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煲汤时,汤面上会漂浮很多泡沫。有人总要在汤刚开始沸腾时,就不停地把那层泡沫撇掉,但有人却说汤上漂浮的泡沫其实是汤里的精华。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切勿过早撇净汤上浮油
汤上的泡沫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不可一言蔽之,这与煲汤的材料密切相关。 煲汤时,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汤的表面会漂起一层淡黄色的浮油,这是从原料中溶解出来的油脂。煲汤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不断受热力作用,产生具有鲜味的含氮物质;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无机盐、维生素也会受热分解,散于汤中。因此,如果汤面上的浮油撇得过早或过净,前面提到这些营养成分、香味和鲜味就会随水蒸气“溜走”,汤味淡清薄,不够香浓。可见,汤面上保留一层浮油,对养分和香味的散失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浮油本身还含有一定的香味成分,可使汤色乳白而富有胶性,故煲汤过程中,不宜过早将浮油撇除。
汤“渣”原来是精华
有人不喜欢汤上的浮油,认为是“渣”;还有人不喜欢吃煲过汤的汤渣,认为汤的精华都已经溶在汤里。其实,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
相关研究发现,汤的许多营养成分往往留在汤渣里或是浮在汤面上的。至于沉浮与否,则与煲汤材料的成分有很大关系。如果煲出来的营养成分密度比水大,就会沉积在汤底;反之,则浮在表面。一般干货,如干枣、干莲子等,煲出的成分都会浮在汤面;最明显的就是浮油,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排骨汤、鸡汤都能看到上面浮着一层油。如果你担心脂肪摄入太多,可在饮汤前将浮油去掉。可用汤匙直接撇掉,也可将汤置于冰箱,待其凝固后再轻松刮去凝固的浮油即可。
此外,汤面上难免会浮着纤维组织的残存杂质,或是动物肉中的血的成分,但这些成分并非完全没有营养。至于吃不吃这些浮物,完全可根据各人的喜好决定。
“假沸”豆浆喝不得
既然汤“渣”这么好,那是不是所有的汤上泡沫都对人体有好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些浮在汤上的泡沫是不能食用的。例如豆浆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所以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制豆浆,但在煮豆浆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加热到80℃左右时,豆浆液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误认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中的皂苷素受热膨胀后形成的“假沸”现象。由于豆浆中的皂苷素及抗胰蛋白酶等多种酶成分未经高温破坏,如果饮用之,会刺激胃肠黏膜,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正确的煮法是“假沸”后继续煮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才能安全食用。
切勿过早撇净汤上浮油
汤上的泡沫究竟是“精华”还是“糟粕”?不可一言蔽之,这与煲汤的材料密切相关。 煲汤时,原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后,汤的表面会漂起一层淡黄色的浮油,这是从原料中溶解出来的油脂。煲汤过程中,原料中的蛋白质不断受热力作用,产生具有鲜味的含氮物质;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无机盐、维生素也会受热分解,散于汤中。因此,如果汤面上的浮油撇得过早或过净,前面提到这些营养成分、香味和鲜味就会随水蒸气“溜走”,汤味淡清薄,不够香浓。可见,汤面上保留一层浮油,对养分和香味的散失能起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浮油本身还含有一定的香味成分,可使汤色乳白而富有胶性,故煲汤过程中,不宜过早将浮油撇除。
汤“渣”原来是精华
有人不喜欢汤上的浮油,认为是“渣”;还有人不喜欢吃煲过汤的汤渣,认为汤的精华都已经溶在汤里。其实,这些认知都是错误的。
相关研究发现,汤的许多营养成分往往留在汤渣里或是浮在汤面上的。至于沉浮与否,则与煲汤材料的成分有很大关系。如果煲出来的营养成分密度比水大,就会沉积在汤底;反之,则浮在表面。一般干货,如干枣、干莲子等,煲出的成分都会浮在汤面;最明显的就是浮油,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排骨汤、鸡汤都能看到上面浮着一层油。如果你担心脂肪摄入太多,可在饮汤前将浮油去掉。可用汤匙直接撇掉,也可将汤置于冰箱,待其凝固后再轻松刮去凝固的浮油即可。
此外,汤面上难免会浮着纤维组织的残存杂质,或是动物肉中的血的成分,但这些成分并非完全没有营养。至于吃不吃这些浮物,完全可根据各人的喜好决定。
“假沸”豆浆喝不得
既然汤“渣”这么好,那是不是所有的汤上泡沫都对人体有好处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些浮在汤上的泡沫是不能食用的。例如豆浆是大家喜爱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等,所以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制豆浆,但在煮豆浆时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当加热到80℃左右时,豆浆液面上会出现大量的泡沫,误认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中的皂苷素受热膨胀后形成的“假沸”现象。由于豆浆中的皂苷素及抗胰蛋白酶等多种酶成分未经高温破坏,如果饮用之,会刺激胃肠黏膜,易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所以,正确的煮法是“假沸”后继续煮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才能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