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元帝萧绎,自幼聪颖,极具才华,能诗善画,尤好读书,生平所藏图书多达十四万卷。但萧绎读书虽多,却只醉心于文章辞藻、玄学义理,而不问实务,最终落得国破身亡,汗牛充栋的藏书,也被他亲手付之一炬。
公元554年,正逢多事之秋,中华大地四方云起、战鼓喧天。北方的西魏政权集结了大军,向南方的梁朝发动进攻。五万军队在常山公于谨和中山公宇文护的率领下,从长安开拔,直袭南朝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而此时的梁朝,一场学术讨论会正开得如火如荼——由梁元帝萧绎在龙光殿亲自主讲《老子》。主讲席上的萧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殿中群臣纷纷发难、各逞口舌。当大兵压境的战报传入宫中时,梁元帝大惊失色,赶忙派侍中王琛去前方打探消息。
不知是敌军行踪诡秘,还是王琛行事草率,他在前线并未遇到敌军,于是发回一封“境上帖然,前言皆儿戏”的奏报。梁元帝听后将信将疑,但他不派人核查,又不积极部署军务,而是先将那场兴致犹酣的学术讨论会进行到底。大臣们害怕敌人来袭,但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得身穿铠甲前去听讲。
精妙的玄学义理终究敌不过凶猛的虎狼之师,不出一个月,西魏军队就攻入建康城,梁朝灭亡,元帝被杀,数万百姓被俘虏为奴。在都城陷落前,萧绎将十四万卷藏书全部焚毁。西魏人问他为何焚书,萧绎答道:“我读书破万卷,却依然落得今日下场,要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梁元帝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读书,殊不知,读书并非症结所在;读书虽多却不问实政,只知一味清谈,这才是败亡的关键。两晋南朝的清谈之风,多为后人所诟病。唐太宗曾称其“深足为戒”,顾炎武也有“清谈误国”之论。如今,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回望历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被再一次提出,这对当今中国确有重大的警示意义。(高希)
原文链接
帝好玄谈,辛卯,于龙光殿讲《老子》。……乙巳,魏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将兵五万入寇。……庚午,复讲,百官戎服以听。辛未,帝使主书李膺至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徙镇扬州。僧辩遣豫州刺史侯瑱帅程灵洗等为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帅吴明彻等为后军。甲戌,帝夜登凤皇阁,徙倚叹息曰①:“客星入翼、轸,今必败矣!”嫔御皆泣。
辛未,帝为魏人所杀。……尽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皆杀之。
上(唐太宗)曰:“梁武帝君臣唯谈苦空,侯景之乱,百官不能乘马;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选自《资治通鉴·梁纪》)
注释:
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公元554年,正逢多事之秋,中华大地四方云起、战鼓喧天。北方的西魏政权集结了大军,向南方的梁朝发动进攻。五万军队在常山公于谨和中山公宇文护的率领下,从长安开拔,直袭南朝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而此时的梁朝,一场学术讨论会正开得如火如荼——由梁元帝萧绎在龙光殿亲自主讲《老子》。主讲席上的萧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殿中群臣纷纷发难、各逞口舌。当大兵压境的战报传入宫中时,梁元帝大惊失色,赶忙派侍中王琛去前方打探消息。
不知是敌军行踪诡秘,还是王琛行事草率,他在前线并未遇到敌军,于是发回一封“境上帖然,前言皆儿戏”的奏报。梁元帝听后将信将疑,但他不派人核查,又不积极部署军务,而是先将那场兴致犹酣的学术讨论会进行到底。大臣们害怕敌人来袭,但又不敢违抗皇命,只得身穿铠甲前去听讲。
精妙的玄学义理终究敌不过凶猛的虎狼之师,不出一个月,西魏军队就攻入建康城,梁朝灭亡,元帝被杀,数万百姓被俘虏为奴。在都城陷落前,萧绎将十四万卷藏书全部焚毁。西魏人问他为何焚书,萧绎答道:“我读书破万卷,却依然落得今日下场,要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梁元帝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读书,殊不知,读书并非症结所在;读书虽多却不问实政,只知一味清谈,这才是败亡的关键。两晋南朝的清谈之风,多为后人所诟病。唐太宗曾称其“深足为戒”,顾炎武也有“清谈误国”之论。如今,站在新的时代起点回望历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理念被再一次提出,这对当今中国确有重大的警示意义。(高希)
原文链接
帝好玄谈,辛卯,于龙光殿讲《老子》。……乙巳,魏遣柱国常山公于谨、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将兵五万入寇。……庚午,复讲,百官戎服以听。辛未,帝使主书李膺至建康,征王僧辩为大都督、荆州刺史,命陈霸先徙镇扬州。僧辩遣豫州刺史侯瑱帅程灵洗等为前军,兖州刺史杜僧明帅吴明彻等为后军。甲戌,帝夜登凤皇阁,徙倚叹息曰①:“客星入翼、轸,今必败矣!”嫔御皆泣。
辛未,帝为魏人所杀。……尽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皆杀之。
上(唐太宗)曰:“梁武帝君臣唯谈苦空,侯景之乱,百官不能乘马;元帝为周师所围,犹讲老子,百官戎服以听。此深足为戒。”(选自《资治通鉴·梁纪》)
注释:
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