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和个人素质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普遍音乐基础差,缺乏对音乐的正确理解,在音乐审美能力上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各高等院校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纷纷采取各种途径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音乐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体现,任何音乐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学习音乐来表达情感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即指借助于音乐的艺术手段来展现现实世界的美,提高人们对美的鉴别和欣赏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音乐审美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辅佐政道、教化风俗等社会功能。从西周开始,教育有“礼、易、乐、御、书、算”六门课程,称为“六艺”,当时的“乐”就包含了音乐。我国古代教育家王国维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其后蔡元培先生也积极投身于美育实践,把德、智、体、美并列为“四育”。而在当今大学教育中音乐同样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人才培养的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成为现代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艺术。而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力,一种可创造的审美活动,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效果。这是“动之以情”的引导,不是“晓之以理”的教育。在欣赏过程中包括了感觉、想像、理解等多种综合的情感过程。这一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给每个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开发个人潜能。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如何来培养和提高呢?具体途径有如下几点。
1.以音乐活动为手段,营造良好艺术氛围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人们只有贯通音乐的基本理论,经常聆听音乐,加强音乐修养,才能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现有资源,比如利用广播站的有利条件传播音乐知识小常识,或者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音乐讲座,再或者以板报、墙报等形式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甚至在校园图书馆、电教中心等地也可以开设相应的音乐阅览室、试听室等等。
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在课程安排上增设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电影音乐评析等课程,并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相应机构,帮助同学们解决在音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加强音乐修养,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当代大学生应抓住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艺术实践当中,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活动,在潜移默化的音乐实践中真正理解作品,了解艺术,锻炼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也通过这些锻炼,在美的认识中提高自己,加强社会责任感,也增添了对生活的自信。
3.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在审美教育中塑造高尚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也同样提出了音乐对于安定社会的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认为音乐修身养性之功能,是促进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工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尺度。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精神熏陶,对审美能力及对智力培养和身心健康都有促进作用。如当我们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雄伟的旋律及号召性的音调时就会为之振奋,一种爱国激情油然而生。使人们想到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也激励着青年一代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又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痛苦时,要面对现实、冷静思考、正确对待,用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杜绝消极悲观情绪。所以说,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更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个高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
一、音乐审美能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艺术体现,任何音乐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学习音乐来表达情感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即指借助于音乐的艺术手段来展现现实世界的美,提高人们对美的鉴别和欣赏能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音乐审美并不是今天才有的,早在二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辅佐政道、教化风俗等社会功能。从西周开始,教育有“礼、易、乐、御、书、算”六门课程,称为“六艺”,当时的“乐”就包含了音乐。我国古代教育家王国维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其后蔡元培先生也积极投身于美育实践,把德、智、体、美并列为“四育”。而在当今大学教育中音乐同样显得非常重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人才培养的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素质人才成为现代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音乐是诉诸听觉的艺术。而欣赏音乐是一种能力,一种可创造的审美活动,引起人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审美的效果。这是“动之以情”的引导,不是“晓之以理”的教育。在欣赏过程中包括了感觉、想像、理解等多种综合的情感过程。这一过程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给每个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开发个人潜能。
二、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如何来培养和提高呢?具体途径有如下几点。
1.以音乐活动为手段,营造良好艺术氛围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人们只有贯通音乐的基本理论,经常聆听音乐,加强音乐修养,才能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加强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和调整现有资源,比如利用广播站的有利条件传播音乐知识小常识,或者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音乐讲座,再或者以板报、墙报等形式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播和普及,甚至在校园图书馆、电教中心等地也可以开设相应的音乐阅览室、试听室等等。
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在课程安排上增设音乐理论、音乐欣赏、电影音乐评析等课程,并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相应机构,帮助同学们解决在音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加强音乐修养,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当代大学生应抓住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大好时机,主动积极地投身到艺术实践当中,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活动,在潜移默化的音乐实践中真正理解作品,了解艺术,锻炼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也通过这些锻炼,在美的认识中提高自己,加强社会责任感,也增添了对生活的自信。
3.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趣,还可以在审美教育中塑造高尚的人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唤醒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是自我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也同样提出了音乐对于安定社会的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也认为音乐修身养性之功能,是促进自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社会有用人才不可缺少的教育工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尺度。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精神熏陶,对审美能力及对智力培养和身心健康都有促进作用。如当我们听到《义勇军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雄伟的旋律及号召性的音调时就会为之振奋,一种爱国激情油然而生。使人们想到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也激励着青年一代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又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与痛苦时,要面对现实、冷静思考、正确对待,用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杜绝消极悲观情绪。所以说,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国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曾经说过:“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更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音乐修养,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个高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