较好的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基础薄弱的学校。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学区办学模式,发挥中心小学示范作用,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内涵发展。建立教师、校长统一调配和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积极探索解决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发展。切实履行对地级以上市、县(市、区)党政领导基础教育工作考核职责,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县域教育现代化督导评估工作。清理义务教育阶段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学校,进一步规范公办学校参与举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行为。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建校工程。做好规划,集中财力,重点在地级市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推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项目工程建设。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规模,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制度和考核机制,完善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平台,加强招生政策宣传,加大规范招生秩序力度。加快实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有效组织欠发达地区初中毕业生转移到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就读。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制定颁发《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指导方案》,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骨干专业点和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基础能力培养,推动“双证书”制度的实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推进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和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学科专业信息平台建设,引导高校建立面向市场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的新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按大学科门类招生培养、主辅修和第二学位制、学科专业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试点,构建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为中心的专业群,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落实到具体专业上。以部分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再创新试点和文科经管类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体系改革项目的推进为抓手,引导高校吸引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高职高专科研专项计划,指导高职院校走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引导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应用性研究和技术服务。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规范与机制。推进国家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年度建设计划,通过评审重点支持3-5所高职院校进入省高职示范院校建设行列。全面实施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计划,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高校工程中心和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启动大学科技园孵育孵化项目,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推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推进解决中小学代课人员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制定代课人员免费培训和第二次招录考试工作方案,指导各地开展代课人员转岗考试(考核)。建立全省中小学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师实行实名制管理。全面启动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与城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大体相当的工作,改善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广东高等师范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进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促进师范教育发展。建立高校、区域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体系。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力争在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升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方面有新突破。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检查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核定情况,确保县(市、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能及时足额配备教师。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等学校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分期分批选派“千百十工程”部分培养对象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进行访学或学术交流。组织高校到国外招聘教学科研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通过市场手段,采取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科研项目开发引进以及柔性引进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高校高层次人才库。加强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经验,结合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实施,推动课程改革向常态化发展。做优、做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起示范作用的新课改示范区(校),促进新课改薄弱地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督促学校全面执行课程计划。深入贯彻《广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建立完善班主任负责协调各门课程作业量的机制,严格查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法违规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德育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提高德育骨干队伍素质,加强德育科研,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主要内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法制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对德育基地和青少年宫的指导和管理,推动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
进一步加强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制定中央7号文件及省实施意见的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和上好体育课。建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督导考核制度,今后每两年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进行一次督导检查,遏制青少年体质的部分指标持续下降的势头。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加强各地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着力解决教育热点问题,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普通高考方案。继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构建规范有序的招生工作体系。组织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平台建设。拓展自学考试和社会考试领域,适时开考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着力培养较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严格规范高校办学行为。通过适当方式公布高校办学情况,推动高校建立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规范高校办学行为,特别是成人教育校外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成人教育校外办学点数量。落实教育部26号令要求,以资产过户为中心,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依法及时处理违规办学事件,维护学校稳定。
切实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组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山区志愿者服务计划”等国家和地方项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扶持工作。做好待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工作。
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管理、综合协调,依法落实国家和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加大对民办高校办学条件的监测检查力度,督促民办高校改善办学条件。
针对两岸当前形势,制定我省与台湾高校合作的计划,积极拓展我省与台湾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探索引进境外名牌高校合作或独立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支持和配合我省重大发展战略,推进我省高等院校国际化建设。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严格规范教育经费支出和使用,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按省政府〔2008〕58号文件要求,在欠发达地区的各市、区建立“教育财政专户”,全面推行中小学校“校财局管”。落实各项专项经费,保障教育四大工程实施。创新省财政教育专项经费安排机制,探索激励型竞争性安排。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基建指导,建设节约型校园。加强省属高校财务管理,优化高校经费支出结构。提高对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建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探索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有效办法。
继续推进新装备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我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装备水平。加快中小学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步伐,搭建“一校一台帐”的网络管理系统。加强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实验室以及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落实权责、强化监管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教育政府采购管理。
——切实做好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工作。2009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有建国60周年的大喜事,又是不少敏感事件的发生或处理20周年或10周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由于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比较突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教育系统由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解决中小学代课人员问题及有关改革等,可能产生较为严重的冲突和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因此,维护教育系统稳定面临巨大的压力,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维护稳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要高度重视,全体参与,统筹谋划,协调配合,才能真正做好。做好新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不能拘泥于老办法、老套路,必须改革创新,大胆创新。要尽快制定《广东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防控体系实施方案》,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要严格落实《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贯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制定的《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大领导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要切实加强教育信访工作,各地、各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做好信访工作。要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报送机制,加强值班工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切实做到重大信息第一时间上报。要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和校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学校(含校办企业)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和化解各类安全稳定隐患,确保学校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