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体现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体现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质量均衡的有力杠杆,健全师生关系和谐的再现。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向理解
课堂教学方法的提炼已经成为教师研究上好课的重要手段。教师能以“某某教学模式”和“某某教学法”来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很多教师虽然不能提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能模仿和嫁接名师的教学方法,学得有模有样,课堂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升,也有教师学来学去,却不知道课堂教学如何是好。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永恒的话题,新的困惑无时不在,当产生困惑时,得定下心来回顾课堂教学的本质及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说。只有适合的教学方法,才是教师取得优秀教学成果和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理念来判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方向正确呢?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
1.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使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获得新的意义。课堂教学体现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一是要正确认识间接知识经验和直接知识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的重点,学生的学习必须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师再讲得好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教师的启发引导不是临时发挥的,而是在设计教学时就要把学生前置学习的知识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用问题的形式进行预设和推敲,做到教学问题紧扣学生前置学习的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捕捉所出示的教学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思考,如果学生表现出答非所问或不能回答,教师就要改变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从中体会前置学习的知识有用,学生才会更喜欢前置性学习。三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加让学生阐述自己思维的环节,教师不要轻易地代替发言,更不要当心学生回答得不好或不对。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展示完美的教学效果,有目的的指名回答问题,来代表教学的效果,遮掩了教学效果的真实性,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依靠学生的阐述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时时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发现,激励学生发言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更强烈,学习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气氛活跃。
2.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提问、讲解、组织、语言、结束等教学技能规范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学生已经提前学习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知识的内部,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规律为过程,教师的教学技能驾驭着“教”与“学”在课堂中谁是主流。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方式,它是应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学习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一体。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要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要经历朦胧阶段和领悟透彻阶段。学生自主学阶段就是属于朦胧阶段,学生还不会和不能阐述知识形成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是对知识领悟的过程。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具有智慧的碰撞,形成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充满对学习的渴求,内化成强大的学习动机,使课堂变成学习场。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它具备了教师好把握讨论时间和收集讨论效果、做到人人参与、好培优辅差的优势,同时,教师能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案。
3.课堂教学应该是实现教育质量均衡的有力杠杆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教师主体现代化充分体现在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新时代的个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创造的潜意识强烈,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她们在学习中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成人和儿童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是,成人的学习是以知易行的知行律,儿童是行后知的行知律。因此,从教师以知行律来引导学生行知律的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知行律转变为学生的行知律的能力和条件。学生探究新知方法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行为能力的提高,是师生的知行与行知转化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实现教育质量均衡,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前、课中、课后把学习内容前置,让学生的机体和感知器官提前去接触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不急于讲解,不急于转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不急于放弃简单的问题,不急于突破重难点。只有学生脑子里具有学习素材时,她们才会在学习课堂上形成主体认知,有展示自我的内在因素。从而解决儿童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掌握知识的形式性、短暂性问题,减少教师重复讲、重复练的烦恼,着力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复习并说明与课有直接联系的知识;二是以检查自学情况突破新的教学内容;三是具有针对性的新知识训练;四是新旧知识的综合训练;五是对学习知识点的整理。教学中五个环节是相互穿插、相互推进,是教师课堂环节的结构,更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意识形态。实践发现,以检查自学情况突破新的教学内容,简称“以查代教”,是课堂教学的杠杆,教师对学生自学反馈信息的捕捉、引导是课堂成功的重要力量,针对性训练是知识形成过程的反映,新旧知识复合训练是数学技能形成的皈依,整理知识是学习数学能力及情感的培养。
4.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再现
师生关系和谐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该是充溢、活泼、喜悦的绽放。二看教师的评价与鼓励和学生的互评与赞赏是否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关键因素。三看在课堂上要减少对个人的表扬,突出学习小组团队的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展示自我的同时,更应该是代表该问题该小组的学习表现。
每个学生都是不可限量,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应该的自然的。具体的做法是制定《课堂小组表现评价表》和评分细则,在黑板的右上角展示《课堂小组评价表》,课堂上教师根据评分细则给小组积分用“正”字记分,结课前给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评分细则:①小组汇报,组长、副组长汇报正确积2分,组员汇报正确积3分;②小组汇报完毕,进行小组互助交流,指出其他小组存在问题的积1分,并完善其他小组问题的小组积2分;③回答问题有创新积2分。
教学实践发现,课堂上的学习小组或者大组进行竞争性探讨,学生学习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学中,出示可竞争的提问,让学生积极的思考,积极思考过后的回答,人人都有参与的可能,参与之后有学习的争论可能,争论使课堂更具灵性。课堂上注重表扬集体不是对学生个性张扬的压制,而是对团队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培养没有影响。真正的压抑实际是不让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和想法。制定小组成员汇报积3分,就是要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不被代替,发现自身价值,培养组长的谦让品德,自然形成团队意识的培养,构建课堂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多的是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和补充性评价较少。对指出问题和补充问题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积分,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纠正性评价和补充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亮点,更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生成过程。这样做能够让组与组之间和小组成员的情感沉浸于学习,使学习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学生具有发展无限的可能,具有学习的天性,具有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向理解
课堂教学方法的提炼已经成为教师研究上好课的重要手段。教师能以“某某教学模式”和“某某教学法”来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很多教师虽然不能提炼出自己的教学风格,但是能模仿和嫁接名师的教学方法,学得有模有样,课堂教学水平很快得到提升,也有教师学来学去,却不知道课堂教学如何是好。笔者认为,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师永恒的话题,新的困惑无时不在,当产生困惑时,得定下心来回顾课堂教学的本质及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说。只有适合的教学方法,才是教师取得优秀教学成果和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需要什么样的核心理念来判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方向正确呢?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究。
1.课堂教学应该体现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就是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为重要的着眼点,关注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使教与学的师生关系获得新的意义。课堂教学体现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一是要正确认识间接知识经验和直接知识经验是儿童学习的基础,把间接经验转化成直接经验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问题设计的重点,学生的学习必须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师再讲得好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二是教师的启发引导不是临时发挥的,而是在设计教学时就要把学生前置学习的知识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用问题的形式进行预设和推敲,做到教学问题紧扣学生前置学习的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捕捉所出示的教学问题能否吸引学生的思考,如果学生表现出答非所问或不能回答,教师就要改变提问的方式和问题的难度,让学生从中体会前置学习的知识有用,学生才会更喜欢前置性学习。三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增加让学生阐述自己思维的环节,教师不要轻易地代替发言,更不要当心学生回答得不好或不对。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展示完美的教学效果,有目的的指名回答问题,来代表教学的效果,遮掩了教学效果的真实性,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依靠学生的阐述来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时时调整教学方式来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实践发现,激励学生发言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更强烈,学习注意力更集中,课堂气氛活跃。
2.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教育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入、提问、讲解、组织、语言、结束等教学技能规范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学生已经提前学习的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到知识的内部,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及发现知识生成的初步或基本规律为过程,教师的教学技能驾驭着“教”与“学”在课堂中谁是主流。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的方式,它是应用集体学习的动机促进内化的方法,使学习知识与思维、情感、态度真正成为一体。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要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始终要经历朦胧阶段和领悟透彻阶段。学生自主学阶段就是属于朦胧阶段,学生还不会和不能阐述知识形成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求知欲和参与探究的精神得到张扬和发挥,是对知识领悟的过程。依靠教转化为主要依靠学,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之间具有智慧的碰撞,形成分享同伴学习成果的同时,每个学生充满对学习的渴求,内化成强大的学习动机,使课堂变成学习场。教学实践中发现,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较好,它具备了教师好把握讨论时间和收集讨论效果、做到人人参与、好培优辅差的优势,同时,教师能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案。
3.课堂教学应该是实现教育质量均衡的有力杠杆
教师是教育现代化的主体,也是教育主体现代化的主体。教师主体现代化充分体现在教师人格的现代性,教学理念现代性,知识内容的现代性,教育方法的现代性和价值理念的现代性等五个方面。学生主体现代化的内涵包括,具有现代学习目标、学习情感学习观念,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新时代的个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知识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掌握学习知识所需的新方法、新途径,创造的潜意识强烈,胸襟开阔、独立自信、善于交际。
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她们在学习中不断地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成人和儿童的学习行为的区别是,成人的学习是以知易行的知行律,儿童是行后知的行知律。因此,从教师以知行律来引导学生行知律的课堂教学来看,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知行律转变为学生的行知律的能力和条件。学生探究新知方法的培养就是对学生自我学习行为能力的提高,是师生的知行与行知转化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实现教育质量均衡,教师有意识地在课前、课中、课后把学习内容前置,让学生的机体和感知器官提前去接触学习内容。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不急于讲解,不急于转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不急于放弃简单的问题,不急于突破重难点。只有学生脑子里具有学习素材时,她们才会在学习课堂上形成主体认知,有展示自我的内在因素。从而解决儿童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掌握知识的形式性、短暂性问题,减少教师重复讲、重复练的烦恼,着力减轻师生的课业负担。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复习并说明与课有直接联系的知识;二是以检查自学情况突破新的教学内容;三是具有针对性的新知识训练;四是新旧知识的综合训练;五是对学习知识点的整理。教学中五个环节是相互穿插、相互推进,是教师课堂环节的结构,更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意识形态。实践发现,以检查自学情况突破新的教学内容,简称“以查代教”,是课堂教学的杠杆,教师对学生自学反馈信息的捕捉、引导是课堂成功的重要力量,针对性训练是知识形成过程的反映,新旧知识复合训练是数学技能形成的皈依,整理知识是学习数学能力及情感的培养。
4.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再现
师生关系和谐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一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应该是充溢、活泼、喜悦的绽放。二看教师的评价与鼓励和学生的互评与赞赏是否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关键因素。三看在课堂上要减少对个人的表扬,突出学习小组团队的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是展示自我的同时,更应该是代表该问题该小组的学习表现。
每个学生都是不可限量,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应该的自然的。具体的做法是制定《课堂小组表现评价表》和评分细则,在黑板的右上角展示《课堂小组评价表》,课堂上教师根据评分细则给小组积分用“正”字记分,结课前给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评分细则:①小组汇报,组长、副组长汇报正确积2分,组员汇报正确积3分;②小组汇报完毕,进行小组互助交流,指出其他小组存在问题的积1分,并完善其他小组问题的小组积2分;③回答问题有创新积2分。
教学实践发现,课堂上的学习小组或者大组进行竞争性探讨,学生学习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学中,出示可竞争的提问,让学生积极的思考,积极思考过后的回答,人人都有参与的可能,参与之后有学习的争论可能,争论使课堂更具灵性。课堂上注重表扬集体不是对学生个性张扬的压制,而是对团队的培养,对学生个性培养没有影响。真正的压抑实际是不让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和想法。制定小组成员汇报积3分,就是要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不被代替,发现自身价值,培养组长的谦让品德,自然形成团队意识的培养,构建课堂上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多的是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和补充性评价较少。对指出问题和补充问题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积分,就是培养学生学会纠正性评价和补充性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亮点,更是学生学习智慧的生成过程。这样做能够让组与组之间和小组成员的情感沉浸于学习,使学习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学生具有发展无限的可能,具有学习的天性,具有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是学生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推动、引导、激发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