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推进课外阅读,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二是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书籍问题,让学生有书可读;三是指导学生读好书,创建“书香班级”;四是以评促读,建立读书评价机制。
【关键字】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有效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课外阅读,那阅读教学就不是完整的。华师大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非常提倡大阅读观,把“阅读推进否”定为“生本语文课”的金标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给师生提出了阅读各类书籍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不能局限于课内,必须走向课外。但是,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课内阅读)的教学,对课外阅读涉猎较少,而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书籍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阅读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那如何有效推进课外阅读呢?以下我提出四点意见,与同行共勉。
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过去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得不让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做大量的题,采取题海战术,从而应付考试。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善于阅读,不会阅读,从而导致知识面狭窄,积累少,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语文“课标”明确要求“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就是要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课外,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把“课标”精神作为实施语文教学的准绳。要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阅读,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阅读。
二、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书籍来源问题,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生本身拥有的课外阅读书籍少之又少,购买渠道也少,很多情况下无书可读。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读过的课外书只有3-4本,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读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课外,必须帮助解决学生的阅读书籍问题,让学生有书可读。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要读些什么课外书,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语文“课标”的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明确了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型,如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名著及科普科幻作品等等。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特点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如给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荐《格林童话》、《三毛流浪记》和《小红帽》等,给三、四年级的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和《西游记》等,给五、六年级的学生推荐《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和《三国演义》等。
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还需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取得书的问题。首先是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到各大书店现场购买或通过网络购买取得书籍,发动学生订阅报刊,如《河源晚报·古邑学堂》、《少先队员》杂志等;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发动学生积极借阅;最后是要在班级内创建“图书角”和“阅报栏”,积极发动学生为“图书角”捐书,为“阅报栏”捐报,共同分享读书读报的乐趣,营造班级内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
三、指导学生读好书,创建“书香班级”
学生有了书籍就该知道如何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书,读出质量。语文“课标”明确要求:“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教师要以创建“书香班级”为目标,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很多老师会认为学生在校要上课,在家要完成家庭作业,哪有时间读课外书呢?其实,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课外阅读是额外的学习内容。孰不知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在每周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一节课用于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这一节课上,或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书,或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另外,教师在校要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要有选择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每天保证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还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来监督子女的阅读。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低年级学生可以做读书卡片)。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指导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写写自己的读书感悟。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对好的读书笔记要表扬,对不够好的读书笔记要加强指导。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定会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最后,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与展示活动。教师可每周或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与展示活动,先组建好读书小组,小组内共读一本书,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从而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这样一来,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己读书收获的平台,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读书。
四、以评促读,建立读书评价机制
教师要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评价机制,开展“阅读之星”、“阅读积极分子”等评选活动,奖励读书积极的学生,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关键字】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有效
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课外阅读,那阅读教学就不是完整的。华师大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非常提倡大阅读观,把“阅读推进否”定为“生本语文课”的金标准。《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附录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给师生提出了阅读各类书籍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大阅读观,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不能局限于课内,必须走向课外。但是,我们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课内阅读)的教学,对课外阅读涉猎较少,而学生手中的课外阅读书籍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阅读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了,那如何有效推进课外阅读呢?以下我提出四点意见,与同行共勉。
一、转变观念,从思想上重视课外阅读
所谓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过去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认为课外阅读可有可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得不让学生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做大量的题,采取题海战术,从而应付考试。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的学生不善于阅读,不会阅读,从而导致知识面狭窄,积累少,语文素养很难得到提高。语文“课标”明确要求“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就是要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课外,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阅读教学”的要求,深刻领会“课标”精神,把“课标”精神作为实施语文教学的准绳。要把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在体验中阅读,从中体会阅读的乐趣,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阅读。
二、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书籍来源问题,让学生有书可读
学生本身拥有的课外阅读书籍少之又少,购买渠道也少,很多情况下无书可读。据了解,很多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读过的课外书只有3-4本,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读过。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的阅读走向课外,必须帮助解决学生的阅读书籍问题,让学生有书可读。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要读些什么课外书,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籍。语文“课标”的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明确了学生阅读书籍的类型,如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名著及科普科幻作品等等。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段特点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籍,如给一、二年级的学生推荐《格林童话》、《三毛流浪记》和《小红帽》等,给三、四年级的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和《西游记》等,给五、六年级的学生推荐《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和《三国演义》等。
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还需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取得书的问题。首先是指导学生购买书籍,到各大书店现场购买或通过网络购买取得书籍,发动学生订阅报刊,如《河源晚报·古邑学堂》、《少先队员》杂志等;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发动学生积极借阅;最后是要在班级内创建“图书角”和“阅报栏”,积极发动学生为“图书角”捐书,为“阅报栏”捐报,共同分享读书读报的乐趣,营造班级内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
三、指导学生读好书,创建“书香班级”
学生有了书籍就该知道如何读,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书,读出质量。语文“课标”明确要求:“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因此,教师要以创建“书香班级”为目标,加强对学生读书活动的指导。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有时间读书。很多老师会认为学生在校要上课,在家要完成家庭作业,哪有时间读课外书呢?其实,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课外阅读是额外的学习内容。孰不知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在每周的语文课中至少安排一节课用于课外阅读的教学,在这一节课上,或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书,或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另外,教师在校要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在布置家庭作业的时候,要有选择地布置一些课外阅读作业,每天保证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还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来监督子女的阅读。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或读书卡片(低年级学生可以做读书卡片)。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指导学生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写写自己的读书感悟。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进行检查,对好的读书笔记要表扬,对不够好的读书笔记要加强指导。这样长期坚持,学生定会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最后,要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与展示活动。教师可每周或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与展示活动,先组建好读书小组,小组内共读一本书,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从而在班内形成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这样一来,学生有了一个展示自己读书收获的平台,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读书。
四、以评促读,建立读书评价机制
教师要在班级内建立读书评价机制,开展“阅读之星”、“阅读积极分子”等评选活动,奖励读书积极的学生,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